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教學設計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教學設計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設計

1.瞭解農業的主要部門、農業的重要性、我國農業分佈的差異。

2.學會用網絡查閲資料,能夠進行信息的分析與綜合。3.培養識圖能力。明確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重要性,增強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分析

八年級學生對地理知識已有所瞭解,有一定的讀圖能力,在教學中,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其“自主-協作”的學習習慣。農業是很重要的生產部門,但要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我國的農業分佈情況,更重要的是要樹立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觀念。

重點:農業在我國地理分佈上的差異。

難點:理解農業分佈差異的原因。

三、教學模式

這節課是基於局域網絡下的“學”與“教”,上網查閲着力於培養學生自主協作學習和動手動腦的能力。教學過程中通過人機交互、生生交互、師生交互開展教學活動。《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如下。

四、教法設計

本節課利用網絡,採取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動手動腦,實現知識的落實。

五、教學過程設計

授課程序教 師 活 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網絡應用分析導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都和農業有關,説明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重視農業。回憶。複述。創設情境,引起興趣。新課探究(過渡:農業與我們有怎樣的關係呢?板書課題)我們先來談談農業與我們的關係。

(一)農業與我們〖明確〗我們的吃、穿、用都來自農業。什麼是農業?農業的主要部門有哪些?發展農業有什麼意義?(教師小結)學生閲讀課文後舉手回答。發揮學生的觀察力,培養表達力。過渡:我國的農業是怎樣分佈的呢?

(二)我國農業的地區分佈1.我國的種植業分佈在哪裏?以種植什麼作物為主?為什麼這樣分佈,與什麼有關係?2.畜牧業主要分佈在哪裏?畜牧業的分佈與降水有怎樣關係?我國有幾大牧區?都有什麼著名的畜牧品種?3.我國的林業主要分佈在哪裏?屬於什麼地形區?降水情況怎樣?屬於什麼乾濕地區?4.我國漁業是怎樣分佈的?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是哪裏?(教師評價、小結)〖明確〗表現為東部與西部、南方與北方的差異。

上網查詢,把全班分成四個大組,每組查一個問題。師生互動。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合作、交流的精神。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把範圍大的事物縮小化。創設視覺平台。分析我國的農業為什麼這樣分佈。(師生互動共同完成)學生思考、回答。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反饋練習

課本活動1(教師指導並評價) 學生讀圖分析、填圖。訓練讀圖能力。

課本活動2(教師指導並評價)學生思考、分析、作答。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瞭解影響農業的因素除了氣候、地形之外還有海拔。小結師生共同回顧。查漏補缺,重申重點,進行愛國教育課外作業設計十年後理想農村的圖畫。創設學生大膽設想的平台。

六、板書設計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一)

農業與我們 (二)

農業的地區分佈1.農業 1.種植業、畜牧業、林業和漁業的分佈

2.農業的主要部門 2.分佈特點

3.農業的重要性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教學設計2

設計思想

“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主要介紹了影響農業發展與分佈的主要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以及通過正反兩方面的實例説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重要性。學習內容生活化、教學過程活動化的設計思路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明確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是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影響因素;初步學會從媒體上收集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的實例技能,理解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初步學會根據收集到的資料理解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重要性;運用所學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的原則,提出解決農業生產中實際問題的看法及設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的理解,使學生明確人類的生產活動一定要符合自然規律,這樣才能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教學重點

理解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對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影響。

教學難點

明確如何才能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教學方法

指導自主探究法

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製作。

學生:收集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的實例,調查家鄉農業結構調整以及調整的原因。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我國農業的地區分佈。請同學們思考:下列四個地區從事的農業生產活動,你能解釋當地從事的農業生產活動的原因嗎?

A.大小興安嶺 B.華北平原 C.內蒙古高原 D.洞庭湖沿岸

[學生討論交流]

A.林業──山地、濕潤B.種植業──平原、水熱條件較好

C.畜牧業──高原、降水少 D.漁業──河湖多

(本活動的關鍵點是讓學生説出從事該農業生產活動的原因,初步理解“因地制宜”的含義。)

[教師承轉]我國各地自然環境存在很大差異,各個地區發展的農業生產部門不同,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為什麼要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呢?因地制宜發展農業要受哪些因素的制約呢?這就是我們要一起來學習的內容。

(通過提問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出示板書]第二節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三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

[出示課件提問]對照圖“因地制宜發展農業”,説出影響農業生產部門或農作物的主要因素?

[學生搶答]

[出示板書]1.自然條件

[教師提問承轉]因地制宜發展農業,要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把要發展的農業生產部門或農作物,佈局在適宜作物生長的地區。當我們進行具體的農業生產時還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呢?請同學們看P104活動3。

[出示課件

]P104活動3。

(創設情境,密切聯繫實際,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

[學生討論、交流、小結]

B.種植蔬菜、花卉,發展肉、乳、禽、蛋生產──離城市較近

C.種植小麥、水稻、玉米──離城市較遠

[出示板書]2.社會經濟條件

(1)與城市的距離

[教師承轉引申]與城市的距離是發展農業需要充分考慮的社會經濟條件的影響因素之一。聯繫實際(如家鄉農業結構的調整),影響農業生產的社會經濟條件還有哪些?你能舉例説明嗎?

(密切聯繫生產實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小結提問]農業生產因地制宜的發展,主要考慮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影響。你能説一説二者之間的關係嗎?

(深刻理解影響農業因地制宜發展的因素。)

[教師承轉]農業發展要因地制宜。你能從報紙、雜誌、電視、互聯網上收集一些關於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的事例嗎?你能分析其成功之處和失誤的地方嗎?如果是反例,你能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嗎?

[學生活動]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收集的資料。

(從正反兩方面加深對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重要性的認識。)

[教師小結]人類既可以對不利的環境進行改造,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發展,同時不合理的行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環境變得不利。人類的生產活動一定要符合自然規律,這樣才可能持續地發展下去。

(加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

[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體會、感想。

(知識鞏固,方法形成。)

板書設計

評價建議

“舉例説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是本標題教學目標的重點之一,在評價時要充分利用這一知識點的教學,對學生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事例的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資料過程與能力進行評價,還要對這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體會地理學與現實生產的密切聯繫和地理學的應用價值、形成因地制宜的農業可持續發展觀念作出合理的評價。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教學設計第三課時

教學後記

教學內容的處理設計是教學過程設計的重點、關鍵。“農業發展要因地制宜”這一標題的主要內容是“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是影響農業發展與分佈的主要因素”。P104活動3如何處理?作為結論的驗證還是作為探究結論的素材,其教學效果差異很大。作為探究結論的素材來處理效果會更好。我們可以將活動3安排在前面,當學生敍述完自己的選擇理由時,我們自然就會得到圖4.17的內容。另外還可引發學生繼續思考:在氣候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如果種植果樹,應該安排在什麼地方?山區應該如何進行什麼樣的農業生產活動?這樣一個從實例到結論再到實例的思考探究過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和歸納總結的能力。此外,學生對這些實例比較感興趣,否則先給結論再去驗證,學生會沒有學習的興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7482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