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兒童詩兩首》教學設計

《兒童詩兩首》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兒童詩兩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兒童詩兩首》教學設計

《兒童詩兩首》教學設計1

學情分析:

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獨立的讀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課文的體裁特點,讀詩要邊讀邊想象,要重視形象感悟、整體把握。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藉助拼音讀準生字“丫”“汲”,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粧、水墨畫”等詞語。

2.背誦喜歡的詩歌,感悟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獨立閲讀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情感態度價值觀: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

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閲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領會兒童詩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媒體:

教學《兒童詩兩首》一課時,配合電教媒體,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想象兒童生活的畫面,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對美的嚮往和追求, 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深入領會課文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學習《我想》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此時,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幫你實現一個願望,那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呢?

2.是啊,美好的願望有那麼多,要是都能一一實現那該多好啊!這不,有一個孩子就把自己的願望寫進了詩裏,他的願望是什麼呢?趕緊去讀讀吧。(生帶着問題自由朗讀詩歌)

(二)初獨詩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節讀詩(注意“丫”、“汲”的讀音)。

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並想一想,孩子的願望是什麼?

交流作者在每一個小節裏所表達的美好心願。(師隨機板書)

(三)精讀詩歌,進入情境

1.那麼多願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説説理由。

2.誦讀最神往的願望,品讀這一節詩句,想象畫面。

3.想象“我”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願望?

有感情地朗讀。

(四)賞析詩歌,領悟寫法

1.生自由朗讀全詩,體會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

2.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每一小節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

每一小節裏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這樣的語句。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3.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4.全體齊讀。

二、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一)自由讀詩

生自由朗讀全詩,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讀詩,其餘生邊聽邊試着在每節的標題後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

2.生個別回答,教師隨機板書:“街頭閲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3.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4.學生質疑,釋疑。

(三)賞析詩句

1.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覆誦讀、體會。

2.欣賞交流佳句。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羣,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讀。

(四)鑑賞寫法

1.默讀兩首詩,比較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區別?

2.交流感悟。

3.小結: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並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

第二首,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4.模仿這兩首詩中的其中一首,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

5.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6.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三、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閲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兒童詩兩首》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會讀生字“丫”,讀讀寫寫“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粧、水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讀出詩歌的趣、樂。

3.感受“安、悠、爬、染”等動詞的精妙,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4.通過想象感受詩的意境、體會詩的情趣,初步培養鑑賞兒童詩的能力,激發讀、寫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瞭解背景

1.童年是一幅畫,畫裏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裏有我們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首詩,詩裏有我們的夢想和憧憬。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兒童詩兩首》。

2.齊讀課題。

3.這兩首兒童詩是——(“我想”“童年的水墨畫”),從這兩首詩的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

(學情預估:學生預習過課文,大部分能基於所知的內容作個簡要的表述,如:“我想”是“我”所展開的想象,童年像水墨畫一樣美等。少部分學生此時才會關注到題目與內容的聯繫。)

4.簡介背景。

《我想》是我國著名作家——(高洪波)在初春時,帶着自己四歲的女兒到公園裏和女兒盡情地享受陽光,欣賞春天,歡快遊樂後寫下的。《童年的水墨畫》則是作家——(張繼樓)在80歲高齡時,根據自己的所見及童年生活的回憶寫成的一組詩,分別是由“街頭、溪邊、江上”這三首小詩組成的。

二、初讀感知初感文體

1.自讀詩歌,運用“藉助註釋”“同桌交流”的方式解決初步的疑問,思考詩歌主要講了什麼。

2.個別讀,師生共同參與正音、斷句。感知詩歌主要內容。

(學情預估:學生能借助拼音讀好生字“丫”,較流暢地讀好“我想”,“童年的水墨畫”則有可能出現斷句等困難。“我想”從兒童的視角書寫,淺顯易懂,但概括仍存在一定的困難。“童年的水墨畫”能大致知道所描寫的幾個場景。)

點撥策略:“我想”提示每小節“我”想像了什麼,“童年的水墨畫”提醒在“街頭”等地方分別做了什麼。

3.課文為什麼要把《我想》《童年的水墨畫》放在一起呢?這兩首詩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

(學情預估:“一語驚醒夢中人”,一部分學生會意識到這兩首詩歌富有童真,都是寫童年美好幸福生活的。可能少部分學生則比較茫然,會講到兩首詩的具體內容上。還可能會有學生指出兩首詩的不同點。)

4.小結。

這兩首兒童詩都是富有童真、童趣,都是與童年有關,而且,主要還是寫給你們——兒童看的呢!

三、品讀體情體會精妙

《我想》

1.讀了《我想》這首詩,你有什麼感受?

(學情預估:“我想”能從自己的讀中體會到詩歌的趣,作者的“奇思妙想”,也可能會認為作者是在異想天開。)

點撥策略:尊重學生個性的感受,點出童年是個愛想象的年齡,看到世間萬物都可能會展開自己的奇思妙想。

2.指導想象,朗讀體會。

點撥策略:以“作者分別看到了春天的什麼景物展開自己的想象?”引導學生體會是盎然的春意啟發了作者的想象,以第一小節為例,想象畫面,指導朗讀,通過“悠啊,悠——”破折號中聲音的延長,讀出詩歌的趣。

3.方法遷移,品讀詩歌。

點撥策略:指導學生運用第一節詩的想象畫面的方法,交流自己的感受,並通過朗讀調動情感,體味詩境。

5.在這首詩中,你覺得哪些詞用得特別好呢?

點撥策略:引導學生髮現詩中“安、接、裝、種”及“悠、長、望”等動詞,通過換詞等方法體會動詞的準確、精妙。

《童年的水墨畫》

1.在“童年的水墨畫”中是否也有一些動詞用得特別好呢?請大家細細讀讀,想象一下畫面。

點撥策略:根據學生感悟的情況,進行適當點撥。《街頭》引導感受詩中鬧市靜讀的畫面,讓生簡介“黑旋風”在水中大戰“浪裏白條”的情節來幫助想象,進而品味“漾”“爬”動詞的精妙、詩中“樂”的情感。《溪頭》則引導學生從動詞“”染“立”中體味畫面的靜、美,而“碎”則是畫面從靜到動,垂釣之樂通過這幾個動詞的品味,則不難體會了。《江上》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補充以小故事:作者小時候和小夥伴如鴨羣般在江裏自由自在地嬉戲,為了爭奪一撐船用的篆杆,一不小心打在了門牙上,至今對那“一陣浪花,兩對虎牙”忘記猶新。童年就如同一幅幅淡淡色彩的水墨畫,留存在作者心中。

四、聯繫生活真情表達

1.讀了這兩首兒童詩,你有什麼感受?聯繫自己的生活,你又有什麼感受?

(學情預估:大部分學生會從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樂的來談。可能個別學生會發出“自己都沒經歷過這麼好玩的事”的感歎,還可能有個別學生會提出自己的童年生活不美好,整天參加培訓班等。)

點撥策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享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同時點出課改正在努力地為學生減輕負擔,及教師也會努力讓學生有個快樂的童年。)

2.童年是多夢的,是美麗的,是難忘的。回家後,可以找《童年的水墨畫》的另外三首小詩《花前》《樹下》《林中》,或其它的兒童詩來讀讀,還可以模仿這兩首兒童詩其中的一首來寫一寫,作作小詩人。

《兒童詩兩首》教學設計3

課文分析:

《兒童詩兩首》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第10 冊的一篇略讀課文。第一首《我想》,作家高洪波以兒童的視角,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表達了兒童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更反映了童年是多麼的幸福美好。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畫》,以跳躍的鏡頭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如“街頭閲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個快樂場面,表達了兒童世界處處皆美景。教學時,我充分藉助多媒體的輔助作用,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讓他們讀個夠,讀個透,結合想象和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文本,體會詩歌情感,並且鑑賞詩歌寫法,用詩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完成《我想》的讀、賞、創,《童年的水墨畫》則放到課外,實現遷移學習。

教學目標

1.藉助拼音讀準本課出現的生字“丫”,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粧、虎牙、水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閲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喜歡的兒童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出示童年圖,孩子們回憶童年中的趣事,講給大家聽聽,一起分享快樂。

童年是一幅畫,畫裏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裏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9 兒童詩兩首(板書)分享童年的快樂

二、初讀兒童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

2.找喜歡的夥伴讀詩、互評、互相正音。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三)再讀兒童詩,交流學習

1.再讀詩,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來

2.指名學生讀自己喜歡的詩

你最喜歡哪首詩?為什麼?

預設:《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動作的詞既準確又形象,如“安、接、裝、種、悠、長、望、飛”

《童年的水墨畫》使我感受到童年快樂

3.小組內讀詩,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説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麼,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五)感情朗讀,背誦詩

1.自由讀詩,帶着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課前蒐集的兒童詩。

2.學寫兒童詩

3.辦兒童詩主題手抄報

《兒童詩兩首》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

2、認識本課生字,背誦喜歡的詩歌。如果有興趣,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學習重點

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學習《我想》

1、導讀引入,激發興趣:

指名讀導讀部分的前三句。

師導:

今天我們要學習兩首兒童詩。剛才同學們讀的這幾句話實際也可以稱得上是一首讚美童年的詩。現在請同學們把課文讀一讀,看看它能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

2、誦讀詩歌,感悟想象:

⑴ 生自由讀詩。想想每個小節作者所表達的願望。

⑵ 指名分小節讀詩,想一想,每節寫什麼?

⑶ 指名説作者在每一個小節裏所表達的美好心願。

⑷ 説一説自己最喜歡哪一個小節,為什麼?

⑸ 學生自由品讀詩句:

① “我”為什麼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

② “我”為什麼想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如,平日裏看見陽光的感受、腳踩土地的感覺以及結合天空、白雲的樣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談感受。

⑹ 生展示讀,並説説自己在讀的過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⑺ 比較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表現詩歌所表達的意境。

3、迴歸全詩,感受意境:

⑴ 師:讓我們把整首詩串起來完整地讀一讀,邊讀邊想,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美好心願?這首詩在表達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鑑的地方?

⑵ 生談自己的發現。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每一小結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每一小結裏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這樣的語句。

⑶ 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⑷ 全體齊讀。

二、學習《童年水墨畫》

1、自讀自悟,理解大意:

⑴ 自讀全詩,要求基本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並在每小節的標題後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概括主要內容。如“街頭閲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等。

⑵ 指名讀詩,交流預習所得,概括全詩大意。

⑶ 學生質疑,釋疑。尤其是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語句教師有必要加以解釋。如:“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讓學生體會“笑聲”怎麼會蹦跳?這説明什麼?

2、賞讀詩句,學習借鑑:

⑴ 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覆誦讀,體會這樣表達的妙處。

⑵ 欣賞交流佳句,如:

“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羣,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瑰麗多彩。

3、比較鑑賞,模仿習作:

⑴ 默讀兩首詩,想一想,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區別?

⑵ 生探究、發現。

⑶ 交流感悟。

⑷ 師小結: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並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第二首主要是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⑸ 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經有過無數的夢想或者也曾經有過許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這兩首詩中其中的一首,記錄下你的童年夢想與童年往事。

⑹ 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⑺ 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4、總結談話,結束教學:

師:童年的生活是一幅連綿不斷的水墨畫,裏面有許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我們以往閲讀了許多描寫童年生活的文學作品,今天又學習了兩首兒童詩,再一次打開了通往兒童世界的大門,請大家課外閲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

標籤: 兩首 教學 兒童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70g9z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