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精選3篇)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精選3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刻舟求劍教學設計(精選3篇),歡迎大家分享。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的求、寶、劍、急、號、慌、指、靠8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成語刻舟求劍的含義,培養觀察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問題的正確方法及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看問題,使學生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情況變了,處理的辦法也要跟着變化。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成語刻舟求劍的含義。

難點:難點是學生對那個掉劍的人錯在哪裏的理解。

解決辦法:通過活動及投影演示突破本課的難點、重點。

三、教學步驟

第一課

(一)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讀過成語故事嗎?誰能給大家講一個成語故事?每個成語故事都告訴人們一個道理,所以,多讀成語故事是很有好處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成語故事《刻舟求劍》。(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用以前學過的讀書方法自讀課文,要求:藉助拼音讀準,並記住每個生字的讀音,在課文中標明自然段。

2.檢查、認讀生字卡片,檢查字音識記效果;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檢查初讀效果。

3.思考,回答:課文講的是什麼人?他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

(一個人坐船過江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寶劍的事。)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逐段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讀第一段。(提問)

(1)課文講的是什麼?

(2)他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

(一個人坐船過江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寶劍的事)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3)結合看圖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仔細觀察圖上人物的裝束,理解從前指的是古時候的意思。觀察坐船人掛在腰裏的劍鞘,聯想一不小心寶劍掉到江裏去了的情景。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2自然段,提問:這一段主要講誰?他做了什麼?(引導學生先抓住這一段的主要意思。)那個人指誰?(引導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一點兒也不着急是什麼意思?從哪兒看出他一點兒也不着急?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動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個記號聯繫起來,體會一點兒也不着急的意思,並在看圖中理解船舷和記號的詞義。)指導學生體會那個人的心情,朗讀這一段。

3.讀第三段。

讓學生弄清這一段主要講的內容,然後再逐句理解。

(1)讀第一句,思考還不趕快撈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説?

(快點撈吧!趕快撈吧!)理解這句話表達的意思。

(2)讀第二句,思考有什麼用啊!是説有用,還是説沒有用?(沒有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要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催促的語氣和急切的心情。

4.學第四段。(重點段)

(1)朗讀第四段,先把那個人不慌不忙説話的語氣讀出來,在朗讀中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

(2)掉劍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樣想的?

(3)準能把寶劍撈上來是什麼意思?(一定能把寶劍撈上來,表示很有把握。)

(4)這個人準能把寶劍撈上來嗎?為什麼?

使學生分析理解到:這劍是從正在行駛的船上掉到江裏的。船不斷向前移動,船上的記號就隨着船移動,這個記號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後,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撈到的。

(5)想一想這個人錯在哪裏?

(引導學生分析、認識其思想方法上的錯誤,學習觀察和思考問題的正確方法)

5.討論:理解成語的含義,領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劍是什麼意思?

(2)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使學生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情況變了處理的辦法也要跟着變化。)

(四)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分析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寶、劍、指這三個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組成,可以啟發學生利用學過的熟字,獨立認識字形。

求是球字的一部分,以下幾個字要做重點指導。

號:上下結構,上邊是口,下邊是橫、豎折折鈎。

慌:左右結構,左邊是豎心旁,右邊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邊是草字頭,中間是忙字的右半邊,下邊是撇、豎、豎彎鈎。

急:由?、彐、心三部分組成。彐第二筆不出頭。

靠:上下結構,告、非各佔一半。

(二)指導看拼音寫詞語。

(三)朗讀課文,指導背誦。

1.先讓學生看思考題背誦。

(1)有個人去幹什麼,一不小心,發生了什麼事?

(2)那個人心情怎樣?他做了什麼事?

(3)有人催他做什麼?

(4)那個人先怎樣?後説了什麼?

2.再去掉思考題背誦,背熟一段,再背下一段。

3.最後,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全文。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獨立識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讀文。

3.明白古文大意及其所藴含的道理。(教學重、難點)

4.滲透古文學習的方法。(重點)

教學準備:幻燈片船和劍的貼畫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雖小,但卻告訴了我們一個大道理,我們把這種故事稱作?

生:寓言

板書:寓言,提示“寓”字。

生書空,説筆順

2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個寓言故事叫做刻舟求劍,出示課題。

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翻書P56,看看《刻舟求劍》是出自哪兒?

生彙報

(PPT出示)師簡介《呂氏春秋》

2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這篇出自《呂氏春秋》的寓言。首先,請同學們看看這篇課文和我們平常所學習的課文有何不同?課文由哪兩部分組成?

生:本文分為古文和譯文兩部分

師:這兩部分有什麼關係?請同學們結合“譯文”這個詞語來分析。

生舉手作答

3師:古文是古人的表達方式,譯文是我們現代人的表達方式。因此,如果我們單看古文的話,不太好理解。今天,我們就結合譯文,來重點學習這種不太好理解的古文。學習古文也有一定的方法。(板書:方法)

師:學習古文的第一個環節,就是讀準字音(板書:讀準),現在,就請同學們自讀古文部分,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

生自讀課文

4師:剛才老師看同學們讀的都很認真,現在就來考考你們。

PPT出示:遽、契,考察音準。(全班一起跟着小老師讀)

5師:這兩個字都會認了,那麼其他的字是否都能讀正確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PPT出示全文)

生齊讀古文(重點關注:音準,發現有錯,及時正音)(注:正音後帶到句子中讀一讀)

6要讀好古文,除了讀準字音,還必須能正確斷句,這樣才能將古文讀通(板書:讀通)。而要做到正確斷好每一句,就必須理解古文每句話的意思,才能做到。現在,先請同學們標一標古文有幾句話。

生:3句

師:觀察譯文有幾句話?

生:3句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遊戲:漁歌對唱PPT(遊戲規則:1、2組讀古文;3、4組讀譯文,1、2組讀一句古文,3、4組讀一句譯文)

師:讀完後,你發現古文和譯文每一句之間有什麼關係?

生:一一對應

7師:通過漁歌對唱,我們知道了古文中每一句話的意思。但古文中有些字的意思也比較難懂。(PPT出示)下面就請同學們將古文中比較難懂的字圈出來,並結合譯文,找到它的意思,批註在書上。

生自讀,批註

師:剛才老師看同學們都在認真的讀,認真的做批註。那麼,這幾個字的意思你都理解了嗎?

PPT出示遽、契、惑,考察字意。

師:除了這三個字以外,古文中還反覆出現了我們平常不常用的字,比如:其、之(PPT出示)在古文中將它們圈出來。

生自讀,批註

師:“其”在古文中出現了幾次?“之”在古文中又出現了幾次?

生彙報

師:看來我們平常不常用的字在古文中經常出現。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兩句話中的“其”和“之”。我們先來讀一讀這兩句話(PPT出示)

師:這兩句話中的“其”、“之”分別是什麼意思呢?自己先結合譯文相對應的句子找一找它們的意思。然後舉手回答

生批註、舉手回答

8師:剛才通過對照法,我們已經知道了古文的意思。現在,就請同學們根據古文的意思,嘗試着給古文斷句。

生嘗試着給古文斷句

9師:老師也根據古文的意思,嘗試着給古文斷句(PPT出示全文,帶停頓線)請同學們認真聽一聽老師是怎樣讀的。

師範讀、生傾聽

師:剛才同學們都認真地聽了老師讀,下面老師也想聽一聽你們讀的怎樣。

生齊讀

10剛才聽了同學們的讀,令老師很欣喜的是同學們都能讀準字音,並正確的斷句了。但學習古文,僅僅只到達這一步還不夠,還必須將古文讀懂(板書:讀懂)

11自讀本文,按起因、經過、結果概括本文主要內容。

生自讀,舉手彙報。

明確:本文主要講了楚人不慎將劍墜於水中,他採用刻舟求劍的方法尋劍,結果沒能找到劍的故事。

三深入研讀

1你從古文中的哪一句話知道了事情的起因?

生:劍墜於水(板書)

師:誰來説一説“劍墜於水”什麼意思?

生説意思,師貼板畫

2師:假如你也是一位渡江的人,你的東西不小心掉進了水裏,你的心情會是怎樣?你會怎樣做?

生思考作答

師:楚人又是怎樣做的呢?用古文中的話説一説生:遽契其舟……入水求之。

(PPT出示)生齊讀

師:他遽契其舟,他在刻舟(板書:刻舟)為的是等船停下來後,能夠從刻舟的地方,尋求到自己的劍(板書:求劍)

師:楚人之所以用這種方法尋求自己的劍,當時他的心裏可能是怎麼想到呢?

生説楚人心理活動

師:帶着你的體會來讀一讀楚人所説的話

生感情朗讀

3師:你認為他採用刻舟求劍的辦法能夠找到劍嗎?請用書上的句子告訴楚人不能找到劍的原因。

生: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PPT出示此句)(板書:舟已行劍不行)

師請一名生上台用貼畫演示這句古文。

(生貼,師讀,貼完後,師指貼畫,全班齊讀)

師:舟已行矣,而劍不行。等船停下來後,船和劍的位子就發生了?

生:變化

師:可楚人意識到這變化沒有?

生:沒有

師:他沒有看到事物發生的變化,難怪他找不到自己的劍。你對楚人的做法有什麼看法?帶着你的體會讀最後一句。(PPT出示此句)

生帶着諷刺、嘲笑的語氣讀最後一句(重點關注:是否感情朗讀)

4師:學了這個寓言後,相信每個同學都得到了一些啟示,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生思考作答

師:這個就是這個寓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四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這個寓言故事,知道了做事情要講究方法,同時,我們也學到了學習古文的方法(指板書,總結),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能夠學以致用。

板書設計:

正板書:

寓言

刻舟求劍

劍墜於水——刻舟舟已行

求劍劍不行

副板書:

方法:讀準—讀通—讀懂

反思:

《刻舟求劍》是一篇帶譯文的古文,對於這種文章究竟該如何教學?對於初次接觸這種文體的學生,又應該如何讓他們學懂?個人認為,學習不僅應讓學生學會本文,而更多的應該滲透方法的指導,讓學生變“學會”為“會學”。這樣才是一種細水長流的教學觀念。因此,這堂彙報課,我特別重視對於學生學習古文方法的指導,教給了學生學習古文的方法。當然,通過這堂課,絕大分學生知道了學習古文的方法,但是要落實到應用層面還是不可能的,這還需要多操練幾回。

總的來説,這堂課教學流程還是比較清晰的`,但是一些細節的處理上可能還需進一步思考。而如何提高我們班學生的閲讀水平,這是我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最後,特別感謝為我這堂課出謀劃策,給予我細心指導的各位老師!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能説出刻舟求劍這個成語的含義,理解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和掌握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背誦課文。

4.寫話練習。用一段話寫出在學雷鋒活動中做的一件事。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和新詞。

2.理解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

教學難點寫話練習。

教學準備投影片一張、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節

教學內容:初學生字,認真閲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講:第八課講的是古時候稱象的故事,你們還喜歡學故事嗎?請大家一起來學習。

二、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要求:

(1)看拼音讀課文,把生字的音讀準。

(2)新詞要聯繫上下文來理解,不懂的地方記下來。

(3)標出小段。

三、認讀生字,解答疑難(出示生字卡片)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學生讀課文。思考: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寶劍掉到哪裏去了?

2.提問:這個人的寶劍是怎麼掉進江裏的?讀課文回答。不小心是什麼意思?再讀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語氣讀讀。

過渡:那個人是怎麼做的呢?他為什麼這樣做?

3.讀第二段,回答問題(①一點兒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記號。③他想記住掉劍的地方,撈上寶劍?)

4.指導看插圖,説清圖意。

5.小聲讀3~4段,思考:當有人問他,他是怎麼回答的?

(1)提問:有人指的是什麼人?他為什麼要問?每句話是什麼意思應該怎麼讀,誰來讀讀看?

(2)教師示範。學生練讀,指名讀。第一句要讀出着急的語氣。兩句話既要讀出不理解的語氣,而且還要讀出不贊同的口氣。

(3)理解詞語不慌不忙的意思。他為什麼不慌不忙?

(4)用不慌不忙的語氣讀讀那個人的話。

(5)提問:按照那個人説的辦法,能把寶劍撈上來嗎?為什麼?(展開討論)

(6)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掛圖)讓學生看明白:船一移動,船的位置就變了,在船上的記號的位置也跟着變了,那個人只記住劍從船弦掉下去的位置,並不是劍掉在水裏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後,從船上刻有記號的地方撈到劍。

五、揭示課題,析字悟意

1.讓同學説出這個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説出這個成語的意思。

六、總結談話,啟發聯想

1.分組討論。

①那個人等船靠岸後撈到劍了嗎?

②他沒撈到劍會説什麼?

③別人可能又會説什麼?

2.提問

①你認為那個人錯在哪裏?

②學完寓言以後,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教學內容:學習本課7個生字,練習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

二、自學生字,要求重點放在分析字形上

三、集體學習,掌握字形,弄懂字義

1.檢查個人學習情況。

(1)指定認讀。

(2)開展競賽認讀。

2.開展互教法。(學生自由領生字,教給大家)如求是球去掉王旁。

寶,玉字上面加個宀頭。寶劍:古時候指稀有珍貴,所以是宀頭。

撈,勞字加個扌旁,撈東西,要用手,所以是扌旁。

3.教師幫助分析重點字形。(筆畫多和易錯的)

劍:右邊是臉的左半部,最後一筆橫變成提,右邊是刂旁。

急,上下結構,上面是?,中間是彐,下面是心底。因為心裏急,所以下面是心底。

號,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口,下邊是橫,豎折折鈎,注意最後一筆不要穿過橫。

慌,指心裏慌,所以左邊是忄旁,右邊分為上中下,上面是草字頭,中間是忙的右半邊,下邊是。要寫緊湊些,可與熟字流區別異同點。

4.擴詞練習,豐富詞彙。

5.邊講邊理解詞語:

寶劍:原指稀有珍貴的劍,後來泛指一般的劍。

不慌不忙:心裏很沉着,不着急。

四、鞏固複習生字詞

1.看音寫詞語。

2.猜字謎。

3.抄寫生字。

五、作業

1.寫生字。

2.練習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第三節

教學內容:

(1)指導背誦課文。

(2)寫話練習

教學過程

一、指導背誦課文

1.教給背誦方法。

(1)根據內容,想聯繫。

(2)參看插圖,抓事態。

(3)讀完一段,練習一段。

(4)反覆練習,記得牢。

2.可採用多種方法。(自由背、分行背、互相背、指名背、齊背、領背等)

二、寫話練習

1.讀寫話要求。

2.回憶在學雷鋒活動中參加了什麼活動,做了什麼好事?

3.在班上交流。

4.教師講明寫作要點和格式要求。

5.用一段話寫出來。

三、作業:把寫出的一段話讀給家長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48wo8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