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站立的紙筒人》教學設計範文

《站立的紙筒人》教學設計範文

【任教年級】:四年級

《站立的紙筒人》教學設計範文

【課題】:第六單元 設計小天地

【教材分析】:

筒形玩偶是民間傳統玩具,它造型簡潔,裝飾精美,重點放在頭飾、服飾、五官神態表情刻畫上,塑造栩栩如生的立體人體形象。

中國民間玩具源遠流長,品種繁多,材料龐雜,功能多樣。在各種玩具充斥市場的今天,應該讓學生了解和接觸中國民間藝術,激發他們對民間藝術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藝術鑑賞力和民族自豪感,讓學生知道民間玩具在題材的選擇上,強調思想性、趣味性和娛樂性。在造型塑造上,不僅強調變形,還強調生動活潑。在色彩運用上,不僅有象徵性,而且更重視色彩對比。

【學生分析】:

學生特別喜歡上手工課,但四年級的學生手工製作能力比較薄弱,因此在一節課內要創作一個紙筒娃娃有點困難,需要二十分鐘以上的時間,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才能完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欣賞各種紙筒人作品的美或特點,學習折、卷、剪、貼等技法,製作一個站立的紙筒人。

2.過程與方法:

①在觀察中瞭解紙筒人的造型規律,學習製作技巧。②在遊戲中進行創新設計,提高想象力與創造力;③在製作中發展空間思維能力及立體造型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變廢為美的意識與能力,在生活中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

【教學重點】:

紙筒人的設計製作與裝飾方法。

【教學難點】:

紙筒人的風格設計,五官服飾特點的表現。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示範作品六件、硬卡紙、尺子、鉛筆、剪刀、圓規、垃圾袋、雙面膠、紙巾筒心、紙杯、薯片筒、乒乓球、雞蛋殼

【教學方法】:觀察分析法、啟發談話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分享、描述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兩位十分逗人的朋友,他們分別是嚴肅的唐僧,非洲球迷沙拉。(出示三張圖片)

2、師:同學們喜歡他們嗎?他們比我們少了什麼?

3、師:對了,雖然沒有手和腳等細部的結構,但是造型誇張、概括,色彩對比鮮明,所以十分逗人喜愛。今天,我們也用紙來製作這樣一個筒形玩偶。(出示課題:站立的紙筒人)

(設計意圖:先初步認識筒形玩偶的特徵)

二、觀察探究。

1、欣賞老師製作的作品。

ⅰ、師表演喜洋洋與灰太郎偶戲。

ⅱ、展示作品:美麗的新疆姑娘,可愛的日本女孩,還有美麗的公主和指揮家。

2、看一看:每組發一個筒形玩偶。提問:仔細觀察紙筒人,主要製作哪一部分?

生:頭飾、五官、衣服。

師:拆一拆,看一看,觀察它們是怎麼做的?如有疑問請舉手提出來。(給30秒討論)

師:用了什麼搭配法:

生:冷暖搭配法:(師出示冷暖搭配法)

3、師講解制作過程:

師過度語:我們怎麼把紙巾筒心或用過的.紙杯這些廢品變成這麼漂亮的玩具呢?請看屏幕。

A、首先確定要做什麼樣的紙筒人,選好材料以及顏色。

B、為了美觀,貼底色。先用卡紙量長和寬,剪下來,用雙面膠貼好。

D、接着用另外一種顏色用同樣的方法量、貼好,再剪,貼好了再用手掰向外。

E、接着做眼睛,拿出黑卡紙先畫一個圓,再對摺,然後剪下來。把其他五官做出來,哭、笑、生氣等等表情都可以做。做好了就貼上去。

F、用黑卡紙做頭髮,注意額頭前面的位置頭髮較短,要定好額前的位置,然後耐心剪出一根根頭髮,再貼。

D、做帽子。請圓規幫忙畫圓,再做帽尖,像摺扇子一樣,一端用其它顏色扎着,另一端剪成花瓣型,再貼。

師:整個過程與方法:先整體後細節:

裝飾色塊:先大後小。

4、師講解另外常見技巧,如:如錐形頭帽、捲髮。

錐形頭帽:請透明膠幫忙畫圓,剪一下到圓心,再交叉一貼,完成。

捲髮:我們請鉛筆幫忙,像這樣一卷,完成。

5、攻破難點:提問:豬八戒的樣子有何特徵?老人的樣子有何特徵?再揭示學生的製作作品作為參考。

三、創作表現。(20分鐘)

1、做一做:小組合作設計兩個自己最喜歡的筒形玩偶。

注意:a、小組先商量用什麼材料做什麼樣的紙偶。

b、分工要明確,頭飾、五官、衣服可以同時做。

c、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d、保持清潔衞生,把垃圾放進垃圾袋。

四、學生製作,教師巡視 。 播放《小步舞曲》做背景音樂

五、作品評價:

1、設創意獎、個性獎、表情豐富獎、最佳表演獎、色彩搭配漂亮獎、裝飾漂亮獎。(投票:生每組一票,師投一票)

六、 課後拓展

同學們,筒形玩偶還可以用布或其他材料製作,希望大家日後多關注生活,發現美的東西,並用我們的雙手來表現,來創造。

 板書: 《站立的紙筒人》

基本結構 :頭部 軀幹

重點設計:頭飾、五官、服飾

製作方法:先整體後細節,先大後小

色彩搭配:紅——綠

黃——紫

橙——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3pdqj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