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教學設計方案(精選6篇)

教學設計方案(精選6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准備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那麼優秀的方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精選6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設想】

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對於生活在南方或現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對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採用多媒體教學,效果會好些。教這樣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一旦學生進入角色,教起來就輕鬆多了。

【教學目的】

1、德育點: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理解生命的內涵。

2、能力點:理解排比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學習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3、知識點: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

【教學難點】

1、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聯繫上下文,體會下列詞語的意思:

忘情 狂舞 閃射 火烈 亢奮 晦暗 羈絆

碰撞 搏擊 燒灼 奔突 輻射 翻飛 淋漓

2、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致內容。

二、導入新課

1、同學們喜不喜歡播滾?喜不喜歡勁舞?其實,在我們中國古老的黃土地上,早就有我們自己的搖滾和勁舞。它就是融搖滾和勁舞為一體的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奇葩──安塞腰鼓。大家在電視節目上看過陝西安塞地區的腰鼓嗎?我想大家一定會被安塞腰鼓那種壯闊、豪放、火烈的舞蹈所深深打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篇描寫安塞腰鼓的散文,即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看看作家對安塞腰鼓是怎樣欣賞、體會的。

2、放教學錄像。安塞腰鼓曾在我國多種大型活動中演出,可把其製成多媒體教學錄像。在正式講解課文時,放出來,給學生以形象的感受,並調動學生的情緒。要求學生邊看錄像邊品味文章的語言,體會其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統一。

三、正課研討

1、要求學生談談自己看了錄像後的感想。在學生談觀感時,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適當引導:

⑴ 安塞腰鼓是黃土高原的絕活兒,它的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風格與當地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等渾然一體,不可分離。

⑵ 它是人、鼓合一的,沒有一種樂器能夠像它這樣要求人和樂器的高度合諧。人的表演和樂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勢,鼓借人威,酣暢淋漓,精、氣、神無阻無礙,一脈貫通。

⑶ 安塞腰鼓的內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瀉,是羈絆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發、噴湧。

2、朗讀課文(或老師範讀、或聽課文錄音、或學生齊讀、輪讀、個別讀均可);然後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後分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

第二段:從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

第三段:從當它冥然而止的時候到完。

3、第二段可以分成幾層?

分成四層:

第一層(從但是到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寫安塞腰鼓的舞姿及給人的聯想。

第二層(從好一個安塞腰鼓到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生和排解):寫安塞腰鼓的響聲給人的感受。

第三層(從好一個安塞腰鼓到那裏再有這麼厚這麼厚的土層啊):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搏擊。

4、文章怎樣寫表演前的情況?

從背景寫,是一片高粱地、絲溜溜的南風;

從人物寫,是茂騰騰的後生;從性格寫,是樸實的;

從神情寫,是沉穩而安靜的;

從腰鼓寫,是呆呆的、不曾響。

5、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為下文寫腰鼓表演蓄勢。

6、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麼特點?

壯闊、豪放、火烈。

7、作者是怎樣寫的?

先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寫一錘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再用比喻從舞蹈的後生的舞姿寫,如強震起的石頭的狂舞。再用排比、連續比喻的修辭手法寫急促的鼓點像驟雨,飛揚的流蘇像旋風,蹦跳的腳步像亂蛙,閃射的瞳仁像火花,強健的風姿像鬥虎。

8、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運用比喻使描寫的對象更加形象、生動、具體。

運用排比使文章的氣勢更加恢宏、雄渾有力,用來描寫安塞腰鼓很適當。

9、這腰鼓這一段用了那些反義詞?

空氣:冰冷~燥熱;

陽光:恬靜~飛濺;

世界:睏倦~亢奮

10、運用反義詞寫有什麼好處?

用反義詞對比強烈,寫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11、如果説上面是實寫,那麼,使人想起三段是怎樣寫?

虛寫。

12、用虛寫有什麼好處?

用虛寫使人產生聯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內涵。

13、作者聯想到什麼?

聯想到落日古戰場,電閃雷鳴和人的大徹大悟。

14、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脱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這句話怎麼理解?

這裏寫出了陝北高原人們的性格特徵,是粗礦、豪邁、開放的。

四、課堂小結

文章描寫安塞腰鼓的特點:壯闊、豪放、火烈。先實寫,用連喻,寫安塞腰鼓的舞姿。然後用虛寫,通過聯想、想象,寫安塞腰鼓給人的感受,寫出了陝北人的性格特徵。

五、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一。

2、給下面的詞配上一個同義詞

忘情( ) 閃射( ) 火烈( ) 亢奮( )

晦暗( ) 羈絆( ) 搏擊( ) 輻射( )

第二課時

一、抽查預習

閲讀課文,思考課後練習。

二、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層,這節課我們再來看看作者怎樣描寫安塞腰鼓的。

三、正課研討

1、朗讀課文,注意讀出節奏、重音、感情。

2、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層怎樣寫安塞腰舞的響聲的?

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安塞腰鼓聲音的迴響。第一句寫聲音撞擊在山崖上,山崖發出迴響;第二句寫聲音撞擊在觀眾的心裏,觀眾的心裏發出共鳴;第三句寫聲音引起的豪壯的抒情、嚴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土浪、陣痛的發生和排解。

3、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 響聲,氣勢不同反響。

4、文章第二段的第三層怎樣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搏擊?

先寫後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急速的、大起大落的搏擊着,使人感到震撼、燒灼、威逼,使人鮮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使人感受到陝北農民的那種取之於人的甚少,奉獻給人的甚多的精神。寫出作者心靈深處的感悟。

5、黃土高原啊這一段寫了什麼?

寫只有黃土高原這麼深厚的土層,才生養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後生,才能有這麼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

6、為什麼説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裏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這裏用比喻説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調,打不得這樣氣勢澎湃的腰鼓;因為江南的流水已經蝕消了生命的元氣,已經沒有承載這樣原始生命力量的厚土了。

7、第二段的第四層寫什麼?

總結上面的三層的意思。從力量、聲響、光影的變幻、藝術的享受寫安塞腰鼓的舞姿給人蓬勃的想象力,從安塞腰鼓沉重的響聲寫給人心靈的淨化,從後生們生命中噴發出來的力量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震撼。

8、倒數第四段中的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昇華!這幾個詞能不能對調?為什麼?

不能。因為這幾個詞的排列按一定的順序。從小到大,從低到高,從中心到四周。

9、為什麼説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至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

人們已經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動所沸騰,當腰鼓戛然而止時,人們已經不習慣這樣寂靜、冷清的世界了。這是人對鬧聲的一種感受,當鬧聲突然停止的時候,會感到特別的靜。其次,這裏用靜來反襯鬧,可收到更好的藝術效果。

10、怎樣理解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聲?

當鼓聲停止後,人們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熾熱後的沉寂,這時以雞啼反襯寂靜;雞聲是天亮的標誌,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是希望的象徵,有這種安塞腰鼓所噴發出來的力量,一定會帶動生命的奔騰昇華,一定會創造出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正是希望所在。

11、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試舉例説明這樣的寫法,對錶現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麼作用?

句內部的排比:一錘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句與句之間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流做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這些排比句使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語句錢鑽,能表達出強烈的思想感情。

12、請把第12、16、19、21、24自然段置於我國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裏進行思考,並談談自己的理解:

我們的民族顯然經歷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難,太多的束縛和挫折,但我們總能神奇般地重新崛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我們的祖國、走進了一個令人振奮和自豪的新時代,只要我們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大膽創新,勇於開拓,我們就一定能夠再造輝煌。

13、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對安塞腰鼓的描寫,讚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

14、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

文章內容和形式高度統一,可從句式、修辭和節奏角度思考:

⑴ 鏗鏘的短句;

⑵ 激昂的排比;

⑶ 疾猛的節奏。

四、課堂小結

這篇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語句錫銘,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表達出作者讚美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強烈的思想感情,讚美陝北高原人們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特徵。文章多處運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氣勢恢宏,節奏明快,每個詞語都簡潔有力,每個句子都罌羣激越,增強了文章感人力量。

五、佈置作業

1、課後練習二、三、四題。

2、寫出了面詞的反義詞:

晦暗( ) 束縛( ) 閉塞( ) 歡樂( )

擺脱( ) 冰冷( ) 恬靜( ) 睏倦( )

3、簡答:

⑴ 本文以什麼作為線索?

⑵ 安塞腰鼓的特點是什麼?

⑶ 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脱了、衝破了、撞開了的一股勁!這句話運用了什麼類型的排比?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⑷ 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寫一段話。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學習目標】

1、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能認識生字“宋、濤、陳、丹、趙、藝、顯”,會正確書寫“藝、濤”。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讀、議、畫中理解課文,在閲讀中積累語言。

4、瞭解風是一種自然現象,學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觀察和發現。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法。

【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片、圖畫、課件

【教學過程】

一、繪畫設境,談話導入

老師知道你們個個都是小畫家,老師想請小畫家到前面畫一幅畫,需要畫房子、太陽和大樹,誰願意來畫?

老師還想畫風,怎麼畫呢,誰願意告訴老師?學生自由發言。同學們説的方法真好,我們到課文中找一找答案吧。(板書:畫風)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掃清生字障礙: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採用哪些方法讀?(自由讀、默讀、同桌互讀)

讀中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有什麼辦法認識它?學生説方法(問同學、問老師、、查生字表)。

2、請同學們再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尤其是那些你剛認識的字。

3、準確朗讀課文,看看你讀懂了什麼。

三、自主實踐,互動感知

1、你讀課文時認識了哪些字?用什麼辦法認識的?還有許多同學的方法很好,為了讓大家互相學習,請同學們小組內互相介紹識字方法。出示生字和圖片並且板書,小組合作認識七個生字,指導書寫兩個學生挑出來的字(從結構上講可以是生字“藝、濤”,也可以是其它的字)。

鞏固生字:

出圖片猜人名:趙本山、宋丹丹。

背誦姓氏歌,鞏固生字“陳”。

讀詞闖關:藝術人生、文藝節目、綜藝大觀。

讀句子説句子:

海水(顯得)更藍了。

濤聲(顯得)更近了。

()顯得()。

2、課文中三個朋友説了哪些畫風的方法,請你讀一讀畫一畫。

3、找出自己認為最好的畫風的方法讀一讀。

4、聽一聽風聲(課件放一段風的聲音),指導朗讀幾種畫風的方法,請讀得好的學生示範讀,也可以給教師一個機會讀。你從這句話中哪個詞讀出有風?

重點讀好詞語:飄、彎彎的、斜斜的、呼呼地轉。

5、學生自由組合分角色讀一讀,讀中感悟畫風的幾種方法。

6、同學們最想聽哪一個小組分角色讀?推薦一組分角色讀。

四、拓展課文,積累語言

1、同學們,三個小同學説出了幾種畫風的方法,你還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畫風嗎?可以到黑板來畫也可以直接説。

2、再讀課文,看看書中怎麼説的畫風的方法,假如你是書中人,你會怎麼説?試一試,看你會不會這樣説:

課件出示:劉聰問:“你想怎樣畫風?”

我説:“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你説的寫在書上,也許將來的課文中就用你説的方法呢。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懂得學習、做事要眼界開闊,不能目光短淺,所見有限。

2、學會本課兩個生字,理解“坐井觀天、井沿、説大話、井口、無邊無際”等詞語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在朗讀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提高朗讀能力。

教學難點:

懂得人要開闊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淺。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剪貼畫(青蛙、小鳥)、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請一起讀課題——《坐井觀天》

2、下面我們先來欣賞一下這個故事,好嗎?

請小朋友看一段錄像。

二、看錄像,瞭解故事內容。

1、看錄像前,老師有個要求,邊看邊思考:故事講了誰和誰之間的事?它們在幹什麼?

2、播放錄像。

3、反饋。生答思考題,師板書,結合課件演示。

青蛙圖 天 小鳥圖

不過井口那麼大 多 無邊無際

小朋友真聰明,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要靠小朋友自己來讀懂。請大家把書翻到第121頁,自己找個朋友讀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等會我們比賽,誰讀得最好。開始讀書吧!

三、初讀課文。

1、自由找朋友讀課文。

2、指名接讀課文。

3、學生評議。

四、第一次爭論。

1、課文中的小鳥認為天(無邊無際),青蛙認為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那到底誰對誰錯呢?

指名講。

2、贊成小鳥的請舉手,贊成青蛙的請舉手。

3、既然小朋友意見不一致,那我們就來開展一次小小辯論賽,同意嗎?贊成青蛙的我們稱為青蛙方,請坐到左面,贊成小鳥的我們稱為小鳥方,請坐到右面。

學生交換位置。

五、再讀課文,找出有力的證據。

為了證明自己方是正確的,對方是錯誤的,我們必須有充足的理由,對嗎?請你們再讀課文,找找書上哪一段、哪一句、甚至哪個詞可以作為你的證據,同時也拿出你從課外蒐集的資料。

開始你們組去研究討論吧!

六、第二次爭論。

1、兩組爭論。

師説:“現在請小鳥方發言。”學生髮言。

師説:“現在請青蛙方發言。”學生髮言。

師及時指點。

七、朗讀課文,體會寓意。

1、剛才小朋友爭論得相當精彩,看來準備都很充分,現在我們進行讀課文比賽。青蛙方讀青蛙的話,小鳥方讀小鳥的話,直接對話,行嗎?要讀出認為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很肯定的語氣。

自由練習指兩名對話——集體對話。

2、讀到這裏,哪個小朋友給我們解答一下,坐井觀天是什麼意思?除了這個內容以外,還要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坐井觀天這個成語是批評有什麼錯誤的人呢?

指名答。

3、看來“坐井觀天”這個詞是不好的,貶義的,古代這個故事中的青蛙因為生活的範圍小,看到的東西少,見識就少,又不相信別人,自以為是,連天大得很這樣的簡單問題都弄錯。而今天我們這些小青蛙真勇敢,敢於站出來為青蛙説話,還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新知識,我真佩服你們。

八、角色換位。

1、有一天,有人來井裏打水,水桶盛滿水往上提時,不小心把青蛙帶了上來,而那隻小鳥又下來喝水,因翅膀受傷無力再飛出去,這樣變成小鳥(在井裏),青蛙(在外面),現在青蛙、小鳥們你們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又想説些什麼?

2、現在請你們組裏討論,等會派代表來説,看哪邊説得更精彩。請小朋友好好動動腦筋。

3、兩邊派代表發言。

九、總結全文。

1、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麼?

2、老師希望小朋友們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多用眼睛看一看,並且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那你將成為見多識廣的人。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對字詞的積累,和對文章品讀、賞析文中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的精彩語言。

過程與方法: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體會、學習作者有所側重的描寫方法。

情感與態度:感受作家筆下的美好生活。瞭解祖國各地的風俗。讓學生更愛我們的祖國文化。

教學思路:

本文按照在反覆的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悟──研讀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學。

教學的重點:欣賞文中人物的基礎上學習有所側重的描寫方法。

學生狀況分析:學生對雲南的風情並不瞭解。

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作用,致力打開學生思路、激活其思維。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探索精神,從而領悟課文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對歌欣賞,激趣引入

播放視頻片段“蝴蝶泉邊”。

在我們國家幾乎每一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民歌。雲南省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唱活動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他們以歌唱來抒發自己的情感,有的用歌唱來傳授知識。因此,在許多民族中,小孩還在呀呀學語的時候,就跟着大人學唱歌了。許多有名的歌手在本民族得到特別的尊敬。今天,就讓我們去參加“雲南的歌會”,瞭解雲南的民歌!

輕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米 蹲(dūn)踞

忌諱(huì) 酬(chóu)和 鐵箍(gū) 熹(xī)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忌諱:忌怕而隱避。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悠遊自在:快活的樣子。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淳樸:誠實樸素。

教師請學生讀課文。

分為三種形式代表三個場面。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請根據自己的理解,任選角度,用”雲南的歌會是一個_____的歌會”這個句子説一句話。

給學生鼓勵。

2.本文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雲南的歌會,與你通過電視或其他途徑聽過的演唱會,有哪些不同?有什麼特點?

3.假如你作為一名遊客來到了雲南,根據課文的介紹,你喜歡參加哪一種歌會?為什麼?

教師教唱幾句《劉三姐》對歌中的幾句。

三、賞析品讀

同是寫唱歌,但側重點、寫法卻各不相同,也正是因為這樣,文章將雲南歌會形式的多樣、內容的豐富、個性的獨特盡情展示了出來。我們不禁歎服作者的構思是多麼精巧!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歌會,去感受那一股撲鼻而來的濃郁的鄉土氣息。

(一)雲南的歌會淳樸自然,氣勢壯觀,請同學們説一説,自己讀後最喜歡文章的哪一段?為什麼?

教師點評。

(二)剛才我們知道了對歌的形式下面我們

精讀“山路漫歌”

1.我們再來看看那些趕馬女孩,聽聽她們都唱些什麼歌?她們的歌聲充滿一種什麼樣的美?

2.既然這樣,但作者並不直接寫趕馬女孩唱歌,而是用許多筆墨去描寫由呈貢進城一路的景色。

3.現在請一位同學為我們讀一讀,同學們邊勾畫出好詞好句,與大家分享。

在這個歌唱場面中,作者移步換景、從視覺聽覺比喻擬人描景,側重寫唱歌的環境,請想想,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的歌唱“有什麼關係?

教師小結。

雲南確實有如此美麗的風光,所以作者要一筆一筆,慢慢描繪,為讀者畫出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圖,然後再自然而然地寫到“趕馬女孩的.歌唱”。為“趕馬女孩的歌唱”創設了一個動人的場景。在美好環境中長大的女孩,自然是歌聲動人,情韻動人。山鳥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交織成一支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4.假如你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又是趕馬女孩子中的一員,你會唱出什麼樣的歌?

(三)運用精讀“山路漫歌”的閲讀方法,閲讀“山野對歌”和“村寨傳歌”。

四、借鑑運用,品味描寫

“彩雲之南遊賞罷,踏花歸來馬蹄香”。

賞讀《雲南的歌會》這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我們似乎與作者進行了一次雲南之旅。民俗是生活,它無時無刻不在你的周圍,滋養着你,為你的生命提供必須的養分。讓我們也撿拾起那些本就存活於我們生命中的美好的東西,讓我們的靈魂鮮活起來。我們身邊有哪些類似雲南歌會般美麗濃郁的民俗呢?你能説給大家聽嗎?(視頻展示過年吃餃子,放鞭炮,迎財神,元宵賞花燈,端午賽龍舟等圖片)

(五)佈置作業

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下面教學做鋪墊。

學生首尾接龍回答問題。

以不同形式朗讀課文三個歌唱場面。

文章對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內容上各有側重,而在寫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們讓男同學讀第一個場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學讀第二個場面(第4段)、最後全班齊讀第三個場面(第5段)。對於一些重要信息,同學們要邊做勾畫批註。

學生通過搶答的形式。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驗、交流等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初步領略雲南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

説出自己的理由。

學生合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32x00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