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教學設計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材第9頁~第11頁。

 課前思考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非常明確:利用學具合作探究圓的周長的測量方法,發現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之間的關係,從而推導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以此教學目標為指導,為了能抓牢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課堂上李老師組織學生積極利用圓片、捲尺、繩子等學具進行探究,使教、學具在數學課堂上的作用得以體現。

課堂寫真

(教師利用課件出示兩種自行車圖片,學生觀察。)

師:你會選擇哪一輛參加我校組織的自行車比賽呢?

生:第一輛。

師:為什麼選擇第一輛自行車呢?

生:因為它的輪子大,跑得快。

師:為什麼它跑得快呢?

生:因為它滾一圈的長度長。

師:對!輪子大,滾一圈的長度也就長。我們把車輪滾動一圈的長度就叫作它的周長。那麼這兩款自行車車輪的周長到底是多少呢?誰能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生:我們可以通過測量的方法得到車輪的周長呀!

師:你的反應很快。那麼如何測量呢?這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下面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利用小圓片及其他學具探究圓的周長吧!

(學生開始討論,操作學具,2分鐘後,每個小組都有了各自的測量方法。)

[分析] 李老師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自行車的車輪讓學生首先明確“圓的周長”的意義,接着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得到圓的周長。在學生想到測量方法時,李老師又鼓勵學生用手中的學具探究測量圓的周長的方法。在她的主導作用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了學習,給這節課開了一個好頭。

師:哪個小組願意先來曬一曬你們的測量方法?

生:我們第一小組先來。我們組是在圓形紙片的邊緣標一個起點,然後把它放在直尺上,讓這個起點對準零刻度,最後把紙片沿直尺滾動一圈,就得到它的周長了。

師:嗯!這是個不錯的方法,但請同學們思考:如果有一個很大的圓形游泳池,要測量它的周長,我們能把它放在直尺上滾動一圈嗎?

[分析] 讓學生操作學具展示自己的測量方法,鍛鍊他們的動手能力,有了學具的參與,學生用事實説明了問題。同時也促進了他們的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接着,李老師又提出了新的問題,為後面的課程做鋪墊。

生:下面請聽一聽我們第二小組的方法。我們小組是用繩子繞圓片一週得到它的周長,所以我們也可以用繩子繞圓形游泳池一週,再測量出繩子的長度,不就測量出了圓形游泳池的周長了嗎?

(説完,大家為第二小組的同學們鼓起了掌。)

師:大家對你們的方法已經做出了肯定,這個測量方法的確很棒!

(此時,第二小組同學們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就在這時,老師拿出一根繩子,繩子的一端繫着一個小球,接着將繩子在空中旋轉起來。)

師:同學們請看,小球走過的路線是什麼形狀呢?

生:是一個圓形。

(這時,教師轉向第二組的同學並提問。)

師:如果想得到這個圓的周長,還能用你們小組的這種繞線測量的方法嗎?

生:不能。

[分析] 第二小組同學們利用繩子、直尺等學具創設了“繞線法”解決了問題後,李老師再次提出了質疑,這次的問題更難解決,也讓同學們進一步意識到測量方法的侷限性。

師:第三小組的同學,你們有什麼好方法?

(第三小組派代表發言。)

生:我們可以把繫有小球的.繩子放在紙片上,固定一端,拉緊繩子,旋轉一週,用筆描畫出小球的運動路線,然後將這個圓剪下來,再利用之前同學們説的滾動或者繞線的方法測量出這個圓的周長,不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嗎?

(同學們聽完後,恍然大悟,都誇讚第三小組的同學聰明,此時的他們心裏美滋滋的。)

師:你們組的想法很有創意,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小球的運動方式就好比公園裏巨大的摩天輪,如果要得到摩天輪的周長,這個方法還可行嗎?

生:不可行。

師:看來,用測量的方法得到圓的周長具有一定的侷限性,而且測量中也存在誤差,數據不夠精確,我們還要像研究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長那樣,找到一個科學普遍的公式來計算圓的周長。

生:圓的周長與什麼有關?有怎樣的關係?

師:請利用你們手中的學具合作探究吧!

(同學們通過操作學具,經歷測量、填表、計算、觀察等活動,終於發現了圓的周長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再結合教材推導出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心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分析] 同學們帶着心中的疑惑去探究,目的明確,再加上小組合作,合理的分工,充分利用學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可幹,教室裏氣氛活躍而井然有序。經過學生自己的努力,他們終於發現了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之間的3倍多一些的關係,也推導出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課後解讀

數學課堂中應用教具、學具,能鍛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使他們對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本節課李老師就是利用教具學具緊緊抓住了學生們的注意力,讓他們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活動積極主動地獲取了新知,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使大家印象中枯燥的數學課變得活躍起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30ek4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