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荷花澱》新教材教學設計

《荷花澱》新教材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荷花澱》新教材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荷花澱》新教材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體會荷花澱清新優美,富有詩情畫意的荷花澱派的寫作風格。

2、品讀文本,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

3、感受抗日戰爭時期白洋澱地區人民的抗日鬥爭精神。

【知識夯實】

作家作品

孫犁(1913――1996),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縣人,現代作家。抗日戰爭爆發後,在晉察冀根據地從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工作。解放後,在《天津日報》工作,注重發現和培養文學新人,並堅持寫作。曾任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説《風雲初記》,中篇小説《鐵木前傳》,短篇小説集《白洋澱》、《荷花澱》、《採蒲台》、《囑咐》,小説散文集《白洋澱紀事》等。

孫犁小説:語言清新自然、樸素洗練,筆調婉約而流暢,風格秀雅雋永。感情的抒發和人物感情的敍寫,都同景物與人物的描繪自然地融合,篇篇作品都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和抒情詩的韻致,追求散文式的格調,追求詩歌般的意境,被稱為“詩體小説”。這就是孫犁小説清新、雅麗的獨特風格。作品集結為《白洋澱紀事》。

“荷花澱派”:以孫犁為代表的一個當代文學的流派。主要作家還有劉紹棠、從維熙、韓映山等。荷花澱即白洋澱,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於白洋澱這個地方,也源於孫犁的短篇小説《荷花澱》。《荷花澱》以白洋澱明媚如畫的風當作背景,具有樸素、明麗、清新、柔美的風格。洋溢着詩情,帶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詩情畫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華北的泥土和水鄉的清新氣息。在創作風格上有共同的特點:如荷花一樣根植於水鄉泥土,帶着自然的清新純樸,充滿詩情畫意。被稱之為“荷花澱”派。

背景簡介

1936年孫犁到了白洋澱附近的安新縣同口小學教書。在一年多的時間裏,或是清晨或是黃昏,他經常到白洋澱邊散步,慢慢地,他熟悉了這一帶的風土人情,熟悉了這裏人民的勞動和生活。1937年,日寇的鐵蹄踏進這一地區,他切身體驗到了這裏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尊心。在抗日的旗幟下,男女老少都動員起來,各個村莊的青年農民都自願地奔赴抗日前線。至於那些青年婦女所表現出的識大體、顧大局,樂觀向上、無私奉獻的精神,更使他由衷敬佩。基於這種心理,1945年他寫成了《荷花澱》這篇著名的小説。

【學習過程】

一、導入

2002年7月,正是荷花搖曳荷葉飄香的季節,我國當代文學大師孫犁在綿綿細雨聲中靜靜地離去了,享年90歲。巨星雖然隕落了,但白洋澱裏的荷花依然開得奼紫嫣紅,他的代表作《白洋澱》也象那一株亭亭玉立的荷花,靜靜地綻放在中國現代文學的長廊中,幽幽地散發着那怡人的清香。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進白洋澱,感受在那戰火紛飛的歲月裏,發生在白洋澱裏的感人故事,學習白洋澱人民優秀的品質,品味孫犁小説的獨特魅力。

二、理清情節

思考1: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有怎樣的故事發生呢?描寫了幾個生活場景,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給幾個生活場景擬一個小標題,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明確:形式、內容

第一組:夫妻話別——探夫遇敵——助夫殺敵

第二組:殺敵送夫參軍別意長——探夫不遇遇豺狼——又見水生戰場上——拋卻紅粧換武裝

三、鑑賞景物

思考2:本文結構並不複雜,情節也不跌宕起伏,沒有驚險的戰鬥故事,甚至沒有留下一兩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卻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藝術感染力呢?

明確:景物描寫如詩如畫

思考3:反覆朗讀課文前三段,體會景物描寫的詩情畫意,嘗試利用文中詞句組合成一首現代短詩,並讀給同學聽。

明確:學生展示

總結:月色皎潔,潔白的葦蓆遍地銀白的澱水,薄霧,清風,荷花飄香,展示了荷花澱的地域風貌,勾畫出一幅恬靜的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

思考4:這三段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

明確:

第一,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這段景物描寫,渲染了一種清新寧靜的氣氛,水生嫂就在這樣的背景裏生活,勞動,烘托了水生嫂勤勞純樸,温順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語皆情語”,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們的眼裏,家鄉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這樣美好的`家鄉豈能容忍外國強盜來侵犯?因此必須拿起槍,為保衞可愛的家鄉而戰,對戰爭滿懷着必勝的信念。這種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廣闊而深邃。

第三,為情節的展開作了鋪墊。開頭部分對小院子及白洋澱夜景描寫,不僅為“話別”提供了時間、地點和諧和的氛圍,而且也為下文荷花澱伏擊戰的環境作了鋪墊。

概括“荷花澱派”的藝術特色: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語言,濃郁的詩情畫意,在細膩的描寫中開拓詩一般的意境。

四、品讀文本,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

思考5:你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人物形象的特點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明確:水生、水生嫂、其他婦女等。對話描寫、細節描寫等

思考6:分析“夫妻話別”的對話揣摩人物形象

(1)學生分角色朗讀“夫妻話別”的對話(一男、一女和一個旁白,讀第5節—23節)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他們對話的語氣和感情處理得是否合理,同時思考這一段對話反映了水生嫂怎樣豐富的內心和她具備哪些優秀的品質?

明確:

①“今天怎麼回來得這麼晚?”——表現了水生嫂對丈夫的憂慮和關切之情。

②“他們幾個呢?”——水生答非所問,故意岔開話題,水生嫂覺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問,只得再次試探。

③“怎麼了,你?”——水生對妻子的問話用“還在區上”,虛晃一槍,又岔開了話題,無話找話。水生嫂察顏觀色,感到今天事情有點蹊蹺,只得逼問。

以上幾句對話,表現了水生嫂體貼、温柔、機敏和穩重的性格。

④“你總是很積極的。”——(可以試用不同的語氣來讀,體會它內在的意藴)在妻子的逼問下,水生終於説出自己“第一個舉手”報名參加大部隊。水生嫂此時的心情是十分複雜的,她愛丈夫,愛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個報名參軍,她為自己有這樣一個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對丈夫責怪中含有讚揚。

⑤“你走,我不攔你。家裏怎麼辦?”——丈夫參軍去打鬼子,她沒有理由也不會阻攔,這是女人的態度。但她畢竟是一個普通的勞動婦女,自然會聯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產和生活的擔子該有多重啊!

⑥“你明白家裏的難處就好了。”——經過水生的一番勸説,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確實是個好丈夫,他不僅為革命事事走在頭裏,而且能體諒家裏的難處,所以,水生嫂擺正家庭和民族的關係,統一對丈夫和祖國的愛,決心挑起生產和生活的重擔,支持丈夫參軍。

以上幾句對話,表現了水生嫂識大局,明大義的崇高品格。

⑦“你有什麼話,囑咐囑咐我吧。”——水生嫂為了讓丈夫放心,自覺承擔任務。

⑧“嗯。”——水生鼓勵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進步,勸誡妻子不要當俘虜,要與敵人拼命。兩個“嗯”字,表現了水生嫂既有中國婦女吃大苦,耐大勞的傳統美德,又有新一代勞動婦女勇敢戰鬥的精神。

小結:“夫妻話別”這段對話,刻畫了水生嫂這樣一個勤勞純樸,摯愛丈夫,熱愛祖國,識大體,明大義的農村婦女形象,為後來寫水生嫂等機智勇敢地與敵人鬥爭,發展成為抗日遊擊戰士作了鋪墊,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2)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也是本文一個突出的特點,試舉一例進行討論。

明確:“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裏吮了一下。”請理解“震動”和“吮”這兩個詞的深刻含義?

明確:這是水生嫂聽到丈夫報名參軍之後出現的一個細節描寫。丈夫“明天”就要參軍到大部隊上去,的確出於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裏受到震動,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動了一下。我們不難想象,這時水生嫂心裏的感情一定是很複雜的:幾年的夫妻恩愛,家中生產生活兩副重擔,上前線前途莫測……但水生嫂畢竟是一個識大體,明大義的人,很快地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裏“吮”了一下,她用這個動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緒,她不能讓丈夫看出自己有軟弱的表現,並作出了支持丈夫參軍的決定,顯示了她的堅強性格。

(3)討論分析四個女人的心理和性格特徵:

第一組:

A、“聽説他們還在這裏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説説。”

C、“聽他説,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水生的女人説。

D、“哪裏就碰得那麼巧,我們快去快回來。”

E、“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

學生分析,教師概括總結:

這五句話表現了四個女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點,那麼爽朗直率,忸怩含蓄,機智伶俐,沉穩謹慎。這段簡短的對話,把她們羞澀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現出來了。

第二組

①““你看他們那個橫樣子,見了我們愛搭理不搭理的!”

②“啊,好像我們給他們丟了什麼人似的。”

③“我們沒槍,有槍就不往荷花澱裏跑,在大澱裏就和鬼子幹起來!”

④“我今天也算看見打仗了。打仗有什麼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誰還不會趴在那裏放槍呀!”

⑤“水生嫂,回去我們也成立隊伍,不然以後還能出門嗎!”

⑥“剛當上兵就小看我們,過二年,更把我們看得一錢不值了,誰比誰落後多少呢!”

學生分析,教師總結:

她們不甘落後、勇敢自信、穩重謹慎、追求平等普通的女人,從庭院走向了戰場,用編席的手拿起了抗戰的槍,拋卻紅粧換武裝。

魯迅説:“高爾基很驚服巴爾扎克寫對話的巧妙,以為並不描寫人物的模樣,僅使讀者看了人物對話,便好象目睹了説話的那些人。孫犁的這段對話寫得也很精彩,使人聞其聲如見其人,我們彷彿看到了白洋澱婦女那象“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樣淳樸、真摯的美好形象。

(4)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徵。請大家概括一下以水生嫂為代表的白洋澱婦女的共同特徵。

明確:白洋澱婦女既有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又有解放區婦女的特點,他們勤勞善良,温柔體貼,識大體、明大義,堅強勇敢。

五、探究結尾,思考主題

思考:小説結尾寫婦女們配合子弟兵作戰好不好?説明理由。

明確:小説有兩條線索,水生嫂們的活動貫穿全文的始終,是小説的主線。地區隊的行動,大都是側面交代,僅在伏擊相會的高潮處交叉,接着又分開進行。小説以青年婦女們的成長結尾合乎情理,充分顯示出中國人民抗日的積極性,使作品充滿了鼓舞人心的力量量。

結束語:

冰心説:如果這世界上少了女人,就會減少了七分的美,六分的善,和五分的真。小説以中國婦女為切入點,描寫一羣勤勞善良的勞動婦女,他們深愛着自己的丈夫,當自己的家園遭到日本侵略者的踐踏時,他們又積極支持丈夫參軍,同時他們自身也不甘於落後,勇敢的投入到保家衞國的戰鬥中。這是根據地人民的精神風貌,也是抗戰勝利的精神源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2z3dl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