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最新《竹影》教學設計

最新《竹影》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竹影》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新《竹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藴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2、初步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七年級的學生活潑、大膽,對充滿童稚的遊戲有切身的體驗和濃厚的興趣,但他們往往忽視了遊戲中藴涵的藝術和美。讓他們結合自身的實際體驗,自主探究,有助於提高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故確立了第一個教學目標。中西方藝術博大精深,學生了解一些它們的差異,可提高自身的審美觀、價值觀,從而提升人文素養。故確立了第二個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藴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難點:體會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藝術特點。

[教學準備]

1、收集整理有關作者的資料。

2、師生共同製作多媒體課件

[設計思路]

1、“語文課要給學生一點什麼?”我認為應是讓學生的心靈得到自由放飛,在向生活的拓展中,讓學生得到人文的薰陶,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視聽效果,採用“激趣——感知——品讀——欣賞——遷移”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感觀,讓學生覺得語文課不僅有語言的文學美,而且有畫面的藝術美,覺得上語文課既是知識的`獲得過程,又是一種美的享受過程。

2、改變以往語文課知識的構建方式,由單純的教師傳授轉變為師生雙方參與的互動,營造師生間和諧、平等、民主的語文課堂。學生自主地讀、説、悟,教師恰當地引導、調控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合作交流學習中,師生共同體會童稚的活動中藴含的藝術和美。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導入新課

(多媒體演示。)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嗎?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影子。)

請同學們再來聽首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每當我們唱起這樣的兒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兒時的夥伴玩影子、玩各種有趣的遊戲,從中獲得了對生活的美好體驗。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有所啟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猜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充滿童稚的兒歌,更能激發他們對童年趣事的美好回憶,以此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學習本文的熱情,為下面環節的展開作一個良好的心理準備。)

二、作者介紹

(學生交流收集的豐子愷的資料,講述有關作者生活創作的故事。)

師:豐子愷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在繪畫、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現、思考是分不開的。下面,就讓我們從閲讀作者的文章開始,走近豐子愷。(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突破傳統的介紹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也檢驗了課前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

三、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配以輕音樂,學生輕聲朗讀。學生回答有因難,教師可提示,文題是“竹影”,它是以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為主?)

明確:敍述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遊戲。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從中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為品讀課文作好鋪墊。)

四、品味朗讀,體驗童趣

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遊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找到後在小組內朗讀,然後教師點名朗讀得好的學生示範朗讀,也可鼓勵學生自告奮勇來朗讀。)

(“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當學生有了心得之後,讀相關的語段時感情就會充沛、真摯。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應鼓勵、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欣賞

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啟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夥伴們從一次無意的遊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

(多媒體展示幾幅中國畫和西洋畫,配音樂。)

(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是一個很專一的理論,教師如果過多解釋,反而會“越描越黑”。藉助多媒體的視聽效果,加以音樂的陪襯,學生憑藉自身的審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藝術的美。同時,擴充藝術的欣賞內容,也增加了語文課的容量,使學生得到藝術的薰陶,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標籤: 竹影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2pek0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