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課件 >

鴨子拌嘴課件(精選5篇)

鴨子拌嘴課件(精選5篇)

《鴨子拌嘴》是安志順於1982年編寫的一首打擊樂曲,取材於我國的西安鼓樂和陝西的民間打擊樂。使用了六件打擊樂器:小鈸、水鈸、圪塔鈸、大鑼、木魚、雲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鴨子拌嘴課件,歡迎閲讀。

鴨子拌嘴課件(精選5篇)

鴨子拌嘴課件 篇1

教學內容

聽:《鴨子拌嘴》

認:鈸木魚

評:成長的足跡(一)

教學目標

1.能大致辨別出樂曲各段所表現的情境,並從強弱、快慢的節奏中感受鴨子的各種神態、動作。

2.知道本課樂曲是以“鈸”為主的打擊樂器演奏的,並能用打擊樂器跟着老師拍擊簡單的“鴨子拌嘴”節奏,從中體驗到參與演奏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能聽辨出幾種打擊樂,初步理解樂曲所表現的情境,嘗試引用打擊樂來表現內容。

教具準備

多媒體打擊樂器鋼琴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學生進入教室,播放《梁祝》,問:你覺得這個音樂好聽嗎?為什麼呢?

生回答(在黑板上寫出關鍵詞“悦耳、動聽”等詞語)。美好的音樂可以讓人心情變的十分舒暢,在心情不好的時候還可以調節心情。

你們講的都正確,這就是所謂的“音樂形象”(板書),抓住幾個關鍵詞,“悦耳、動聽”的反義詞是什麼?

生回答:如“不好聽的聲音、噪音”,你們能製造個“噪音”出來嗎?噪音給人的感受是十分煩躁,急躁,心情不暢。所以我們要儘可能減少“噪音”,其實這也是我們保護環境的一個重要領域。

那接下來,老師要問了:音樂中需不需要“噪音”呢?請大家思考。生答

(認為需要的、認為不需要的都分別舉手示意)

在音樂中,樂音與噪音都有,但以樂音為主。象鋼琴,小提琴,二胡,笛子等樂器發出的聲音,都是樂音;鑼,鈸和大鼓等樂器發出的聲音,則是噪音。音樂要表現豐富多彩的生活,需要綜合運用不同的手段。樂音雖然有很強的表現力。但有些特定的情景,卻要用噪音來表現。例如,要表現萬眾歡騰的熱烈場面,往往藉助於鑼鼓。在現在派作品中,噪音的應用性更是普遍,有的作曲家甚至主張,生活中的任何音響都可以進入音樂。(幻燈)

所有的噪音如果合理的加以利用,都能為音樂增添色彩。比如,播放《梁祝》(亂敲桌子),生辨認,行麼?在比如,播放單旋律《出旗曲》,再播放合奏曲,讓學生對比,加入打擊樂器的感覺。

(剛才我們用了10分鐘的時間討論了關於音樂中存在的兩種不同的聲音,接下來我們要一起來研究一個專門用課堂打擊樂器(可補充説明)演奏的曲子,大家先來聽聽,是什麼感覺)

【板塊二】

1、播放《鴨子拌嘴》音樂,先不點題。

2、聽了有什麼感覺,或者是能產生怎麼樣的音樂形象呢?説出你的理由。(生答)

恩,老師第一次聽的時候,也沒什麼感覺,就覺得鬧哄哄的。但如果我們做個小提示,點個題,大家或許就能多想到什麼了,現在老師就告訴大家,這個曲子的名字是《鴨子拌嘴》,那請大家帶着樂曲名字來聽聽,想想呢?(生答)

如果把它編成個故事來聽,那就更清楚了(打開配樂故事)

你感受到了鴨子有哪些具體的動作?

拍翅膀走路玩耍拌嘴

哦,原來是這樣的啊。

讓我們先來看看哪些樂器表演哪些角色。(FLASH動畫)

3、你能演一演嗎?

4、音配畫(分發些樂器給部分學生,播放動畫讓部分學生伴奏)

老師這裏有一個鴨子拍翅膀和走路的畫面,可惜只有畫面卻沒有聲音,想找幾個同學來給畫面配一下音,讓我們感受一下鴨子拍翅膀和走路的樣子。

【板塊三】

拓展一:為《過年我當家》伴奏

拓展一:欣賞《老虎磨牙》或者奧運<<缶>>

課後老師希望小朋友們做有心人,去發現存在於我們周圍的音樂!

鴨子拌嘴課件 篇2

教學目標:

1、能大致辨別出樂曲各段所表現的情境,並從強弱、快慢的節奏中感受鴨子的各種神態、動作。

2、知道本課樂曲是以“鈸”為主的打擊樂器演奏的,並能用打擊樂器跟着老師拍擊簡單的“鴨子拌嘴”節奏,從中體驗到參與演奏的樂趣。

3、能隨樂曲大膽地即興表演,能學以致用,用打擊樂給歌曲《龍咚鏘》伴奏。

教學重點:

能聽辨出幾種打擊樂,初步理解樂曲所表現的情境。

教學難點:

給歌曲《龍咚鏘》伴奏。

教具準備:

課件、等。

一、導入

1、師生問好

2、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幾位動物朋友,讓我們聽聽他們是誰?聽出來的同學請舉手告訴大家,並且還要説出你的理由。

第一位朋友出場了……(大象)

接下來聽聽這位是哪個小動物呢?……(小鳥)

同學們的耳朵真靈敏!

接下來我們再聽聽……(播放鴨子的叫聲)(小鴨子)

(以聲響帶學生進入課堂,讓學生專注地聆聽)

二、分段欣賞音樂

1、分段結合音樂講故事

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個朋友,它的名字叫嘎嘎,嘎嘎還帶來了一個故事,你們想聽嗎?想聽的同學請坐好。(依次出示)

1:一天清晨,小鴨子嘎嘎起牀了,它推開家門一看,今天陽光明媚,空氣真好,趕緊叫上全家一起出了門。(播放flash動畫片段一)

2:它們在鴨媽媽的帶領下來到了池塘裏,開始歡快地玩耍起來。有的鴨子拍打着翅膀嘎嘎地叫着,有的把頭伸到水裏找東西吃。(播放flash動畫片段二)

3:小鴨嘎嘎和哥哥突然吵架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播放flash動畫片段三)

4:原來是因為一條小魚,嘎嘎和哥哥那麼激烈地吵起來。當我們説鴨子吵架的時候,經常會用到一個詞,就是“拌嘴”,這個詞來形容鴨子吵架很形象!而我們今天要欣賞的樂曲的名字就是——《鴨子拌嘴》。

(解釋“拌嘴”的意思,揭示課題:鴨子拌嘴)

你們看嘎嘎和哥哥吵得是面紅耳赤!互不相讓!幸好鴨媽媽來了,哥倆才沒打起架來。時間過得真快,太陽落山了,鴨媽媽帶着小鴨們,一搖一擺地回家了……(播放flash動畫片段四)

鴨子拌嘴課件 篇3

教學目的:

1、通過聽賞打擊合奏《鴨子拌嘴》,使學生初步接觸並喜歡民間音樂。

2、通過介紹我國豐富的打擊樂器和學生的實踐活動,使孩子們知道各種豐富的音響能生動地表達一定內容。

教學重點:

認識打擊樂器

教學難點:

聽便樂器的音色,並用樂器表現動物的形象。

教具:鴨子拌嘴動畫課件、錄音機、碰鈴、三角鐵、舞板、雙響筒、小鼓、鈴鼓、鑼、鑔。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律動。老師和學生聽音樂做律動

2、遊戲。

師:老是這有一棵打擊樂樹,請同學到樹上找出上節課認識的打擊樂器(碰鈴、三角鐵、舞板、雙響筒、小鼓、鈴鼓等)

學生認識打擊樂器並做節奏回聲遊戲。

通過聽辨,學生進一步熟悉各種打擊樂器的音色及名稱。

3、檢查學生模仿、自制的打擊樂器為歌曲《新年好》伴奏。

(二)新課

1、師介紹打擊樂器-----鑼、鑔

2、出示課題------《鴨子拌嘴》

師:同學們知道拌嘴什麼意思嗎?

生:拌嘴是吵架的意思。

3、學生帶着鴨子拌嘴這個問題出聽全曲。(生聽完談自己的想象,有的還編成小故事説出來)

4、看動畫片《鴨子拌嘴》,要求學生邊看畫面,邊聽音樂,並説出聽到樂曲中有哪些打擊樂器。

生:有鑼朋友和鑔朋友的聲音。

師:這首樂曲描寫一羣小鴨子(用小鑔演奏)、大鴨子(用大鑔演奏)清早走出舍門來到池塘,戲水打鬧,饒舌拌嘴,然後心滿意足搖搖擺擺回窩去的生動情景。

5、創作活動

(1)老師引導學生進行鋪墊練習了,利用形象思維,啟發學生自覺進行節奏片段創作。師:請同學們用自制打擊樂器發出的聲音,來表現一隻小狗在啃骨頭的聲音;一隻小老鼠在偷吃東西的聲音。

(2)學生用自制打擊樂器所發出的聲音來表現一定的音樂形象後,創作一首自己的《鴨子拌嘴》,邊看畫面邊創作。師用小鑔表現小鴨子並用錄音機錄製。

(3)播放師生共同創作的《鴨子拌嘴》通過聽賞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想象空間。

6、再次聽賞《鴨子拌嘴》

老師要求學生用自己創作的《鴨子拌嘴》和此曲作比較,鼓勵學生多學音樂知識,將來就能創作出優秀的音樂作品。

(三)小結:希望同學們在以後聽賞樂曲時,都能展開想象的翅膀,在音樂的天空中翱翔。

(四)下課:播放《鴨子拌嘴》音樂,學生變成一個個小鴨子走出教室。

教學後記

本節課教案是修改兩次後完成的,沒修改之前的教案不足是:

1、教學方法就是一個字“説”我利用投影配合音樂把《鴨子拌嘴》編成一個小故事將給學生聽,然後讓學生複述這個故事。整節課我都在説,“説”占主導地位是教學主體而學生是被動接受。

2、學生只對故事感興趣,而對音樂感受一般沒有達到欣賞的目的。

3、我的故事侷限了學生的想象空間,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修改後的成功之處是:

1、激發動機、引起興趣。在課一開始我就通過遊戲導入,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充分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的聽覺、視覺、記憶、情感同時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2、激發想象,活躍思維。

(1)從孩子們的生活出發,啟發學生的想象。

(2)讓學生把感知的“視像”表達出來。

3、激發創造,大膽創新。在兒童的本能創作慾望上加以引導,讓他們的創作得到欣賞和尊重,培養了他們的獨創性和音樂感。

鴨子拌嘴課件 篇4

教材分析:

民間打擊樂合奏曲《鴨子拌嘴》原是一首陝西民間樂曲,具有簡潔、明快的特點;經安志順改編後更加豐富、生動。全曲無旋律,通過各種不同類型、不同音色的`打擊樂器的組合,奏出各種豐富有趣的音響,生動地描寫了一羣小鴨子、大鴨子清早走出門,來到池塘,戲水、打鬧、拌嘴,然後又搖搖擺擺回窩去的情景,表達了一種輕鬆、愉快、俏皮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的:

通過欣賞《鴨子拌嘴》,使學生初步接觸,並喜愛民間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一)生相互問好。

(二)複習歌曲《我們年紀小》《太陽、紅旗》。

二、新授

(一)出示課題——《鴨子拌嘴》

師:同學們知道“拌嘴”是什麼意思嗎?

生:老師,我知道拌嘴就是咬嘴巴的意思。

師:你説得很有趣,但拌嘴不是咬嘴巴的意思。

生:老師,我知道,拌嘴就是吃東西。

師:吃東西?那不叫拌嘴,那叫找食。

生:老師,我知道了,拌嘴就是鬥嘴。

師:對!拌嘴就是兩隻小鴨鬥嘴、吵架的意思。同學們,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小鴨子和同學們一樣,都是小夥伴,應該友好相處。但是,它們是怎樣拌嘴的?為什麼要拌嘴呢?

(二)學生帶着“鴨子怎樣拌嘴”“和鴨子為什麼要拌嘴”這兩個問題初聽全曲。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是不是聽見了小鴨子在吵嘴呀?

生:是的。

師:那麼,有哪位勇敢的同學能模仿鴨子吵嘴時是怎樣叫的嗎?

生:我會,嘎嘎嘎!嘎嘎嘎!

師:對了,鴨子拌嘴時就是這樣的。不過,我覺得鴨子叫的速度應該更快一些,(示範)這樣才像吵嘴,你們説對不對呀?

生:(鬨笑)對!

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小鴨子是怎樣吵嘴的,有誰知道鴨子為什麼要吵嘴呢?(學生編故事)

生1:小鴨子為了爭東西吃。

生2:小鴨子弄髒了“我”的漂亮衣服。

生3:小鴨子説了“我”的壞話。

生4:小鴨子搶了“我”的玩具。

(三)創作活動

1、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音樂想象,利用碰鈴、鈴鼓等打擊樂器,自由地進行《鴨子拌嘴》節奏片段創作,並用錄音機進行錄製。(學生創作好之後,先在小組內表演,然後上台表演。)

2、教師也拿出自己創作的《鴨子拌嘴》錄音,播放給學生聽。

3、分別把學生、老師及課本上的《鴨子拌嘴》音樂片段播出來讓給學生欣賞,並對這三個片段進行比較,説出其不同的特點。

三、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陝西民樂《鴨子拌嘴》,還進行了我們自己的創作活動。同學們那樣聰明,創作得那麼好,老師真為你們高興!我相信只要我們勤奮努力,持之以恆,長大後一定能創造出優秀的音樂作品,創造出幸福美好的生活。希望同學們以後在欣賞音樂時,能夠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在音樂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鴨子拌嘴課件 篇5

一、教學內容:

1、瞭解打擊樂器的構造、演奏方法、音色特點。

2、欣賞音樂《鴨子拌嘴》。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摸、聽、玩、畫、説、想等活動,初步瞭解打擊樂器構造的演奏方法和音色,通過欣賞,理解打擊樂合奏《鴨子拌嘴》。

2、技能目標:通過敲、玩,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音色聽辨能力,能用打擊樂器奏出強弱、長短節奏不同的音;提高音樂欣賞力;通過説、想、畫,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民族樂器的喜愛之情;通過討論、創編、表演、評價等過程,引導學生用手中的樂器走進生活,提高學生感知美、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用打擊樂表現音樂,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2、聽懂音樂,培養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

四、教學準備:

打擊樂、各種頭飾、錄音機、多媒體課件、筆、紙。

五、教學過程:

(一)營造氛圍,激趣導入

1、師播放音樂《鳳陽花鼓》,並帶學生做律動。

生演唱《鳳陽花鼓》,並做律動。

2、認識樂器:學生分小組認識民族打擊樂器,看看、摸摸、敲敲、聽聽。總結樂器特點。組與組之間進行“採訪”。

(打擊樂器:鼓、小鑔、水鑔、鑼、木魚、碰鈴、雙響筒)

(滿足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產生“我想學”的慾望)

(二)主動探討,巧妙點撥

1、遊戲:“找朋友”。

2、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聽音樂找朋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探討問題。

生看課件,看自己手中的樂器,展開討論,提出問題。

(用卡通畫製作的課件分別出示四類樂器的動畫、音效。)

(學生在遊戲中辨認了各種樂器。)

3、教師及時解説打擊樂的演奏方法。

4、師引導學生聯繫生活,用語言來描繪聲音或用手中紙筆畫出聲音,表現樂器聲音的特點。

生會用不同的答案,如木魚的聲音,有的講像水珠落在石頭上的聲音。

(師不斷鼓勵,啟發學生想象。)

(三)巧做伴奏,寓教於樂

為歌曲“鳳陽花鼓”做伴奏。

(四)指導欣賞,表現自我

1、師播放音樂片斷問:“樂曲是由哪些樂器演奏的?”

生初聽片斷,回答問題。

2、師播放鴨子走路的片斷和快板部分,引導學生用動作來表現音樂形象。

問:樂曲表現的是什麼動物?它們在幹什麼?

(符合學生好動的心理,教師不用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來束縛學生的思維。)

3、學生集體表演。

4、師播放全曲,同時播放多媒體動畫。(小組討論)

問: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生聽全曲,聽、看、想象故事,編故事。

(充分利用多媒體把難理解的音樂用具體的形象表現出來,同時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引導學生討論這些音樂形象,用的是哪種樂器?樂曲的音響變化和力度變化是怎樣的?學生討論回答。

5、師出示音樂片斷。

現在請你們兩人一組用手掌模擬小鑔,表現出“鴨子吵架”的情景。

6、創編音樂小品《小鴨子玩耍》

分組表演:兩組模仿敲擊(兩人敲鼓、鑔);二組邊唱邊表演。

(抓住學生愛模仿的特點,滿足好勝心。)

7、鼓勵學生給樂曲起名,學生討論後,師解釋“拌嘴”的意思。

生討論回答。

(培養學生自信心和創造意識。)

(五)融入生活,拓展教學

師:打擊樂剛剛描繪的是鴨子,你們再用不同的樂器、不同的演奏方法以及長短不同的節奏試試還可以用這些樂器描繪出我們生活的哪些音響呢?

生分組敲擊討論,描繪生活中的一個片斷。有的用三角鐵在四周循環敲擊,發出長而回旋的聲音,模仿鬧鐘;有的用鑔、沙球、碰鈴模仿媽媽在廚房裏燒飯的聲響。

(六)小結本課,課堂延伸

1、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我國的民族打擊樂,還用它們模仿了各種聲音,現在讓我們欣賞民族打擊樂表演。問: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2、的民族樂器還有許多,美妙的民族樂曲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不僅讓中國人所驚歎,它正走向世界,讓全世界的愛樂者為之傾倒。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欣賞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女子十二樂坊》。學生動作模仿表演。

課後老師希望小朋友們做有心人,去發現存在於我們周圍的音樂!

(七)下課,聽音樂出教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kejian/ygyed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