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課件 >

初中物理衝刺課件

初中物理衝刺課件

初中物理知識概念性強,較抽象,有的實驗在課堂上較難實現,而且費時較多,因此大多數老師都是直接講述,缺少實驗驗證,學生理解起來較難,微課是指以短小的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對某一知識點進行講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物理衝刺課件,歡迎來參考!

初中物理衝刺課件

一、微課的定義

微課(Micro-lecture)概念最早由美國新墨西哥州聖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 David M. Peose 於 2008 年提出。在國內,最早提出“微課”概念並進一步在中小學教學實踐中進行推廣的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認為:“微課是指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網絡課程資源。”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焦建利教授認為“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在維基百科中,將“微課”界定為:“微課(Micro-lecture)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以利於在線學習和移動學習的方式呈現的實際教學內容。”而百度百科中,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然後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係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

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因此,微課既是有別於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在 2013 年舉行的“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的官方文件中,將“微課”界定為:“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

二、微課的特徵

從微課的發展與實踐來看,微課具有區別於傳統教學的突出特徵。

1. 微課要“微”

微課之所以稱為“微”課,是因為它具有知識點小,授課時間短的特點。微課只圍繞一個小的知識點進行講解,並將其錄製成教學視頻短片。整個微課只為解決一個核心問題,沒有過多的鋪墊和渲染,使得重點突出、短小精悍,非常有利於移動學習和泛在學習。現今社會,然後生活速度加快,導致文化快餐化,很少有人能耐得住性子去看一兩個小時的課程。微課視頻的時間一般限制在 10 分鐘以內(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限制在 20 分鐘以內),適合人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適應碎片化學習。

2. 微課還是“課”

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但不是隻包含課程講解的視頻,然後而是一個完整的課程學習資源環境。在微課的教學資源中,不但要包含教學視頻和教學設計,還應提供教學演示課件、講義、教學案例素材,以及課後微練習和微練習的素材等教與學的資源。這樣,既可以提供給學習者進行泛在學習,可以提供給教師進行共享和研究。同時還應該在實踐中提供反饋渠道,使學習者可以將自己實際遇到的問題,以及產生的疑惑和進一步的需求反饋給教師。這樣不但能夠促進學習,還可以進一步推動課程教學的改進。

3. 微課以“在線學習”和“移動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

在線學習(Online Learning)是一種通過互聯網工具來學習或訓練的方式。然後移動學習(Mobile

Learning)是一種跨越地域限制,利用現代通訊終端,如手機、PDA 等設備(通常不包括具備無線上網功能的筆記本電腦)進行遠程學習的方式。移動學習相較於在線學習,更加着重於利用觸控輸入的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

而不是利用鍵盤、鼠標輸入的筆記本電腦或台式計算機。然後微課的製作利用數字媒體技術,微課的發佈利用移動互聯網,因而可以保障學習者進行在線學習,以及隨時隨地進行移動學習的可能。

4. 微課要系列化

微課不是單獨孤立存在的,而是要成為系列化課程,然後即根據統一的課程主旨,將微課構建成為“微課程”。因而在微課的設計之初就要從課程體系的全局觀點來考慮,將課程包含的內容劃分為若干邊界清晰、離散而又具有一定耦合性的知識點。再按照知識點間的聯繫,讓這些微課有機結合。為了達到學習目的,還要圍繞每個知識點和其相關知識點設計微練習,進行微評價。再根據評價與反饋,為學習者提供進一步的學習建議,方便學習者在指導下自主選擇學習途徑,然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三、微課在初中物理中應用的優勢

物理學是人類科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 而初中物理是物理學習的基礎,較為注重概念的學習理解,中學物理課要教給我們很多物理雖和物理規律,這些知識概念性強,有的還很抽象,而在傳統的課堂中,由於受條件的限制,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教師往往把概念或知識點給學生陳述一遍,缺乏一個完整的思維過程,學生很難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為了將物理規律簡單、明瞭、準確地表達出來,常常需要藉助很多特殊的方式,然後比如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但受時空的限制,教師不可能把每個小小的概念都用實驗演示的方法展示給學生,學生如果沒聽懂,老師也沒有時間再為學生演示第二遍。如果把抽象的物理知識結合場景演示通過微課的形式向學生傳達,學生可以用幾分鐘的時間去學習一個知識點,而且這個過程更加直觀具體,如果沒有聽懂,還可以返回去再聽第二遍,不受時空的限制。

四、聲音的產生微課設計與分析

聲音的產生是初中物理的第一張第二節的內容,這是學生學習物理的開端,培養興趣的起點,更是培養學生用實驗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如何去進行一個簡單的實驗的至關重要的一課。因此,這次選用聲音的產生這個知識點作為案例,設計一節微課,看看微課在物理學科中的具體應用。

(一)教學目的

本次課程的.目的是通過講解和實驗讓學生理解聲音的產生原理,知道日常生活中的聲音都是怎樣產生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領悟“提問——猜想——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物理學習過程,培養學科性思維,為以後的物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設計思路

本次課程主要以問題的形式展開,通過提問的方式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的思路跟上老師的教學進程,然後重點通過實驗演示讓學生明白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接着總結我們這次探究問題的過程,教給學生方法和思維。最後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課後思考,鞏固所學內容。

(三)微課教學設計

1.教學課件的設計

教學課件以PPT為載體,採用圖片與文字結合的綜合型課件,力求簡單明瞭,按照“提問——猜想——驗證——結論”的思路分為四個板塊,使得教學過程循序漸進,清晰明瞭。

2.教學實驗設計

這次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明白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怎樣通過實驗表現物體發出聲音時產生了振動成為了實驗的關鍵。因此實驗設計通過容易產生形變的物體與發聲的物體接觸產生形變來表現發聲物體的振動,具體實驗設計如下:

2.1音叉發聲振動

在音叉沒有發聲的時候,拿它與水接觸,水很平靜;然後用小錘敲擊音叉,音叉發出聲音的同時再與水接觸,可以看到平靜的水向四面濺起。前後對比,説明音叉發出聲音的時候產生了振動。

2.2銅鑼發聲振動

用一根細線掛一個乒乓球,並把線拴在支架上,在乒乓球下面放一面銅鑼,銅鑼不發聲時,接觸(不要用力)乒乓球,乒乓球靜止不動,然後敲擊銅鑼,銅鑼發聲的同時接觸乒乓球,乒乓球動起來,説明銅鑼發出聲音的時候產生了振動。

2.3鼓發聲產生振動

在一面鼓上放一些綠豆,當鼓不發聲時,綠豆在鼓面上靜止不動,當敲擊鼓是,鼓發出了聲音,鼓面上的綠豆也隨着亂跳起來,説明鼓在發聲的時候,產生了振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kejian/xe8mx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