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我的爸爸教學反思

《我的爸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爸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我的爸爸教學反思

《我的爸爸教學反思1

本單元習作要求學生選擇一個人,選取最典型的事例來表現他的特點,運用本單元學過的描寫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點寫具體。怎樣使學生在習作中能運用本單元學過的描寫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點寫具體是本次習作教學的關鍵所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以讀促寫,描寫人物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打破了普通單元的教學模式,抓住習作單元的特殊性,把課文當作學生學習的工具,多讀文章、多觀察身邊人的特點,放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瞭解作者是如何刻畫人物,選取典型事例具體地表現人物的特點的。

二、會抓人物的典型特點,會選取典型事例

一個人的特點可能有很多,但是要學會抓住人物最典型的特點來寫,如幽默、節儉、勤勞、記憶力超羣......此外,要想使人物形象更豐滿,特點更突出,就要學會運用恰當的描寫方法,選取最典型的事例。這就要求小學生深入生活,留心觀察,認真思考,根據表達的需要捕捉生活中表現力最強的典型事例來展示人物形象。怎樣在事中表現人,在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片段訓練的基礎上,教會學生抓住特點觀察。這樣,學生就筆下有物,言之有序,很快一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

《我的爸爸教學反思2

本節口語交際課《談談爸爸媽媽對我的愛》,貼近生活,看似簡單,其實也要細細琢磨。讀完當中的要求,我認為首先要引導學生們回憶,瞭解父母關心愛護自己的事情,感受父母無私的愛,並由此引導學生們想想該怎樣回報父母,昇華情感。

第一次上完這節課,感觸很多,第一感受就是上了一堂不象口語交際的口語交際課,有點像感恩主題班會課。而且我這節課沒有明確教給學生交際的技巧,沒有訓練學生如何去“説”和“聽”,學生還沒學會如何與別人交際,如何去認真傾聽,因此在課堂上出現了層層障礙。課後我與其他老師交流,聽取了建議後,我對課件和教案都做了修改,重新上了這一課。

首先,我瞭解了口語交際的內涵是什麼,口語交際強調交際中的人際交往功能,它是聽説雙方的互動過程,不是聽和説的簡單相加。通過創設的一個個具體情景,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學生的傾聽、表達、應對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待人處事、臨場應變、表情達意等綜合素養。我在一開始就讓學生明確了本節口語交際課的要求,説、聽、評三位一體,使學生們把這一要求貫穿於整個課堂交際中,鍛鍊自己的交際能力。

接下來創設情景,用各種圖片勾起學生對父母關愛自己的回憶,引導學生説説父母愛自己的故事,並再次細化説話的要求,使之説得具體、生動、完整。通過個別説、個別評,榜樣示範後四人小組交流,代表上台展示,學生評價,讓全班都參與到口語交際中。通過視頻材料、小測試、歌曲等使學生轉換角色,引導他們思考並談談怎樣回報父母的愛,由此昇華情感。

在這節課中,我忽略了學生的互動過程,課堂調控不夠好,沒有及時引導學生髮現發言中的不足,如聲音不夠響亮,態度不夠大方等,對中下生關注不夠,致使整個課堂交際的氛圍不夠濃厚。

此外,我在小組合作方面訓練還不到位。每當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進行思考交流,把小組交流當作那些成績好的同學的事,他們有的當聽眾,不敢説、不想説;有的説廢話,裝模作樣,沒有按照要求做,等到全班交流彙報時就沒話可説。這和平時的訓練有關,説明我還沒下足功夫全面指導學生,關注“弱勢”學生,這還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最後要説明的是,本人的教學水平不高,還需要增強信心,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養,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我的爸爸教學反思3

在《感謝我的爸爸媽媽》這節課的教學與反饋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有兩點:

一、感恩是體諒父母、關愛父母。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談談我為父母做了哪些事這個環節時,有的説:“幫媽媽掃地”、有的説:“在家幫媽媽洗碗”。這時,我讓學生明白家的含義,明確自己也是家庭的小主人,掃地、洗碗是我們能做並且應該做的事。這時,有個男生舉手,我讓他發言:“爸爸媽媽每年只有在過年的時候回家一次,那時的我是最高興時候,依偎在他們懷裏享受父母的愛。給父母端洗腳水,給他們洗腳,在洗腳的過程中,父母有時摸摸我的頭,有時面帶笑容長時間注視,我心裏美滋滋的。可春節過後不幾天,他們又去打工去了,我.......眼淚順着他的臉頰流淌。”這時讓學生明白,感恩父母不是做轟轟烈烈的大事,也不是掛在嘴上只説不做,而是生在活中逐漸學會體諒和關愛父母。

二、 驚喜地看到了學生的改變。又一節課的到來,課前温習上一節課知識,通過調查瞭解,每班有大部分學生能向父母説聲“謝謝”,敢向父母説“我愛你”,雖然這是最簡單也最常用的禮儀用語,但是卻讓孩子和父母同時都感受到家的温馨和温暖,也讓孩子在無形中受到應有的感恩教育。

總之,在授課的過程中能觸碰學生心靈深處、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我的爸爸教學反思4

1、通過播放《感謝你》這首歌,導入話題“愛”,整節課圍繞“愛”進行教學,引起學生思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父母對兒女無微不至的關愛通常是通過一些平常小事體現出來的,這些小事對學生來説是司空見慣。我通過課件出示父母一天為我們所做的事,讓學生計算一年,十年所做的事,使學生從細微中見真情,感受到父母無私的愛。同時,我又引導學生進入了對家庭生活的回憶之中。在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中,師生共同解讀着什麼是父母的愛;在真切的情感體驗之後,學生對父母的感謝也必定發自肺腑。情感是有感染性的,一個學生的情感或是一個典型事例有時候可以帶動全體學生的情感。

3、製作感恩樹,讓學生得到實踐,懂得為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報答一直為自己付出的父母。學生的道德行為只有回到真實的生活中才能得到強化和鞏固,課將結束時,引導學生把已有的情感再次獲得深化體驗,把對父母的感謝之情引向課外。設計這一環節,讓學生在課後進行情感體驗,培養良好的道德行為。

總之,人的精神世界之所以豐富,情感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努力將學生的情感體驗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使學生的心靈產生情感的激盪,才能進一步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我的爸爸教學反思5

週二進行了一節美術活動課《我的爸爸》,此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學習人物頭像畫,能按紙的大小確定圖像位置,能根據爸爸的臉部特徵進行表現,並激發幼兒愛爸爸,愛家人的情感。

首先我讓幼兒觀看爸爸的照片,激發幼兒的興趣,在觀看中總結爸爸的臉部特徵,眉毛粗粗的,鼻子高高的,有許多鬍子,還戴着一副眼鏡。

其次教師進行示範講解畫人物頭部的要點,抓住頭部的主要特徵,畫出臉型、鼻子、耳朵、髮型、鬍鬚的特點;再讓幼兒進行繪畫練習,引導幼兒大膽表現每一部分的特徵。在幼兒繪畫過程中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按紙的大小確定圖像位置,使每一部分都能畫大、畫清楚。

最後一環節進行作品欣賞,對能抓住人物特徵,畫得完整清楚的作品進行鼓勵。

本次活動我覺得還欠缺的地方是活動結束以後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開展人物寫生活動,畫畫老師、朋友、家人,提醒幼兒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繪畫。

《我的`爸爸教學反思6

《爸爸媽媽對我的愛》這篇習作是緊承口語交際《談談爸爸、媽媽對我的愛》而寫的。在上這次作文課前,我們正好學了四篇有關父母愛自己子女的課文。在這期間,課文安排了“綜合性學習”,讓學生利用課餘開展一次活動:回憶、瞭解父母關心愛護自己的事情。許多學生下去後通過觀察父母平時是怎樣為自己操勞的,自己有什麼感受。學生積累了許多感性材料,為習作提供了許多值得寫的素材。

上課伊始,我用生動的語言勾起了學生父母對他們愛的漣渏,激起學生強烈的表達慾望。他們蠢蠢欲動,想把父母對自己愛的故事一吐為快。但此時我採用欲揚先抑的方法,再次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父母對自己疼愛的事例,其意圖是讓學生在組內互相啟發,讓學生獲得多的習作材料。然後各組推選代表在班上彙報,彙報這一小組的集體成果,讓全班學生獲得更多的素材。

有了充足的寫作素材,接下來面臨的是如何來選擇典型的事例如何來記述的問題。我採用六人學習小組討論交流的形式,來探討如何來寫的問題。學生在交流,同時如何來寫的方法也逐漸明晰。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指名一名代表彙報小組的成果。學生代表説出了許多表現父母關愛自己方法:有的説抓住父母關愛自己的語言;有的説要抓住父母疼愛自己的動作來表現;有的説要抓住父母的心理活動來表現;有的説要抓住父母的神態來表現;還有的説要抓住一些細微的但又典型的事例來寫。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在不經意的交流中獲得瞭如何來寫好本次習作的表達方法。

自信心是小學生很重要的心理品質,也是獲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三年級學生習作剛剛起步,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初學寫作的過程中失敗過,他們的確有一種望“文”生畏的心態。我在打開學生心裏的這個“結”時做得不夠,如果從讓學生增強自信心、激發興趣入手效果可能會更好。只要能使學生攻破這一關,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作文教學就能順利進行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zvw4x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