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掌聲》教學反思範文

《掌聲》教學反思範文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掌聲》教學反思範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掌聲》教學反思範文

《掌聲》教學反思篇一

《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敍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本課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要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這樣一篇感人至深的愛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為此,我設計了一堂情意交融、開放、紮實而有效的語文課,讓愛的掌聲響起在課堂的每個角落。

《掌聲》,這節課是第二課時,整堂課通過師生共學、自主探究、發散想象、主動積累等學習方法:體會人物心理,懂得且願意主動關心、鼓勵他人,並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以新課標理念為基礎,讀詞、讀句到讀文的漸進式語文教學法等多種行之有效又契合語文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使本堂課生動、紮實、有效。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回答精彩時,我帶頭鼓掌,當某個學生鼓起勇氣舉起雙手時,讓學生給他鼓掌,當全班齊讀課文很棒時,讓學生自己給自己鼓掌,讓學生在掌聲中成長。看着學生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説意義非凡啊!我覺得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掌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整堂課,我設計了激趣導入、新授、拓展延伸、總結點題四個教學環節,其中第2-4自然段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英子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然後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心理。當講到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台時,我鼓勵學生説:“難道我們不該為英子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裏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我又創設情境:“小朋友,此時,你就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麼?”學生熱情的話語打動了我:“別怕!我們不會嘲笑你!”“勇敢點!”當同學們給了英子兩次熱烈的掌聲時,我又問那位女同學:“英子,聽到這麼熱烈的掌聲,你想説什麼嗎?”她説:“謝謝你們,你們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着面對生活。”就這樣,讓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鬱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從而感受到大家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給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1、 語言一定要精練準確

老師提問的語言非常重要。如果教師的提問語言不夠明確,就會指向不明,導致學生回答錯誤。

2、關鍵詞要教紮實。

詞語在三年級的《新課標》中還是被列為教學的重點。因為這些關鍵詞語,不僅是文章的靈魂,還是課堂的紐帶。用他們串起學生和文本進行對話。只有教實關鍵詞,學生才能讀好,才能真正走進文本,和文本進行對話。後來我想如果我一開始就出示了8個課文裏要求聽寫的詞語,在學生讀完之後,讓他們選擇幾個詞語結合課文內容連起來説一説。目的是既檢查學生詞語掌握的情況,又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回顧,進行整體把握,温故而知新,便於新課的教學。

3、訓練點一定要集中。

在本課中我想體現的是:通過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而下面這三個句子都是描寫英子在掌聲前的樣子,每句中都有表示動作的詞。

句子一: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句子二:“因為她得過小兒麻痺症,腳腿落〔lào〕下了殘疾,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句子二僅講講“落〔lào〕下”這個詞,就略講了

句子三: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句子四: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起來,眼圈紅紅的。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台。

這三處描寫我抓了,也訓練了比如,有的是通過練習説,有時的是換位思考,有的是通過採訪。但是還是沒有抓到實處,學生沒有靜下心來讀書,很多時候學生只是為了回答我的問題,沒有能做到,平等中的首席,平等地對話。

《掌聲》教學反思篇二

《掌聲》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殘疾的小女孩,因為不願意讓別人看到她走路的樣子,總是最早來,最後走。但一個新來的老師不瞭解情況,請她到講台上講故事。她在同學們的鼓勵下,終於大膽地上來講述自己的故事,獲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從那以後,她變得開朗了。幾年後,她在給同學寫信時説:那次掌聲,給了她信心,給了她生活的勇氣。她很感謝大家。

課文的內容很具有感染力,但對於正常人,對於缺少生活經驗的三年級學生來説卻很難體會其中的辛酸。如何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學生和英子之間搭建一座心靈的橋樑,帶學生進入殘疾人的生活、心理是教學中應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 整節課我注重了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通過過渡語、小結語、評價語和激情語潛移默化的滲透,讓學生的情感與文本產生共鳴。

在環節設計上,我抓住兩個寫掌聲響起的句子,從第一次掌聲響起向前展開,探究英子的自卑及原因;從第二次掌聲響起向後展開,揣摩英子前後心情、性格等的變化,感受掌聲帶給英子心靈的震撼,並由此明白兩次掌聲的含義,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的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我採用了“以讀代講,角色轉換”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讀書,促使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自已尋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內心世界。通過不同的語氣朗讀,學生能更好

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並在朗讀當中表現出對英子的同情和對英子轉變後開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在課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在這次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讓學生讀出自已真實的感受,才能實現閲讀教學中的朗讀技巧。

不足之處:

(1)預習時間不是很充分,也沒有很好的檢查。三年級的學生初次接觸預習,老師應該多加指導,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並及時檢查。

(2)沒有整體閲讀。雖然我安排的朗讀的形式也多樣化,如:自由讀、指名讀等。不過總不能把學生的朗讀水平提高到更高層次。

總之,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一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yjypy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