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掌聲教學反思參考

掌聲教學反思參考

打開語文課本,《掌聲》躍入眼簾。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它以其細膩生動的文筆講述了一個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女孩在同學們的掌聲中上台演講,在同學們掌聲的激勵下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

掌聲教學反思參考

剛讀完課文我就被這個短小的故事深深感動,也被小英那戲劇性的生活經歷所吸引。但感動之餘,心底也冒出了不少疑問。這堂課我的教學目標到底該是什麼?是讓學生理解掌聲的深刻含義,還是讓學生了解掌聲所具有的魔幻般的作用。反覆品讀課文後我突然感悟,這掌聲其實只是孩子們當時內心湧動情感的最直接的外在表現而已,也許在當時有些孩子是因為同情而鼓掌,有些孩子是因為想鼓勵小英而鼓掌,有些孩子只是被大夥所帶動而鼓掌。在鼓掌的同時,孩子們的內心只有情感在湧動,並沒有思維在深化。於是我決定帶領孩子們透過那樸實的話語,走進課文,去體會小英情感的變化,去感受掌聲在小英的一生中所起的“化學反應,”去領悟掌聲對於一些正遭遇困境的人所具有的起死回生的魔力。

確定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我的教學思路也一下子清晰了不少。課文是以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的,因此在教學時我也就藉助了“小英自卑——自信”這一情感主線讓學生通過學習相關內容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在教學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一、情境談話,拉近人文

上課一開始,我先以貼近學生生活的話語(童年是七彩的,夢幻的。你的童年充滿着怎樣的夢想呢?)導入新課,以激起學生學習情趣。這一導入不僅挑起了孩子們説話的慾望,也為下文體會小英的童年悲苦設置了一個巨大的心理落差,從而為他們更快地進入角色打下伏筆。

二、加強閲讀教學,放手學生自讀自悟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教學本課時,我給了學生充足的讀書思考的時間,就讓他們抓住描寫主要人物的神態、動作的幾段話,去體會人物心理變化過程。課堂上同一句話,因為閲讀者不同,所以產生的體悟也各不相同。充足的閲讀時間讓孩子們對小英這一人物的瞭解了個透徹也,讓我真實地感受到了“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全班的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見,把一個心理自卑地盡乎變態的可憐的小英活生生的擺到了大家的眼前。

三、朗讀教學重視學生情感體驗,讓其融入文章角色。

“聽、説、讀、寫”,朗讀一直是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也十分受人重視的一種基本能力。沒了讀語文就不能稱其為語文。可怎樣才能不露痕跡的指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呢?這一直是現在所有語文老師頭疼的一大難事。指導的太露骨,別人説你技巧性太強,指導得太含蓄,學生又領悟不了。為此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便嘗試着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人物去進行朗讀。為了達到這種“不捅就破”的境界,在指導朗讀時,我也做了層層鋪墊。例如指導朗讀:“。”這一個句子時,我並沒有直接讓學生説説這時小英的心情如何?我們在朗讀時要讀出什麼感情來。而是順着學生的思維一點一點的啟發。如此時此刻,我們彷彿能看到,這時低着頭的小英臉上是一副什麼模樣?她的心裏在想些什麼呢?通過這樣一步一步把讀者推進小英的內心世界,來進行感情朗讀。事實證明當學生真正走進了小英的內心,老師不做任何環節上的加工、處理,他也能讀出你想要得到的效果來。

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學習到“透過掌聲我們彷彿能聽到、看到什麼”時,我有目的地滲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加強對閲讀方法的指導,鼓勵學生提出富有個性化的獨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昇華文本內涵

在理解好課文後,我又讓學生把掌聲化做語言送給身邊最需要掌聲的朋友。這樣,無疑昇華了課文的內函:既要珍惜別人的“掌聲”,又要不惜奉獻自己的“掌聲”。

總之,這一堂課我並沒有在理解“掌聲”的含義上下多少工夫,也沒有在研究孩子們為什麼會送掌聲給小英上費時間。因為我覺得重要的並不是“掌聲”本身,而應該是它背後的力量。

標籤: 反思 掌聲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k7v73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