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教學反思:《春筍》

教學反思:《春筍》

篇一:《春筍》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春筍》

《春筍》一文寫的是春筍在美好的春天來臨之際,破土而出,旺盛生長的情景,讚美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兩個自然段,第一段寫春筍被春雷喚醒後,紛紛出土的景象。第二段寫春筍出土後,頑強向上生長的情景。這篇課文,雖然簡短,但是讓學生完全進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筍克服一切艱難險阻,頑強的生命力,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我們生活在北方,受地理條件的限制,本地的孩子看不到竹筍的整個生長過程,大家對春筍這個物體沒有什麼瞭解,部分同學只是品嚐過而已,課文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針對這一情況,我先買來春筍實物,準備在課上讓學生仔細觀察,以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

課堂上讓我感到很成功的教學有兩處,值得回味。

“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它們衝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裏冒出來。”這是課文《春筍》的第一自然段。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文中表示動作的詞語讓學生表演,從而形象地體會到春筍破土而出的景象。我讓孩子們把自己當作春筍來演一演。孩子們通過動作的演示,真切感受到了春筍破土而出的情景。一個個春筍都從地裏鑽出來了。學生參與的熱情高漲,這樣一來,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也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春筍那頑強地生長意志,再來讀這段話,效果水到渠成。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我運用實物教具——春筍深入淺出地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即理解了“淺褐色”“裹着”“嫩生生”三個比較抽象的詞語,在實實在在的教學情境中,喚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視覺、觸覺和朗讀的結合,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不足之處:儘管課前自己準備得很充分,但自己在教學中還是表現得不夠沉穩,在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忘記了熟讀才能成誦的智理名言。沒有引導孩子們以多種方式的朗讀來進行熟讀成誦的鋪墊就急着讓孩子們進行背誦,所以效果並不好。總結起來還是自己緊張了,才會忘記重要的環節。

篇二:雨後春筍教學反思

雨後春筍教學反思

雨後春筍>教學反思

《雨後春筍》是中國著名的漫畫家張樂平先生的作品。主人公是三毛,共有六幅圖,每幅圖對應一個成語

教材呈現:

這組漫畫,畫面簡潔清晰,富有動感,具有情趣,易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幽默情感,豐富其想象力,使其感悟生活中許多事物都在變化,都在發展。教學中指導學生圖文結合識字,瞭解成語的意思。指導學生豐富想象,拓寬視野,在潛移默化中吸收優秀文化營養。

教學中教者關注表達,採取>範文導航,學生練筆的形式,讓成語在合適的語境裏安家落户。識字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閲讀和表達,在表達的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讓詞語教學真正落到實處。此外,課上重點強調的是板塊主題是《幽默》,呈現的是2組漫畫,那麼在嘗試描述圖意的時候也儘量做到幽默。幽默的圖畫應該配幽默的語言,這樣才更有意思。

教學中不盲目拔高,鼓勵學生動筆,可以自選形式。能寫多少寫多少,用一個成語也行,多多益善。學生減輕了負擔,壓力小了,靈感的火花就出現了。同時不拘泥於本課圖畫的表達,學生如果想選擇這些詞語描述生活中的某個場景也是可以的。

學生練筆本上出現的佳作:

一、雨後春筍 作者:張翊銘

有一天,三毛的語文老師沒有來,所以沒有留作業。三毛心情好極了,他揹着書包悠然自得地走在放學的路上。他來到每天都路過的竹林,隨手把帽子掛到了身旁的竹筍上。

接着他從書包裏拿出一本幽默的漫畫書——《父與子》翻到30頁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三毛越看越有意思,看着看着竟然睡着了。

這時下起小雨,三毛的衣服被雨水浸濕了。他還沒有醒,還在做着夢。他夢見自己被游泳教練踢到了水裏。三毛從夢中驚醒了,他摸了摸自己的帽子,可是帽子不見了。三毛抬頭往上一看,大聲説:“呀!我的帽子怎麼跑到那麼高的竹子上去了?”他疑惑不解。

二、精彩片段 作者:王翌霄

一天,我津津有味地看起了一本最喜歡的課外書。讀着讀着突然遇到一個問題我絞盡腦汁也想不明白,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疑惑不解。後來我去請教媽媽,心中的疑問解開了,我沒想到答案竟然讓我大吃一驚。

三、精彩片段 作者:齊佳芮

昨天,晚飯過後媽媽想出去散步。臨走時媽媽要帶着手機,明明她的手機就在手裏,卻管我要,讓我遞給她。我説:“手機不就在你手裏嗎?”媽媽疑惑不解地説:“在嗎?”邊説邊往手上看。“真在手裏啊!”我們倆捧腹大笑。

篇三: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春筍》課後反思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春筍》課後反思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春筍》課後反思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第一課《春筍》真是一篇非常美麗的文章。文章是這樣的:

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他們衝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裏冒出來。

春筍裹着淺褐色的外衣,想嫩生生的娃娃。它們迎着春風,在陽光中笑,在春雨里長。一節,一節,又一節。向上,向上,再向上。

初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並沒有覺得這是一篇怎樣高明的文章。甚至還不知道這樣短小的文章到底要交給學生什麼,怎麼教。6句話,讀一讀就完了,內容那麼淺顯,實在沒有什麼圈點之處。

可是今天,當我上了這節課的時候,才發覺這篇小文章真美麗。整片文章,春筍都是以一個小娃娃的形態出現的。它調皮,衝破泥土,掀翻石塊;它可愛,裹着淺褐色的外衣,嫩生生的;它勇敢,迎着風雨一節一節又一節,向上向上再向上??一個小小的春筍竟然在短短的6句話中竟然可以發掘出那麼多可以感受的地方。

在教授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在第一段中,你喜歡那個詞語,為什麼?(我本想把“衝破、掀翻、冒出來”這些詞語引出來)可是學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門的。有的學生説,他喜歡“春雷”,因為是春雷喚醒了春筍。有的説他喜歡“掀翻石塊”,因為春筍力量很大,很勇敢??

反思:多角度去體會文本,放寬學生的思維寬度。我本想讓學生體會春筍生命力的強大,可是學生又去體會春雷。我覺得我不能阻止這種體會,我不能説孩子喜歡春雷是不對的。同時,我也不能説自己的教學是失敗的。教師,應該尊重小孩子非主流性的體會。

學習第二段的時候,我又設計了這樣的問題:1.春筍穿着什麼樣的衣服?(淺褐色)2.春筍是怎樣給自己穿衣服的?為什麼要這樣穿衣服?(裹着)3.春筍是怎樣生長的?(迎着春風,在陽光中笑,在春雨里長。一節,一節,又一節。向上,向上,再向上。)4.你們覺得這是怎樣的小春筍?(勇敢、可愛)

反思:第二段是本文的重點段。在這一段裏,我設計的問題略多了。主要是想讓同學們在閲讀的時候能夠進行廣泛的思考。但是,我發現,願意思考的同學並不多。所以,我在想,對於一年級的小孩來説,這些問題是不是難了點兒!在這一段的教授中,讓我受益匪淺的教學策略是“實物演示”。在講到“裹着”這個詞語的時候,我叫一名同學表演穿衣服,怎樣的穿衣服才叫裹着。孩子們似乎都懂了。再講到“一節,一節,又一節。向上,向上,再向上。”的時候,我帶着同學們一起做動作。這裏,他們很快就懂得了,小春筍是怎樣生長的。

今日課堂所獲關鍵:

1.尊重學生閲讀體會的多樣性。

2.建立生活和文本的結合點,幫助學生在生活中理解詞語。

3.一年級的兒童依然喜愛形象的肢體動作,這可以給學習帶來趣味。

篇四:教學反思

《春筍》教學反思

《春筍》一文寫的是在春筍在美好的春天來臨之際,破土而出,旺盛生長的情景,熱情讚美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

這篇課文,雖然簡短,但是讓學生完全進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筍的克服一切艱難險阻,頑強的生命力,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我創設情境,以讀悟情 。

一、在角色中體驗

課文開頭寫道:?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在模擬了春雷的聲音以後,我説:?雷公公是怎樣喚醒春筍的呢?誰來扮演雷公公??孩子們一聽,興趣來了,紛紛要求做雷公公。於是,我讓孩子們都做雷公公來喚醒春筍,願意怎麼喚就怎麼喚。通過這一環節,一開課就充分的調動起了孩子們的積極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了孩子們的童趣。

文中?它們衝破泥土,掀翻石塊?是比較難理解的句子,雖然寥寥數字,卻顯示了春筍一股不斷向上的頑強。在理解這句話時,我採用師生對話,角色轉化。我仍然讓孩子們把自己當作春筍春筍,春筍,你從黑洞洞的泥土裏鑽出來了,你看到了什麼呀??孩子們激起了強烈的表達的慾望,他們調動大腦中關於春天的一切信息——來自書本的,來自生活的,來自平時積累的……暢所欲言。

二、在朗讀中感悟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好課文插圖,用教師的激情的語言,幫助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儘量讓課文抒發的情感溢出紙面,從而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如:它們迎着春風,在陽光中笑,在春雨里長。第一遍讀:這是春筍歷經千辛萬苦,看到美麗世界的舒心微笑,。第二遍讀:這是經歷磨難之後勝利的微笑。第三遍讀:這是強者最自豪的微笑。在孩子熟練朗讀之後,我讓孩子們當春筍藏到桌子底下,一邊誦讀課文一邊扮演春筍破土而出,掀翻石塊,裹着外衣,笑,向上長的樣子。最後有的孩子不自覺地?長?到了椅子上。當春筍爭先恐後的鑽出來,長出來的時候,問問他們,你為什麼要鑽出來?孩子回答説:為看到美麗的世界;春筍長出來,可以讓我們吃到鮮美的竹筍;為了能在陽光中生長…… 這一節課,孩子們之所以感覺學得快樂,是因為這節課上,他們真的動起來了,真的説起來了,真的笑起來了。我想:我們經常説課堂上要讓孩子們思緒飛揚,個性張揚,要激發孩子們的創造性,讓孩子真正走進課文。

《小池塘》教學反思

《小池塘》一課,描寫了小池塘如同明亮的大眼睛,映出五彩繽紛的世界,給人以生動形象的美感享受。課文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給人一種美的愉悦,賦予靜態的池塘以動態和生命。

我先故意讓一位同學睡覺,先朝他輕輕吹一口氣,然後讓他説一説剛才老師一口氣吹在臉上的感覺,接着請他扮演小池塘,我扮演春風姐姐,演一演。讓學生體會春風姐姐的愛心。最後幻燈展示:池塘裏的冰融化了,水動了起來。讓學生想一想:為什麼水波?一閃一閃?的?(春風吹的結果)。

再讓學生感受小池塘的整體形狀:圓圓的,亮亮的,像一隻大眼睛。接着請學生觀察一下週圍同學的眼睛,看看有什麼共同點,比如都長着眼睫毛。接着就提問:小池塘的眼睫毛在哪兒呢?(出示幻燈片) ?春風姐姐把小池塘周圍的蘆葦也吹醒了,蘆葦也長起來了,同學們看,像不像給小池塘這隻大眼睛鑲上了睫毛?小池塘美不美??在此指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接着在學生有了鮮活的感受後,激發學生探究:?現在,小池塘這隻大眼睛要看東西了,它看到些什麼呢??首先請同學們讀課文,把小池塘看到的東西説説。接着幻燈展示:白雲倒映在池塘裏,像一羣白鵝;太陽倒映在池塘裏,像一隻鮮紅的氣球。月牙倒映在池塘裏,像一隻彎彎的小船。星星倒映在池塘裏,像許多閃亮的珍珠。點撥:?同學們,它們能一起出現在小池塘的大眼睛裏嗎??讓學生明白:在不同時間,小池塘倒映的東西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學生誦讀第二自然段之後,就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模仿課文中句式,用?( )倒映在池塘裏,像( )?來練習説話,並用水彩筆也來畫一個小池塘。

最後指導朗讀最後一段,注意讀出讚美的語氣。接着,再觀察想象:?看圖中小池塘邊也有兩個小朋友在拍手、歡呼,他們又在説什麼呢??在學生充分想象,最後進一步引導學生:?小池塘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它們的美是要靠我們明亮的眼睛去發現的,而且,還要靠我們像保護自己的眼睛那樣去保護它們。同學們來談談,我們該如何去保護它們呢??讓學生展開討論,以加深認識,昇華感情,受到環保教育。

《蘑菇該獎給誰》教學反思

《蘑菇該獎給誰》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中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黑兔和小白兔參加跑步比賽,告訴學生有勇氣敢和高手競爭,雖敗猶榮。全文以對話的形式敍述,適合學生分角色朗讀和表演。

一、長文短教,學會概括

揭示課題後,先讓學生説説?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麼?。然後指導學生藉助拼音練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必要時教師可範讀課文。要注意正音。在基本讀通課文之後,讓學生大體説説課文內容指導本課時是寫小黑兔和小白兔參加跑步比賽的事,小黑兔和烏龜賽跑得了第一名,卻沒有得到獎品。小白兔和駿馬賽跑落在後面,兔媽媽反而獎勵他一隻大蘑菇。

二、分角色朗讀,讀中品味人物形象

全文以對話為主,而且角色分明,適合學生分角色朗讀。因此在教學中我着重知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中體會小白兔和小黑兔的心情。由於文中除了旁白外,還有三個角色,分別是小白兔、小黑兔和兔媽 媽。所以一開始由我來讀旁白,另外找了三位同學分別扮演三個角色,第一遍配合非常好。在第二遍時我就退出了,全由學生自己來扮演角色進行朗讀。結果這一次學生們讀的不太好。很多同學都舉手提意見,説讀的不好,原因是沒有感情。我就趁機問:?那你們認為應該怎樣讀呢??學生們紛紛舉手搶着回答。最後在孩子們的回答中,我引導着他們意識到,小黑兔因為得了第一名,是非常得意、驕傲的;小白兔得了最後一名,理應是非常難為情的;而兔媽 媽不管是教育小黑兔還是獎勵小白兔,都應該是親切和藹的。在這樣的前提下,又叫了幾組同學表演,表現都不錯。雖然在教學時我也拿出了很多時間讓孩子們用各種方式去閲讀,但我感覺這些訓練還是不夠的。特別是對於全文的重點句:?因為他敢跟高手比呀!?有的小朋友體會還不深,讀不出感覺。今後在教學中我還應該多注意孩子們的朗讀習慣,從他們的生活入手,讓他們能更好的理解文意,從而提高朗讀水平。教學中,我着重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對話,從中體會小黑兔和小白兔的心情。當學生讀到小黑兔回答媽媽的問話時,我讓他停了下來,並讓學生評價他讀得好不好。學生紛紛舉手説讀得不好,我問他們哪裏讀得不好,學生説沒有讀出得意的語氣。這時我加以點撥,説?如果你們平常考試或比賽得了第一名,都會怎麼做啊??一語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學生紛紛説:?我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很驕傲?。望着他們興奮的小臉,我微笑着説:

?那這就是——‘得意’的意思!誰能讀好這一句?‘得意’一次??在學生充滿感情的讀書聲中,我又讓他們站起來,配上動作,表情再來讀一讀,看哪個小朋友讀得最得意。

三.聯繫生活實際,延伸文本內容

接着幾次的對話我都會引導學生在他們自己身上尋找這種感覺,如小白兔的難為情,小黑兔的不服氣,相信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深有體會,只要教師耐心引導,孩子在朗讀中的表現肯定是不錯的。

通過本課教學我深刻體會到:讓學生反覆品讀,有層次有深度地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尤其是讓學生自己站起來,發揮自己的表演潛力,使他們的頭腦靈起來,眼睛神起來,嘴巴動起來,雙手舞起來,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動性和創造性,長期以往,語文課堂才能真正地生動起來。

《好學的爸爸》教學反思

第一課時初讀過課文之後,我佈置學生回去認真讀課文,下節課老師讓你將自己讀得最好的片斷讀給大家欣賞,還要提出你在讀的過程中覺得最困難的地方。

課上孩子們一個個都讀地挺投入的,有的也確實朗讀得聲情並茂,於是我就找準契機,鼓勵學生在同學朗讀中找出優缺點,相機引導學生理解有關的句子,進一步指導朗讀。如:?你不是早就會在電腦上打字了嗎???這還不簡單!?這兩句讓學生先換個説法再朗讀體會語氣的強烈和表達效果。好多學生都喜歡讀文章的總結句:爸爸現在可真是電腦高手了! 接着,我就着這句話梳理課文,?從課文的什麼地方可以看出爸爸現在是電腦高手了??學生很快找到第6自然段?‘這還不簡單!’只見爸爸在電腦前敲了幾下鍵盤,鼠標點得飛快,一會兒就把我要的資料找到了由於前面已經指導朗讀過?這還不簡單!?這句話,學生對這句話的內涵已有所瞭解。有的説從這句話我知道爸爸給我找資料很有把握,有的説爸爸認為找騎牛比賽的`資料簡直就是小菜一碟,有的説爸爸對這件事很有信心,有的説爸爸覺得這件事太容易了,所以説爸爸是電腦高手。在我的提示下,學生開始想到分析這段下面的文字了,逐步悟出?敲了幾下鍵盤、鼠標點得飛快?,説明爸爸操作電腦比較熟練,只有高手才能如此;還有?一會兒?表示爸爸找資料所用時間很短,也是高手才能做到的爸爸這個電腦高手除了會找資料還會在電腦上幹什麼呢??學生想到了前面爸爸説的話:光會打字是遠遠不夠的。上網啦,製圖啦……要學的東西可多啦!?上網、製圖、遊戲、發郵件、打字……?相機指導瞭解?……?的作用,真正體會到要電腦上要學的東西真是太多了,爸爸也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高手。

?那爸爸怎麼成為高手的呢??學生很快找到?最近爸爸一吃完晚飯,就夾着包往外走,説是‘充電’去和?原來爸爸是去上業餘電腦培訓班?這兩句話。在理解?充電?一詞時,我先問學生你們看見過哪些東西需要充電,學生説電瓶車、手機、玩具火車、要充電的電池那爸爸也是去充那樣的電流嗎?那爸爸去充什麼呢??他們就想到了充知識,去學習電腦知識那爸爸是什麼時間去學習的呢???晚上?還會是什麼時候呢???休息的時候,就是不上班的時候?對了,這就是業餘的意思了。爸爸已經過了像我們這樣用專門的時間坐在教室裏學習的年齡了,工作以後去學習,就是‘再學習’再指導學生朗讀?充電,就是再學習這下學生才讀好了這?再?字,一開始他們都讀成了?充電,就是在學習?的語氣,原因在於他們不理解?再學習?的意思。

在學生讀中進行穿插指點,再進行朗讀訓練,讀中促思維,思後再悟讀,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篇五: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識字1-識字4教學反思費下載

1、《春筍》教學反思

一、學雷爺爺叫一叫。

課文開頭寫道:"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在模擬了春雷的聲音以後,我説:"雷公公是怎樣喚醒春筍的呢?誰來扮演雷公公?"孩子們一聽,興趣來了,紛紛要求做雷公公。於是,我讓孩子們都做雷公公來喚醒春筍,願意怎麼喚就怎麼喚。

通過這一環節,一開課就充分的調動起了孩子們的積極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了孩子們的童趣。

二、把關鍵詞演一演。

在雷公公的呼喚下,春筍破土而出了,文中這樣寫道:"它們衝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裏冒出來。"這個地方,我試着讓學生來演一演。

我隨手拿起一張廢紙和一支鉛筆,對學生説:"小朋友,這張紙代表地面,這支鉛筆代表春筍。誰能來表演'衝破'的意思?"一個學生走上來,手拿鉛筆放在紙的下方,慢慢地把紙給頂破了。應該説,他的演示是正確的,他們理解了"衝破泥土"的意思。

"那,掀翻石塊該怎麼表演呀?"我讓孩子們自己想辦法。他們有的還是用鉛筆當春筍,石塊則用橡皮代替;有的用手指當春筍,書本或鉛筆盒當石塊;還有的乾脆站起來,整個人就是一個春筍,人做掀翻的動作,把無形的假設的石塊掀翻掉。應該説,孩子們的表演是有創意的,也是對的。而當我們讀到"春筍一個一個從地裏冒出來的時候",孩子們先是蹲下去,再慢慢站起來,"一個一個"冒出來的。孩子們是有表演天賦的,只要我們在合適的時候提供給他們表演的機會。

這一環節則是通過最直觀的方式讓孩子們理解課文中詞語的含義,我覺得效果很不錯!

2、《雨點》教學反思

一、表演中理解詞意

"睡覺"、"散步"、"奔跑"、"跳躍"這些詞的理解,教者採用了演一演的方法,直觀形象。瞧!表演"睡覺"的那位同學兩手一合,枕着歪着頭一側的面龐,兩眼一閉,多可愛。當學生將"散步"表演成跑步時,教者及時組織評議:圖上小雨點散步時是什麼樣兒?平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散步時是什麼樣兒,學一學。學生很逼真地表演了"散步"。"奔跑"、"跳躍"學生表演得都很到位。

學生在演一演中理解了詞意,既符合兒童好動的特點,又增加了學習的情趣,營造了活潑歡快的教學氣氛。

二、表演中感知常識

教者播放介紹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錄像資料,請同學們邊看邊想象:如果現在你就是小雨點,能把你在池塘裏、小溪裏、江河裏、海洋裏的感受表演出來嗎?瞧,一名學生自告奮勇上前來,戴上老師遞給的雨點頭飾,邊演邊説:池塘裏的水多清呀,多靜呀,我可要睡覺了。伸了個懶腰後,做出了睡覺的姿勢。相繼有學生在師生的合作下表演了:咦!小溪裏的水叮咚叮咚地流着,好像帶着我散步;呀!江河裏的水匆匆地流着,好像帶着我奔跑;嘿!海洋真大,我隨着波浪一上一下,真像在跳舞。接着教者鼓勵小朋友可以站起來自由表演。

三、表演中指導朗讀

教者讓學生邊讀課文邊配上自己設計的動作演一演,學生的興趣更濃。演過三遍後,對課文內容已基本記住了。教者又請幾位同學到講台前,老師讀課文,他們演,讓其他同學感受老師讀得好在哪兒。學生在議論中瞭解到:第一句要讀得輕點,不能吵醒睡覺的小雨點;第二句要想象小雨點散步的情形,讀得平緩點;第三句語速要快些,體會出小雨點的匆忙;第四句要讀得高興些。

學生邊讀邊演,不知不覺地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人人是演員,人人蔘與,讀出

了語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

學生在生動活潑表演中,不僅理解了詞意,瞭解了常識,深層次地理解了課文,而且有效地進行了語言訓練,受到了美的陶冶。

3、《小池塘》教學反思

上完了,不知是一種內心的空洞,還是裝的太多被一下子"宣泄"完的感覺,總不是個味。 回憶課堂上,腦海裏除了死命地"搬"教案,幾乎不知道該用什麼語言來組織。只記得我不停地講,不停地導,跟着是不停地緊張...... 靜下心來,細細地體會這節課的得失,體會着沈榮老師的話,要説的確實很多。

一、語文教學最主要的不是教學方式,而是教學內容。

這陣子學校正在為各科教學徵集遊戲活動,腦海裏幾乎溢滿了遊戲,溢滿了活躍。也是,印象中,低年級的課堂要是沒有幾個遊戲,幾個活動來組織教學,孩子怎會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蒐集、整理、實用,然後就是等着收穫"喜悦"。為此,樂次不彼。然而,這正如沈老師所説"無謂的、與教學內容無關緊要的,與教學目標脱節的遊戲、活動能有多大的實用?能給小朋友帶來多大的促進作用?反而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確實,反覆體會其實效除了增添一點"躁動",所剩無幾了。記得在上課前,對於《小池塘》的這課教學設計,我作了很多的工作。我曾構想着為任何一個詞語,任何一個環節的"閃亮"尋找可能的機會,然而,目標中所説的實實在在地理解詞語,認讀課文,我又作了怎樣一番努力呢?似乎可以用"沒"來回答。看來任何虛的都是假的!關鍵的不是教學方式的五花八門,而是心有內容,心有學生。

二、學習的過程是學生需要付出努力的過程。

孩子原本都是些聽話的小精靈。老師讓他説,他就説;讓他做,他就做。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講,簡直不是簡單地順從,而是盲從了。但是有時他們也失去了"聽話"這一本領,那時就會讓你――教師心情煩躁。今天的課堂就是這樣。此時在煩躁之餘,靜下心來追尋他們"失控"的原因,"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原理總在我耳邊迴響。我的設計出了問題,原本要講的,課前他們通過多渠道的讀全明白了,或者都有了淺層或深入的瞭解,那這課對於他們來講還有什麼吸引力呢?孩子善於發現,喜歡成為一個發現家。他們樂於把他們熟知的,他人未發現的講出來。他們喜歡漫無邊際地"瞎"扯。這是孩子用來吸引他人的方法。然而課堂上一旦這成為了主題,那還要課文幹什麼呢?文本的深入體會就很難落實。而在此學生的認知就很難得以提高,他的想法還是從前的。學習這一需要付出努力的過程就成為了"空中樓閣"。總之,為了孩子正確的發展,我們在設計教案上必須落到實處,以孩子原有認知為基礎,好好地考慮該教些什麼。讓自己的每一節課都成為有效的好課。

惟有懂得思考的老師才能教出善於思考的學生!時刻牢記着!我想此刻的感覺應該等着我去落實行動了......

4、《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

《春到梅花山》一文是蘇教版一年級第二冊的一篇意境很美的文章。課文圖文並貌地描述了早春時節梅花山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和人們遊覽梅花山、觀賞梅花的盛況。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感受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⒈創設寬鬆民主的教學氛圍

課堂的教學理念指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是"組織者"、"引導者"更是"參與者",應創造和諧自然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邊讀邊思,沒有問繁瑣的問題,而是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讀書的空間,讀一遍不理解,讀兩遍,兩遍不行,三遍,學生讀得越來越好時,我從學生的話題入手,巧妙點撥,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讓他們談談假如自己是一個賞花人,會怎麼想,怎麼説?會做什麼?在交流中,他們各抒己見。

⒉以看、演代講。

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自己深入課文,邊讀邊思,梅花有什麼特點,圈出感受到這一特點的詞語。當學生感受不到梅花開得多時,我先讓學生反覆讀,可學生就是讀不出,於是我讓學生看圖片,一看,學生感受到了,然後我再讓學生讀,説説自己的理解。並且再演一演這種情景,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⒊注重語言能力的培養。

語言能力的培養必須要有一定的語言積累。因此在課堂中,我不但讓學生反覆讀好的詞、句,如讓學生仿照課文中的句子説一句比喻句,説説自己看到梅花後的想法和做法等,培養學生感悟語言和創造語言的能力,為以後的寫作做好準備。

《春到梅花山》一文是蘇教版一年級第二冊的一篇意境很美的文章。課文圖文並貌地描述了早春時節梅花山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和人們遊覽梅花山、觀賞梅花的盛況。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感受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發展的主體"。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因而,本課的教學,無須老師過多的講解,孩子們對語言文字的意藴和情趣具有很強的領悟和欣賞能力。在孩子們眼中,一個詞就是一幅畫,一個詞就是一首詩,一個詞就是一個童話。

一開課我就創設了一個讓學生走進梅花山的輕鬆愉悦的情景,首先在《春天在哪裏》這首歌的背景中讓學生觀察大自然在春天有哪些變化,進而讓春姑娘帶大家走進美麗的梅花山,細細的欣賞梅花。

課文記敍了早春時節梅花山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和人們遊覽梅花山,觀賞梅花的盛況。全文分兩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早春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第二自然段寫休息日人們到梅花山觀賞梅花的盛況。借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形象地反映了課文內容,可供學生觀察,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梅花山梅花盛開,人潮湧動的情景,受到美的薰陶。

有人這樣説:"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把讀的時間留給學生,把説的權利還給孩子,才能有"自主閲讀",才能談"個性化的閲讀"。這節課在文章理解方面儘量以學生自己理解為主體,在朗讀上也讓孩子們在情景交融中進行朗讀與感悟。當然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我會在以後的課堂中會進行改進。

5、《草原的早晨》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寫的是早晨,草原從睡夢中醒來,牧民們趕着羊羣去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一片繁榮興旺的新氣象。

在導入課文時,我請孩子們聽這首歌描繪的是什麼地方:"遼闊的草原,藍藍的天空,潔白的羊羣,奔騰的馬兒......就是我的家。"伴隨着優美的歌聲,我從孩子們陶醉的眼神中,察覺到他們嚮往這個美麗的地方,然後讓他們帶着嚮往之情去讀課文。

在教這課時,我把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方面,由於對大多數學生來説,草原是陌生的,我就從學生實際出發,運用多媒體圖片來展現大草原的美麗,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在朗讀的時候,先讓孩子們自由誦讀,然後聽老師範讀。我用飽蘸着感情,極富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讓孩子們正確把握語氣,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

我利用圖片和音樂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比較抽象的詞語,體會人物的心情與精神。比如,我用一張春天茂密的草原圖來解釋"鋪滿新綠",你看到草原的顏色是什麼樣的?(碧綠碧綠,嫩綠的,青青的)草原的草長得怎麼樣,多不多呀?(草原的草長得很多,很茂盛)。草原的草剛剛發出新芽,嫩綠嫩綠的,而且到處都是,所以課文中説--(鋪滿新綠)。再如我讓學生聽聽牧羊人的歌聲,讓他們從歡快的歌聲中感受牧民們辛勤勞作時喜悦的心情。

課文上下來感覺學生讀書的部分還是不夠理想,雖然我自己進行了範讀,也讓學生自己

讀,但請學生起來讀的時候還是出現不少字音不準、漏詞斷句的現象。以後在教學生字詞這一塊時還要加強,特別是二類字要反覆識記。多給學生讀書的時間,多給予讀書的技巧,充分利用早讀課的時間,培養學生的語感。

標籤: 教學 春筍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yg4je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