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蘇教版春筍教學反思

蘇教版春筍教學反思

蘇教版春筍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教學反思是幫助老師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質量、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的有效辦法。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蘇教版《春筍》教學反思 ,歡迎大家閲讀。

蘇教版春筍教學反思

蘇教版春筍教學反思篇1:

《春筍》一文寫的是在春筍在美好的春天來臨之際,破土而出,旺盛生長的情景,熱情讚美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

這篇課文,雖然簡短,但是讓學生完全進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筍的克服一切艱難險阻,頑強的生命力,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我創設情境,以讀悟情 。

一、在角色中體驗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中提出: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這就指出了在閲讀中要強化感受性、體驗性。課文開頭寫道:“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在模擬了春雷的聲音以後,我説:“雷公公是怎樣喚醒春筍的呢?誰來扮演雷公公?”孩子們一聽,興趣來了,紛紛要求做雷公公。於是,我讓孩子們都做雷公公來喚醒春筍,願意怎麼喚就怎麼喚。通過這一環節,一開課就充分的調動起了孩子們的積極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了孩子們的童趣。

文中“它們衝破泥土,掀翻石塊”是比較難理解的句子,雖然寥寥數字,卻顯示了春筍一股不斷向上的頑強。在理解這句話時,我採用師生對話,角色轉化。我仍然讓孩子們把自己當作春筍。“春筍,春筍,你從黑洞洞的泥土裏鑽出來了,你看到了什麼呀?”孩子們激起了強烈的表達的慾望,他們調動大腦中關於春天的一切信息——來自書本的,來自生活的,來自平時積累的??暢所欲言。

二、在朗讀中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的要求是讓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課標中還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好課文插圖,用教師的激情的語言,幫助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儘量讓課文抒發的情感溢出紙面,從而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如:它們迎着春風,在陽光中笑,在春雨里長。第一遍讀:這是春筍歷經千辛萬苦,看到美麗世界的舒心微笑,。第二遍讀:這是經歷磨難之後勝利的微笑。第三遍讀:這是強者最自豪的微笑。在孩子熟練朗讀之後,我讓孩子們當春筍藏到桌子底下,一邊誦讀課文一邊扮演春筍破土而出,掀翻石塊,裹着外衣,笑,向上長的`樣子。最後有的孩子不自覺地“長”到了椅子上。當春筍爭先恐後的鑽出來,長出來的時候,問問他們,你為什麼要鑽出來?孩子回答説:為看到美麗的世界;春筍長出來,可以讓我們吃到鮮美的竹筍;為了能在陽光中生長??

這一節課,孩子們之所以感覺學得快樂,是因為這節課上,他們真的動起來了,真的説起來了,真的笑起來了。我想:我們經常説課堂上要讓孩子們思緒飛揚,個性張揚,要激發孩子們的創造性,讓孩子真正走進課文。

蘇教版春筍教學反思篇2:

《春筍》一文寫的是春筍在美好的春天來臨之際,破土而出,旺盛生長的情景,讚美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兩個自然段,第一段寫春筍被春雷喚醒後,紛紛出土的景象。第二段寫春筍出土後,頑強向上生長的情景。這篇課文,雖然簡短,但是讓學生完全進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筍克服一切艱難險阻,頑強的生命力,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我們生活在北方,受地理條件的限制,本地的孩子看不到竹筍的整個生長過程,大家對春筍這個物體沒有什麼瞭解,部分同學只是品嚐過而已,課文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針對這一情況,我先買來春筍實物,準備在課上讓學生仔細觀察,以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

課堂上讓我感到很成功的教學有兩處,值得回味。

“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它們衝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裏冒出來。”這是課文《春筍》的第一自然段。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文中表示動作的詞語讓學生表演,從而形象地體會到春筍破土而出的景象。我讓孩子們把自己當作春筍來演一演。孩子們通過動作的演示,真切感受到了春筍破土而出的情景。一個個春筍都從地裏鑽出來了。學生參與的熱情高漲,這樣一來,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也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春筍那頑強地生長意志,再來讀這段話,效果水到渠成。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我運用實物教具——春筍深入淺出地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即理解了“淺褐色”“裹着”“嫩生生”三個比較抽象的詞語,在實實在在的教學情境中,喚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視覺、觸覺和朗讀的結合,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不足之處:儘管課前自己準備得很充分,但自己在教學中還是表現得不夠沉穩,在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忘記了熟讀才能成誦的智理名言。沒有引導孩子們以多種方式的朗讀來進行熟讀成誦的鋪墊就急着讓孩子們進行背誦,所以效果並不好。總結起來還是自己緊張了,才會忘記重要的環節。

蘇教版春筍教學反思篇3:

《春筍》描寫的是春筍在美好的春天到來之際,破土而出,旺盛生長的情景,讚美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

我從日常生活入手,先引導學生説一説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春筍,部分學生沒有相關的生活經驗,説不出來。教師就相機出示準備好的圖片,引導學生先觀察春筍的外形和生長的環境。

在課文的學習中,我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學習。“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中,通過聯想自己早上被父母叫醒重點理解“喚醒”。讓學生扮演文中的角色來演繹文中情節可以很自然地加深學生內心的體驗。“衝破泥土,掀翻石塊”。通過動作展示,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春筍那頑強地生長意志。“衝破”、“掀翻”需要何等的力量啊!在通過朗讀來加深對文章字詞的感悟。此時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激情被帶出,再來讀這段話,效果勢必不一樣。“一節又一節,向上再向上。”引導學生想象自己的成長,其實你們不就是那些生機勃勃的小春筍嗎?

在寫字環節中,學生對於字的筆順還有部分學生把握不好,倒筆畫現象比較嚴重。尤其是“迎”和“再”,在後面的寫字練習中需要注意糾正。

反思今天的課堂,有兩個不足。首先是課堂節奏沒把握好。低年級教學,寫字環節是很重要的,所以對於每一個生字都會去範寫、講解注意點,這樣浪費了很多時間,這個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慢慢改進。

蘇教版春筍教學反思篇4:

《春筍》一文寫的是在春筍在美好的春天來臨之際,破土而出,旺盛生長的情景,熱情讚美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兩個自然段,第一段寫春筍被春雷喚醒後,紛紛出土的景象。第二段寫春筍出土後,頑強向上生長的情景。

這篇課文,雖然簡短,但是讓學生完全進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筍的克服一切艱難險阻,頑強的生命力,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我創設情境,以讀悟情 。

《春筍》這篇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以詩一般的語言,形象地描繪了春筍在美好的春天到來之際破土而出、旺盛生長的情景,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教學設計做了如下嘗試。

一、利用實物 突破難點

課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春筍穿着淺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在課堂上我將一個從菜市買來的春筍,讓學生近距離的觀察春筍那尖尖的腦袋,胖胖的身體,淺褐色的外皮??然後有用刀將春筍春筍的“外衣” 一層一層地剝去,那“嫩生生”的筍肉。孩子們直觀地感知春筍的鮮嫩、細膩,當然會發覺春筍很像裏三層外三層包裹着的新生的娃娃。

二、口語訓練 發揮想象

課文開頭寫道:“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在讓學生模擬了春雷的聲音以後,我説:“那,雷公公是怎樣喚醒春筍的呢?誰來做雷公公叫一叫?”孩子們一聽,興趣來了,紛紛要求做雷公公。

一生這樣叫:“春筍,春筍,快醒醒吧。春天來了,快來看看春天吧,它多美呀!”

一生這樣呼喚:“春筍,春筍,快出來!快出來和朋友們一起玩兒。”

一位小女生,用很輕柔的聲音説:“春筍,春筍,快醒醒!快醒醒!春天來了,它在等你出來呢!”

看!我們孩子的語言就是這樣貼近生活而富有>童趣。接着,我讓孩子們都做雷公公來喚醒春筍,願意怎麼喚就怎麼喚。

三、動靜結合、激發情趣

在雷公公的呼喚下,春筍破土而出了,文中這樣寫道:“它們衝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裏冒出來。”這個地方,我試着讓學生來演一演。

我隨手拿起一張廢紙和一支鉛筆,對學生説:“小朋友,這張紙代表地面,這支鉛筆代表春筍。誰能來表演‘衝破’的意思?”一個學生走上來,手拿鉛筆放在紙的下方,慢慢地把紙給頂破了。應該説,他的演示是正確的,他們理解了“衝破泥土”的意思。

“那,掀翻石塊該怎麼表演呀?”我讓孩子們自己想辦法。一個人就是一個春筍,書包當石塊壓在頭上,學生作出使勁的表情,將掀翻的動作做得惟妙惟肖。

上述教學設計,旨在通過直觀教學,使有限的教材內容再生無限,為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供廣闊的空間,以致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kkl0k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