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文具》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文具》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具》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文具》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文具》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篇1

《文具》是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正確數出6~10的物體個數,會讀、會寫6~10各數;學習用操作、畫圖等方法,表示數量在6~10的物體的個數,知道6~10的順序;懂得用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物體數量並進行簡單的交流。

作為一個剛畢業的老師,所面對的學生又是剛進入小學生活的一年級新生,心裏有着許多的擔憂。找了許多的教案來參考,又向學校裏教學經驗的老師們請教,終於,備好了這一堂課。在數一數、連一連這個環節,我讓學生嘗試着不同的方法來數數,讓他們體會數數過程的有趣性,學會正確地數出圖中各種文具的數量。在想一想、做一做這個環節,讓學生們開動腦筋,用他們喜歡的方式來表示6個文具盒、7把尺子。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有的用紅旗表示,有的用愛心表示,有的用三角形表示。接着,我讓他們觀察教室,找找教室裏有什麼是可以用6來表示的。除了6颱風扇,6盞燈之外,有一個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她説,有6個燈的開關,這個是我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的,孩子們的觀察力真的很敏鋭。在描一描、寫一寫這個環節,先示範再讓學生跟着書本描最後上來黑板上展示。我覺得,讓學生上來展示非常重要,老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展示知道他們在書寫的時候容易出現的一些問題,然後給予及時的糾正。

反思這節課,滿意的`是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不滿意的有,在數數的這個環節,沒有及時總結,沒有及時強調數數的一個有序性。還有就是時間的把握上,重點環節花的時間要更多一些,讓整個課堂鬆弛有序,效果才會更好。最後一個就是,過渡性語言還需要精進。

《文具》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是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運算律的起始課,主要是認識中括號,學習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順序,對整數混合運算進行總結性學習,重點是分清各種情況的混合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依據教材的設計意圖跟安排,我制定了兩個學習目標。

1、結合“買文具”問題解決的過程,體會四則混合運算(不超過三步)順序的合理性,掌握運算順序(包括帶有中、小括號的),能正確計算。

2、在計算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認真看題,耐心細緻計算的良好習慣。

本節課在出示教材的主題圖後,讓學生觀察後,獨立解決圖中的問題,並把自己的方法説出來跟大家分享。當學生提出分步計算跟綜合計算兩種解決方法後,立刻拋出問題,“兩種列式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生在討論交流中,逐步明確了運算順序。在學生理解了三步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後,就出示書上相應的練習,要求學生先説出每題的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練習完成後,開始引導學生認識中括號,通過出示一道算式,讓學生添上括號使等式成立。該環節給予學生充分時間進行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認識只有小括號,無法使等式成立後,明白引入中括號的必要性。並讓學生説説添上中、小括號後,該算式的運算順序。最後,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總結概括,並請學生總結出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

通過本節課的實際教學,讓我認識到:本班學生在進行四則混合運算的過程中,對於運算順序並沒能完全掌握,還是容易出現各種錯誤,特別是沒先看清題目,就直接按從左到右順序進行計算。因此,在課後練習時,不斷提醒學生要先看清題目,先知道運算順序,再動手進行計算。

《文具》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篇3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在落實中,要注意學生合作學習與自主探究的結合。如在教學解決“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這一問題時,因為是學生初步接觸除加混合運算,所以要注意學生的合作學習,弄清題意,先探索分佈解決的方法,再由分佈算式過渡到綜合算式。這樣,學生就懂得了綜合算式中每步的意思,從而也就懂得了因該先算什麼,後算什麼。在教學“每本算術本現價比原價便宜多少元”時,要注意學生知識的遷移,因為學生已經有了解決前一個問題的經驗,所以在解決本問題時,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來解決。對於那些解決問題確實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同桌之間交流後再解決。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

在教學“哪種做法對”這一環節時,可以機動一點,既可以按照教材編排的順序進行教學,也可以在學生完成了課後“練一練”第2題的基礎上,收集學生練習中的錯誤,再結合錯例進行講解、訂正。這樣,有些學生因為犯了同樣的錯誤,所以更能引起注意,教學的效果會更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xpre3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