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孔子游春》教學反思15篇

《孔子游春》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孔子游春》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孔子游春》教學反思15篇

《孔子游春》教學反思1

《孔子游春》不僅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文章,同時也是充滿智慧,有着豐富內涵的哲理性文章。這節課我主要講授的是第三課時“師生談志向”,教學重點是: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分析人物性格,積累描寫人物的成語。3、瞭解孔子的志向為什麼是“老年人能安享幸福、人與人之間相互誠信、年青一代有遠大志向”?4、積累孔子名言。教學難點是:孔子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的滲透。

我由複習背誦描寫春天美景的第二自然段和孔子論水的第八自然段,導入“師生談志向”部分。為了突出“分析人物性格”這一教學重點,通過分角色朗讀,學生們知道了子路、顏回不同的志向,然後自然而然的引導他們説出了兩個人物不同的性格特點:子路慷慨大方、樂善好施、仗義疏財、不拘小節、坦坦蕩蕩 …… 顏回深思熟慮、温文爾雅、文質彬彬、小心謹慎、淡泊名利 …… 通過引導,學生我對學生們敏捷的思維和廣博的積累感到非常驕傲。

在教學孔子的志向時,如果僅僅就文字講文字,依從書本上的介紹,很難讓學生真正明白為什麼孔子的志向是“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所以,這一難點的突破是靠我的講解,結合歷史時代背景和社會現實,讓學生明白了孔子的這一志向實際上是一個擁有大智慧、大慈悲的人高遠的志向。“和平”、“誠信”、“理想”,這不僅是孔子的理想,更是當時千千萬萬勞動人民共同的理想,這不僅在幾千年前的中國需要,當今世界更是需要!由此我因勢利導,教育學生熱愛和平,珍惜目前幸福生活;倡導人與人之間要誠信;培養學生從小樹立遠大志向併為之努力奮鬥的精神。

在教學為什麼孔子聽到顏回彈唱志向時“手舞足蹈”,我並沒有簡單地停留在淺顯的層面上,而是引出了孔子説的“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讓學生明白了 人的修養,開始於學詩,自立於學禮,完成於學樂。“樂”是一個人修養的最高體現。 孔子之所以那樣做,是因為他的個人文化修養、藝術修養已經達到了最高的境界,他用舞蹈來表示對顏回的欣賞和喜歡。

在教學最後一自然段時,我設計了一個問題: 泗水河的景色有變化嗎?為什麼説春意“更”濃了? 學生們在我的啟發下各抒己見,有的説 “師生之間的關係密切,情誼更濃了。”有的説“孔子教育弟子的那些深刻道理使春意更濃了。”還有的説“春天是播種的季節,孔子在弟子們的心田播下了理想的種子,在這春天裏,種子開始萌芽,使得泗水河邊的春意更濃了。”精彩的回答令我驚歎,經過這樣的想象,學生們拓展了思維,認識得到了昇華。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這節課我做了很多準備,但仍然感到很多遺憾。在突破難點上,雖然整堂課都貫穿始終,點滴滲透,但由於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個人理解有限,因此感到有點力不從心。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在深深地反思:如何才能做到像孔子一樣“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循循善誘”?如何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教育氛圍,讓學生暢所欲言?這篇課文不僅讓我的學生和古代的聖賢進行了心靈的交流,收穫頗豐,也讓我懂得了學無止境、教學相長的道理。

《孔子游春》教學反思2

浪漫的泗水春景讓人賞心悦目,孔子的心情卻不平靜,浩蕩的泗水撩起他飛揚的情思,在弟子們疑惑的目光裏,在他們好奇的探詢下,便有了孔子這一段充滿智慧和靈性的宏論。

閲讀教學要體現人文性。孔子帶弟子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孔子的這一課,對於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取向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因此,在能夠,儘量放大這一自然段本身具有的人文教育的功能,能夠在師生對話中,體悟到水是“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通過引導學生“識水”到“寫水”,水的品性如股股甘泉流進師生的心田,使我們的身心得到了陶冶,精神得到了昇華。

閲讀教學要體現語文的工具性。要引導學生藉助語言理解內容,同時要看看這樣的內容是怎樣藉助語言表達的。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注重啟發式教育。因此,他在論水時,不是先説水具有怎樣的品性,而是先説水在自然中的一些生存狀態,然後再説水“好像有德行”“ 好像有情義”“ 好像有志向”“ 好像善施教化”,其思想的精華、獨特的教育方法在語言的運用上就表現出來了。學生通過對比閲讀,可以充分領悟巧用語言和精妙表達的無窮魅力。

課堂上我先請學生朗讀孔子的話,然後請學生談自己的理解,引出了對“真君子”的討論,學生都明白了“君子”是我國古代對人格高尚的人的尊稱。水“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施教化……具備了“君子”的品性;從學生的發言來看,他們對孔子“論水”的理解是深刻的,也是靈活的,比如學生説到“水”的無私奉獻、外柔內剛、勇往直前的特點,還有學生説“水”就像一位“聖人”,善良、和順、温柔,善於引導人改正身上的缺點等等。至此,學生都領會到,孔子“論水”,其實是在思索人生的哲理啊!“假如你就是孔子的學生,此時,你的心中在想什麼?”對人生哲理的醒悟、對孔子的頂禮膜拜、對人生理想的心馳神往都從學生的心底裏流淌出來。

《孔子游春》教學反思3

《孔子游春》是蘇教版第十二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它主要寫了孔子帶領他的弟子一起到泗水河邊遊玩,孔子借河水來教育他的弟子們做人的道理,表達了孔子師生之間的真摯情感,同時也説明了孔子是一個善於教育弟子的名師。

這是一篇充滿智慧與靈性的文章,同時也是一篇對學生來講較為深奧的文章。課文以“遊春”為線索,一次寫了賞景,論水,言志三方面的內容,篇幅較長,根據教材的這一特點,我採用直奔重點,長文短教的方法,以課文的第二部分論水為教學的重點,進行重點品讀感悟。併力求還原語文的本色,以朗朗的讀書聲充斥整個課堂,讀中理解,讀中品味,讀中思考,讀中感悟,讀中激情,讀中昇華,讀中內化。論水既是全文的重點,也是難點。通過這一段的學習,對於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取向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因此,教學中我儘量放大這一自然段的人文教育功能。抓住“為什麼説水是真君子?”這一中心,牽一髮而動全身。潛心品讀、披文入情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將文本與已有知識如:名言、警句、古詩、成語以及學過的課文結合起來,與生活積累結合起來,與入情入境的誦讀結合起來,放大學生視野。另外,水的君子風範並不侷限於文本中四點,如何讓學生認識到這一點,我適時抓住省略號巧設補白訓練,讓學生做一回孔子讚一讚心目中的水,如“有的説水在潔淨了他人的同時卻污穢了自己,可見他多麼捨己為人!有的説滴水能穿石,可見水有恆心有毅力!還有的同學説水是特別謙虛的,有的説它胸懷很寬廣……”孩子們的回答正好是對孔子未説完的話的補充。在贊水的同時,水的品行如汩汩甘泉流進了學生的心田。同時,在教學中,採用一唱三歎的方式,把“真君子”的形象定格於學生的心間。有了前面的鋪墊,後面的言志水到渠成,深刻理解弟子們已經明白老師的用意,領悟了老師的教誨,人人爭做君子。

所以言志這一部分我就簡單處理。其次,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融入了一些孔子的言論,人們對孔子的一些評價,從更深一個層次瞭解孔子,理解他的思想,進而想以此激發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文化的熱愛,學國學,愛中華。本節課中,我極力去引領學生品讀、賞讀課文,真正理解課文,走進課文的情感世界,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在他們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樹立爭做真君子的信念。但縱觀整節課,呈現出前鬆後緊的態勢,對課堂節奏的調控不夠合理,對教學的預設不夠充分,存在諸多的不足,還請各位多多批評指正。

《孔子游春》教學反思4

《孔子游春》這篇課文,按照汪玉蘭老師所學祝禧“文化語文”這一視角的説法而言,裏面充滿着儒家文化。雖然我對小學語文教學裏面是否承載得下重重的“文化”有些質疑,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在教學中滲透一點“文化”。

在介紹孔子時,我先對學生們説:孔子很了不起,他可是我們老師的老師啊!接下來,讓學生讀一讀課前準備的關於孔子的資料,大家開始走近孔子。

由於本文共有19個自然段,相對於小學課本中大多數課文來説,應該算是一篇“長文”了。在佈置預習時,我就要求學生多讀幾遍。

《孔子游春》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詞語相當多,需要花點兒時間讀讀,理解理解。還是要分清側重點,因為有一些詞語以前已經接觸過了,這節課只需多讀一讀就行了。“善施教化、温文爾雅”這兩個詞,成了這節課上詞語教學的重點。

接着,我和學生一起來理清課文的條理,列出各部分的小標題來:泗水春景——孔子論水——師生言志。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第2自然段。先自由地讀一讀,説一説欣賞如此美景之後的感受。學生們有的説,這是世外桃源,人間仙境。有的説,到了泗水河畔,即使有一些煩惱,也會忘得一乾二淨。有的説,來到這裏,就會感到神清氣爽。我説:“很美,但這篇課文寫大自然的美有些與眾不同。你們看看這兒運用了什麼寫法?”大家一下子説出這一節運用了連比的寫法。我讀起了“大自然多像一位偉大的母親……”,讓學生展開想象,在腦海中畫出大自然母親的形象:神聖、美麗、温柔。之後,指導學生讀出對母親的讚美和熱愛來。

讀過之後,我要學生補充省略號,把大自然母親的形象描繪得更清楚一些。學生們思考比較自由,如:碧綠的柳條是她頭上的學生們思考比較自由,如:碧綠的柳條是她頭上的髮夾,閃爍的星星是她迷人的耳環,天邊的月牙是她潔白的牙齒,鮮豔的花瓣是她柔嫩的嘴脣,陣陣花香是她甜美的氣息,天上的彩虹是她美麗的笑容,潔白的雲朵是她高雅的衣裙,綿綿的春雨是她辛勤的汗水,滾滾的江水是她沸騰的血液,滾滾的春雷是她熾熱的心跳……在同學們的描繪中,大自然是一位多麼神聖多麼美麗的母親啊!

《孔子游春》教學反思5

這一課生動描寫了孔子帶領弟子趁着春天大好時光到風光秀麗的泗水河邊遊玩觀賞的情景,展示了孔子巧借河水誘導弟子明理的豐富學識和大家風範,表現了孔子和學生間的真摯情誼。本文的自然段較多,教學時重點抓住“春天美景”“孔子論水”“談志向”這三個問題學習課文,認識孔子。

課文多處描寫大自然美景是為感悟孔子像母親一樣給弟子們帶來春天般的温暖做鋪墊,為此,我讓學生學完第二自然段後繼續在文中找找還有哪些描寫大自然美景的語句,然後讀好這些語句並拋出疑問:作者為什麼寫這麼多春天的美景?

如此設計,學生不僅能以放鬆的心態彷彿置身於春天的美景中,和孔子的弟子們一起聆聽老師的教誨,而且能潛移默化地將孔子和春天聯繫在一起,為下文深入地認識孔子做好鋪墊。在教學第八自然段“論水”時,我先讓學生思考這段文字:這一段話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為什麼説水是真君子?他們之間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引導學生抓住“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施教化”採用小組合作然後班上彙報交流的方式來理解這段話的內涵。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孔子為什麼要引導弟子觀水呢?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很快便領悟到:孔子以“司空見慣”的流水為喻,引導弟子如何做人。由此不難看出孔子是一位充滿智慧、和藹可親、對弟子循循善誘的老師。

《孔子游春》教學反思6

最近,我三次執教了《孔子游春》一課。我之所以幾次選擇《孔子游春》這樣一篇富含哲理的文章,不是自己多麼擅長講這類型的課,而是想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一次主動嘗試的機會,一次挑戰的機會,無論成功與失敗,無論贊揚還是批評、鄙視。就像每一個演員都喜歡挑戰各類的角色一樣。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一定成功就會帶來喜悦、快樂,而是在我們驀然回首時,不留太多的遺憾在其中。

《孔子游春》是蘇教版語文第十二冊的一篇遊記。它生動地描繪了孔子帶領弟子們到泗水河畔遊賞,巧借泗水實施教育的故事。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六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特別是考慮到我們的學生平時的課外閲讀量比較少,對這類文章接觸的不是很多,理解這篇文章的深刻情感時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我在課前收集了大量的關於孔子的資料。並專門觀看了最近的一部大片《孔子》從全方位、立體式的瞭解這位聖人先師,學習他,崇拜他,學習他的名言,瞭解他的生活經歷,並引導學生也大量查閲孔子的資料,這為理解課文中“論水”部分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一開始我把教學任務定位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憑藉文字,入情入境,感受泗水河邊濃濃的春意。體會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説的那段意味深長的話語所藴含的道理,走進孔子高尚的精神世界。營造濃郁的人文氛圍和藝術氣息,感受語文學習的博大和美麗。隨着第二次教學,我發現“遊賞泗水”折射着新課程精神的燦爛光芒,和當今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有着驚人的“合拍”。我不由自主地認為“遊賞泗水”其實就是孔子實施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社會實踐)。教學這一課後,我對生活於春秋末期、距今有2500多年之遙的孔子先生深深佩服並充滿感激,因為“遊賞泗水”加深了我對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解和感悟:

1、形成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對學生生命負責

孔子組織“遊賞泗水”這一綜合實踐活動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因為:春天到了,泗水漲春潮了。簡單的答案卻藴涵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因為時空限制,我們不可能和孔子先生進行直接對話。可是誰能説孔子不是這樣想的呢?春天來了,我應該帶弟子們去感受春天的美景;泗水漲春潮了,我應該帶弟子們去感受春潮。孔子自覺地把組織“遊賞泗水”當作了義無返顧的教育使命。其間透露出孔子先生先進而明確的教育理念:為弟子們的發展服務,對弟子們的生命負責。我們再來審視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現狀:因為現行的課程評價體系還不完善,執行教育評價不夠嚴實,應試教育之風依舊強盛,所以是否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質量如何,事實上一直沒有真正納入對學校、教師的實質性評價範疇。於是導致一些學校、教師對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缺乏熱情,是必然的。在這種背景下,我們説更要倡導一種為師者的教育責任感和使命感,用孔子先生式的自覺良知和行動來認識實施綜合

實踐活動課程的意義,形成“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對學生的生命負責”的教育理解。通過積極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關注學生與其生活世界的密切聯繫;關注學生社會經驗的獲得和實踐能力的形成;關注發現、探究學習在人的發展中的價值;關注學生個性的健全發展等,實現為師者責無旁貸的崇高教育使命。

2、為了“崇高的教育使命”努力排除障礙。

因為教育的對象是人,所以決定了教育的複雜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個新事物,也增加了實施的難度。特別是在課程改革的起始階段,廣大一線教師對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肯定不能夠妥善把握,遇到一些困難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面對並戰勝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困難,孔子的“遊賞泗水”至少給我們帶來二點啟示:

(1)要有敏感的課程資源意識。春天到了,聽説泗水漲春潮了(注意“聽説”一詞),孔子便帶領學生“遊賞泗水”。可見,孔子有一顆敏感的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意識,特別注意課程資源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而我們許多教師,常常為不知道如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而苦惱,他們苦惱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建立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資源庫,缺乏綜合實踐活動內容。其實,我們可以圍繞三條線索進行選擇和組織活動內容:“學生與自然的關係;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係;學生與自我的關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我們應該把活動內容進行處理、整合,使之序列化,形成系列活動。除了注意收集和處理固有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以外,還要注意通過各種渠道,廣泛收集多種信息,使之成為即時課程資源,然後組織即時的綜合實踐活動,徹底解除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知道做什麼的煩惱。

(2)消除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生安全相矛盾的顧慮。當今一些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為了學生的生命安全,不實施或者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短斤缺兩”,這都是事實。我不知道孔子組織“遊賞泗水”時是否因為安全問題而“前怕狼,後怕虎”。我只知道泗水“波瀾起伏”、“滾滾而來”,在泗水河畔遊玩,無論對於孔子的弟子們,還是對於我們現在的學生,都可以説是危險暗伏。但是孔子和弟子們都興致盎然地去了,並且滿載而歸。而假如換了我們現在的學生,能有機會去嗎?哪怕是保證離泗水遠遠地觀看!“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出了問題誰來負責?”這些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話,就這樣悄悄地剝奪了學生應該親歷的生命成長曆程。我不是説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要安全。相反,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早作細實準備,努力排除一切安全隱患。但是,如果以安全為藉口,總是把校門關閉得緊緊的,剝奪學生生命成長的實踐需要,那至少是惡劣的“誤人子弟”的行為。總之,我們不能拿表面的自然生命的存在作為擋箭牌,漠視並杜絕學生精神生命的豐厚過程。並且,這同樣是惡性的教育安全事故!

《孔子游春》教學反思7

《孔子游春》這篇課文描述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帶着弟子到泗水河畔遊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事。這篇課文不僅有優美的景色描寫,還有富有哲理性的談話。在教學時,我主要抓住兩個重點段展開教學,就是課後要求背誦的兩個自然段。

教學第二自然段我主要採取的方法是“讀”,讓學生在讀中品春,在讀中感受作者寫作方法。當學生抓住課文排比句和比喻手法體會春之美時,我先給予肯定,讓他們齊讀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再引導他們用“大自然多像一位偉大的母親,是她()的()練習拓展説話,最後以引讀的方式迴歸文本。學生在讀中品,在品中説,再説中讀,課堂上洋溢着濃濃的春意。

第八自然段”孔子論水“,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就學生的年齡、知識水平來講,要由平常的水中悟出”水是真君子“的道理的確不容易。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來理解這段文字,理解這段文字中藴含的深刻內涵呢?學起來不枯燥呢?根據我班學生喜歡提問的特點,我讓他們圍繞這段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想不到學生的問題和我預設的一樣,有個學生還提了”孔子為什麼要對弟子們説這番話?“這個有深度的問題,着實讓我既欣喜又意外。接着我引導學生逐一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品讀、拓展説話。課後聽了張主任的點評後,意識到在這段的教學中,我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其實在引導學生品讀時,如:學生説到”因為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所以水是真君子。“時,應該引導學生”你能用這句中的一個詞來概括嗎?“將文本讀薄,然後再以”你從哪兒看出水有德行呢?請抓住句中的關鍵詞並聯系生活舉例來説。“引導學生將文本讀厚。學完這句話小結學法,再要求學生運用學法來説其他三句。我想這樣可能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抽象深奧的課文內容。最後進行拓展説話學生會説的更精彩、更到位。

《孔子游春》教學反思8

《孔子游春》這篇課文描述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帶着弟子到泗水河畔遊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動一課,表現了孔子對弟子的關心,洋溢着師生間濃濃的情誼。其中,“孔子議水”和“師生論志”是課文的重點,同時也是思想教育的好載體。

在教學“孔子議水”這部分時,我讓學生説説是怎麼理解“君子”這個詞的,然後通過學生的自讀自悟瞭解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施教化等都是君子的品質,讓學生對“君子”這一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接着,讓學生明確孔子説“水是真君子啊!”的真正用意,在學生明確孔子是在要求他的弟子做真君子後,我説:“孔子其實在要求我們每個人努力做個真君子,那麼,你們願意做真君子嗎?為什麼?”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説:“我願意,因為君子志向高遠,我也想做個志向高遠的人。”有的説:“我也願意,因為君子心胸寬廣。”……學生們都在表達自己做君子的願望。

在教學“師生論水”這部分時,我先讓學生通過閲讀説説子路和顏回的志向,然後議一議:“他們的志向好嗎?”引導學生明白應“志向高遠”而舍“小我”,緊接着問:“你們的志向是什麼呢?能具體説説嗎?”在學生充分回答後,我鼓勵他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希望大家牢記自己的諾言,努力實現自己的志向。”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自覺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了思想教育,圓滿地完成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任務,做到了“既教書,又育人”。

《孔子游春》教學反思9

《孔子游春》這篇課文描述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帶着弟子到泗水河畔遊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動一課,表現了孔子對弟子的關心,洋溢着師生間濃濃的情誼。

其中,孔子論水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誠如學生所説:水就是水,真有那麼多特點?就學生的年齡、知識水平來講,要由平常的水中悟出“水是真君子”的道理的確不容易。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來理解這段文字,理解這段文字中藴含的深刻內涵呢?我試着從“緊密聯繫學生的知識與生活經驗”着手:對“水有德行”的理解,學生抓住了“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來談,因此,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想《長江之歌》及上文對泗水河的描述,從而來理解“水滋潤萬物”,萬物生長都離不開水,但水卻無所求的精神,點明這便是“水”德行的一個方面:無私奉獻。然後順勢引導,水的德行是不是僅僅這一個方面呢?讓學 生結合“奔流不息”聯想到水的“頑強、堅持不懈”的品格。由於這些內容都是學生以前習得的,它已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一個比較清晰的概念,當這些舊知與課文內容相關聯時,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文中的“新知”:原來,“水有德行”並不空洞,就是從水中悟出的它的“無私奉獻”“堅持不懈”的品行啊!抽象的知識變得 具體形象,思維的閘門打開了!接下來理解水有情義、有志向及善施教化便“水到渠成”了。像理解“水有情義”時,學生聯繫到《山谷中的謎底》,從中感悟水 “順勢而行”——處世要講究策略,有時得適當退讓、彎曲的道理;理解“水有志向”時,學生聯想到了“水滴石穿”、《煙台的海》等文,感悟到“水的韌性”; 而理解“水善施教化”時,學生就是從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來談的,人們用水淘米、洗衣等等,理解它“盪滌污垢”的含義——用它的品行來影響薰陶他人,得到做人 的啟示,這不就是水的“善施教化”嗎?通過聯想、推想、思考、分析,水“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特點,在學生頭腦逐漸清晰,而且具體可感。由此,真正理解了什麼是“真君子”,“真君子”會具備哪些特點?什麼樣的人才是“真君子”。

《孔子游春》教學反思10

這節課已經結束了,但是自己內心還是很不平靜,這節課我應該以讀入手,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語言,抒發自己獨特的感受。情味主線熟讀課文,讀中感悟,揣摩課文前後的聯繫,感受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育方法及師生之間的濃濃情意。語文教學不僅於此,還應該做更多的思考:

一、敲開讀的大門,張開聽得翅膀,感受泗水春景。

新課一開始,一個簡簡單單的問題,既串起了課文的脈胳,又讓課文所描繪的圖景在孩子們的心中鮮亮起來。然後通過一段極富感染力的引語,讓孩子們在讀中張開了心靈的翅膀。

二、揚起讀的風帆,開啟思的航程,感悟孔子論水

孔子關於水的論斷教材中短短91個字,卻充滿哲理,發人深思,更重要的是,它飽含着孔子對水的一往情深。引導學生潛入到文字當中,讀懂孔子的“情”,領會孔子的“愛”,是重中之重。為了降低理解的難度,設計中通過“有情義”一句指導學法,然後讓學生自讀感悟。在深入文本之後,又通過練寫、改變人稱朗讀等方法帶領學生走出文本,給他們一個更寬的視野,再次從整體上把握這段話的內涵。通過這樣的迴環往復,一唱三歎,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材料的學習中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形成聽説讀寫的能力。同時,也把“真君子”的形象牢牢印刻在學生的記憶中,為下一步教學的展開提供了平台。

三、奏強度的旋律,激起説的樂章,感動於師生言志

由對水的“情”自然過渡到對“人”的情,在對孔子這片深情的感悟中,體會孔子的智慧,感受到孔子的“善施教化”。同時更是弟子們深深的感悟。

四、輕敲讀的餘音,回味讀的樂趣,再體悟師生情意

從讀書開始,以讀書結束,照應開頭,支撐課堂的整體架構,同時,讓學生在動情的朗讀中進一步感悟師生之間的融融情意。感悟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濃了!

《孔子游春》教學反思11

在教學《孔子游春》一文時,我又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教師進行認真地文本解讀,進行充分的預設,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其實,在幾千年前,我們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是這麼做的,我們可以從《孔子游春》一課中感悟到。

春天到了,孔子為什麼選擇到泗水去遊玩而不是別的地方?課文第一自然段有這樣的介紹——春天到了,孔子聽説泗水正漲春潮,便帶着弟子們到泗水河邊遊玩。後面還有顏回的一句話:説孔子“遇水必觀,其中一定有道理。”

所以,結合這兩處,我們可以引領學生感悟孔子和學生談水不是偶然生成的,而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並且孔子自己對“水”早就有了深刻的感悟,有了多元的、獨特的解讀——“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或方或長,流必向下,和順温柔,它好像有情義。水穿山巖,鑿石壁,從無懼色,它好像有志向。萬物入水,必能盪滌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孔子“從司空見慣的流水中”,“竟能看出如此深奧的道理”,那是因為孔子這一代宗師已和“水”這一文本進行了充分的對話,這就是與學生對話或者引領學生與學生對話的前提。因此,我們不難得到這樣的啟示——文本解讀是對話的前提,教師課前備課,首先和文本對話,只有把握好教材,充分地進行預設,才能引導學生交流對話。

所以,在教學“大自然多像一位偉大的母親!廣袤的大地是她寬廣的胸懷,茂密的森林是她飄逸的長髮,温暖的太陽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春風是她甜蜜的絮語……”一段時,我是這樣展開教學的: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個句子,你有哪些發現?

2、組織交流:

(1)、學生髮現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大自然比作偉大的母親。

(2)、這段話用了“總——分”的構段方式,圍繞“大自然像一位偉大的母親”來展開具體敍述。

(3)這段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教師追問:真的?説説你的理由。)因為排比的修辭手法剛剛在上一練習中出現,不妨加以鞏固。(然而學生紛紛再次讀這段話,説明理由:這段連用了四個結構相似的句子(教師:四個,好,排比句只要滿三個就行。但結構真相似嗎?説説這是怎樣的結構?)它們都是:“什麼的什麼是她什麼的什麼”。

(引領學生自己去發現句子的結構及句子所採用的修辭手法,往往比教師直接“教”來得更有積極性,記憶也更深刻,並且為下面句式的背誦和仿寫做了有力的鋪墊,我們何樂而不為?)

3、請同學們再讀讀這段文字,説説這段話的哪些地方讓我們體會到大自然像母親的?

(1)組織讀書、交流,着力引導賞析比喻句之間的相似點(形似、情似之處)

(如:廣袤的大地——寬廣的胸懷,它們都是博大的,這是形似之處;它們都包容着一切,這是神似之處。)

(2)那為什麼説大自然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到底偉大在哪裏?(感受大自然的無私奉獻)

(這一環節的教學,其實是引領學生和文本充分對話,理解文本的一個過程,只有層層深入地教,利用課堂交教給學生理解、感悟的方法,提供感悟的空間,學生的感悟能力才能真正得以訓練和有效的提升。)

4、再讀讀課文,你覺得大自然還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1)、美麗的母親——飄逸的長髮(感受長髮飄逸的美)、明亮的眸子

讓學生體會詞語的`表達效果。把“飄逸”和“飄動”比,學生髮現,“飄逸”是迎風飄飛,飄得那麼的美,而“飄動”則是飄得很笨拙,沒有那種美感。

把“眸子”和“眼睛”比,學生髮現,“眸子”是“眼珠”的意思,是“眼睛”中最有神采的部位,寫出了“大自然”這位母親的亮麗。

(2)、慈祥的母親——甜蜜的絮語(把“絮語”和“話語”比,學生髮現“絮語”更能表達“大自然”這位母親的慈祥。母親在我們耳邊輕輕地叮嚀)

(這樣辨別,不但讓學生學習了用詞造句的準確,更是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5、引領學生在體會句子特點、感受自然美麗的基礎上積累背誦,就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

(不要讓課後的背誦成為學生課外的沉重負擔,我們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引領學生積累詞語,掌握句型的特點,以化解背誦的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背誦積累。)

6、這句話的最後一個省略號,告訴我們,這位偉大的母親還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讚頌的地方,讓我們仿照這樣的句式,也用詩一般的語言讚美她吧。

(1)、展開想象,練習説話,自己試着寫一兩句。

(2)、組內交流,引領評析:

(3)、拓展交流:

(大自然多像一位偉大的母親!温暖的太陽是她明亮的眸子,彎彎的月亮是她親切的微笑,閃爍的星星是她耀眼的首飾,絢麗的晚霞是她羞怯的紅暈,濛濛的細雨是她幸福的淚水,縹緲的白霧是她神祕的面紗,連綿的山峯是她健美的臂膀,滔滔的長江是她流動的血液,清澈的泉水是她甘甜的乳汁,芬芳的花香是她青春的氣息,茂密的森林是她飄逸的長髮,美麗的花朵是她精美的衣邊,翠綠的草地是她華麗的披風,和煦的輕風是她甜蜜的絮語,呼嘯的海濤是她嘹亮的歌聲,滾滾的春雷是她前進的腳步……)

(一些優美的句段在引領積累的基礎上,我們教師可提供引領遷移運用的場所,這既利於學生思維的發散,又利於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和鞏固,讓教學和作業真正找到有效的聯結點。)

由此,我不由想到:“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語言文字,才能使其變成生命的湧動。”(葉瀾語)而激活語言文字的最佳途徑就是讓學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動情。可這一切,都需要教師有深刻的思考,這樣才能引領學生的思維;需要教師有多元解讀,這樣才能關注學生的多元感悟;而教師自身對文本的解讀有着怎樣的高度,就會引領學生登上怎樣的高度。

《孔子游春》教學反思12

《孔子游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寫了孔子帶領他的弟子一起到泗水河邊遊玩,孔子借河水來教育他的弟子們做人的道理,表達了孔子師生之間的真摯情感,同時也説明了孔子是一個善於教育弟子的名師。

我在本課的教學實現了由教會知識向教會學習、由內容分析向品味運用語言文字的轉變。

1.目標設定都能夠着眼語用,充分發掘文本中獨特的語言文字訓練點、實踐點。如對課文第2、8自然段的學習,挖掘出表達方法的妙密—聯想。

2.文本理解從“提問題”走向“學語言”,關注表達,把文本還給學生,引領學生在與文本直接對話的過程中去發現、感悟、運用語言文字,揣摩文章之法,文章之道。孔子論水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就學生的年齡、知識水平來講,要由平常的水中悟出“水是真君子”的道理的確不容易。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來理解這段文字,理解這段文字中藴含的深刻內涵呢?在學生自學第8自然段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可以聯繫自己對水的認識、也可以聯繫別人對水的評價,如成語、名言、詩句等來體會。學生通過聯想、推想、思考、分析,水“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特點,在學生頭腦逐漸清晰,而且具體可感。由此,真正理解了什麼是“真君子”。課堂上,教學第8自然段,針對水的四個特點,我設計了仿寫練習:水-------(看到的),她好像---------(想到的)。巧妙引導學生

運用聯想的表達方法寫話。通過寫話,不斷豐厚學生對“水”、對“真君子”的認識、理解。

《孔子游春》教學反思13

這是一篇充滿智慧的文章,同時也是一篇對學生來講較為深奧的文章。

在這堂課上,我的教學目標是依次是A、從文字中感受泗水春景,體會“絮語”的表達效果,領會作者在這裏使用的修辭手法。B、體悟孔子關於水的論述,讀懂句子,生髮感受,悟懂水的“真君子”形象,以及這段話中孔子眾多的寄託。體會先分後總的敍述方法。C、感受孔子的智慧。這樣的設計,對教材的取捨較大,易於突出文章重點難點,而且訓練的點也都得到了體現。

針對目標的實施過程,我談談具體的體會。

在第一個目標中,我抓住“陽光普照、桃紅柳綠、草色青青、習習春風”讓學生結合畫面想像春天一幅幅美妙的畫面,營造出了泗水河畔濃濃的春意,為下文體會大自然母親打下了基礎。接着又設計了説春天成語的小練習,除了積累,我的主要目標是給同學們一個心理暗示,這堂課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果然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了。

在第二個目標中,通過試上,我發現同學們對這段文字有畏難情緒,首先是不知道抓什麼寫體會?其次是該怎麼寫體會?然後是寫之後心理沒底,不敢交流。造成這一環節冷冷清清,師生都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師的引導在這裏尤其重要。我首先採用配圖配樂範讀,給予學生直觀的水的種種形態,從教師的朗讀中感受水的種種品格。讓學生體會時首先分清水的四點特性,寫體會時強調抓一點寫。更重要的是在學生寫時,我一個個下去看,提醒個別的學生圍繞一點寫,對大多數學生寫的給予輕聲的鼓勵,給他們交流的信心。結果證明,這班學生大多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交流的同學也説得較為精彩。順着這氣氛,讓學生説説水的其他特點,學生也較粗淺地説出了一點聯想,為體會“君子”前的“真”提供了依據。

在第三個目標中,原本是想引導學生從孔子論水中體會孔子的智慧,結果學生還聯繫“水”説到了孔子的君子形象。我認為,雖然超出了設計意圖,但學生結合上下文,把孔子與水聯繫了起來,這也是本課一個好的學習效果啊,因此我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可能在這裏,

過渡到下一環節“從弟子的志向中體會孔子的教育智慧”顯得不夠自然,但應該是值得的。

從上下來的結果看,還是有點遺憾,覺得還是因為公開課的緣故,雖然是三課時第二課時的設計,考慮要體現的東西多了一點,有點“趕”的味道,使學生的學習壓力大了一點,訓練的紮實性還不是很夠

《孔子游春》教學反思14

在教學時,我重點抓住兩個重點段。

第一是第二節,特別是“大自然多像一位偉大的母親!”我引導學生進行發散,仿照再説,開始還以為學生不易説準,可學生説得卻非常得好,如有同學説“盛開的鮮花是她燦爛的笑容。”“流淌的小溪是她甘甜的乳汁。”“飄浮的白雲是她潔白的裙子”“輕輕的薄霧是她神祕的面紗”等。我感覺學生都是有很大的潛能的,有很大智慧的,關鍵是看我們能不能深入地進行挖掘。

在教學“孔子談水”這一重點段時,我用“之所以説水有德行,是因為它――”“之所以説水是真君子,是因為它――”用這兩種句式,讓學生從心裏真真實實地明白孔子的一番話的道理。而對於水還有什麼特點,我沒有進行深挖。

這篇課文不僅有優美的景色描寫,還有富有哲理性的談話,確實是一篇很難得的佳作。在教學時,雖然學生對重點片斷也能很好地背誦,可總感覺並沒有把學生引向文本的深處。我想這主要是因為在教學時,還有一定的功利性,面對着這麼優美的片斷,應該盡情地引領學生去品讀,去感悟,再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達到誦讀。可是學生和老師一開始就為了背誦而讀,為了背誦而去學,這就缺少了必要的過程性。現在我想,只有學生從心靈深處消化的語言文字,才能更好地積累與運用。看起來,在以後的教學中,還得注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説出來,在不知不覺中就能達到熟讀背誦。

《孔子游春》教學反思15

《孔子游春》生動地描述了孔子帶弟子到泗水河畔遊賞,巧借河水誘導弟子的故事,表現了孔子對學生的關愛及師生之間真摯的情誼。課文把孔子帶弟子們遊賞與他對弟子的循循善誘交融在一起作為重點進行描述,巧妙地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描寫出春天到來時的美景,又以水為話題,敍事明理,內涵豐富、厚重。在本次的公開教學中,我嘗試了教學此課。現反思如下:

成功之處:

1. 課文描寫春景的文字,想象豐富,色彩絢麗,讀來讓人感到温暖與陶醉。學生在自由朗讀以後,我只是問:“讀了這段文字,你有怎樣的感覺?”學生的發言是令人滿意的。文字其實是有温度,有色彩,有聲音,有感情,有思想的。學生説出自己對文字的感覺,然後讀出這種感覺。大自然就是人類的母親,應讀得輕柔、深情,彷彿嬰兒躺在母親的懷抱。而這樣的文字,應該深深地印在我們的心中,就像我們不能忘記母親。

2.“論水”這部分內容是全文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積極啟發,熱情激勵,體現了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如讓學生自讀,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方面讀讀,並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體會。而在具體交流中,又引導學生緊扣“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施教化”其中一個方面,談談讀懂了什麼?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抓住聯繫生活經驗等方法去理解文本,發展思維。引導學生在讀中比較,讀中感悟,讀中體味語言文字,讀中感悟做人要做個真君子。

3. 積累是為了運用!運用有時是最好的感悟。所謂:看花容易繡花難,事非親歷不知難。我在課堂拓展延伸階段,環環相扣,從“關於水的名言”,到“談論志向的古文”,到“對孔子的評價”,再到“蒐集孔子的名言讀讀”,都體現了積累是為了運用,這個過程展示了生命與生命的立體對話,既給了學生豐厚自身精神的重要平台,又創設了精神交流的橋樑,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完美統一,學生對孔子的認識逐漸豐滿起來,對孔子的情感也逐漸濃烈起來。

不足之處:

1. 時間安排欠妥。在教學中,我由於擔心學生在學習孔子論水那段話時有一定的難度,便安排了大量時間進行自學、探究、討論與點撥。學生確實也做到了深入理解課文中語言文字的內涵,但卻因此而延誤了下一個段落的教學。究其原因是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及對學生的把握不夠充分。

2. 沒能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能夠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學生不是很多,沒能形成寬鬆、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甚至有部分學生停滯不動,完全沒有了思維。這與老師的引導有很大的關係,需要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關注全體學生,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教學的深度不夠。孔子的精神與品行不僅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因此不是一節課就可以講解清楚的。雖然我在第一課時上已經對學生進行了介紹,在本節課上也通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及分析文中孔子與學生的言行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去了解孔子,走近孔子,但是仍讓我感覺到有些膚淺。這讓我深深地意識到,必須加強自身的修養,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素質,才有可能有效地影響到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wl0y3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