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一去二三裏》教學片斷及反思

《一去二三裏》教學片斷及反思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內涵,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超越教材、豐富學生的課堂資源。那麼,如何合理使用教材來滿足新型課堂的需求呢?

《一去二三裏》教學片斷及反思

〔教學片斷

1.看圖,初步瞭解《一去二三裏》這首詩的內容。

(屏幕顯示《一去二三裏》圖畫)

師:老師這裏有一幅古畫,仔細觀察,想想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麼,他們在説些什麼。

(學生觀察圖畫)

師:好!現在同學們發言,把你看到的講給大家聽。

生1:這是一個村子的景色。因為有幾座房子,山上有亭子,路旁有大樹和花。

生2:這是一座寺院。那幾座房子就是和尚唸經的地方。

師:看來大家的意見不一致啊,怎麼辦呢?

生齊:看書!

2.讀詩,瞭解詩的內容。

師:藉助拼音自讀這首詩。

(生讀課文,師引導有節奏地多讀幾遍)

(生看圖,師範讀)

師:這下誰想説説這幅畫的內容?

生1:這是一個村子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小山村裏住着幾户人家,山上有幾座亭台,路邊有樹、有花。

(師引導看圖,要求學生由遠及近的順序説)

生2:遠處山上有座亭台,近處有樹木,路邊開着花。

3.運用多媒體課件“撞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學生對教材的學習推向新的高度。

⑴出示一組煙村的課件

生齊:啊!紛紛舉起了手。

生1:到了快要吃飯的時候了,家家户户都在做飯,煙囱裏冒出了煙。

生2:這是我媽媽在炒洋芋絲絲。(學生們大笑,課堂氣氛比先前更加活躍)。

⑵出示課件亭台

師:古時候人們把這叫“亭台”,現在人們把這叫“亭子”。你在什麼地方見過亭子呢?

生1:我在平涼柳湖公園見過。

生2:我在田家溝見過。

生3:我在王母宮山見過。

師:你見過湖中心的亭子嗎?

生4:我在電視上見過。

師:那叫湖心亭。

⑶課件出示:五顏六色的花

師:仔細觀察,花除了數量多,還有什麼多?

生:顏色多

師:對了,用我們今天學的含有數字的成語來形容,那就是五顏六色的花。

師:還可以説五顏六色的什麼呢?

生1:五顏六色的蠟筆。

生2:五顏六色的世界。

生3:五顏六色的彩虹。

生4:五顏六色的粉筆。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穿的衣服都是

生齊:五顏六色的。

師:亭子是幹什麼用的?

生1:乘涼:。

生2:休息。

生3:看風景。

......

〔賞析〕

一、用好教材,尊重教材

1.目前,課堂教學改革已進入縱深階段。為了上好一節公開課,冥思苦想,力求“標新立異”,可整節課從頭至尾對課本內容隻字未看、片言未讀。

在上述教學片段中,當學生對圖畫的觀察出現偏差時,“怎麼辦呢”?“看書”!當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知不夠深刻時,“怎麼辦呢”?“看書”!這種“手到擒來”的收穫,難道需要費盡周折大搞創意嗎?我們看到當學生表述不夠準確時,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讀課文,多次讀課文,同一學生獲得了不同層次的感受,不同的`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對這首詩有了新的感悟。

從上述片段中,我們可以透視出教者對新課程理念的深入研究與詮釋。用好教材,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力求還原教材編寫的本意,深刻感悟教材資源,實現教材自身價值的最大化,唯有這樣才能做到尊重教材。

二、活用教材—超越教材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載體,但不是唯一資源。它不能成為師生反覆研讀、記誦的不容置疑的聖經,更不能成為啟迪學生智慧的桎梏。在教科書面前,師生不能失去應有的靈活與主動,要用寶貴的時間去感悟豐富多彩的世界。

布魯納説過:“對學生來説,最有效的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師創設了一個又一個的生活場景,並步步引導與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把學生的學習置身於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這樣的情景吸引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更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這就是用教材教的最高境界—超越教材、活用教材。

在這節課上我們看到的是一種“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的教學理念和精神。總之,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遵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把教材與教學環境結合起來,尋求學生認知規律與教材編寫意圖之間的契合點,對教材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重組和超越,充分挖掘教材內涵,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創造優質高效課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qmxpr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