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五年級上冊語文《他發明了什麼》教學反思(通用5篇)

五年級上冊語文《他發明了什麼》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上冊語文《他發明了什麼》教學反思(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五年級上冊語文《他發明了什麼》教學反思(通用5篇)

五年級上冊語文《他發明了什麼》教學反思1

昨天結束了“方法”這個主題單元的開篇課文《他發明了什麼》一課的教學。這篇故事性的説明文很有意思,它讓學生知道了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注意到教參上的要點提示中有這麼一條:可以將標準化做法與鐵匠師傅一件件自己打零件自己安裝的做法的不同結果進行對比,來感受標準化的意義。教參上還有一個示範表格。在對比中學習的確實個好方法,我當時也沒多想就決定選擇這種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前面的學習孩子們積極性高,教學推進順利,但當我把對比的表格一出示,活躍的課堂變得沉寂下來,孩子們對於幾個分欄並不十分清晰,對要點的歸納也比較困難。幸好此時救命的下課鈴響了,我回到辦公室,急速思考更改後的教學設計。短短的10分鐘後當我重新站在講台上時,我將對比表格刪去,指着教室裏的電風扇説:“這風扇的一個螺絲釘壞了,不轉了,女同學們都是標準化發明之前的技術工人,你們會怎樣做?男同學運用標準化方法又會怎樣做?”課堂立刻活躍起來,很多做法甚至非常有創意。

現在回想起這節課,我想,運用對比的方式學習一定要文章的線條比較清晰,尤其是學生對文章的內容要非常熟悉,否則,教學顯得很硬,容易將文章肢解,學生接納的信息反而不清晰。

五年級上冊語文《他發明了什麼》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是具有故事性的説明性文章,教學時主要是指導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文中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於現在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同時啟發學生理解: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上完這篇課文,我覺得做得比較好的有:一是課前能佈置學生查找一些重大的發明人和相關的發明。教學時,通過介紹,彙報相關資料,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二是教學時,能緊緊圍繞“他發明了什麼”這一問題深入讀書,有的放矢,明確閲讀的目的。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我能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填寫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將惠特尼做法的三種好處選擇重點詞語填寫下來。通過小組討論,結合語言文字比較一下惠特尼的標準化做法和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製零件,自己安裝的做法的不同結果,總結惠特尼做法的三種好處。

我覺得以後還應注意:課文的第三部分簡單介紹了標準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的做法――成批生產同一標準的零件,然後統一組裝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個個生產的物品,變成批量化生產,和意義――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能快速大量生產,廣泛使用。學生理解起來也許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多蒐集相關資料將標準化做法深入淺出的講解給學生。另外,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創設情境,假設自己是200年前的惠特尼,會怎樣對總統和參觀的人們進行演説。假設自己是總統和參觀的人又會問些什麼。這樣的設計可以激發學生複述課文的興致,又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五年級上冊語文《他發明了什麼》教學反思3

10月,在實驗小學的階梯教室,我執教了《他發明了什麼》。當我再次審視這堂課,感受頗多!

第一個感受就是,這堂課上得很不成功!客觀的原因自不必説了,説説我在這堂課中暴露的問題吧!記得那是在檢測預習的環節,我預設的是5到8分鐘結束檢測,可我萬萬沒有想到這個班孩子的預習效果會是那樣,於是,在這個環節,我多停留了一會兒,而正是這兒的多一會,導致了後面的環節時間不夠,重點不夠突出。之所以會出現檢測預習的多停留,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我的臨場應變能力太弱,第二個,是因為我的一些教學觀念,我在準備賽課的過程中,看了一些光盤,那些老師,尤其是竇桂梅老師執教的《秋天的懷念》,讓我真正的感受到了語文課就是要重視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尤其是評價這個教學手段,不能形同虛設,要實實在在。老師不能忽略課堂存在的一些突發問題,不然,這個課就是上給別人看的,而不是給學生上的。可惜,我對此的理解很膚淺,也直接導致了我在這堂課中運用上的生疏,不過,我為自己感到高興,雖然,這次我的課失敗了,但我相信,我以後的課堂會呈現更多的精彩!不是有句話這樣説的嗎?失敗是成功之母!

第二個感受就是,我在準備賽課的過程中,教學觀念發生了一些改變,正如領導所説,不管此次結果如何,走過了這一次,我們都比以前更加地成熟了!首先是對於課堂評價語言的體會,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德國的教育家第多斯惠還説:“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能真誠地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進行恰當的點評,我相信課堂一定能充滿生機,並真正的讓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長。平常,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自己也不太注意評價語言的使用,尤其是對學生的激勵,喚醒和鼓舞做得很不夠!有時候,不知不覺會忽略他們是鮮活的生命,需要老師的語言給予適當的澆灌,看了很多名師的課堂後,我才深深體會到,作為老師,每個孩子都需要去激勵,去喚醒,去鼓舞啊!課堂評價語言,除了需要多學習,多積累,我想,更重要的是,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突然之間,以前的很多話在這一刻領悟了,比如“要變先變觀念”,“愛學生是教育的基石”等等。其次是對於互動的體會。以前,也常常聽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詞彙。那時,真的不太清楚怎麼互動。看了竇老師的課,我知道了什麼叫互動。其實,我們在課堂中,常常很忽視互動,比如説,一生讀文後,請另一生評價,評價的學生常常忘記他是在和讀書的同學交流,因此那種感覺就是走走過場,評價就成了一種形式,而並沒有通過評價達到應有的作用——讓讀書的人知道自己哪裏讀得好,哪裏讀的不太好。老師也常常蜻蜓點水,評價走得很不實。

我想,真正的課堂,應該是立足於學生的,儘量讓每一個學生,在情感上,知識能力上,都有所提高,這是我努力的方向!

五年級上冊語文《他發明了什麼》教學反思4

這篇課文是具有故事性的説明性文章,文章寫的是二百年前美國獨立不久,政府為了捍衞主權,急需定製4萬多支毛瑟槍,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發明了“標準化”的生產方式,在當時有限的製造工藝下,與總統簽定了生產合同。從而顯示出標準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中的意義,揭示了“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的道理。本課要達成的教學目標為: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於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2.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作用,初步掌握分號的用法。

3.提升不斷探索和勇於創新的精神。根據這一目標要指導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文中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於現在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教學中,我將惠特尼的標準化做法和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製零件,自己安裝的做法的不同結果進行比較,從而深刻感受到標準化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啟發學生理解: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本課的設計層次清楚。導課時,我從學生自己知道的發明家入手,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通過對比的方法,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複述課文,激發學生複述課文的興致,又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整個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讓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説過:“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原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問題是人們認識活動的啟動器和動力源,是從未知到已知的.過渡形式。提出問題後,再進行整理篩選,選出最有價值的、牽一髮而動全文的重點問題,帶着這一感興趣的問題品讀探究,小組討論交流,就能很好地解決問題,理解內容。這樣就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探究精神。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課文後的資料和自己在課下查找的資料,自己探索問題,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這節課能以學生為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自學、交流,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課文的內容不難,學生容易理解,重點是讓學生體會毛瑟槍製作的艱難,為後面理解課文打好基礎,使學習水到渠成。

本課教學存在着的一些不足之處。這是一篇故事性的説明文,所以應該先從瞭解當時的時代背景為切入點,知道在十八世紀的技術造4萬支槍可能嗎?從而引導學生讀2-9自然段,關注惠特尼的做法,比較這樣做的好處,同時指導學生的朗讀。最後應從標準化成為全世界通用的一種方法,直到現在仍然在使用引導學生體會惠特尼的發明的重大意義。經過這樣一修改,本課的教學目標體現得更加準確。

五年級上冊語文《他發明了什麼》教學反思5

我認為做的好的地方:

1、抓住單元主題“方法”導入課文,“方法”入眼,更入心:方法很重要,有時比任何知識都重要。在初讀課文過後,瞭解課題中的“他”指的是惠特尼,發明了一種組織管理方法——“標準化”。我讀課題,同學們回答課題之問,一問一答,一呼一應,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方法盡在其中。

2、採用了半提示的方法,培養學生寫提綱。在學生不能確定哪一個自然段主要寫惠特尼造槍過程,我讓學生沉入課文再抓住關鍵詞提煉八、九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學生通過讀,找到關鍵詞“好處”明確第九自然段主要講惠特尼這樣制槍的好處。

3、通過朗讀首尾兩段,找到相對應的部分,同學們立刻會意這是一種寫作方法——首尾呼應。

不好的地方:

1、最後一個自然段的背誦有點強制,如果在一呼一應分角色等多種讀中,學生也能無痕地背誦,這會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能體現教師的教學藝術。同時輕鬆解決課後習題第一個。

2、在檢測生詞讀音時,理解詞語的意思不夠深入,忘了讓學生自己記字形,交流易寫錯的地方。

3、在指名讀時,沒有指導讀的有情。

原因:

1、我對教材理解得不夠透徹,也不自信,導致教學順序有點亂,浮在表面,只是詞讀正確,句讀流利,沒有沉入文本所創造的情境中。一句話沒有深度。教學目標過多,沒有重點。

2、依賴名師教案,沒有自己的思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ovkx8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