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數的順序、比較大小》教學反思

《數的順序、比較大小》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的順序、比較大小》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的順序、比較大小》教學反思

《數的順序、比較大小》教學反思1

《數的順序比較大小》這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10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在填寫“百數表”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和排列規律,鞏固數的讀寫;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探索規律,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數學思考,進一步增強數感。

橫着豎着觀察百數表尋找規律是數的順序的教學重點,我按照教材上的教學過程,先完整地填表,再引導學生髮現規律,最後運用規律來完成“做一做”。在這節課上,我引導學生先橫着選幾行讀一讀,發現每一行的前9個數的十位都不變,個位依次多1。再利用這個規律進行相應的練習。然後讓學生豎着選幾排讀一讀,找出豎排的規律:每一排個位不變,十位依次多1,隨後也進行了相應的練習來強化對規律的認識。最後再讓學生自由地找找斜行的。規律。讓學生根據已有的數去觀察,來發現這些已知數的規律和排列順序,調動起全體學生獲取知識的願望。

比較數的大小。先讓學生看圖説數,然後比較大小,接着總結方法,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較數的大小。學生對於比較數的大小掌握的比較好。學生自己就能總結出:先數的數比較小,後數的數比較大。在練習過程中我又引導學生得出比較兩個數大小的另一種方法:先比較十位,再比較個位。

本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一是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孩子觀察100以內數的`規律,難點是規律的運用,儘管我心中明白,但是在教學時,有的細節卻沒有體現。再有就是本節課的練習題設計的少了一點,沒有達到完全鞏固的程度。

《數的順序、比較大小》教學反思2

“數的順序,比較大小”這部分內容是在數數、讀數、寫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填寫100以內的數目表,使學生對100以內數的順序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瞭解每個數在數目表中的位置、與相鄰數的關係,對100以內的數的大小有比較清楚的瞭解。同時,通過對此表的觀察,從中發現一些有趣的排列規律,這樣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通過尋找100以內數目表的排列規律,進一步鞏固數的含義、數位、數的讀與寫等知識;難點是幫助學生了解數的順序,掌握一些排列規律。根據教材的`編排思路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為了使學生對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對每個數在數目表中的位置與相鄰數的關係更加明確,我安排了“課前準備”和“兩觀察兩利用”來完成教學任務。

1、課前準備。課前先佈置學生閲讀課本,進行讀、思、劃,對課本進行補白,完成例題及“做一做”的練習,讓學生模仿學。

2、“兩觀察”的第一次觀察是沒有填完整的數目表,讓學生根據已有的數去觀察,讓他們去看、去想、去討論後,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來發現這些已知數的規律和排列順序,調動起全體學生獲取知識的願望。有了這種願望,學生就產生了主動學習的意識,在這種意識的指導下,學生積極思考,在興奮活躍的氣氛中完成表格的填寫。第二次觀察是在學生填好數目表後,再完整地分析數目表,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小到大……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話題,啟發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進行思考,使學生感到在這張小小的表格中,包括了很多數學知識。

3、“兩利用”是在“兩觀察”之後進行的。一是利用數目表找數,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達到一個共同的目的,知道數目表中的位置。二是利用數在數目表中的位置和數的組成來比較大小,使學生感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大小,給學生開闊學習思路,教給學習方法

4、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本課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一環節採取階梯式的辦法,由淺入深,層層推進,掌握方法,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本課重點,尤其在學習例8時,引導學生由“看圖→説數→比較數的大小→説比較方法”進行學習,讓學生體會比較數的大小方法的多樣性,這是階梯式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根據例8設計練習,目的是使學生熟練地運用比較數大小的方法。第三步是猜數遊戲。這是階梯式的最後一步,也是本課知識的延伸,目的在於使學生對學到的知識進行應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nge2n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