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1、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傳統的接受學習為主動探究的學習。

這節課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去上,大概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先複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讓學生明確兩個分數相加,一定要分數單位相同才行。然後告訴學生,異分母分數相加,分數單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進行計算。最後安排一定量的練習。

本節課的教學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情境中讓學生髮現問題,並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動手操作,學生在操作中發現:分數單位不同,無法相加,於是他們通過操作,把兩個分數重新平均分,使他們的分數單位相同,再相加。上述過程,完全是學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這一過程中,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都在進行合作,每一個學生都在主動的探究,異分母分數相加要先通分這一知識點完全是由學生自己發現的。而且,在整個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主動探究的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培養。在整個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沒有以知識權威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中,而是以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

2、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進一步深刻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新課標中不僅使用了“瞭解、理解、掌握、運用”等刻畫知識技能的目標動詞,而且使用了“感受、體驗”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動詞,可見新課標對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與態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過程既是一個探究過程,同時也是學生主動參與的一個特定的數學活動過程,作為一個活動過程,那就要特別關注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比的性質,獲得一些經驗。

3、聯繫生活實際,利用情境貫穿整堂課。

好的課題導入能引起學生的知識衝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和求知慾,能引人入勝,輝映全堂。新課導入的藝術之一在於能把生活中的問題作為例題,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課的一開始,引出學生很熟悉的過生日的話題,一下子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緊接着讓學生説説分蛋糕的方案,並在猜想這些方案是否可行的基礎上,引出今天要研究的問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然後,用紙片代替蛋糕,讓學生主動探究,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下子高漲,從實踐的情況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最後,提出課外延伸題:今天我們學習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請你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再去思考一下,前面幾種分蛋糕的方案,哪種是可行的,哪種是不可行的?既擴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也培養了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起到了首尾呼應的作用。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一、《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先複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讓學生知道兩個分數相加減分母一定要相同,也就是分數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減。然後出一道分母不同的兩個分數相加的題目。問:“怎樣才能相加?”學生回答:“先通分,變成同分母分數,再按同分母分數加法法則進行計算。”師生共同完成題目。再出一道分母不同的減法題,讓學生嘗試練習,並告訴學生把上題的加號改成減號就行了。

通過練習大多數學生能完成作業,效果還不錯。完成了教學目標。

但是有個別學生不理解為什麼要先通分,就直接分母與分母相加減,分子與分子相加減。如果遇到分母小的分數減分母大的分數就反過來減。看到這樣的情況我不知道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修改

1、改變教學方法,變接受學習為主動探究學習

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經驗,越是容易得到的東西越容易忘掉。而來之不易的東西記憶深刻,有的甚至終身難忘。對知識也是這樣,注重知識的獲得過程,為學生提供探究知識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到問題的探究中去,給學生思考,動手的時間,這樣得到的知識掌握牢固。於是我改變教學方法,先以小組合作完成和兩道計算題。每組有兩張表示和的園片,讓他們不管用什麼辦法計算出結果,只要能説出理由就行。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發現:是的兩倍,把的分子和分母同時擴大兩倍得到,和的分母相同,可以相加減了。

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使學生自己探索總結出異分母分數相加減,要

先通分再加減這一道理。這個活動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培養。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以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

2、讓學生在探究體驗後,深刻理解異分母分數相加減要先通分的道理。

分數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減,和前面學過的不同長度單位要化成相同的長度單位;不通的面積單位要化成相同的面積單位,才能相加減是一個道理。使學生牢牢記住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一定要先通分,再計算。

3、聯繫生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一個好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慾。把生活中的問題作為例題,能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從而積極主動的學習。學生對過生日很有興趣,用過生日分蛋糕做題能一下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緊接着問:“小紅吃了蛋糕的,爸爸吃了蛋糕的,他們倆共吃了蛋糕的幾分之幾?”利用生活實際問題鞏固新學內容效果很好。最後提出課外延伸:“求剩餘蛋糕的幾分之幾?”這樣培養了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4、小組合作時,第三組的同學操作能力稍差一些,有待今後輔導。

通過兩次教學反思的比較,使我深刻認識到數學教學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學生能完成作業就行了。而是要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新知,這樣才能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本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通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在設計複習鋪墊時,我設計了一組同分母加減法的計算題,帶領學生複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其實從學生的反饋中已能感覺到學生約分化簡的意識不強,因為之前學生學習同分母加減法時計算結果是不要求約分的,本學期學了約分後,要求學生將計算結果化到最簡,部分學生還沒有養成習慣。另外我還設計了通分的練習,學生的完成效果不錯。課後反思,覺得可以把第一組練習題去掉,因為例題中會有類似的複習,把節省的時間留給後面。

探究新知,我將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分開教學,先教學加法,再教學減法。選擇加法的例題時,我沒有選用教材上的例題,而是與圖形緊密結合出現了4道加法,引導學生將這4道加法分成兩類,一類是同分母加法,一類是異分母加法。在學生列加法算式時,有一個同學的回答是把一個圓的二分之一和一個長方形的二分之一加起來,這是課堂生成的東西,我沒有急於表態,把解釋權留給學生,事實證明別的同學解釋的很好。到驗算時,出現了問題,本以為驗算對同學來説不成問題,因為它和整數加法的驗算方法是相同的,可我卻發現學生無法將整數加法的驗算遷移到分數加法中來,出現了困難。反思一下,這個環節可以在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都學完了以後再來處理。對於學生的困難要細緻處理,帶着學生回憶整數加減法的驗算方法,並板書。

在練習鞏固與應用的環節中,我覺得自己高估了學生的計算能力,班上學生整體的計算能力不強。

總體來説,通過本節課的教學,需要提醒自己注意以下幾點:

1、計算課的教學還是要紮實,注重板書的示範性和細節的處理。我有時在進行計算課時,往往注重怎樣把算理講透,而計算只要把方法講清楚,學生照着算就行了,所以這節課的計算過程做成幻燈片展現出來,看來這還不夠,畢竟是小學生,在計算上還是要教師親自板書示範,帶着學生一步一步的計算,注意書寫格式。再讓學生反饋練習,進行板演,及時發現計算中存在的問題,再次講解。總而言之,要教得紮實一些,該放的時候放,該收的時候還是要收。

2、繼續增強自己的課堂應變能力。當學生驗算出現困難時,我的情緒也受到了影響,儘管我提醒了學生驗算方法,但覺得處理得還不到位。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的第二課時。是在學習完第一課時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之後的教學內容,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兩局部內容之間的聯繫,緊緊圍繞分數的意義展開教學。下面是我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課後反思。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節課的重點是同學對算理的理解,掌握異分母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完成這節課的教學後,我覺得有幾個方面值得在以後的教學中引起重視。

1、在“知識回顧”環節,要讓同學明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上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分數的意義,這是我們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個課時的關鍵與基礎。所以,在“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中必需要求同學充沛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與計算方法。

2、在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中不要停留在同學學習的自然狀態。

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應把教學內容提高到更高一層次,讓同學從自然狀態,進入到有序、有規律、有數學思維的狀態。如:在同學討論並研究完異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後,教師要和時引導同學明確每一步與前面知識之間的聯繫。

3、引導同學明確每一步的任務。

通過觀察與討論是同學明確異分母分數加法在計算中遇到的了問題怎樣解決。

異分母化成同分母——使得分數單位相同,這是計算的基礎。

公分母(分母小公倍數)——通分——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通過這樣教學環節的設計,使同學們在自主探究中理解並掌握了異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與方法,在進行異分母分數減法的教學時就比較自然了。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充沛利用分數的意義展開全面的教學。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時代要求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團隊精神和合作的能力,讓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獲得的信息、創意及成果,並在欣賞自己的同時,學會欣賞別人。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由於異分母分數的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減,必須先通過通分把它們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再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進行計算。所以通分是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的關鍵。

本節課的教學,我體會非常深刻,淺淡如下:

1、聯繫生活實際,在情境中發現問題。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題引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新課伊始,我首先從學生身邊的事情談起,自然引出教材中例1的教學內容,學生比較有興趣進行分析。使學生積極主動提出問題,而且非常自然地複習舊知,為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同時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轉變教學觀念,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中,促使學生“想學、樂學、會學”,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

本節課讓學生經歷自己採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並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討論,學生髮現分數單位不同無法相加減,只有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數,然後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進行計算。在整個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主動探究的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大膽嘗試,在探究中體驗。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形式。在課堂上,我始終讓學生大膽嘗試,學生提出問題,先讓學生自己列式解答。這時學生遇到問題,然後通過小組討論,解決遇到的問題,讓學生經歷探索新知的過程。此時學生通過探索,體驗到通分是最簡便的計算方法,逐步建立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模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去交流、去總結。然後適時地點撥總結。

 4、讓情境教學走進課堂。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計算教學,相對枯燥。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更能吸引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必然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他們體驗到生活中存在着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成功和樂趣,體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這些學習過程的體驗正符合新課標提出的“在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的理念。”

這節課的設計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我適時點撥,及時組織,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在構建知識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快樂。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認識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因此本課通過一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來引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喚起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已有經驗,並深刻體會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也就是同分母分數才能相加減。

根據學生心理和思維的特點,讓學生“猜一猜”,自然會聯想到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實現自然過渡,揭示課題,而且在思維上留給學生探究的線索。

同時,由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的現實存在而導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

如果我們能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原有認知水平,抓住這一教學契機,有準備地有計劃地選擇一些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學習材料,設置恰當的教學情景,直接拋出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歸納、自己體驗,那肯定比教師一步一步引導發現更有價值,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我執教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一課,心中感慨萬千,我既為學生的精彩而感動,又感到有些壓抑。細細分析整個教學過程,讓我有了新的認識。下面就對本節課的成敗進行一下自我反思。

一、 成功設計演繹出精彩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若能有好的引入,可以給學生一個啟發的廣闊思維空間,使學生把注意力、興趣集中起來,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從而開展積極的思維,在最佳的精神狀態中主動積極的學習。英國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娛樂是孩子開發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基於這一點,我設計了搶答賽,把比賽有機地運用於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無意注意中既鞏固了知識,又在遇到的新問題懸念中順勢導入新課 ,同時也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慾,使學生能積極地投入教學中。

二、 壓抑氣氛讓我反思

大家都知道,計算教學是最為枯燥的,除了計算就是練習計算,為了計算而計算。我既使絞盡腦汁,設計搶答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用教師激勵的語言感染學生,讓他們自己探究感受成功的快樂。但是這節課我覺得最大的不足之處就是整節課我都沒有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我覺得有些失敗,自己也沒有發揮出最佳的狀態,總覺得有些壓抑。我考慮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1、開端的情景沒創設好

我非常注重開場白的情景創設,但這次的開場白只是和學生交流了觀察與猜想的精神,一直比較低沉。還沒來得及進行一些小遊戲來調動大家就上課了,學生的情緒還沒有進入興奮的最佳狀態。再加上搶答賽中的緊張與知識的遺忘則更加重的沉悶的氣氛。如果我把槍大賽的氣氛在調整一下,或許會更好。

2、亮點卡沒利用好

亮點卡很吸引學生,從課後學生的爭先恐後想得到它就可以證明。但我卻沒能發揮出它的激勵性,只用了一兩次,如果在課堂地進行中也設計一些獎勵,可能會調動的更好一些。

3、設計方面存在缺陷

計算教學的枯燥如何克服?這個問題我雖然盡力避免,但依然免不了它的枯燥乏味。我的設計還缺少趣味性等東西,我想在這方面再下一番功夫,多進行理論學習和實踐的嘗試,爭取能更好地克服掉。

總之,這節課我為學生的探索精神而感動、而自豪,又為課堂的壓抑氣氛而苦惱,我迫切希望得到專家的指引和大家的意見,並希望通過我的反思能積累經驗、汲取教訓,不斷指導今後的教學生涯。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1、自主探索尋求方法

基於學生在三年級就已經學過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計算,也學過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掌握了約分、通分和假分數與整數進行互化的方法,所以本課主要以學生自我探索為主。出示例題後,讓學生先自行解題,在對錯題的分析中通過在長方形紙中圖一圖、折一折,發現我們是把1/2看作1/4,瞭解了通分的目的,即把異分母分數化成同分母分數,這樣同學救災自己的探索中學到了方法。

2、練習有層次性

異分母分數的計算方法對學生來説很容易掌握,但要正確計算並不容易,因此教學中設計了“小診所”,在對錯題的訂正中鞏固方法。另外,徵對不同的情況,安排了課作全對的同學解決“動腦筋”的題目,提升解題能力,在數學學習中增長智慧;課作有誤的同學則練習“練一練”的題目,進一步鞏固方法。

不足之處:教師在課堂中還顯得講得多,應充分讓學生來交流,總結方法。練習的題目比較少。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認識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因此本課通過一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來引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喚起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已有經驗,並深刻體會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也就是同分母分數才能相加減,接着,根據學生心理和思維的特點,讓學生“猜一猜”,自然會聯想到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實現自然過渡,揭示課題,而且在思維上留給學生探究的線索。同時,由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的現實存在而導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

在備課時,我充分意識《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與上一節課有很多相似之處。重點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情況,我覺得在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方面還做得不太夠,仍然停留在教師讓學生做什麼,學生就做什麼的層面上。而且有些教學環節的設計,顯得有些多餘,缺乏對總體目標的把握。雖然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已經確定,但是我卻沒有去考慮每一個環節的設計目的,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最終能為總目標解決什麼。例如:在複習導入這一環節中,要求學生對一個個的出示分數回答該分數的分數單位,然後對兩組分數進行通分。對於這一環節的設計,我顯然是沒有好好的分析,因為本課的重點在通分,分數的分數單位是很早就學的知識已經沒必要在複習了。

還有在講解1/2+1/3的算理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這兩個分數相加的“算理”演示課件,但在課件中沒有講透為什麼分數單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如果我在教學中設計添加這樣一環節,應該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也就是當出現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兩個圖形時,把它們重疊合併成一個新的圖形,並提問學生現在這個圖形可以用什麼樣的分數來表示了。學生自然是無法對這個既有二分之一又有三分之一的圖形用分數來表示的。這樣反過來讓學生明白為什麼分母不同的分數是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了,從而也就更加深刻的掌握了先通分在計算這一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了。

如果我能在今後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中充分重視學生原有認知水平,抓住這一教學契機,有準備地計劃和選擇一些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學習材料,設置恰當的教學情景,直接拋出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歸納、自己體驗,那肯定比教師一步一步引導發現更有價值,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教學內容:

教材80頁例1,練習十四1~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探索並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簡單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2、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感受轉化思想在解決新的問題中的價值,發展數學思維。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驗數學學習過程的探索性,獲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在三年級已經學過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你會計算下面的題目嗎?

出示口算題:

2/4+1/47/9-5/94/8+3/88/10-7/10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

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分數的加、減法。

二、教學例1

1、出示例1

指名讀題。

提問:怎樣列式?為什麼?

這道算式與我們以前學過的分數計算有什麼不同呢?

揭示課題

2、探索計算方法

談話:我們可以用一張長方形紙表示這塊試驗田,折一折、塗一塗,在這張長方形紙上分別表示出它的1/2、1/4

學生操作,教師適當指導。

交流:根據你的操作,説説1/2+1/4的得數是多少?

你是怎樣看出得數是3/4的?把塗色部分看成3/4時,原來的1/2被看作了幾分之幾?

想一想,如果不看圖,計算1/2+1/4時,先要做什麼?

提問: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的過程,我們應用了什麼知識?這個過程也叫什麼?想一想,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為什麼要先通分?

完成書上的填空。

3、把例1的問題改成:黃瓜的面積比番茄多這塊地的幾分之幾?

學生嘗試解答

評講。

重點提問:計算時,要先做什麼?

三、教學“試一試”

1、指名讀題。提問:除了計算之外,題目還有哪些要求?

2、學生獨立計算並驗算。

3、講評。

提問:5/6-1/3的得數是多少?作為得數,3/6和1/2哪個更簡潔?

指出: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提問:你是怎樣計算1-4/9的?為什麼要把1轉化成9/9?

你是怎麼進行驗算的?

4、總結方法:

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注意什麼?小組交流。

總結: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進行計算;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計算後要自覺驗算。

四、完成“練一練”

學生計算,並選擇一題進行驗算。

交流。

五、診斷練習

下面的計算對嗎?不對的,請幫助改正。

2/5+1/4=3/9=1/3

1/6-1/24=4/24-1/24=3/24

3/5+3/10=6/10+3/10=9/10

1/6+1/8=1/14

六、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四1

學生各自塗色,並寫出得數。

同桌互相檢查。

2、做練習十四3、4

指名讀題後,學生獨立解答。

其中第4題提醒學

生根據要求的問題正確選擇條件。

集體交流。

七、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八、作業

練習十四2

教後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體現了“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主要有以下的特點:

把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通過已學知識的遷移,為學生探究方法提供可能,課堂中有效滲透轉化的思想。

習題的練習既能突出本節課的重點,起到鞏固深化的作用,又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增長學生的智慧。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認識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不是在異分母分數的計算這一環節,而是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體會算法多樣化的價值。因此,我對本課的教材安排進行了改變。

在教學1/2+1/4時,重點突出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會轉化思想。首先,讓學生思考,能像複習題那樣直接計算嗎?為什麼不能?強調分母不同,分數單位就不同,不能直接合並,既然不能你有什麼辦法找到1/2+1/4的答案呢?在此處學生的思維發生了碰撞,我沒有急着給學生以提示,而是讓他們在小組中討論交流,由於學生已經掌握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所以有些小組提出:可以運用學過的有關分數的知識去解決,也有小組提出可以藉助一張正方形紙折一折,塗一塗再找到答案,還有的小組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去解決。在後來的小組交流中,我讓學生充分描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再交流計算的方法。在出現多種計算方法後,我引導學生對這些方法進行了優化,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在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先通分再計算是最好的方法。接着我又問:“為什麼要通分?”這樣的提問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使學生清楚地知道,由於異分母分數的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計算,只有通過通分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後才可以直接計算。在這些基礎上,讓學生比較兩種方法有什麼共同之處,引導學生髮現其具有本質的相同點,即它們都是先通分再計算,由摺紙塗色引出異分母分數加法,又以此題讓學生提出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然後放手讓學生獨自解決。

通過解決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你認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可以怎樣算呢?”經歷了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後,學生很快總結出: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教師順勢板書:通分、→、轉化,並説明:最後要把結果化為最簡分數。

上完一節《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後,經過我深入地講解,本人體會頗深,淺淡如下:

1、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進一步深刻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數的運算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把單位統一。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以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法則為基礎的,作為本課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異分母的分數計算法則,還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即為什麼要先通分。

2、關注學生的基本事實,着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

在新知的解決過程中,充分調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交流、溝通的基礎上,加深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法則的理解。在鞏固練習的過程中,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實現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3、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讓每一個人從説的過程中來掌握知識。

整節課中,分三個點讓學生來説,首先為什麼異分母分數加減要先通分。接着在做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後,讓學生比較説説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之間有什麼區別。最後,讓學生説説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並總結出計算法則以及注意點。通過這三次説的過程,學生基本上對異分母分數計算方法和為什麼要通分有了一定認識和理解。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以上只是我在執教本節課,想體現的一些想法,但做得還很不夠。由於本人才疏學淺,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不少的問題,還存在着一些困惑。

一、上完課,自己感受最深的是面對活生生的學生,面對課堂上不同的學生反饋出的各種各樣的信息,我深深感到自己駕御課堂的能力有限,缺少必要的教學機智。例如,新知部分學生作品展示,缺少畫龍點睛的點撥,感覺到學生説得比較費勁。又如,一位同學在總結計算法則時,學生説了半天,我不知所云,沒有及時地去引導她。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精彩發言評價方法單調,未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課堂後半部分課堂氣氛顯得不夠活躍。

二、設計的教學意圖不到位。例如,課堂結尾的練習題,提的問題過大,學生提到了分數除法的問題,由於教學時間不夠,未能充分利用這一資源,顯得練習深度不夠。

第三,對課堂上生成的教學資源,沒能很好的利用,感覺對學生關注不夠。學生多次出現預案外的生成資源,而我沒有充分利用。其實錯誤是最好的教學資源,應該放手讓學生去説,我應該幫助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這樣做,可能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1、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傳統的接受學習為主動探究的學習。

這節課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去上,大概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先複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讓學生明確兩個分數相加,一定要分數單位相同才行。(1/5+2/5=3/54/7-1/7=3/71元+4元=5元1元+4分=1元+0.04元=1.04元),後面兩題的元與分兩個數的相加,對比顯示出了對於單位不一樣的兩個數據是不能夠進行直接相加的,必須要轉化為相同的單位元或者分,才能夠直接相加。為引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做好一個鋪墊。

然後讓學生探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該如何計算,總結異分母分數相加,分數單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進行計算。最後安排一定量的練習。

本節課的教學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情境中讓學生髮現問題,並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動手操作,學生在操作中發現:分數單位不同,無法相加,於是他們通過操作,把兩個分數重新平均分,使他們的分數單位相同,再相加。上述過程,完全是學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這一過程中,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都在進行合作,每一個學生都在主動的探究,異分母分數相加要先通分這一知識點完全是由學生自己發現的。而且,在整個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主動探究的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培養。在整個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沒有以知識權威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中,而是以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

2、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進一步深刻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先通分的算理:

為什麼要通分?分數單位相同為什麼可以直接計算?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探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新課標中不僅使用了“瞭解、理解、掌握、運用”等刻畫知識技能的目標動詞,而且使用了“感受、體驗”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動詞,可見新課標對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與態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過按圖講述,師生共同探索,讓學生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得到了進一步的認識:1/2是將一個圓平均分成兩份中的一份,大小是這麼大。

1/3是將同樣的圓平均分成三份中的一份,大小是這麼大。

那麼它們能直接進行相加嗎?(生:不能)為什麼?(因為它們的大小不一樣,大小不一樣説明什麼不一樣生:分數單位不同師:分數單位不一樣,能夠直接進行相加嗎?生:不能師:就像我們剛才做的第四題,對於單位不同的兩個數我們不能直接進行相加,必須將它們轉化為相同的單位才能相加。同樣,異分母分數相加也要統一單位,用什麼方法來統一分數單位呢?(生:通分)。

展示轉化過程將單位圓平均分成6份,1/2佔了其中的三分,為3/6,1/3佔了其中的兩份為2/6,那麼現在每一份的大小一樣了嗎?生:一樣了。師:這個過程就叫通分,通分就是讓每一份的大小相同,分數單位統一。也就是將異分母分數相加轉化為同分母分數相加。)

通過此講,學生不僅掌握了算法,更加弄得了為什麼要這麼做的算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過程既是一個探究過程,同時也是學生主動參與的一個特定的數學活動過程,作為一個活動過程,那就要特別關注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性質。

3、聯繫生活實際,利用情境貫穿整堂課。

好的課題導入能引起學生的知識衝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和求知慾,能引人入勝,輝映全堂。新課導入的藝術之一在於能把生活中的問題作為例題,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本課我利用蕭山的環保情況來讓學生進行知識的應用(我們蕭山現在正在積極發展“綠色蕭山”,要求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能隨便扔垃圾,但是我們日常生活能產生很多來及,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呢?我們可以對垃圾分類處理。一般情況我們把生活垃圾分為四類(課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佈圖),其中紙張和廢金屬可以回收再利用,從而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

1、請同學們觀察扇形統計圖,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

2、請同學們來解決提出的問題。

3、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根據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展開,讓學生講所學數學問題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認識數學數學的實用性。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認識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從解決實際問題入手,引出異分母分數相加和的算式,聯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主探索計算方法,初步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再通過“試一試”引導學生嘗試計算異分母減法和整數1減真分數,同時學習計算結果的化簡和驗算。最後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總結異分母分數加、減的基本方法和計算的注意點。“練一練”和練習十四第1~4題,主要鞏固異分母分數加、減的計算方法,並用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在備課時,我認真研讀了教材,(文本的研讀是不止境的,老師只有不停地研討反思才能做到持續發展)。同是也回憶舊版本時,自已對於這課題的教學,還通過網絡、雜誌尋找到了一些案例。總覺得有諸多相似的地方,但更多是不贊同和疑惑。如有人強調了算法的多樣性,鼓勵學生應用畫圖,或者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小數計算出結果,再把小數轉化成分數(這點上我最不苟同,本節課的算理就是要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加減進行計算,化成小數不是重點,並且這種方法有侷限性。這裏提倡多樣性,是不是作秀,是不是為了突出以學生為本,還是讓課堂的探索熱鬧一點。我個人認為,的確要以學生為本,我們課的教學設計就要高效,短短的40分鐘的課堂教學,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刀刃上)。還有人設計出先提供一些圖,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出塗色部分。再讓學生這些同分母分數與異分母分數中,選擇兩個分數進行計算,目的一是為了複習,二是為了結合圖形,使學生充分理解分數單位相同的才能相加減(我認為老師的主觀願望是好的,但總覺得數學味太重了,學術味太重了,本身計算教學對於學生來説比較枯燥,再設計成這樣有點把學生看成了成人)。經過不斷反思和考量。我認為這節課,有了分數通分的基礎以及同分母分數的知識作為支撐,學生的計算不難掌握的,算理讓學生主動探索也不怎麼難的,而最難的是這節課數學的本質,即只有分數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減,由於分數單位是很多的或者也是變化的,學生對於這點上的理解是有點難度的,還有要讓學生自覺養成好習慣,如計算後所得的結果要約分,要自覺驗算。基於這些考量,我大膽進行教學設計,從行課的過程、課堂以及課後的學生表現和作業情況來看,我覺得還是很成功的。下面幾點是我自認為處理比較成功的地方,今日予以闡述,為了經合在計算教學中得到啟迪。

一、處理好了內容與情境。

新課標指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在現實情境中展開計算教學,有助於讓學生體驗到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容易使數學計算與知識應用融為一體。這一點上要十分讚賞現在的教材的對於這課時的編寫。我只是利用剛不久的學生經歷的社會實踐活動,先用課件出示農場的情景圖,然後出示P80例1的改編題。後面在練習時,就充分利用書本的練習十四的第3題與第4題,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鞏固異分母分數的計算與體驗數學價值。

二、處理好處法與算理的關係。

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計算教學的兩大任務,算法是解決問題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賴以成立的數學原理。因此我摒棄了一味追求算法多樣化的片面教學理念。我是先引導學生理解“1/2種黃瓜”和“1/4種番茄”,從而一複習了分數的意義,強化了單位“1”的辨別。二是能有效引領學生下面探究時,就往正確高效的思路上來。接着我讓每個學生用紙折一折,塗一塗,看一看,想一想,小組內議一議。使學生通過圖形結合,認識了只有單位相同才能相加,異分母分數的加法計算只有通分,轉化成同分母分數才進行計算。

三、處理好了算法多樣化與最優化的關係。

當前,由於一些教師對《數學課程標準》中鼓勵算法多樣化的理解有偏差,結果在教學過程中跨越了算法多樣化與優化的“臨界點”,片面

追求了算法的多樣化和學生學習的羣眾化,而忽略了算法的優化和學生學習的個性。

這點上我當然預設好了學生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小數進行計算,但在實際教學中,因為有了我讓學生説一説對於“1/2”“1/4”的理解,所以學生都從分數的意義上考慮了,也就是本課的算理能順利呈現和學生高效探索。

四、處理好了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的關係。

充分利用教材練習十四的第3和第4題,讓學生利用今天所學知識予以解決。所以計算教學過程中就應當幫助學生掌握列式的思考方法,而不是單純地教計算方法。

以上我是從宏觀上面處理好計算教學。有時細節還能決定成敗,還有幾點細微處,我認為也是比較成功的。第一,重組了教材的例1。教材例1通過情境讓學生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法,而試一試,卻獨立的出了兩道分數減法題。讓學生探索異分母分數減法,以及1減真分數,驗算。最後説一説“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注意什麼?”,從而小結出本課新知的計算方法。雖然條理很清楚,但總給人與例1突然隔裂的感覺,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得不令人擔憂。因此我先出示了例1的前面的條件,分析完題目,才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這樣學生自然而然,有興趣,並且把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都涵蓋。(問題1,種黃瓜和番茄的面積一共佔這塊地的幾分之幾?問題2,種黃瓜的面積比番茄的少佔這塊地的幾分之幾?問題3,還剩這塊地的幾分之幾種其它植物?)這樣的好處,創設了這情境,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學生興趣激發了;數據相對更簡單,把複雜問題簡結化了。第二注重了知識的比較與遷移。如當學生列出算式“1/2+1/4”時,我讓學生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列?從而讓學生理解異分母加法與以前整數,小數,同分母分數加法,思考方法是一樣的。還有探索異分母分數的加法是我由“扶”到“放”,讓學生主動遷移異分母分數加法的方法到異分母分數減法上去。在練習十四的第1題時,我認學生在獨立完成後,説一説左右每題怎麼想的,從加深理解同分母分數與異分母分數加減數算理。從而加深理解只有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減。

第三,探索算理,我讓學生展示不同的折法,並結合圖讓學生理解算理。第四,對於的練習題的設計上,我加入改錯題,從正反中加深理解。第五,本課的練習題是比較豐富的,因此我考慮到小學生有多做會產生疲勞感。因此,練習時,形式多樣,如男女生賽一賽。上黑板上板演。

第六,及時,鼓勵與多元評價。

當然,現在回想,也有些改進的地方。

一、由於擔心不能完成教學任務,沒有全班再一次結合圖來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只是指名學生上投影儀來演示,再交流算理。擔心個別學生不去聽講學生的意見。

二、練習題要更加有趣味性。這也許有難度,主要我的所教班級,基礎不好,因此只能完成基本題目了。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認識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並且會進行通分的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不是在異分母分數的計算這一環節,而是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因此,我對本課的教材安排進行了改變。

首先,讓學生複習分數的意義、通分、求最小公倍數的有關知識,在出示一系列的分數後,讓學生自由的選擇分數組成加法算式並進行分類,然後通過一組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來引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喚起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法的已有經驗,並讓學生體會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也就是同分母分數才能相加

接着,再讓學生根據另一組分數加法的特點,實現自然過渡,揭示課題。在教學2/5 +3/8時,重點突出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會轉化思想。首先,讓學生思考,能像複習題那樣直接計算嗎?為什麼不能?強調分母不同,分數單位就不同,不能直接合並,既然不能你有什麼辦法找到2/5+3/8的答案呢?提出:可以運用學過的有關分數的知識去解決,或者藉助一張正方形紙折一折,塗一塗再找到答案,再或者把分數化成小數。學生有的進行操作,有的進行計算,教師進行巡視,指導,觀察學生的探究,參與學生的探究,我請了兩位學生進行了交流,交流中讓學生充分描述自己的探索過程,並面向全班,再交流計算的方法,並着重讓學生説明為什麼要先通分?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異分母分數的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計算,只有通過通分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後或者把分數轉化成小數後才可以直接計算。

在這些基礎上,讓學生比較兩種方法有什麼共同之處,引導學生髮現其具有本質的相同點,即它們都是先通分再計算,只不過分數化小數的方法只適合能除盡的分數,又以此題讓學生提出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然後放手讓學生獨自解決。

通過解決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你認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可以怎樣算呢?”經歷了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後,學生很快總結出: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教師順勢板書:通分→轉化,並説明:最後要把結果化為最簡分數。

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幾點不足:

在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方面還做得不太夠,仍然停留在教師讓學生做什麼,學生就做什麼的層面上。

在某些教學環節的設計,考慮得不夠細,每個環節的銜接也不夠流暢。如:在複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後,可讓學生猜一猜異分母分數加法可以怎樣計算,這樣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原本枯燥的計算變得生動。

在學生自主探究2/5 +3/8的計算方法時,我讓學生利用正方形紙,通過塗一塗、折一折,看看2/5 +3/8=?但是就沒有下文了,其實我應該充分利用這個環節,讓學生在塗一塗、折一折的基礎上交流摺紙的方法,並讓學生展示作品,進行交流,重點讓學生觀察理解,只有分數單位相同了,它們才能直接向加減。

總之,如果我能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原有認知水平,抓住這一教學契機,有準備地計劃和選擇一些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學習材料,設置恰當的教學情景,直接拋出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歸納、自己體驗,那肯定比教師一步一步引導發現更有價值,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n2jxn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