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三年級數學下冊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下冊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長方形的面積是在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有一個感性認識及認識了面積和麪積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習求規則圖形面積的第一課時,所以我把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在:

三年級數學下冊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1、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理解並掌握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經歷獲得新知學習的過程(不僅要讓學生對新知識能知其然,更要讓他們能從跟不上知其所以然);

2、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我的教學設計也就跟着三步走。

一、複習面積單位中引入如何測量面積。

讓學生對面積的測量有一個動手試驗的機會,體驗面積是如何測量的,從中體驗到用面積單位一個一個地去擺,再一個一個數,在現實生活中不方便,也不靈活,進而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比如知道長或寬等,能否利用一個什麼計算公式,就能知道它的面積。適時引導學生從測量長方形卡片面積過程中的一些感受與想法中,對長方形的長和寬與面積的關係進行猜想,再想辦法驗證。

二、動手操作中驗證長方形的長和寬與面積的關係。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對長方形的長和寬與面積的關係進行觀察、歸納、驗證。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理解面積計算公式的來源,讓其知其所以然。

三、精心設計練習,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設計在練習中,讓學生在練習中掌握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練習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練習中熟悉、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但考慮到本班學生層次比較複雜,所以我在設計練習時,層次難度逐漸上升,讓不同層次學生在練習中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一定的發展。但作為年輕教師不管是教學設計還是教學經驗總是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課始的導入,太過生硬,不夠自然,也沒有很好地幫助學生搞清哪裏是物體或封閉圖形的周長,哪部分是它們的面積,所以在後面的練習中求面積有學生就用求周長的方法在求。再如正方形面積公式的導出,沒有讓學生好好體驗物體或封閉圖形的面積,再加上學生對正方形周長公式印象太深刻了,大部分學生對其面積公式也就想當然是4×邊長,引導後,只有小部分反應過來正方形是長方形中特殊的一種圖形,還應是長×寬,在這裏正方形面積加上公式,基本上我是自己在那講,引導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這也可以算得上這節課失敗的其中一筆,也是對教材分析、理解得不夠透徹,教學設計的不夠到位的緣由。

總之,這一切還是要依賴於自己對教材的理解。

《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是三年級數學的一個教學重點和難點,因此我也特別重視這一教學內容的設計,儘量使學生通過我的教學設計能夠自己探索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並能靈活應用。上完這節課,我從以下方面進行了總結。

一、教學按照進程有步驟地實施。

按照教學設計一步一步地實施,學生們基本達到教學目的,能過探索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也能夠正確地應用。

二、重視培養學生數學興趣。

備課時我認真分析了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教學重點: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難點: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探索知識方面沒有計劃和方法,從日常學習情況看學生們比較懶惰,不能做到積極思考問題,總體看學習成績比較差。因此,我在安排教學是有意的鍛鍊學生分析問題、探索問題、應用方法的能力。

在課上,我組織學生探索麪積時,如果按照教材要求就應該直接出示表格請學生觀察後填表。我覺得現在的學生實際情況很難觀察出每行有幾個與長的關係,有幾行與寬的關係,所以,我在組織拼擺之後設計了一個這樣的表格,讓學生根據拼擺結果先填寫,再去談討

每行擺幾個擺了幾行面積

每行有幾個與長的關係,有幾行與寬的關係。做這樣一個鋪墊,對於孩子們就相對容易一些。學生們嚐到取得學習成果的喜悦,再思考問題就很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也會調動起來。

除此之外,我還注重知識靈活性地運用,在推到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後,我又安排一個過渡環節,以幾個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為基礎,將練習與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結合起來。學生們在我的安排下,一步一步地得到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在練習環節,我重視基礎訓練的同時,更加註意鍛鍊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利用組合圖形很好地練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也同時培養了學生空間觀念。

三、出現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力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上課的時候不可避免的出現與

教學設計不一樣的地方,其中有學生不能順利達到教學預想的可能,那麼,該如何處理?我想,針對學生的問題,趕快調整教學方法,儘可能地學會知識。在這節課上我就遇到這樣的問題。

在我們拼擺出幾種長方形之後,探討每行有幾個與長的關係,有幾行與寬的`關係時,學生們開始聽不懂我説話,不知從哪兒去思考和回答,於是我放慢語速,再清楚地説一遍,然後利用手勢幫助學生看清楚我問的問題與哪兒有關,學生就比較快速地回答上來。

在我們完成表格填寫任務,思考:長方形的長、寬與面積有什麼關係時,學生在我的手勢提醒下也回答不出來時,我開始慌張,於是再次重申問題,學生們不知怎麼思考,正在這時,我想到這個問題與上面問題的聯繫就請剛才回答問題的張境瑩同學再把每行有幾個與長的關係,有幾行與寬的關係説一説,幫助全體同學思考。可就在這時,許志博同學再一次把大家帶到另一個誤區長方形的面積=(長+寬)×2,我當時恨死他了,怎麼想到那兒了?我又一次不知所措,責備孩子不行,責備自己不是時候,於是,我趕快問:“我們現在推導什麼呢?”同學們異口同聲:“面積。”“對了,那剛才許志博説的是什麼?是周長的計算方法。”在這時學生反應過來,重新思考得到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教學重點才得以突破。

四、面對學生漏洞進行反思提高自己教學水平。

上完這節課,暴露出一個個問題,回想起來,當然這些問題出現使我慌張的原因是我分析學生情況還是不夠全面深刻,設計的教案沒有完全符合學生實際,才會不順利。這次的教訓,我應該反省的是,以後在設計教案的時候提前預想以下學生會怎麼回答每一個問題,如果回答不上過來應該怎樣調整教學方法等等,儘可能多想一些,使教學進程順利一些。

面對這節課,我覺得自己有點過高估計自己和學生的能力,才會造成被動,以後我應該揚長避短,發揚對數學教學的熱情,設計新穎、實用的教案,克服自以為是的缺點,全面地分析學生。

《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對教學情境的創設、知識的形成過程、採用的教學方式、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學效果等的反思及自身教學過程中各方面存在的問題。

現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讓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再貼近,我在導入新課時捕捉住生活中的幾個場景,通過錄像呈現出高樓、籃球場、游泳池的長方形塊面,鮮豔生動的畫面,具體可感的生活實際場景,引起了學生新知的慾望:是呀,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長方形的面積,這種辦法在實際生活中太麻煩,也是行不通的。怎麼辦呢?這樣就引出了一個數學問題:應該尋找一個簡便地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

在這一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認識。並經過啟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從中得到了培養。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學生通過一次實驗而發現的,是不能成為科學發現的結論,還必須通過“驗證”這一環節,使學生明白在任何一種發現活動中,新的認識、新的結論不能盲目、劃率地斷言,必須要有充分的科學依據。

我設計這一教學環節,既滲透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絲不苟、實事求是的嚴謹科學態度。

改進措施

我反思了一下,覺得有可能是經過比較後,一些理解能力不是很強的學生也想採用那種公認的方法做,但做的時候又不仔細思考,也不是很理解,所以出錯率就比較高了。另外在採用了“自主互助”的教學模式後,我在度的方面把握不好了,教師該強調的地方不敢多説了,導致學生的思路偏離得很厲害。聽了周主任的點評後,受益匪淺,為我今後的道路指明瞭方向。

[2]

《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長方形的面積是在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有一個感性認識及認識了面積和麪積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習求規則圖形面積的第一課時,所以我把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在:

1、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理解並掌握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經歷獲得新知學習的過程(不僅要讓學生對新知識能知其然,更要讓他們能從跟不上知其所以然);

2、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我的教學設計也就跟着三步走。

一、複習面積單位中引入如何測量面積。

讓學生對面積的測量有一個動手試驗的機會,體驗面積是如何測量的,從中體驗到用面積單位一個一個地去擺,再一個一個數,在現實生活中不方便,也不靈活,進而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比如知道長或寬等,能否利用一個什麼計算公式,就能知道它的面積。適時引導學生從測量長方形卡片面積過程中的一些感受與想法中,對長方形的長和寬與面積的關係進行猜想,再想辦法驗證。

二、動手操作中驗證長方形的長和寬與面積的關係。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對長方形的長和寬與面積的關係進行觀察、歸納、驗證。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理解面積計算公式的來源,讓其知其所以然。

三、精心設計練習,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設計在練習中,讓學生在練習中掌握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練習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練習中熟悉、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但考慮到本班學生層次比較複雜,所以我在設計練習時,層次難度逐漸上升,讓不同層次學生在練習中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一定的發展。但作為年輕教師不管是教學設計還是教學經驗總是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課始的導入,太過生硬,不夠自然,也沒有很好地幫助學生搞清哪裏是物體或封閉圖形的周長,哪部分是它們的面積,所以在後面的練習中求面積有學生就用求周長的方法在求。再如正方形面積公式的導出,沒有讓學生好好體驗物體或封閉圖形的面積,再加上學生對正方形周長公式印象太深刻了,大部分學生對其面積公式也就想當然是4×邊長,引導後,只有小部分反應過來正方形是長方形中特殊的一種圖形,還應是長×寬,在這裏正方形面積加上公式,基本上我是自己在那講,引導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這也可以算得上這節課失敗的其中一筆,也是對教材分析、理解得不夠透徹,教學設計的不夠到位的緣由。

總之,這一切還是要依賴於自己對教材的理解。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是三年級數學的一個教學重點和難點,因此我也特別重視這一教學內容的設計,儘量使學生通過我的教學設計能夠自己探索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並能靈活應用。上完這節課,我從以下方面進行了總結。

一、教學按照進程有步驟地實施。

按照教學設計一步一步地實施,學生們基本達到教學目的,能過探索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也能夠正確地應用。

二、重視培養學生數學興趣。

備課時我認真分析了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教學重點: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難點: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探索知識方面沒有計劃和方法,從日常學習情況看學生們比較懶惰,不能做到積極思考問題,總體看學習成績比較差。因此,我在安排教學是有意的鍛鍊學生分析問題、探索問題、應用方法的能力。

在課上,我組織學生探索麪積時,如果按照教材要求就應該直接出示表格請學生觀察後填表。我覺得現在的學生實際情況很難觀察出每行有幾個與長的關係,有幾行與寬的關係,所以,我在組織拼擺之後設計了一個這樣的表格,讓學生根據拼擺結果先填寫,再去談討

每行擺幾個擺了幾行面積

每行有幾個與長的關係,有幾行與寬的關係。做這樣一個鋪墊,對於孩子們就相對容易一些。學生們嚐到取得學習成果的喜悦,再思考問題就很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也會調動起來。

除此之外,我還注重知識靈活性地運用,在推到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後,我又安排一個過渡環節,以幾個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為基礎,將練習與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結合起來。學生們在我的安排下,一步一步地得到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在練習環節,我重視基礎訓練的同時,更加註意鍛鍊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利用組合圖形很好地練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也同時培養了學生空間觀念。

三、出現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力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n0ldk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