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小雨沙沙》的課後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小雨沙沙》的課後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雨沙沙》的課後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雨沙沙》的課後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小雨沙沙》的課後教學反思1

春雨是春天裏最富有詩意的一種自然景象。它藴藏着許多美的色彩,美的旋律,包含着美的因素。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藝術(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小雨沙沙》這一課時,老師主要圍繞春雨這一景物,藉助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通過猜春雨的謎語、討論春雨的顏色、唱春雨的歌曲、誦讀春雨的詩歌、畫春天的雨景等環節,使學生在富有情趣的學習活動中感受春雨的美好,體會春意境,運用多種藝術手段讚美春雨,表現春天的美麗。以多種藝術形式為平台,實現對學生進行綜合藝術的啟迪。

在上到“敲擊節奏,學習歌曲”這一環節時,老師邊用多媒體播放帶有春雨聲的春雨圖邊對學生説:“春天來了,請大家閉上眼睛,你聽到什麼聲音?”學生們聽後都激動地大聲説:“是雨聲!”而當他們睜開眼看到美麗的春雨圖時,更是龍活虎興味盎然。老師隨即請學生説説你剛才或者平時聽到的春雨是什麼樣的,能用聲音模仿給大家聽聽嗎?有了剛才的鋪墊,這時學生顯得很有自信,紛紛舉手。有的學生説;“春雨的聲音是‘滴噠、滴噠’。”有的學生説:“我知道春雨的聲音是‘滴滴噠、滴滴噠’。”還有的學生説:“我感覺雨的聲音是‘沙——沙、沙沙’。”另一位學生則説:“我覺得春雨的聲音是‘沙沙沙’。”學生的發言讓老師感到驚喜,一年級的學生竟能把春雨的聲音模仿得這樣準確,特別是能夠抓住下雨聲的節奏來模仿,這讓人不得不對他們刮目相看。可見,對於學生熟悉的事物,他們往往能夠輕鬆而準確地把握其中的藝術要素。老師趁機請學生們都拿出課前通過往塑料瓶中裝上沙子自制而成的簡易沙筒,讓剛才發言的後兩位學生帶大家用沙筒模仿着搖出春雨的聲音。

眾多沙筒發出的聲音讓人感覺好似真的在下雨了,孩子們興奮極了。然後老師把學生們所搖的節奏用兩組節奏圖並加上另一個簡單的節奏型表示出來就成了本課的節奏練習題了,老師先請一位學生看着節奏圖試着搖一搖,然後請大家和剛才比比這次有什麼不同。學生們都很快聽出來,是第二組最後一句不一樣。最後讓大家一起按照節奏圖拿着沙筒再搖一次。這一次,學生們看着節奏圖很輕易地就搖出了準確的節奏,對孩子們來説原本有些困難的節奏練習不經易間便學會了。老師範趕緊表揚他們説:“同學們,你們真厲害,能夠看節奏圖準確敲擊出節奏!”孩子們得到表揚,顯得很高興。接着學習歌曲《小雨沙沙》,遇到歌詞是“沙沙沙”時,老師便請學生邊唱邊搖沙筒,學生們感覺像在玩耍,學習興致依然不減。這樣節奏難點輕鬆突破,歌曲也便迎刃而解了。在這環節教學中,節奏練習為唱好歌曲做了譜墊,而唱歌又進一步鞏固了節奏練習。

《藝術課程標準解讀》指出:藝術課必須引導學生通過對生活環境的觀察、聆聽和反思,感受生活和周圍環境(尤其是聲音和圖像)中體現的節奏、秩序、結構、韻律等與藝術表現相關的要素,培養他們對藝術和生活的感知能力和細微察能力,使他們更全面和更深刻地領略藝術、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美,增強對藝術和生活的熱愛。

可見藝術來生活,藝術教學應與生活緊密聯繫。這一課的節奏練習對一年級學生來説有些難,但是從學生熟悉的春雨入手,讓學生在雨聲中感受節奏,在生活中感受藝術要素,再把這樣的節奏自然地轉化為節奏圖,通過自制的沙筒表現出來,並且配合在歌曲中,學生彷彿在歌曲中又一次看到了雨景,聽到了下雨聲,在藝術中表現了生活的這一情趣,學生整節課處在愉快溶恰的氛圍中邊玩邊學,充分體現了藝術課的愉悦性,自然也就不會感到枯燥乏味了。這節課的教學,讓我深深體會到把藝術與生活聯繫起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藝術,在藝術中表現生活,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率。

《小雨沙沙》的課後教學反思2

《小雨沙沙》是一首充滿活力的兒童歌曲,它是以春雨為素材,引發出種子的生長離不開雨露的主題。樂曲的旋律輕盈、活潑,流暢。

我將《小雨沙沙》一歌設計成以唱歌為主要內容的,與聽,奏,動,創有機結合的綜合課,使教學內容更加充實。相互的聯繫較為緊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作意識,使耐力較差的小學低年級學生,在不斷變化中感覺新鮮的內容,從而調支了學生的學興趣和積極性,大大提高的課堂效率。

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各種手段讓學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得到美的體驗,指導學生在演唱中發揮想象,在編創中得到發展。

一、創設情鏡,激發情趣。

學生説説看到的春天美麗景象,再放一段春天風光的錄象在學生初步感受春天的畫面和音響後,再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聲音,自己的律動表現的自己愉快的心情。再用自制的打擊樂模仿下雨的聲音,在教唱環節中,一創造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結合看課件,聽錄音及老師用輕柔的聲音描繪,向學生再現了一幅大自然春天的美景,學生彷彿看到了天上下着濛濛細雨,綠柳條在空中飄舞,種子競相破土而出的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良好情境的設置,激發學生演唱慾望為學唱歌曲做準備。

二、淡化教唱,培養自主性。

這首歌短小簡練,充滿童趣,學生易唱易記。在教學中我淡化了教學環節,以聽唱為主。打破老師教學生唱的模式,並用鼓勵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大膽上來演唱做示範,雖然學生的音準把握的不是很準確,但節奏非常穩,表情豐富,給其他學生樹立了好榜樣。

三、鼓勵積極參與,發揮想象。

選出創編環節中運用生動活潑的遊戲引入,激起學生創編的興趣。選出創編好的同學分別扮演“小雨”和“種子”,邊唱邊表演,引導學生把種子在雨水的滋潤下破土而出的喜悦之情表達出來。這時孩子們都想參與到當中,無形中創立了一種自由平等愉悦的學習氛圍,使孩子們大膽的參與充分的表現。

四、不足之處:

1、一年級歌曲的音準方面,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近一步提高學生的節奏、音高、音準還有音的強弱。

2、在授課過程中,導入學習唱歌的環節不夠全面,不夠課堂、知識的活躍,欠缺知識的豐富。

《小雨沙沙》的課後教學反思3

本節課師生興致盎然,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始終以愉快,飽滿的情緒進行學習,取得較好效果。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有如會。

音樂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音樂,音樂教育應讓學生聽懂或看懂,即感受音樂語言後再去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感受和情感。在本課中我緊扣“音的強弱”這一音樂要素,通過模仿、律動、欣賞體驗、遊戲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受理解,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去進行分析比較:大雨和小雨的聲音誰強誰弱?雷聲和風聲有什麼不同?學生從熟悉的事物中去探索、去領悟,體會到聲音有強有弱,而此時,我創造性地讓學生用一些廉價廢舊物品自制打擊樂器,通過親手製作,親身體驗,摸索探究,將自己對音的強弱感受,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現出來。一串鑰匙,幾枚硬幣,筆盒水杯,這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生活用品,此時成為了孩子們有趣的樂器,每個學生都神采飛揚,花樣百出,創造性地摸索出了很多方法,奇思妙想令老師也感到驚訝,此時的教師只是一個觀眾,一個欣賞者,確保了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在學生興高采烈,躍躍欲試之際,教師提議採用自制樂器講演故事,並根據學生自己創作的“音畫譜”指導演奏,更是使學生熱情高漲,將教學推向了高潮。

課後有老師提出:學生活動時將黃豆、沙子撒得滿地都是,顯得太亂。而我卻要為學生的“亂”而喝彩,因為學生在“亂”中探索,“亂”中創造,在“亂”中學會分工合作,動手動腦,如果為了追求課堂秩序的井然而使學生失去了探索創造的機會,是得不償失的,也是與新課程理念相違背的。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的“不教”,學生通過無拘無束地探索,從生活中找到音樂,感受音樂,最終創造音樂,表現音樂,同時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學會了與人的分工合作和交流,體會到學習音樂的樂趣,為實現音樂教育的總目標——使學生終身熱愛音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小雨沙沙》的課後教學反思4

一、激情導入

導入

1、小朋友們愛猜謎嗎?那老師就給大家猜個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裏看不見。”(雨)

2、春天常有下小雨的時候,誰仔細觀察過下小雨的聲音是什麼樣的?(淅瀝瀝、沙沙沙、滴答、刷刷、嘩啦啦)

3、下小雨後大自然會發生什麼變化呀?(……種子發芽)哪位小朋友能簡單畫一畫發芽後的種子?(4—5人)

4、有了雨水的滋潤,種子終於鑽出地面露出了甜甜的微笑,聽,它在説悄哨話呢!

5、有位叔叔為它配上了音樂,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聽時動動腦筋,自己給歌曲取個好聽的名字。

6、放電腦錄音範唱帶

7、説一説,你們都給它取了什麼名字呀?(……)

8、小朋友們都很愛動腦筋,而且想象力非常豐富,取出了這麼多好聽的名字,那叔叔給取的名兒就叫“小雨沙沙”(揭題,貼上黑板)

9、看得出來你們很喜歡這首歌曲,下面我們就來學唱它。

二、寓教於樂

1、結合畫面再聽一聽,感受一下歌曲的意境。(看動畫聽)

2、大家發現了嗎?歌詞就是老師剛才給你們聽的那首兒歌。(出示詞)請小朋友們帶上表情來將歌詞讀一讀吧!

3、讀得真不錯,下面大家用“lu”跟着老師的鋼琴伴奏將旋律輕聲哼唱一遍。

4、我們來接龍,老師唱前半句,你們接下半句。

(師)小雨小雨(生)沙沙沙,沙沙沙

(師)種子種子(生)在説話,在説話

(師)哎呀呀(生)雨水真甜

(師)哎喲喲(生)我要發芽

5、每句詞都找到了相對應的旋律,大家來跟琴唱一唱詞。

6、你們再聽老師唱,比較一下哪種更好?

(第一正常;第二種:(f)小雨小雨(p)沙沙沙沙沙沙,)(生髮言:第二種)

A、為什麼覺得第二種好?好在哪兒?(固為有了強弱對比,下小雨聲音很輕,所以要唱弱些)

B、那你們能將第二句也學着老師的方法唱給我聽聽嗎?(老師也聽出了強弱;為什麼這樣處理?因為種子在土裏説話,所以得弱些。)

C、我們把兩句連起來唱一唱。

D、種子得到雨露澆灌後心情怎樣?(高興)它會有什麼反應?該怎樣表現呢?(請學生來唱,得出:“我要發芽”得唱興奮點,表現出種子出土後的開心)。大家一起試試。

E、用我們剛才討論出的演唱方法將歌曲完整唱一唱。

(試唱一段糾正第二段機動)

8、這首歌用什麼速度演唱比較合適呢?(中速)快速好嗎?(討論並比較)好,我們用中速演唱,大家把聲音要控制好,儘量優美柔和地唱出來。

9、歌中有小雨和種子兩個角色,你們覺得小雨該由誰扮演?種子呢?(分角色小雨一句、種子三句來唱)

10、伴唱

A、請小朋友們再聽聽錄音,看看老師給它加了什麼?(用mi音,老師加沙沙沙沙。伴唱一段)

B、大家説説加了什麼?(老師加了沙沙沙沙的節奏伴唱)你們能模仿一下嗎?(練習)

C、隨着老師的演唱你們也來加一下。(老師唱一句,生伴唱)

D、很不錯,下面跟錄音加伴唱,既然是伴唱,就應輕些唱,我們來試試。(無音高,伴唱一段)加了伴唱後下小雨的感覺更加。

三、創造表現

1、剛才大家用歌聲表現了《小雨沙沙》意境,那怎樣用動作來表現雨水真甜,小苗發芽呢?跟着音樂做一做。(師彈琴生唱並自創動作)

2、大家編好了嗎?願意表演的起立來做!(一部分人自願)

下面的小朋友一起做,不能忘了演唱。

3、我們再換一種形式:相鄰兩個人,一個扮小雨,一個扮種子來做。(師生配合,同時再請一對做不同的)大家可以自由創編,也可學一學。

4、集體邊唱邊做,進行表演。

四、完美結課

今天我們學會了《小雨沙沙》,表演了舞蹈,知道種子的發芽生長離不開(雨水的滋潤),那麼小朋友的成長離不開什麼呢?(點擊動畫)(父母培養關懷,老師關心愛護,黨的陽光雨露等等)雨水滋潤了萬物,讓我們感受到了下雨的樂趣,請小朋友們用動聽的聲音,優美的動作再次演唱歌曲。

傳統美術教學的反思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脱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繫,創建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學生在自主實踐中體驗着學習的樂趣,並久久回味。看到學生這樣快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説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小雨沙沙》的課後教學反思5

《小雨沙沙》是一年級音樂下冊第一單元的一首演唱歌曲。對於小學低年級兒童來説,我覺得更要利用他們的年齡特徵,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採用各種靈活教學手段,從而更好地獲得樂曲所表現的情感,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和形象。以往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音樂想象力,進行音樂創造,探索學習的過程和自主學習的方式。通過聆聽和學習《小雨沙沙》,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春天,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大自然,啟迪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在多媒體輔助下,通過朗誦、感受、分析、創造等多種形式體驗音樂的韻味和春天的美,有效發揮審美教學輔助的作用。指導學生用輕鬆、柔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小雨沙沙》,體會用不同的速度、情緒、力度等音樂要素表現歌曲。

課後,還讓孩子們自己利用家裏的材料自制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很多同學利用身邊的各種材料,做的都很不錯,只要給孩子平台,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真的會給你驚喜。

《小雨沙沙》的課後教學反思6

春天是一個萬物復甦、萬象更新的季節,處處生機勃勃,而小雨又是春天來到的一個標誌,所以,在教唱《小雨沙沙》這首歌曲的時候,創設情境“美麗的春天”,讓學生描述以下你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麼樣的,“柳樹綠了”、“小草發芽了”在此環節中,大部分學生踴躍發言,表現積極,學習興趣高漲。通過情景教學,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感受力、鑑賞力、和表現力。

在學唱《小雨沙沙》時,指導學生用自然、親切、活潑的聲音來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如:怎樣唱出種子説話時的親切感?先讓學生想一想,你和好朋友説悄悄話時的聲音是怎樣的?這樣一來,學生就知道小雨和種子説悄悄話時的聲音該怎樣去唱了。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感受歌曲的意境,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小雨沙沙》是一首很適合歌表演的歌曲。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首先啟發學生根據歌詞展開豐富的想象,根據自己對歌詞的理解和想象,自己創遍動作。在進行歌表演的過程中,我注意發現和選拔表演能力強的學生,請他們到前面帶領大家一起表演,這樣做更刺激了學生的表演慾望。我還採用了分組表演的形式,一組人扮演種子,一組人扮演小雨,這樣做,增強了學生表演的趣味性,使其體驗表演中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在歌表演這一環節,大部分學生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根據歌曲創遍出動作,而只是跟隨老師或其他同學一起做動作,少數學生能夠自己創遍。

《小雨沙沙》的課後教學反思7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有情有意趣,“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我執教的《小雨沙沙》一課就是緊緊圍繞這點展開教學,教學效果很好。

1、一年級孩子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於是,我用課件輔助教學,大大吸引了他們的眼球;愛唱、愛跳、愛畫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在導入新課時,我讓他們欣賞歌曲《小雨沙沙》,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於是他們一邊跟着唱,一邊做舞蹈動作;在這節課的最後我又讓孩子們説説小雨點還會落在哪裏,在他們滔滔不絕、興奮不一的時候先讓學生模仿詩中的句子爭做小詩人,再讓孩子們爭當小畫家,畫一畫大地上還有誰需要小雨點的幫助,進一步感受小雨的可愛,春天的美麗,大自然的神奇。

2、將遊戲引進課堂,讓課堂真真正正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樂園。在複習生字、生詞時,我陪孩子們一塊做“開火車”、“放鞭炮”的遊戲,他們在火車的“嗚嗚”聲、鞭炮的“嘭”、“啪”聲中已經把生字、生詞牢記在心了。這兩個遊戲不但能鞏固以前所學的知識,而且訓練了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動作迅速,一舉兩得。

3、一年級孩子小,喜愛動,讓他們正規正矩地上一節課效果未必理想,所以我在讓孩子們理解課文時,就讓他們表演一下“花兒如何樂得張嘴巴”、“魚兒如何搖尾巴”、“小苗如何向上拔”,不但讓孩子們很到位地理解了“張”、“搖”、“拔”這三個動詞,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

4、在指導朗讀方面為孩子們創造情景,讓他們展開想象。例如我告訴他們:大雨落下來時速度很快,聲音很響,小雨點落下的時候呢?孩子們很快就回答:很輕很慢。於是我乘機指導:“沙沙沙”這三個象聲詞應該讀得慢些輕些。再者讓孩子們通過表演花兒、魚兒、苗兒們的動作來體會他們愉悦的心情,再帶着這種心情來讀,這樣指導讀就很輕鬆了。

5、一年級孩子識字量少,詞彙更是貧乏,於是我在講讀雨點落在花園裏時,就讓孩子們在興趣盎然中想象花園裏都有些什麼花,乘機教給他們“各種各樣”、“五顏六色”兩個詞語,這樣他們不但記得牢,而且也豐富了孩子們的詞彙量。

6、抓住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悦,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總之,學生們在愉快的學習氣氛中較好地完成了學習目標,成功的突破了教學重難點,達到了理想的學習效果。

《小雨沙沙》的課後教學反思8

在教授《小雨沙沙》時,我將《小雨沙沙》一歌設計成以唱歌為主要內容,與聽,奏,動,創有機結合的綜合課,使教學內容更加充實。相互的聯繫較為緊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作意識,使耐力較差的小學低年級學生,在不斷變化中感覺新鮮的內容,從而調支了學生的學興趣和積極性,大大提高的課堂效率。

在“情境+活動”的教學形式中,教學內容被巧妙地隱藏在有趣的情境活動中,好比給它披上了美麗的外衣。孩子們被它吸引,會主動親近它,從中獲得快樂,獲得滿足,在愉悦中接受知識,增長能力,得到美的感染和薰陶。本課社定的教學目標既明確又具體,符合素質教育對學生的要求,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從整體看,課堂教學的結構為嚴謹,環節清晰,過度自然,並有層層遞進,層層鋪墊的特點。

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從聽覺入手的教學方法,利用嫻熟的教學基本功,板書採用一幅美麗的描繪奏景色的簡筆畫,以此創設意境,並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用聲音模仿出春天的煦的微風,將學生的聲音訓練自然地融入教學的過程中。在我裏我以“春”為教學的主線索,通過聽春天的美,看春天的美,唱春天的美,導入到創春天的美,引發學生為圖添畫出絲絲春雨。為下環節的複習對音符開頭的認識和拍讀節奏,做了良好而自然的鋪墊。

在教學中,我大膽地將選擇判斷,討論等方法用於小學低級,為學生創設了思考,研究的空間。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使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美麗的大自然中,小雨淅淅瀝瀝的下着,我們聽一聽,誰在説話?”使其順理成章地進入到放歌曲的範唱錄音。在新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滲透讀譜能力的培養,並適時地進行早期多聲部的訓練,使學生的橫向聽覺與縱向聽覺得到了同步發展,為今後合唱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教授《小雨沙沙》一課中我啟發學生:種子,種子在説話,這句歌詞中種子説什麼呢?你來猜一猜,學生們紛紛舉手搶答,而有一位學生則説:“種子不會説話,碰到這樣的情景,我頭一件事情就是請他陳述理由,事實上,這個過程既讓學生從某種角度評價了音樂,又説出了真實的感受,通過討論,挖掘,發現學生求異思維的閃光點,發現大自然的美,樂曲的美。我想,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教育應着重真培養,提高人的音樂感受力,而人的感受應該是自由的,因此,不該規範的地方不予以規範,無限放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自由暢想,這正是學生“心理自由”的需要。

教學中,即使學生回答錯了,我也通常採用諸如反問的方式,由學生自己否定自己;或者表揚他動腦盤的習慣和舉手發言的勇氣,儘量避免學生產生被否定的沮喪感。而發現有獨特的,有新意的説法,就熱情地送以“太好了,有新意!”“你很有想象力!”等,讓學生體會極其寶貴的成功的體驗。音樂教育是培養和發展人們的創造力的一條有將近途徑。音樂教育,應該給學生留下片自由寬鬆的展現自己,表現音樂的天空。

本課教學的不足之處表現在:對打擊樂器沙錘的使用上沒有作出很好的預設,導致其有“擺設”的嫌疑;在評價手段和評價語言方面個性化不足,針對性不強;缺乏對歌曲演唱時聲音的要求,導致音色的統一性和美感稍顯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應繼續努力,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設計教學和課堂執教的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ko0oj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