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四則運算》教學反思(精選6篇)

《四則運算》教學反思(精選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則運算》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則運算》教學反思(精選6篇)

《運算》教學反思 篇1

計算雖然在上一學期“關注細節”的要求下很多孩子的學習習慣有了可喜的變化和進步,但這個教學內容是在新學期剛開始學,學生進過一個假期的放鬆指望今天一下把他們拉回來,還是不行的,需要時間!在課堂上我們先一起做了幾個簡單的兩步計算的題目,孩子們先嚐試,然後讓孩子們起來講解怎麼做,確定順序最重要。雖然沒有給題目分類,但是第一層的練習題是同級運算的,在做題時讓學生慢慢醍醐這種類型的題目怎麼去做,先學會方法再去追求正確率。再做題的過程中,我還時時表揚那些算完知道驗算和檢查習慣好的同學的做法,以便他們帶動更過的孩子。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幾課教學的成功之處在於:

1、教學時,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動情境,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並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給予學生髮展思維的空間,交給學生思考的主動權。

在教學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思考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當然自主學習與思考會有錯誤。錯誤是更好的學習資源。這些錯誤的答案閃爍着學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們最樸實的思想,經驗最真實的暴露,是學生真實的思維過程,反映出學生構建知識時的障礙。我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讓學生做完後互相講解,找出錯誤加以改正。面對錯誤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獲得新的啟迪。

《運算》教學反思 篇2

新教材中一個新的亮點就是整理混合運算的順序是結合解決問題進行的。目標中學生既要掌握運算順序,又要理解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和步驟。

從出發點來説,編者希望把運算順序結合應用題的解題思路進行很生的角度看,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運算基礎,因此,我這樣設計了教學過程。應用題的訓練是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因此從教材出發找準題型的新點就很重要。教學中我始終把滑雪這一情境貫穿始終,逐步設計了不同的題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含有兩級運算的題的運算順序和解決方法。本節課的新知學生在以前已經接觸過並且多數孩子已經掌握了計算方法,我個人結合我們班的情況認為沒有必要把時間浪費在計算方法上。從孩子們做題的情況看,順序已經比較明確,粗心計算的問題仍然讓人頭痛。有的孩子寧願絞盡腦汁的口算、心算,也決不拿起筆來列豎式計算,看來培養孩子良好的計算習慣並非一日之功。

上完本節課,我的最大感受是,學生的水平參差不同怎樣有效利用好40分鐘,讓不同水平的孩子在上課的時間內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是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要嘗試解決這一問題。

《運算》教學反思 篇3

教學反思:

本單元在教學四則運算的順序時,改變了以往單純教授計算法則的現象,而是將四則運算賦予了生活中的現實意義,目的是通過讓學生解答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來理解掌握其運算順序,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好地體現了新教材的這一新的理念:

1、將理解運算順序融於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

教學中充分運用了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體驗,並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每一步算什麼?求的是什麼問題?將解題的步驟與運算的順序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正確與錯誤算式的對比中,引導學生髮現如果不帶小括號就出現了“下午遊人數減去上午保潔員數”的錯誤結果,認識到了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感受括號的實用價值。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對比由學生自己歸納出帶小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印象更加深刻。

2、注重培養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

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第二種解題方法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首先,引導學生認真解讀題意,重點解讀“如果每30位遊人需要一名保潔員”,為學生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題思路作好鋪墊。其次,讓學生交流解題思路,並藉助線段圖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實際效果比較好。第三,重視兩種不同解決方法的對比,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思路不同,解決方法也不同,計算的步數也不一樣,實現對解題方法的優化,切實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對比、分析,強化小括號的作用。

將例5擴展為四題,從有無括號、括號的位置、括號的多少等不同角度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比較,讓學生自己説説“有什麼感受”,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括號的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運算》教學反思 篇4

今天教學了帶小括號的四則運算,教學時,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生動情境,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並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先求出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再求出什麼?又用什麼方法計算?最後求出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使解題的步驟與運算的順序結合起來。學生選擇自己理解、喜歡的分步計算或綜合算式完成了對此題的解答。對小括號的引出我是這麼做的:先讓學生理解270—180=90(位),90÷30=3(名)這種分步計算每一步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如果寫成綜合算式怎麼寫。肯定有的學生雖然想的是先做減法求出下午比上午多幾位遊人,但會這樣列式:270—180÷30,於是,我引導在這裏有除法和減法,應該先算除法再算減法,這樣的話180÷30求出了上午需要的保潔員人數,而270是下午的遊人數,不能減。要想先算減法求出差,應該怎麼辦?很多同學都會想到加上小括號,先算括號裏面的。這樣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混合運算中小括號的必要性,理解了小括號能改變運算順序。

新授例題鞏固練習時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於帶小括號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一般都能理解、掌握,但在實際計算中卻會犯各種錯誤,比如粗心,不肯列豎式使計算結果錯誤,少數學生第一步先算括號裏面的算對了,而第二步有加法和乘法時候的運算順序卻錯了,變成了從左往右計算,這實際上就是沒有完全掌握運算順序。因此,在實際計算中,一定要提醒學生做到一步一回頭,做一步檢查一步,提高正確率,養成良好的習慣。

《運算》教學反思 篇5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接觸了有關四則運算的順序的內容,初步瞭解了小括號的作用。在本學期裏學生將系統地學習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為進一步學習代數運算做準備,同時也為學生學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成功之處:

1、設疑激趣,復舊引新。本節課的四則運算是同級運算,由於學生已經具備了相應的一些知識經驗。在上課伊始,通過出示四個口算題45+8-2324-8+1027÷3×73×6÷9,讓學生説一説每題的運算順序,學生能夠正確説出每題的運算順序,但是為什麼要按照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學生感到很困惑,不知所以然。正是帶着這樣的疑問讓學生開始新知識的學習,學生感到非常的興奮,非常想知道其中的緣由,每一雙亮晶晶的眼睛都在閃爍着渴望的目光。通過這樣的激趣引入,為新知的學習做了鋪墊,學生想要解決問題的慾望被充分地激發出來。

2、探求解題思路過程與理解運算順序的有機結合。本單元的內容都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並感受四則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掌握四則運算的順序。因此,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運算的算理和算法,讓學生説一説先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再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使解題步驟與運算的順序結合起來,讓學生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解除學生頭腦中存在的困惑。

3、多角度思考問題,嘗試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本節課例1的教學,學生能夠嘗試用三種方法解答,如:72-44+85=113;72+85-44=113;72+(85-44)=113,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每步列式的實際意義,特別是第三種算法的'出現,是學生創新思維的良好體現。雖然開始大部分同學不理解,但是通過簡易的講解,例如:指着第一排的學生説:“先走了3人,又來了5人,實際是多了幾人。”學生非常輕鬆地説出答案,然後再聯繫例1進行説明,學生對這一算法都能夠正確的理解。

例2的教學,學生也同樣用用三種方法解答,如:987÷3×6;6÷3×987;987+987,對於第一種算法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對於第二種和第三種學生有部分不理解,但是通過學生的講解,我又用線段圖輔助進行講解,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題意。

在這兩個例題中,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夠從不同角度,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不僅培養了學生合作能力,還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足之處:

1、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欠缺。表現在只會列式,但對於每步算式表示的實際意義還是停留在只會做不會説的層面。

2、學生計算能力欠缺。通過練習的反饋,發現學生計算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計算不細心、馬虎,有的該進位的不進位,該退位的不退位;二是抄錯數導致計算出錯;三是計數位不對齊導致計算出錯。

再教設計:

1、減少師生之間一對一地對話,增加生生對話,提高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2、習題設計少而精,精選練習內容。

《運算》教學反思 篇6

四則混合運算教學反思四年級上冊《四則混合運算》這一單元,教材中一個新的亮點就是整理混合運算的順序是結合解決問題進行的。教學目標中學生既要掌握運算順序,又要理解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和步驟。

教材上的4個例題教學主要是梳理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在整理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時,進一步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教材中4個例題,都呈現了學生交流不同的解題思路,以及整理混合運算順序的畫面,以鼓勵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分析、解決問題。

應該説關於四則計算的順序,總結起來就三句話: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的時候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加減乘除混合的時候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有小括號的時候先算小括號內的。教學時結合問題的解決,運算順序的理解比較順利。而例題中的問題解決難度也不是很高,一般學生都能列式解決。即使如此,教學中出現着許多的精彩與意外,令人回味。

現象(1)

例題中的問題解決一般需要兩步運算或三步運算,部分學生習慣用分步列式的方法解決問題,用綜合算式或合併綜合列式時有困難,從而影響了掌握運算順序。

策略解決問題時,用形象的語言幫助審題。

如:例3“購門票需要花多少錢?”;練習一第6題“滑雪比乘纜車多行多少米?”;第7題“從縣城去省城走高速路比普通公路節省多少時間?”;第8題“哪一年植的樹多?多多少棵?”;第9題“李伯伯家一共養雞、鴨多少隻?”??

類似的以上的題,我都帶着學生從問題入手,以“一根扁擔兩邊挑”形象化的語言,讓學生理解題意,一步到位列出綜合算式。課上聰明的學生接上一句“一根扁擔兩邊挑,一邊挑雞,一邊挑鴨”其他學生在這樣詼諧的語句中不但解決了此題,更對運算順序有着很深的印象。在思考題“3333=2”時,學生更是就着這句“一根扁擔兩邊挑”解決此題。

現象(2)

活躍的思維,呈現着不同的解題思路,或不同的解釋,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讓人應接不暇。

策略給學生一個“展示”的平台,讓學生自主爭論,自主內化。

如:在解決例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現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時,學生出現了三種不同的做法“72-44+85”“72+85-44”“85-44+72”,學生在展示自己的做法時,不但説出瞭解題思路和每一步計算結果所表示的實際意義,而且通過三個算式的對比更體驗了同級運算從左到右計算的順序,可謂一舉兩得。

再如:在解決例2“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學生有兩種做法“987÷3×6”“6÷2×987”,但也有個學生分步列“6÷2=3987×3=1974(人)”。學生在解説每一步計算結果所表示的實際意義後,對“6÷2=3”的“單位”提出了爭議,有的批判着説美中不足,缺一個單位,應該寫“個”,因為表示6天裏面含有兩個3天;有的辯解着可以不寫,因為6天是3天的兩倍,“倍”不要寫。這樣的意外,美不勝收!

現象(3)

內容如此簡單,部分學生吃不飽。

策略增設拔高題,拓展思維訓練。

開放題“可可和樂樂的家與學校在一條直線上,可可離學校580米,樂樂家離學校720米,可可和樂樂家相距多少米?”

讀題之後,我讓學生想辦法用圖示或線段表示出他們的位置。學生在畫圖或畫段圖後,開始議論紛紛,甚至乾脆站起來質問我“湯老師,你出的題不嚴格,模糊不清!”“是呀,可可和樂樂的家位置不確定,可以在學校一邊,或在學校兩邊”“學校也不確定,可以在他們的中間,也可以在一邊。”??

學生在黑板上表示出這兩種情況,並根據不同情況解決計算了可可和樂樂家的距離。

是模糊也好,是開放也罷,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就是最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jk2q8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