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運算》教學反思

《運算》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運算》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運算》教學反思

《運算》教學反思1

“四則運算”是數學第一單元的內容,早在上學期已經學習了帶有小括號的四則運算,今天這節課要繼續學習帶有中括號的四則運算。總體來説,四則運算貫穿於小學數學教學全部過程。其內容佔小學教學知識的主要位置,可見計算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節課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決問題與四則混合運算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白先求什麼,再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在此過程中明確運算順序,瞭解中括號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幾點問題:

1、在做四則混合運算的脱式時,有的學生對順序掌握較好,但在書寫過程上往往丟三落四,不參加運算的數字不能按照位置落下來,這方面需要加強練習。

2、很多學生在語言文字上理解不到位,如“326與290的差去乘18與24的和,積是多少?”一類的問題時,對“與”、“和”兩個字的含義理解出現誤解,特別是“和”的含義。“和”在題目中是表示連接兩個數字的關係的連詞使用還是表示運算法則中的加法來使用,一定要給學生講清,引導學生區別,正確的理解含義並寫出正確的四則混合算式。

雖説這一單元沒有難點,但最容易出現馬虎,在今後的練習中更應重視,反覆鞏固練習。

《運算》教學反思2

1、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減法的運算性質。

理解減法的運算性質是本課的難點。教學時,我通過現實情境,引導學生充分理解三種不同算法之間的內在聯繫,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認知“總頁數—昨天看的頁數—今天的頁數=總頁數—(昨天看的頁數+今天看的頁數)”以及“總頁數—昨天的頁數—今天的頁數=總頁數—今天看的頁數—昨天看的頁數”,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對三個算式的觀察、比較,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減法的運算定律。這樣的設計,遵循了“由具體到一般”的認知規律,降低了學生對運算性質的認知難度。

2、提煉方法,活用性質。

在歸納出減法的運算性質之後,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三種算法的特點進行比較,分析各種方法的適用範圍,總結提煉出根據不同數據特徵選擇簡便算法的具體方法,然後通過針對性練習,使學生學會合理靈活地選擇算法進行簡便計算,有助於培養學生簡便運算意識,提高運算能力。

3、通過針對性練習培養學生簡便運算的能力。

連減時,通常存在三種不同的算法,即依次減去兩個數,或者減去這兩個數的和,或者先減去第二個數再減去第一個數。至於哪種方法更簡便,要看具體的數據特點。因此,引導學生根據數據的特徵合理選擇算法對培養學生簡便運算的能力尤為重要。教學時,我通過引導學生對三種算法進行比較分析,總結出各種算法所適用的數據的特徵,然後通過針對性的練習,使學生學會靈活地選擇簡便算法。

《運算》教學反思3

本人通過對《數的運算》的複習,有好大一部分的學生對數的運算定律已記得不太牢固了。在課堂教學提問中,個別學生竟然忘了加法的結合定律。當時我真是有一股怨氣,可怨誰呢?學生、學生的父母、還是以前教他們的老師?

數的運算教學看似簡單,其實很不容易。從表面上理解,給你一道現成的數目算題了,只要算算就完成了。可既使是六年級的學生在做數的運算題時還會有相當多的學生不能正確答題,或者運算的速度不快。這是為什麼呢?數的運算教學連貫性比較強,如果10以內的加減沒教(學)好,多位數加減法就很難學會;表內乘法口訣不會背,怎能做多位數的乘除法呢?因此説,教好學生學好10以內的加法,背熟乘法口訣,是學好數的運算的基礎。低年級的數學教師要很好落實這個環節,當然不是説只要年級教好了,上面的老師就不

《運算》教學反思4

分數混合運算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小數混合運算和分數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教學中,我突出了兩大方面的特點: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我的做法是在複習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上,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從而歸納出計算方法,並逐步得出結論。

2、注重分析問題的'過程,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我非常注重指導學生分析問題中的數學信息和數量關係。

反思教學得失,有亮點,也有很多不足,同時也有很多困惑。其中亮點有:

一、轉變了教師的角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認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而不是機械地告知學生。所以這部分的教學,課的開始我出示一道口算題和一道整數四則運算題,讓學生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巧妙過渡到新知探索環節,激發求知慾望。首先我出示例1,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嘗試解決問題。我注意在關鍵處提出一些問題,且內容恰當,難易適度,並富於思考性,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出示嘗試題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由於學生對這些知識並不陌生,很快會根據先算什麼,後算什麼而計算,使學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學的好方法。這一系列問題,對於學生的思維,有明確的導向作用。

二、注重對知識由理解向表達的遷移。

本節課我直接出示例題,讓學生自主審題,説出自己的解題思路,給學生一個表達的機會,較好的解決了許多學生似懂非懂,思路不清晰的問題。

三、培養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

在教學中,注意學生在什麼知識點上會產生思維障礙,就在這個地方解決,為了弄清例2怎樣計算,讓學生運用例1探索的方法,類推遷移,嘗試做,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然後類推到“做一做”練習之中。

我對數學活動進行了精心設計和有效引導,巧用知識遷移,讓學生真正經歷了探索和發現的學習過程,學生參與到了認知的自主構建中來,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掌握了一些學習數學的方法,而且還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我覺得是一節很成功的課。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分別是:

一、課堂上,自己有些緊張,低估了學生。比如,在讓學生嘗試例1時,生怕學生不會,引響了教學效果,總是反覆引導,反覆與準備題作比較。

二、在課堂教學中,有些包辦代替。比如在歸納運算方法時,擔心學生表達的不夠完整,我事先把運算方法準備在了小黑板上,直接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運算》教學反思5

1、理解教材,把握目標,紮實落實目標。

本課時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體會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所以本課時共設計了兩個問題。首先,問題一,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重點説清自己的思路,明確先求什麼,再求什麼,然後結合思路説清算式中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因為先求的事天壇公園的1/4是多少,所以計算時應先算271*1/4,初步體會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後獨立完成小練習,引導學生總結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的相同。其次,問題二,重點放在不同思路的比較與聯繫上,對於30*7/10+30*2/15和30*(7/10+2/15)這兩個算式,它們只是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並不是乘法分配律的體現,所以我引導學生從算式結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號連結兩個算式,這樣再讓學生觀察等式兩邊算式特點,才會讓學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點,發現整數運算律同樣適用於分數,這樣處理,有效地落實了目標,突破了難點。

2、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滲透。

看想算查這四個字可以説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法寶,在教學中,我分兩個層次滲透了這種方法:在試一試小練習環節中,重在讓學生説清,看的是運算符號想的是運算順序;而在計算四道題時,強調不僅要看運算符號還要看數字特點,不僅想運算順序還要想有沒有簡便算法,從而使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該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差異。

對於每個問題的解決與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在獨立思考與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斷地獲取知識與方法,同時也關注學生差異。對於計算,要求快的同學可以全部完成,一般完成2-3道,在問題二的處理上,出示線段圖就是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理解第二種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發展。

不足之處:

1、由於教學經驗缺乏,再加上比較緊張,本節課有些環節落實得不到位。對於看想算查方法的滲透,第二個層次落實的不及時不到位;計算題在訂正時應該展示不同的做法,進行對比,體驗運算律的作用;教師的語言不夠準確,學生髮現乘法分配律時總結應該説整數的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而非運用。

2、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關注不夠全面,沒有真正地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組織學生生生互動。本節課部分學生的思維活躍,思路清晰,表達準確,但還有部分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由於本人教學時間短,教學經驗少,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學過程的設計上還存在許多不足,希望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多提寶貴意見,以促使我加深對這節課的認識與理解,促進我的成長。

《運算》教學反思6

學生對於加法和乘法的交換律掌握較好,基本能夠靈活運用。然而對於加法、乘法結合律則運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則更為糟糕。

歸結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學生現在只是能夠認識,弄明白這三個運算定律,還不明白這幾個運算定律的作用和意義。(除了少部分思維敏捷的學生之外)。第二,學生能正確的分析算式,並正確的運用運算定律,對學生的已有基礎提出了不少的考驗,如 42 X 25 ,運用運算定律計算這個算式,很生很多是把 25 分為 20 和 5 ,這樣即使運用了乘法分配律,但較之把 42 分成 40 和 2 相比,有很大的出入。這主要是因為學生還沒有完全形成 25X4 得 100 這個重要的因素造成的。這裏簡單的描述為數學 “ 數感 ” 吧,還有 125 和 8 得 1000 一樣。第三,有的學生甚至運用運算定律折騰了一番又回到了原來的算式。

綜上所述,解決辦法只能是多講多練,不斷的培養學生的數感,在不斷的重複練習過程中,體會應該如何運用運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題。其次,等待講解了下節內容簡便運算之後,我想學生會得到一個明確的回答,原來在計算的過程中運用運算定律可以使運算過程變得簡單,這樣,學生在計算的時候,自然就會去運用了,而且會十分的感興趣。

《運算》教學反思7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是在學習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小數加減法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所以內容對孩子來説不是很難,所以我把這節課的目標定為:(1)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針對題目選擇合理正確的方法計算。(2)讓學生體會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應解決問題的需要而產生(3)讓學生感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提高數學思考能力和運算能力。針對這些目標的完成,我認真進行課前準備,仔細研讀教參,思考學生的回答,為了呈現更好的課堂效果,我還琢磨自己的語言,既能讓學生聽得懂又能簡潔精煉。

課前的複習我準備了多道複習題,讓學生充分複習整數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這個環節設計比較好,效果很好,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知識。新知的引入我是利用教材上所給的情景進行導入,語言上我力求精準,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展示教材上的情境圖時,第一時間不是看問題,而是讓學生自己找出從圖中得到的信息。沒想到在這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孩子們從表中發現了很多信息,但與本課關係不是很大。這時候,我就會引導他們,讓他們的思路和本節課的內容有關係。在得到相應的信息後,讓學生自己列出算式。這時會得到兩個算式。為了驗證這兩個算式是一樣的,我讓學生分成兩個陣營,一個計算有括號的算式,一個計算沒有括號的算式。同學彙報結果以後,讓他們自己思考兩組算式是不是都對。這就是數學中的一題多解。

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這一點上我覺得處理的還不錯,問題出示以後,我沒有急着去總結,而是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在觀察之後,學生自己得出了結論: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以前學過的整數運算順序是一樣,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去總結,而我一直處於引導、合作的地位,不僅培養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和主體性,也體現了新課標中所倡導教師的主導性,最後通過練習讓學生順利的掌握了新知。

《運算》教學反思8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六年級的數學學習進入到了綜合複習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最容易感到無趣,但實際是,通過課堂的40分鐘的複習,仍會有不少的同學不能把要複習的內容掌握。那麼,在複習階段,給學生設計不一樣的課堂,每節課都有不同的形式呈現,讓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更高,這樣的課堂學生才會更積極,更主動,更活躍,才能達到複習的目的。數學教學反思

《數的運算》這節課我採用了從整體入手,再分塊複習的方式進行復習。首先,前一天就給學生布置四則運算的有關知識內容,讓學生在上課之前,把能夠自己獨立複習的知識在家就完成。在課堂複習的過程中,不再平均分配力量,學生前一天整理過的知識,進行小組內交流,然後提出質疑。課堂上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筆算方法的複習上面。因為學生在歷次的考試中,往往計算失分比較多,計算能力比較薄弱。複習中還重視學練結合,在學生計算過程中歸納計算方法,把歸納的計算方法又及時用於計算過程,這樣既為學生計算方法的歸納提供了實踐操作的依據,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歸納計算方法,同時通過對計算方法的應用,提高學生對計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這節課,學生交流的比較多,課堂氣氛很熱烈,在交流中,學生把計算方法、計算中容易出現的錯誤能通過討論的形式解決,學生的主體意識在複習課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運算》教學反思9

四則運算是貫穿於小學數學教學全部過程。其內容佔小學教學知識的主要位置,可見計算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材創設了熱鬧的“冰天雪地”活動情境,由此引出一系列的數學問題。本單元的4個例題都呈現了學生不同的解題思路,以及整理混合運算的畫面,以鼓勵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積極思考,主動解決問題。圍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決問題與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將探求解題思路與理解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確先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再求什麼,又用什麼方法計算;最後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感受混合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運算順序。

從學生的作業情況來看,還是有部分學生對運算順序的掌握不過關,主要體現在:

①四則運算的順序有錯誤,如24-8×2=16×2=32。

②理解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如小紅身高124釐米,是小華身高的2倍,舅舅的身高是小華的3倍舅舅的身高是多少?有一部分同學理解就出現了困難。

③有些學生對括號的作用理解不夠,在計算完括號裏的第一步就把括號丟了,如486-(107+54×3)=486-107+162

④少部分同學簡單的計算髮生不必要的錯誤,如39+11=40。

⑤抄題時抄錯數據的。

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我要從以下幾點來幫助學生提高計算效率,同時養成自覺檢查作業的良好習慣。

一、先估算。

二、做作業時認真看題:抄寫在作業本上的數字、符號是否與課本上的一致,計算過程中數字、符號是否與上式一致。

三、檢查運算順序有無錯誤。

四、根據估算的結果檢驗計算結果是否合理。

《運算》教學反思10

拿到課題是講評課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恐懼的,因為對於講評課,我們沒有一套非常好的有效的流程,標準有,但是極其不好操作,資料也不好找,我找了一個下午,也沒有找到多少與此有關的課題,而且孫老師明確規定必須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希沃軟件,我的內心就不是恐懼了,而且想逃避,希沃我是一點也不熟悉,根本就沒有聽説過,帶着迷茫和不自信我去找孫老師,孫老師給我支了兩招,第一招,去年的青年教師大賽,周紅參加了,模式可以參考,希沃軟件,我可以去羊亭學校找姜校長學習,有了這兩個法寶,我着手開始準備,但是準備的時候,我又遇到困難了,我進行了初期的準備後,去找軍波校長,軍波校長及時的給了我指導,如果分層,如何設計變式訓練,如果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兩位校長和孫老師的幫助下,我的課背出來了,在一次又一次的磨課中,數學組的同仁們給了我最大的幫助,楊主任和孫老師積極的給出了指導意見,我漸漸的恢復了自信,我想,我可以。通過這節課,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注意分析歸類,注重總結提升講評課不能只按照題號順序講評,而是要

善於引導學生對試卷上涉及到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歸類,這個過程,我讓學生回家進行,並讓學生做成了知識樹和思維導圖,從最後的效果看,非常好,因為一歸類,同一問題學生會就會有一個整體感。這樣有利於學生總結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事實上,課後,我自己感覺可以按三種方式進行歸類:1、按知識點歸類;就是把試卷上同一知識點的題,歸在一起進行分析、講評,這種歸類是我們主要用的歸類方法。2、可以按解題方法歸類;把同一試卷中同一解題方法、技巧的題目,歸到一起進行分析。這種情況只能局部應用,不能整體使用。3、按答卷中的錯誤歸類,如基本概念類錯點、方法不清、運算不過關等,這種歸類方法也是局部進行,不能整體使用,當然最好的是這三種方法交叉使用,那效果會更好。

二、重視區分通法與特法,在開拓解題思路以及總結解題規律時,我們通常

會出現通法與特法,通法往往可以解決一類問題,而特法僅在本題中是有效的,但是因為其簡單直接,很受同學和老師的歡迎,但是我們在講評試卷的時候,必須要讓學生明白,我們首先要是搞清楚通法,然後才是特法的使用,一長一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三、必須有選擇地進行講評。不是沒有錯誤的題目或錯誤少的題目,就不必講評,有時候,試卷中的一些題目學生做的效果很好,正確率很高,這時我們可能就認為,學生已經掌握得很好了,沒有再進行講評的必要,便直接將這些題目跳了過去。殊不知,有些題目可以於平淡中見神奇,以這些題目為基礎,稍加變換,便可以衍生出一類問題,可以有效引導學生觸類旁通,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不是錯誤多的題目,就一定要花大力氣講評,因為考試中某一道或一類題目錯得比較多,我們就認為,需要在這個地方進行有針對性的、花大力氣的講解和練習。可是,我們可曾認真地分析題目錯誤的原因:是方法完全沒有掌握,還是題目意思模稜兩可導致學生理解困難,或是題目本身偏僻,或是題目已經超出學生所學範圍等。

四、不是隻對對答案、改正錯誤即可,有一種做法是,在講評試卷時,將題目的答案進行訂正即可,其最大的弊端是忽略了對學生學習方法、學習技能的培養。因此,應該説只講答案的講評是最差的講評。考試是為了幫助學生系統梳理知識、完善知識結構,通過考試、練習查缺補漏,幫助學生將掌握的知識在實際應用中靈活掌握、融會貫通,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結構。到底結果如何,我們可藉助試卷的答題效果來進行檢驗,但如果我們不僅僅停留在做 題與改錯的層面,那麼所為知識的內化、能力的培養與智慧的提升便成為一句空話。

最後孫老師也提到了建試卷立錯題集,做好每次考試小結。這個確實是非常必要的,在我們的常態課中的作用也是非常之大,不容忽視。

《運算》教學反思11

在教學時,我注意了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是在猜測中產生舉例驗證的心理需求。在學生根據問題情境得出28+17=17+28之後,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我適時提出這樣的問題:“是不是所有加法算式中交換加數的位置,和都不變呢?”學生的猜想不一,有了舉例驗證的內在需求。

二是注意讓學生在交流共享中充實學習材料,增強結論的可靠性。課上的時間有限,學生的獨立舉例是很有限的,我通過讓學生小組交流、全班交流,達到資源共享,豐富了學習材料和數學事實,知識的歸納順理成章。

三是鼓勵學生用喜歡的方法表示規律。學生思維的浪花又一次激起,有圖形表示的,有文字表示的,也有字母表示的。既是對加法交換律的概括與提升,又能發展符號感。

四是注意不斷為後繼學習作準備。除了前面提到的舉例驗證和用不同方式表示運算律,還有當學生總結歸納出加法交換律後,讓學生再次觀察加法交換律中的變與不變,既深化了對加法交換律的認識,又為學生後繼學習規律作了充分準備,提高學生探索規律的能力。

標籤: 運算 反思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vx0l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