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衣食的來源教學反思

衣食的來源教學反思

《衣食的來源》是蘇教版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第10課,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知道衣食對人生存的重要以及初步瞭解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係,感悟農業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影響,懂得勤儉節約的道理,自覺珍惜勞動成果。以下是衣食的來源教學反思,歡迎閲讀。

衣食的來源教學反思

衣食的來源教學反思1

農業對於小學生來説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話題,他們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對“盤中餐”、“身上衣”及生活中的日用品從何而來了解甚少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本節課要想實現“有效教學”必須合理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我主要從以下向個方面入手:

一、以“本”為本,巧用教材中的圖片、文字資源

在設計本節課時,不是死搬硬套的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借教材,如書中的第一個圖片,沒有引導學生看圖説話:餐桌上有什麼?它們從哪來?而是教師巧妙以聊天、談話的形式開課引入“老師想知道你們今天中午吃的什麼?”“它們從哪來?”“誰為之付出了辛勤勞動?”這樣既拉近了師生關係,又緊密聯繫了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有話可説,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聯繫教材,開發和利用了電教資源

我將教材中農業的分類,製成課件,還親自錄製了超市的農產品及農產品的加工品,農貿市場的農產品等,根據教學設計適時地在大屏幕上顯示,既直觀、形象又貼近學生生活,增強了教學活動的真實性、趣味性,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三、結合教材,調動兒童生活中的經驗資源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所以,兒童熟悉的生活,已有的心靈體驗是品德與社會課最有實效性的課程資源。本節課,我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豐富他們社會生活的觀察和體驗。如:“你在哪兒看到過這些農產品?”“你在超市還看到過哪些產品是農產品加工的?”“你知道超市、農貿市場的農產品是從哪兒來的?”“除了吃的離不開農業,你還知道我們生活中哪些產品也來自農業?”等,這些都是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教師在課堂中利用這些經驗資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討論、交流,逐步使學生懂得農業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四、走出課堂,開拓學生力所能及的實踐資源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本節課課前讓學生走出課堂,開展了一系列的力所能及的實踐活動,如,讓學生走進超市、農貿市場,分組蒐集蔬菜、糧食、禽蛋、肉類、水果等農產品,蒐集經過加工的農產品包裝袋,調查、訪問、上網查詢農產品的加工過程等,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過程中親自感受到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使教學更具有了針對性,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提供了重要保證。

因為做到了以上幾點,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教學預設、關注評價學生方面還有不足,有待今後繼續提高。

衣食的來源教學反思2

一、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體現教學生活化,實現教材的“對話”功能。新課標要求教材實現的功能是“激活”,是要成為一種“活性因子”。這就意味着我們不能簡單地照搬和複製教材,不能簡單地教教材、備教材,而是要回歸到兒童的生活中。因此,在解讀本課教材時,我的着眼點是兒童的生活經驗。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我注意重視學生們獨特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去追憶生活、關注生活、體驗生活。如課伊始,讓學生回憶平時一日三餐都吃些什麼?

學生通過填三餐表,明白人的生存離不開食物。接下來思考:我們每天食的豐富營養的飯菜從哪兒來的?觀看“農貿市場景象”,再由“食”過渡到“衣”。教師展示一雙童襪,讓學生看商標,説説衣服的成分。在珍惜勞動成果這個環節,讓學生聽完《一粒米的話》之後,讓學生觀看學校食堂浪費的視頻,引導學生認識到浪費的行為是不對的,要學會珍惜別人的勞動果實。教學中多次還原生活情節,引發學生對生活經歷的回顧,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我們平時吃的、穿的,大多來源於農產品,我們的衣食之源在農村,要珍惜勞動的.成果。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們都樂於參與,因為它們是真實的,有意義的,是發生在學生們身邊的生活。

二、努力體現學生學習自主化。教學活動中,我十分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無論是課前調查訪問,收集資料,還是課堂討論等都是以學生自主活動的方式來開展。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多次預設了學生討論、交流等環節。在課堂上,我扮演的是一個活動的組織者,支持者的角色,是與學生平等的一員,對學生的活動予以積極的支技,指導和合作。學生在學習中不但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而且他們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又得到了很好地培養,真正地讓學生在品德課堂中收穫着、快樂着。

三、如何在農村小學進行農產品的學習和節約習慣的教育,是這堂課最大的探索點。雖然,絕大部分學生生活在農村,但他們幾乎從不參與農業活動,對農業知識知之甚少,有的農村孩子連稻穗和麥穗都分不清。教學後,我發現學生內心對農民的認同和認識有了一定的效果。但節約的話題確實是一個較難走進孩子心裏的活動,“算一算”的活動環節由於考慮時間等因素,沒有讓學生動手算算,只是以“小資料”的形式出現,沒有如課前所預料的那樣能撥動學生的心絃。所以後半部分的教學環節還需要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這才能發揮出教育的最佳效果。另外,關於“衣”的成分,還可以滲透一下竹纖維、大豆纖維等高新科技知識。我知道,品德與社會是一門全新的課程,本課教學設計是對新課程教學的一次探索。因此,教學設計中還存在許許多多不足,比如活化教學內容方面做得還很不夠,除了簡單的課件、圖片、實物外,還有更多的可以活化教學內容的方法,應該努力地去挖掘。

標籤: 反思 教學 衣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j83yw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