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圓圓的教學反思

圓圓的教學反思

圓圓的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教學反思是幫助老師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質量、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的有效辦法。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圓圓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閲讀。

圓圓的教學反思

圓圓的教學反思 篇1

在備課時,我根據一年級小朋友的認知特點,以説説、讀讀、唱唱、演演、畫畫為這節課的主要線索,竭力為學生創設一個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使他們走入情境學習,讓他們坐上“海邊”,看着“美麗的月亮”自由想象,自由表演,自由體驗,自由誦讀。整堂課孩子們始終處於激奮狀態,讓人感受到課堂上處處流淌着靈性、悟性與人性。

一、創設情景,自由想像。

布魯納説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所以,課的伊始,我就通過語言的描述了一幅圖月亮圓圓地在天空掛着,魚兒在海里遊戲的場面,讓孩子能置身與當時的情景中。當我問孩子們“你覺得月亮像什麼?”時,孩子們不假思索地説出了月亮像玉盤,月亮像餅子,月亮像搖籃等比喻句。孩子們的想象力出乎我的意料。

二、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課上,我先通過範讀,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我還和學生一起通過邊讀邊做動作,充分感知了月兒那種“圓圓”惹人喜愛的形象。這一節課的閲讀我還讓音樂貫穿始終。不管是我的範讀,學生的自由讀和個別讀,還有學生的表演讀和想象讀,音樂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課堂的氣氛是和諧與開放的,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豐富多彩的個性得到張揚,童真童趣在自然狀態下表露。

三、想象畫,再一次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慾望。

蘇霍母林斯基説:“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課堂上,當學生置身於美麗的星空,聆聽着美妙的音樂,坐在海邊時,我讓孩子想象自己和魚兒在一起歡快嬉戲的場景,想象當時他們的心情。

在這一教學環節裏,學生美美地進行了一番創造性思維,師生交互彼此的情感,課堂上再次出現了**。望着亢奮的孩子們,我再次深切地體會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於學生的發展是何等重要。

回顧整堂課,在欣喜之餘也留下不少遺憾,比如在讀的指導方面還是不太飽滿,有幾處當學生談得不太好時就急着請別的同學來試試。其實,本着呵護每個嬌嫩生命的天職,讓每一個學生在每堂課都能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體驗成功。讓他們豐富多彩的個性淋漓盡致地表現,健康的人格得到更和諧全面地發展。

圓圓的教學反思 篇2

圓形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一種形狀,也是幼兒比較喜歡的一種圖形。兒歌《圓圓圓》雖然比較簡單,但是精煉而且琅琅上口,其創編的空間又很大,能讓幼兒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一、形象的圖譜,直觀的教學。

小班幼兒由於受年齡的限制,再現能力不是很強,所以我使用了形象鮮明的圖譜。讓幼兒在圖譜的暗示下比較形象又簡單地掌握了兒歌的內容。同時在活動前,我把整個活動室佈置成了圓的世界(活動室四周張貼着圓的圖片,擺放着圓的實物),讓幼兒能在室內找到圓的物體從而進行仿編。一下子打開了幼兒的思維,幼兒學得也異常開心。

二、有益的探索,精彩的仿編

兒歌教學不僅要引導幼兒學習兒歌,更重要的是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認知能力以及積極的情感、態度等。幼兒通過與環境、教師與同伴的互動中,自己原有的知識得到了提高,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體系,發展了語言及其他的各種能力。在本次活動中,創編這一環節,幼兒的`想象力很豐富,他們能探索和尋找到很多關於圓的東西,如:太陽圓圓、蘋果圓圓、西瓜圓圓……感知圓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圓圓的教學反思 篇3

小班語言《圓圓圓》是一段不錯的兒歌,短小、精練,琅琅上口。它從基本形狀入手,利用兒歌的形式,讓幼兒能夠感知不同的形狀。原教案是第二教時,所以我對活動進行了修改,目標定位的重點放在了學習兒歌和仿編句式上,活動的過程也相應地作了調整。為了完成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主要採取的策略是兩個方面:

一、緊緊抓住孩子的興趣點。

圓在幼兒的生活是最常見的東西,孩子們也對圓形有着好奇的探索心理,我在本次活動中就嘗試讓幼兒緊緊抓住這些興趣點,從最基本的形式入手,從兒歌裏感知圓的特徵。每個孩子在掌握這首兒歌的同時,也能感知圓的好玩和特徵,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尋找,感知圓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鬧鐘圓圓、皮球圓圓等。

二、引導幼兒積極學習和創編兒歌句式。

在學念兒歌時,通過跟老師念,接念,以及分角色念來避免單調的練習。大多數幼兒都看着圖示學念兒歌。而在後面的創編環節中,我讓幼兒遷移學習經驗,自己創編兒歌。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在自己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與環境、教師及同伴的互動,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尋找活動室裏的圓圓的東西。孩子們興致盎然地把自己找到的圓東西嵌入兒歌,體驗到了創編的樂趣。

圓圓的教學反思 篇4

圓形是小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形狀,它也是孩子在接觸形狀時最先能夠畫成功的一種圖案。緊緊抓住幼兒的興趣點,體現“生活即教育”,從基本形狀入手,利用兒歌的形式,讓幼兒能夠感知不同的形狀,小班語言<圓圓圓>是一段不錯的兒歌,短小、精練,琅琅上口。所以在第一次活動後,每個孩子都能基本掌握這首兒歌。而在這次活動中更側重於讓幼兒感知其它各種形狀,進行嘗試性地仿編。

一、符號替代,直觀明瞭

小班幼兒年齡小,對於不同的物品記憶不是很好,所以我使用了形象鮮明的符號圖案。幼兒在符號圖的暗示下熟練地掌握了兒歌的內容。同時在仿編時我把整個活動室佈置成了圓的世界(活動室四周張貼擺放各種圓的圖片及實物)讓幼兒到室內尋找圓的物體並通過看圖例替換兒歌中的圓形物體進行仿編。幼兒的思維一下子打開了,學的非常的有趣也非常投入。

二、探索和仿編

“教學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承過程,而是探求知識、建構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在自己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與環境、教師及同伴的互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獲得語言及其他各種能力的發展。在本次活動中,設計了創編這一環節,是想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尋找,感知圓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皮球圓圓,氣球圓圓,小鼓也是圓圓,燈籠圓圓……在活動室裏孩子們找到許多圓圓的東西。孩子們興致盎然地把自己找到的圓東西嵌入兒歌,儼然是一個個小作者。

不足之處:

在活動中我們也發現有些孩子不太善於去主動學習,如在複習兒歌的時候,請某一個幼兒誦讀兒歌,幼兒積極性不高,這與幼兒在平時的活動息息相關,告訴我們要多利用各類形式提高幼兒表達的積極性;在尋找圓東西時,有些孩子很開心,他找到了什麼,就樂於與同伴和老師分享,會有意識地把這些説出來,而有些孩子找到了,卻不願意開聲。

活動結束後,大部分幼兒都樂於去説兒歌,仿編兒歌,我也把問題拋給了孩子,請他們回家尋找圓形的物品,繼續仿編,並請家長記錄下來,這又一次調動了幼兒的“胃口”,更好地讓幼兒在生活中提高。

標籤: 反思 教學 圓圓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e7pv9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