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關於籃球運球教學反思(通用5篇)

關於籃球運球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籃球運球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籃球運球教學反思(通用5篇)

籃球運球教學反思1

籃球運動,一直都是很受學生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同時也是我校教師體育運動中的一項特色項目。在此我擔任的是七年級體育教學主要是讓學生能掌握一些簡單的原地運球和行進間運球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控球能力,並能通過已學知識技能進行自主創新,付諸實踐。本課在依據《課程標準》中“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設計教學思路,運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教學中既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在玩中學,但也不忘要求體育課堂常規的紀律性。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是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教學:

一、激發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的投入主要是根據興趣來定的,對於他們喜歡的課程他們會樂於學習。而對於他們不喜歡的課程他們則表現得毫無興趣,甚至置之不理。因而教師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教學前我深入鑽研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採用多種有趣、有效的教學手段進行練習。在進入準備活動後,以組形式進行嘗試運球活動,在練習中互相學習和探究。通過同學之間互相指導、幫助,培養了合作、探究、團結、競爭的精神,在玩球的方法上也有了很多的變化。此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高,既做到了以玩促學、以趣帶學,也提高了教學效率。讓學生在寬鬆的教學環境中真正的體驗到了體育的興趣,達到了體育教學的目標。

二、學習與創新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生對籃球產生興趣之後,要開開始學習技術動作,我學習過程中,注重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按照區別對待、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由易到難來進行的,在課上要給與學生足夠的空間去自我發揮,自我創造,並提示學生要相互交流,通過集體的力量來取得最後的成功,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也增進了學生的信心,同時也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變換手段,抓好常規

一節課下來,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學生的興趣提高了,相互間的合作精神也有所體現了,但是由於是初一學生、自控能力較差,所以在教師講解或評價時時常會出現一些自管自玩球和説話的現象也時自覺是學習興趣。所以在整個教學中,我不時地變化手段來約束一些不太自覺的學生。例如:看哪一組表現最好,可以認真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因為只要是比賽,學生都非常喜歡。這樣一來,平時表現不太好的學生由於求勝心和組內輿論的壓力也都非常自覺的遵守了課堂紀律。使得教師有了一個很大的評價空間,而學生也學會了尊重他人的良好習慣。

四、恢復身心

最後階段通過一個情景,用語言帶動學生放鬆,放鬆完了後通過討論,讓學生髮現問題跟清楚本科的重難點。

從整堂課來看上得還可以,但在上課的過程中隨機應變能力還不夠、肢體語言不夠自然,望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認真學習和多向老教師學習經驗,來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籃球運球教學反思2

原地運球是水平一籃球教材的必學內容之一,這項教材內容在整個小學階段到中學階段的教材中都有出現,但動作技術的學習目標在各水平階段有不同的要求。水平一階段要求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正確的觸球部位和力度,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運球身體姿勢,為熟練掌握運球技術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活潑好動,但模仿能力強。為了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中來,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是以“快樂為主題”,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結合本節課教材內容創設情境,圍繞“籃球嘉年華”的各種活動展開,將情景教學貫穿在整個課堂之中,讓學生在充滿快樂和歡笑的課堂氛圍中學習與體驗原地運球的動作技術,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在本節課後我進行了反思,這節課中出現了很多的不足之處。我總結有以下幾點:

1、對於課堂的掌控能力和組織教學能力還有待提高。

2、對於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還不夠透徹

3、課堂中的教學語言和講解還沒有達到精講多練的要求,口頭禪較多,這樣就直接影響到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和教學目標的達成。

今後我要加強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使自己早日成為一名教育教學能力精湛的合格教師而不斷努力。

籃球運球教學反思3

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籃球運球技術,課的準備部分我給學生下達本節課的內容,同時明確學習目標和要求。從教學內容上是沒有問題的,但男女生的興趣愛好差異很大,直接反映在上課的過程中,剛開始女生覺得運球很好玩,興趣很濃,全都參與練習。但到後面有一部分女生明顯興趣減弱,積極性不夠。

在教學過程的組織上。常規的隊形都是四列橫隊成體操隊形散開練習,但學生練習效果不是很好,比如在原地練習運球時,學生之間只能看到相鄰的運球動作,沒有互相對比練習的效果,如果讓學生幾個人一起練習,喜歡打籃球的在一起互相比着練習,差點的跟着教師來練習,同時也互相指點互相學習,這樣的練習效果比較好,這種隊形以後值得運用。其次是教學方法上要靈活。老師一般上課都是講解與示範的方法,有時有一些學生上課不專心聽講的話,對動作要領沒有領會,學生就很難正確地學會動作。以後上課應該多準備一些教學輔助資料。最後在練習方法上多采用遊戲性質的練習,發現學生的練習積極性比平時要好,所以以後在備課時多花心思設計好遊戲部分,讓學生在遊戲中玩,在遊戲中學習。

在教學時間上。本節課的基本部分安排不是很合理,學生的練習時間少一些,尤其在分組比賽時時間超時,整個一節課覺得不夠很匆忙,所以在以後上課時要合理地安排教學各個環節的時間。

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地改進,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也會多向老教師們學習,學習他們的教學經驗,同時業餘時間加強自己專業知識學習,經過自己的不斷反思再加上其他老師的一些寶貴意見後,相信自己的教學水平會不斷地提高。

籃球運球教學反思4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籃球的運球,主要是讓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原地運球和行進間運球的技術與方法,提高學生的控球能力和支配球的能力,讓初學者通過自己掌握知識技能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練習,在學練中學會運球,提高自己運球的水平。

本科依據《新課程標準》中“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結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合理設計教學思路,運用多種學練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前我深入鑽研教材,瞭解學情創造性的使用教程,採用多種有趣、有效的教學手段進行練習。在進入激發興趣後,學生自由自主練習,嘗試着進行拍球活動,練習中互相學習,互相交流,讓更多的學生熟悉球性。掌握技能後通過同學之間互相合作、探究、競爭的精神,對運球的方法有了很大的提高,放手讓學生親自體驗,不斷總結及時評價,培養興趣。將技能穿插在練習中,由原地———行進間的練習方法,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既做到了以玩促學,以趣帶學,也提高了教學效率。在“玩中練,玩中表現,玩中指導,玩中提高”,學生在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中,真正的體驗到了籃球運動帶來的.快樂體驗,達到了預設教學的目標。

從整堂課來説,我在教學中採用少講解,多提示,多練習,用降低難度、情景教學和音樂放鬆的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採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分層遞進教學方法,符合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設計中以學生現有的知識和技術經驗為輔,在課堂上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自我展示,教師適當做語言、技術的引導,讓學生在練習中體驗技術動作的要領,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但在設計學生自主創新與練習環節上,給學生練習的時間稍微有點少,學生的潛能沒有完全發揮出來,這是本節課美中不足之處,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我將繼續努力改正不足,提高教學效果,提高自我教育教學能力。

籃球運球教學反思5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籃球原地運球,是水平二四年級體育課內容,這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以籃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體現讓學生在體育課中“玩”起來的指導思想。讓學生在“玩”中學習籃球原地技術,“玩”中發展自己的個性,“玩”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且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評價,學會合作,學會欣賞他人。

在課的一開始就引入了籃球明星進行“籃球速遞”遊戲來吸引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爭取做一名籃球小明星。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讓學生觀察老師“玩”籃球的方法,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籃球的興趣,同時也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玩”出自己的風格,“玩”出自己的個性;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熟悉球性,學會自我學習和評價他人學習的能力。同時也達到了熱身準備的目的。為學習原地運球奠定基礎。

整個教學過程採用了三段教學模式,每一個環節力求過度相接自然協調,真正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尋找樂趣。教學過程中重難點的突破引入了“打氣筒”的動作,讓學生體會“按”的動作,和蹲下控制肘關節的,以肘關節為軸的運球的方法,體會不同的動作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在練習過程中,通過高、底位運球的變換鞏固動作要領,又改變了原地運球方法的單一現象。通過高、底位的變換、看信號、聽口令、背口訣、變節奏的教學思路讓學生在“玩”中自我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同時也提高了課的練習密度和強度。課的最後通過遊戲“我的籃球我做主”檢驗了學生原地運球掌握情況和控制球的能力。

從整節課的情況來看,學生比較喜歡這種學習模式,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濃厚,有表現自我的慾望,一半以上的學生都很突出,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實現了教學目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974ym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