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長大教學反思(精選5篇)

長大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長大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長大教學反思(精選5篇)

長大教學反思1

教學本課我力求創設一個輕鬆愉悦的氛圍,讓學生在寬鬆的環境中“熱愛學習,熱愛生活,學會做人。”同時也體現了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

學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能看到自己入學後一年的成長和變化,欣賞自己的優點和長處。通過發現自己身上細微的變化,讓學生為自己的成長而感到快樂。學會關心他人,做一個懂事的好學生、好孩子。教學設計的幾個版塊各自獨立,又層層遞進,每個活動都給了學生充分的空間,體現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有機結合。從而順利的到達活動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課堂伊始,通過歡快的歌曲——《上學歌》,把學生帶到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中,感受到上學的快樂,回憶上學前的自己,無形中形成了一個對比,為後邊的教學做了一個鋪墊。讓學生把課前收集反映自己長大的物品或照片等。如:小時候衣服、帽子、鞋,現在都不能穿了,説明“我”長大了,從而很順利的導入本課。不但身體上發生了變化,在思想和行動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感性到理性、從形象到抽象的認知過程,真正讓孩子感受到長大快樂和自豪感。第一部分在學校要做一個“好學生”和第二部分在家要做一個“好孩子”。

通過幾個圖片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學習和生活,認識自己的成長,知道尊敬父母和老師、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學之間團結友愛等也是長大了的表現。第三部分“做一做”,更盡一步讓學生用表格的形式對照自己一年的變化具體認識,學生通過填表格看看自己一年的,變化,可以使學生的自信得到提升。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運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做遊戲——“故事接龍”,讓學生尋找自己變化的足跡,並把自己的變化接受個同學們。“想到”自己的變化,並且“説出”自己的變化,體驗到自己的成長而高興,樹立起快樂成長的信心。教學中能夠抓住學生的細微變化讓他們體驗到成長的快樂。如: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句子沒有説完整,在同學的幫助和老師的指導下,能夠重新把句子説完整,這也是進步,是長大的表現,體驗成長的快樂。老師能在這個時候及時的指導和肯定學生的進步,讓他感受到成長就在點滴的小事上。但是,學生的積極性調整上還有待提高,學生的發言面不廣,有好多學生是想説而不敢説。對學生的激勵語、評價語應該更豐富些,這樣有待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後應在這方面多加鍛鍊和提高。

長大教學反思2

《我長大了》是《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主題一的活動內容,主要教學活動目標是:

1、通過多種手段,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和同伴一年來各方面的成長與變化,從中體會到成長的快樂。

2、學習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別人的進步,發展積極的自我認識,樹立自信心和上進心。

3、懂得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老師、家長、同學及他人的幫助,學會感恩。

為了把課上好,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組織學生蒐集有關的資料。課前的工作都是圍繞着教學目標進行的。如指導學生蒐集能説明自己長大了的作品、衣服、鞋子、玩具等。向家長了解自己一年來各方面的變化與進步,為展示自己做好準備。在家長的幫助下將成長記錄袋的內容進行分類整理。為了讓學生更清晰地瞭解自己的變化,只靠老師講,學生的印象沒那麼深刻,因此,老師就挑選了有關視頻和圖片,課上播放給學生看,並將電子秤、身高尺等帶進了課堂。實踐證明,採用這些教學手段,提高了課堂效率。低年級的學生,非常在意父母的評價,因此,教師課前請每位家長為孩子寫一封信,對孩子入學這一年的變化與進步進行肯定,並提出努力方向,並邀請一位家長代表到課堂現場。

整節課所設計的各個教學環節,層次清晰,且層層推進,學生容易接受。先是創設情境,揭示課題;由猜他們是誰,引出學生分四大組進行實踐活動:畫手印,畫腳印,稱體重,量身高,感受身體上的變化;再感受學習上、習慣等其他方面的變化;最後再製作成長樹,結束。教師能創造性地處理和運用教材,特別是能充分開發和利用身邊的課程資源,充分體現課程資源的綜合性,達到本課程開設的目的,教育效果超過預期。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要保證學生自主實踐活動時間(《品德與生活》課不少於25分鐘,《品德與社會》不少於15分鐘),多種形式的活動圍繞目標,層層展開。從展示到交流,無論是優等生還是後進生,個個都有話可説,有話要説,人人臉上都是一臉的燦爛笑容。整堂課都似乎處在遊戲當中,因此學生比較活躍,學習興趣濃厚,教學效果好。

不用老師説教,看照片,稱體重,量身高,對比一年以來作業書寫與難易,學生欣然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聽着家長代表、老師的評價,很多孩子都哭了,他們的內心被觸動了。打開父母的來信的場面,最讓人難以忘懷,認字不多的孩子逐字逐句地認讀,是驚喜,是自豪,是邁向新生活的勇氣。正如李燕老師所説:“活動的效果不只在於結果,更在於學生思想和內心的真正變化。”

長大教學反思3

第一次上品德與生活診斷課,心中不免有些緊張。在課上,我自始至終都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而賦予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學生們有探求新知的好奇心,有主動探究知識的願望,有積極的學習態度,這些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是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所具有的,為此出示一張學生小時候的照片,請學生猜一猜照片上的小娃娃是誰,激發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再以該生長大後的一張照片為對比,積極引導學生感受身體上的長大,引出課題:我長大了。

通過觀看視頻瞭解其他小朋友長大後會做許多事情,進而引導學生説説自己會做的事情,並頒發星星予以鼓勵,讓學生感受成長中的樂事、趣事,從而逐步拓展長大了的內涵,拓展學生髮展的空間。在教學中我力圖創設遊戲活動,讓孩子們的學習變得有滋有味。我隨機抽取班級的幾位同學讓他們上台系紅領巾,使他們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性。講毛毛和媽媽的故事,深化認識,讓學生體會到怎麼做在父母眼中才算真正長大,讓學生體會該如何做和好孩子,此刻我設計了合理利用20元錢,通過判斷20元錢的支配方案,讓學生知道學會合理消費也是長大的體現,使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願望,寫願望的活動正好給學生放飛願望的舞台。

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改進教學活動,使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我認為自己還重視與學生的對話,努力做到將自己融入孩子們當中,注重以動情的言語將學生的心拉近,讓學生感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身邊親人的關愛和呵護。

課上下來了,經專家和各位老師的指點,我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對教材的解讀還遠遠不夠,每一塊內容的教學該怎麼處理,該如何銜接,這都是我所欠缺的。如在系紅領巾的環節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心理,隨機讓學生上台系紅領巾,如果此刻有學生不會系,而被同學嘲笑,對這個學生的打擊會很大。課堂上説話的語氣有待親切,對孩子的評價語言還欠個性,不夠豐富。遊戲教學的有效使用上還不夠完善,缺乏條理性。

一反思,一成長,一提高,希望自己在不斷的反思中步步提高。

長大教學反思4

現在我們是中班的小朋友了,長高了,會跳舞會唱歌,很能幹。但有些幼兒仍然十分依賴於父母親,對自己行為、能力缺乏信心,不願意嘗試接受新鮮事物。針對這一現象我首先進行了此次主題活動中的《我長大了》教學活動,此次活動,讓幼兒在通過自己觀察、發現、講述、總結等一系列活動中來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做許多事情了。在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參與度高,尤其是在講述自己長大的變化時都搶着講述,樂於與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成長。幼兒積極響應不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會做值日生,並在牆飾中留有一版塊“我是小小值日生”,孩子們都積極參與,基本上能把衞生打掃乾淨。尤其是沈宇瞳小朋友,過去自己的事情從來不做,自從進入中班後,彷彿換了個人似地,當起了值日生,堅守職責,小板凳擺放得整整齊齊,桌子擦得乾乾淨淨。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孩子們真的長大了,我們心裏由衷的高興。

本主題活動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在開展活動時為了使活動變得有趣,我有了一些創新的想法。現在的幼兒接受的新鮮事物多、想象力豐富,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與主張。過去的那種“填鴨式”教學已經不能滿足他們好奇、求知的慾望了也不利於培養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更願意和老師一起去發現、嘗試、探索,最後得出結論。這樣的活動進行起來師生都感到輕鬆、愉悦,幼兒接受得快、掌握好。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幼兒親自體會到自己長大了,不用教師的幫助會做簡單的事情,從而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長大教學反思5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引導幼兒瞭解各種職業,知道每個職業都有偉大之處;引導幼兒自己長大後想做什麼的美好願望,引導幼兒講述:

活動剛開始時,我請幼兒帶着問題傾聽詩歌,(問題是:詩歌裏面的小朋友他們長大想做什麼?為什麼?)當我講述完詩歌裏面的內容後,幼兒對各項職業都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所以當我提出以上問題的時候,幼兒能馬上告訴我答案,藉助幼兒的回答,我又對全班的小朋友再次介紹了各項職業,讓幼兒加深映象。

這個時候,已經有不少幼兒想告訴我他們長大想幹什麼,所以當我提出你們長大想做什麼這個問題的時候,幼兒已經迫不及待的回答了,有的説想當解放軍,有的想當畫家,有的消防員、總經理、董事長……等各項職業,藉助幼兒的各種回答,我馬上再接再勵的問幼兒要怎麼實現這些夢想,然後讓幼兒自己講述。在講述時我並沒有以詩歌限制幼兒的講述內容,而是鼓勵孩子們用準確、豐富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因此整個活動開展的井井有條,幼兒都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認真傾聽同伴的發言。

標籤: 精選 教學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2vvm7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