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關於《兩莖燈草》教學反思

關於《兩莖燈草》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兩莖燈草》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兩莖燈草》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中所寫的嚴監生是一個很有錢的人,這其實是説明他不是一個點不起兩莖燈草的人。在教學的時候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反覆的朗讀和感悟,透過嚴監生的動作、神態,才能走進他的內心,體會到人物的性格特點及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首先讓學生重點是學習諸親六眷的猜測和嚴監生的反應,體會嚴監生的吝嗇。重點研讀描寫嚴監生反應的句子。引導學生緊扣“搖了兩三搖”“睜的滴溜圓,狠狠搖,指得緊”“把眼閉着搖頭,指着不動”這些句子,感悟嚴監生從急切到絕望的心理變化,從而感悟他的吝嗇。

在課堂中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學習,特別是體會詞句的表達作用和表達效果,揣摩作者為什麼這樣寫,這樣的增加課堂的`語文味。這篇文章中還有許多寫法值得關注,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關注作者是怎麼寫嚴監生病重的,引導學生感悟作者通過抓住人物眼部的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寫法。讓學生感悟,用平時難以理解的行為來寫一個人,就叫諷刺。

在本堂課中我努力滲透學習方法指導。讓學生知道監生就是古代對讀書人的稱號。引導學生知道藉助課文下面的註釋來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在整體感知文章時,主要引導學生嘗試運用“藉助課題抓關鍵詞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方法進行概括,用這樣的方法概括主要內容。在精讀課文時要求學生通過做批註方法去讀。在學習重點句子的時候引導學生抓住具體的詞語去感悟人物的精神課後想一想,本課教學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不能更好地抓住課堂中生成的資源來教學,當孩子們在總結嚴監生形象時説到嚴監生節儉、節約和守財奴時,應該讓孩子們分別説説他們是怎麼想的、讓孩子們評價嚴監生時才能更好的感悟守財奴形象。

吳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軒,號粒民,安徽全椒人,祖籍浙江温州。因家有“文木山房”,故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移居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清代文學家。

吳敬梓出身縉紳世家,幼年聰穎,善於記誦。早年生活豪縱,初入學為生員,後屢困科場,家業衰落,經歷世態炎涼之苦。乾隆元年(1736年)薦舉博學鴻詞,託病不赴。晚年研究經學,窮困以終。

吳敬梓精熟《昭明文選》,工詩詞散文,詩賦援筆立成。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詩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詩説》七卷(今存四十三則)。

少年才子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吳敬梓出生在安徽全椒一個“科第仕宦多顯者”的官僚家庭(現存吳敬梓手寫《蘭亭序》中蓋有印章“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祖籍浙江温州。[3][4]

吳敬梓是吳雯延之子,後出嗣給長房吳霖起為嗣子。因出嗣能繼承更多遺產,獲得更多利益,吳敬梓招致族人的怨恨和攻訐,童年時期就被捲進家族糾紛的漩渦中。吳霖起對他的教育十分嚴格,吳敬梓不得不終日鑽研四書五經、八股制藝。吳敬梓對八股制藝非常厭倦,卻自幼喜愛能陶冶感情的詩、詞、曲,甚至向人學拍曲。然而,科舉世家出身的吳霖起一直教育自己的兒子:惟有通過科考謀取功名才能求得出路。幼小的吳敬梓在嗣父不斷地灌輸下,也產生了以科舉功名為出路的思想。[7]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吳敬梓十三歲時,母親病故。家族中的各種矛盾再次向他襲來,吳敬梓從此變得鬱鬱寡歡,經常獨自一人躲在書房中,整日閲讀他所喜愛的詩詞、小説和戲曲等各種書籍。不管是經史子集、還是“小説淫詞”,只要能夠到手,他都加以瀏覽。廣泛的閲讀開拓了他的眼界,增加了他的知識,也讓他積累了很多資料,這對於他後來的創作有着巨大的影響。[7]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吳霖起被選任為江蘇贛榆縣縣學教諭,攜吳敬梓前往贛榆任所。贛榆地處海濱,吳敬梓經常登山臨水,四處遊玩。在贛榆,吳霖起對吳敬梓進行了系統的科舉教育,在長期灌輸和反覆強調下,吳敬梓打下了寫作八股制藝的比較紮實的基礎,得到周圍人的推許。[5][28]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2pq4q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