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認識長度單位》教學反思

《認識長度單位》教學反思

本週學習了第一單元"長度單位",學習重點如下:

《認識長度單位》教學反思

1.統一長度單位.

在課堂內,我們通過組織孩子們用不同的標準去測量同一長度,

引導孩子們提出疑問:明明是同樣長的物體,為什麼量得的數量不同呢?使孩子們感受到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在實踐生活中充分感受1釐米和1米的長度.

為了準確,方便地表示物體的長充,人們發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為了便於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統一的規定.在課堂內引導孩子們觀察尺子上有些什麼?有刻度線,數字,大格,每兩個數字之間叫作一個大格,像這樣的一樣大格的長度定義為1釐米.在生活中去尋找1釐米,量一量孩子們的每一個小手指,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釐米呢?孩子們通過觀察,發現1釐米長度的物體很多很多,1釐米它比較短.

出示米尺,感受1米的長度.用手勢來表示出1釐米,1米究竟有多長.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再拿尺子來準備測量.

3.學習測量的方法.

把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着數字幾.不過,有的物體的長度不是整釐米數,我們也可以適當地引入小數的介紹,但是不宜過多強調.

4.線段的認識.

線段的認識重點抓住兩個特徵:1直;2有兩個端點.在黑板上畫上一條直線,問:"這是一條線段嗎?"有的孩子説:"是的',因為它很直."有的説:"不是的,它沒有兩個端點.""對,這是一條直線,它沒有兩個端點,它的左右兩端是可以無限延長,我們無法用尺子量出直線的長度.但是,點上兩個端點,就像用剪刀剪下了其中的一段,這就是"線段",線段是可以測量出具體的長度.其實,線段的定義是由直線引出的,直線上兩個點和它們之間的部分叫做線段,這兩個點叫做線段的端點。但是,在低年級階段,我們通過比較形象的語言,比較有趣的比方來引導孩子們理解什麼叫作"線段".

4.學會用尺子畫給定長度(限整釐米)的線段.

畫法指導:畫線段時,注意從尺的"0"刻度開始畫起,是幾釐米長的線段就畫到尺子幾釐米的地方.

但是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們可以發現有的尺子斷了,沒有了"0"刻度了,那又該怎麼辦呢?引導孩子去發現用任意的一個刻度線做為起點,都可以的.如:用刻度"1"為起點開始來起,畫3釐米長的線段,那就1+3=4,畫到刻度"4"的位置,畫完後,記得點上兩個端點,表示這是一條3釐米長的線段,如果沒有點上兩個端點,那你畫出來的就是一條沒有長度的"直線".

5.本週的學習問題:

(1)口算的準確率退步較大.在課堂練習中,我們可以發現有的孩子"口算"退步很大,11-7不記得了,84-8寫出的答案也是非常奇怪,還有100-10等於幾?有的孩子怎麼樣都想不出答案了.這兩週需加強口算的訓練。

標籤: 教學 單位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0pwer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