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山米與白鶴》教學設計及説課稿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

《山米與白鶴》教學設計及説課稿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

【學習目標】

《山米與白鶴》教學設計及説課稿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

1、理解課文深沉動人的真摯感情和體會外祖父對生命獨特理解。 

2、體會“愛的力量”。

【學習重點】 

 理解課文深沉動人的真摯感情和體會外祖父對生命獨特理解。

【教學設想】

1、“長文短教”,捉住一點,讀得細,品得深。2、上課時,素材要蕩得開,覆蓋要廣,讓學生感覺到愛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教學時數】一課時

【學習內容與過程】

一、 導語:利用標題引入,簡要複述故事。(板書關鍵詞)

   情節發展與情感變化:出逃(拒絕、對立)-捕鶴(報復、怨恨漸消)-喂鶴(理解、愛上外祖父)。

【措施:帶入文本,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二、學生思考問題,閲讀文本。

問題一:把握情感的轉變。--山米對外祖父的情感和對鶴行為前後有什麼變化?

          態度

不同時段 對外祖父態度 對鶴態度

前 怨恨、不信任、咒罵 不在意白鶴的死活,甚至希望它死掉,還用石頭砸它,

後 理解、熱愛外祖父 真正關心白鶴、有愛心。

【目的:情節上的突兀,一是可以造成懸念,激發學習的興趣。二是熟悉文本;三是為探究原因做準備。】

問題二:探究“變”的原因--是什麼原因促使山米對外祖父對鶴的感情發生變化的?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看出來?

外祖父對鶴的愛,感染了他。

外祖父對生命的珍愛教育了他。

小結: 外祖父對動物的摯愛之情,深深感動孩子,喚醒了孩子沉睡的愛心,使他從無知到成熟,從仇恨一切到充滿愛心,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成長。他終於懂得如何去愛小動物,愛別人,愛生命,愛一切值得愛的東西。

【目的:理解文章主旨,體會愛的力量--“愛的力量是無窮的” 】

三、 靜思默讀 ,自由暢談。-- 教材深挖掘,細緻體會愛。

問題一:外祖父愛白鶴,找出外祖父愛白鶴的語句,並做簡要分析。

【學生自由暢談,教師相時而導】

示例:

1、“外祖父對山米説,那些跟他在一起的鳥,每一隻都比他所認識的人還要真實,

他甚至無法區分自己的孩子,卻可以從一千隻鳥中,找出他的山鳥和金絲雀。”寫出外祖父對山鳥和金絲雀無比珍愛。

2、 “山鳥走後,他的金絲雀、灰色鸚鵡,還有野鴨、紅雀也飛走了。老頭兒用一種低沉而悲傷的聲音一一核對着他所失落的寵物。”“低沉而悲傷”寫出了當山鳥走了外祖父傷心難過的心情,表達他對動物的愛的情感。

3、“山米不斷地追問着,外祖父沉默了很久,最後用一種老邁而悲哀的聲調説道:“這隻鶴已經瞎了。”當鶴瞎了,外祖父極其悲傷,所以聲調才會“老邁而悲哀”

【教師】:當山米砸鶴,祖父吼叫暴怒;家裏才有成羣的鵝;才會救助傷鶴;……有了愛,這些行為就不難理解了。

   教師追問:為什麼外祖父會這麼珍愛動物?(提示:他對生命有獨特的理解。在課文中劃出來,並熟讀。)【目的:體會至真的感情。】

明確:“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生命更寶貴了。人類接連不斷地發掘了一些死寂的星球,報紙雜誌上令人遺憾地報道這些星球上都沒有生物。只有當人領悟到浩瀚宇宙中,除地球以外其他地方都沒有任何生物的時候,才會知道生命的可貴。”

教師過渡:其實我們生活不是缺少愛,而是缺少發現愛的眼睛。那麼今天這個機會,我們把愛發現出來,好,來看這個屏幕,這四道題任選一題思考:

四、放飛思緒,拓展遷移。(多媒體展示)

1、讀了《山米與白鶴》,哪個有關愛的成語、詩歌、歌曲記得特別清楚?

2、你想講述哪一個愛的故事?

3、回憶一下,在生活中,你發現了身邊的人的哪句話、做法讓你感受他(她)是愛你的?

4、讀完文本,你對愛、對生命有什麼新的思考?

【措施:①任選一題;②拿起你的筆,寫下你知道的,你感受深刻的,即使是片言隻語。③配輕音樂《永恆的愛》】

  【學生展示】:……

【教師】 老師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教師深情朗讀《藏羚羊跪拜》片段,……這就是愛的力量。

五、結束語:最後老師送給大家幾行字,請全體起立,一起讀一下:

熱愛生命   尊重生命    敬畏生命

最後,我們不要忘了愛自己!

五、板書設計--學習導圖:

山米對外祖父的情感和對鶴行為前後有什麼變化?

對外祖父態度          對鶴態度  

前:怨恨、不信任、咒罵   不在意白鶴的死活,

甚至希望它死掉,

還用石頭砸它,

後:理解、熱愛外祖父    真正關心白鶴、有愛心。

 六、【教師備用資料】

成語、詞語、歌曲

成語※  內容上:語重心長  苦口婆心   相敬如賓  促膝談心  情同手足  不離不棄   白頭偕老   心心相印。

語言上帶愛字:愛憎分明  愛屋及烏 愛才如命 愛富嫌貧 愛莫能助  愛不釋手

歌曲※  想起一首感人的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 

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説,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走過那片蘆葦坡,你可聽説,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為何片片白雲悄悄落淚?為何陣陣風兒輕

訴説,還有一羣丹頂鶴輕輕地輕輕地飛過。  

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説,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走過那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説,有一位女孩,她再也沒來過,只有片片白雲為她落淚。只有陣陣風兒為她唱歌,還有一羣丹頂鶴輕輕地輕輕地飛過。

※  《愛的奉獻》

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人間的春風 ,幸福之花處處開遍。

這是生命的源泉,在沒有心的沙漠,在沒有愛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卻步

幸福之花處處開遍。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 詩句: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名言:

※  愛是生命的火焰, 沒有它, 一切變成黑夜。-- 羅蘭 

※  被摧毀的愛, 一旦重新修建好, 就比原來更宏偉, 更美, 更頑強。-英莎士比亞 

※  愛是一座堅不可摧的橋樑,它跨過了冰封雪凍的江河,超越了停滯不前的空間;即便關山阻塞,迢迢千里,即使大地雪凍冰封,天空雲暗霧障,愛也能使丈夫和妻子手攜手跨進陽光普照的天地。〔美國〕歐文斯通:《總統之戀》

※  愛的作用就是讓人從困境走出來,從傷心中走出來,從不快樂到快樂

※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  把愛拿走,我們的地球就變成一座墳墓

※  愛心能給世界也能給自己帶來美好和歡樂。(《巨人和孩子》)

課文內容鏈接:

1、《小巷深處》的那位盲母呀!人家説,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可是,她“為了這丫頭”,硬是把比江山難改的潑辣改了,為了啥?為了能給孩子一個慈祥、温和的媽媽!這是一位母親的愛呀!

2、當“我”的虛榮心隨着青春期的到來開始膨脹的時候,母親選擇隱忍。為的是我在同學面前能抬起頭來,母親“摸”着上車,“孤零零”回家……三年如一日,為的是母女之前的一份承諾,為的是讓自己孩子活的體面。大愛無言!隱忍的背後深藏着好母親一份沉甸甸的愛。

3、莎莉文老師的名字永遠鐫刻在我生命的里程碑上,熠熠生輝,光彩奪目。是她,用愛心、耐心、智慧開啟一顆封閉的心靈;是她送給一個被黑暗包裹的小孩一雙世界上最明亮的眼睛;是她用行動詮釋一個老師的責任--化腐朽為神奇力量!

 4、同樣是父親,仲永之父“利其然”“不使學”導致“童星”隕落,東方的童星隕落了。然而,西方的“球星”卻耀眼奪目,當貝利誤入歧途時,是父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兩種不同方式的愛,兩種不同的責任,結出兩顆截然不同果!

《山米與白鶴》説課稿

雲霄立人學校  湯劍洪

     我説課的篇目是《山米與白鶴》,它是語文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本文的教學想法。 

一、説教材 

【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小説的學習是在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小説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這個單元的小説學習又和九年級上和九年級下的小説學習密切聯繫着,因此,在整個初中小説學習的知識網絡中,我們應該明確我們本單元學習重點是什麼。而這篇文章學習的重點又應該是什麼。每個老師思路不同,處理方式不同,因此對學習重難點和教材處理也不同,我是把理解文章主旨作為本課的學習重點。

因為小説的主旨是學習小説、理解小説的關鍵,必須不斷培養。其次,這節課學習過程隱含着解讀小説主題的一種方法--在矛盾處分析小説主題。但是,對於學生學習而言,我們沒必要把方法理性輸入,因為方法性太明確,往往會套牢學生思維,學習中容易出現生搬硬套。潤物無聲,學生在和我們一起學習過程中去感受、體會和運用。

【課文內容】:本文是美國兒童文學作家貝特西貝爾斯寫的一篇充滿真摯情感並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小説。因此,緊扣文本,組織和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感受和體驗小説中主人公的真摯情感及感悟人生哲理將是欣賞這篇小説的重點。

二、學習目標和重點的確定 

《山米與白鶴》可以提煉很多學習內容,比如:人物性格分析;插敍的作用;

描寫人物的方法極其作用;愛的至真情感和愛的力量是無窮的等等。面對這麼多學習內容,我了取捨。根據:

① 新課標對初中階段小説的閲讀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本節課我是側重指向新課標這些要求。

② 作為自讀篇目,本文教學着眼於把學生自主閲讀、探究能力的鍛鍊,着重培養學生表達能力,並在合作解讀過程中激活學生更寬廣的愛心世界,以理解愛、善於愛,促使學生養成正確的態度、價值現,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敬畏生命。

③愛的作用和真摯情感是人性最美麗的,抓住這個知識上課,既能夠理解文章主旨,又能利用這個寶貴的素材及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一舉兩得。基於以上考慮,我確定以下作為本節課學習目標和確立學習重點。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深沉動人的真摯感情和體會外祖父對生命獨特理解。 

2、體會“愛的力量”。

【學習重點】理解課文深沉動人的真摯感情和體會外祖父對生命獨特理解。

三、説教法、學法

1、儘可能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之所以説盡可能,是因為我不熟悉學情,不瞭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知識水平,這堂公開課充其量是我在完成一個教學想象。但是,我願意用認真的態度來完成“同堂異構”的教研任務,以期待能和我的同事們在教育教學上做些探討,希望能聽取一些中肯的、有深度的意見。 

2、本文應該屬於“長文”,按照處理教材的一般技巧,長文短教,因此,我要大膽取捨,面面俱到只能導致面面不到,淺嘗輒止,無益於學生學習和能力培養。因此,我採用“長文短教,捉住一點,讀得細,品得深。”這個教學策略。

3、淺文深教,這篇文章的從故事情節應該算是比較簡單的,題材和內容也不深奧。按照《教參》中“教學建議”第三點“教學中要突出重點,不必按着情節人物、主題、藝術特色的套路去分析。”我認為説的極其有道理。因此,如何深教,深教什麼,這是我思考再三。沿着愛的情感這條路繼續追蹤。確定了“深度閲讀 ,自由暢談”這個環節。“深度閲讀”就是更加具體引導學生去揣摩人物內心活動,去觸摸人物情感世界。“自由暢談”是屬於學習方式,我不想給學生太高的要求,最關鍵以此來誘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真正用體驗式的方法學習語文。

4、學習的第四個環節--“放飛思緒,拓展遷移。”組織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層層深入地對話,目的是讓學生觀察世界,感受愛的力量。之所以設置那麼多思考題目,我的想法是這樣的,一是讓學生更有挑選的餘地,不要侷促一室之內;一是懂多少説多少,“取人之長”,以點成面,感受集體的智慧對學習的重要性。另一個想法是覆蓋面廣,足以説明愛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之所以我們平時感受不是很深刻,是因為我們缺乏感受愛的心靈。

四、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設計和這樣設計的意圖,我在教案中有附加註明。這裏不重複細説。

五、教學效果預測與反饋

我最擔心的問題,是學生和我配合的問題,倘若學生學習水平和習慣比我預料要差,我準備大膽降低難度,比如“放飛思緒”這個環節,即使是片言隻語,我也會給予肯定和表揚。

我還擔心是學生思考習慣和發言習慣的問題,那時候只能因情況的變化而定。

 

許麗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z2okq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