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金鎖銀鎖》教案

《金鎖銀鎖》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金鎖銀鎖》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金鎖銀鎖》教案

《金鎖銀鎖》教案1

活動目標:

1:嘗試對數量在10以內的兩個集合進行多少的比較。

2:理解並遵守遊戲規則,體驗共同遊戲的快樂。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重難點:

幼兒理解,遵守規則的情況。

想同時打開2個寶箱得到2份禮物用什麼辦法。

活動準備:

大呼啦圈一個、磁性板一塊、記錄卡片若干、金鑰匙若干、寶箱2個。

活動過程:

一;師幼打招呼,並向客人老師問好

二:師:老師知道中班小朋友可厲害了,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考考大家,今天來了多少位客人老師?

師:今天李老師帶小朋友玩一個遊戲,名字叫金鎖銀鎖。

三;介紹遊戲玩法

兒歌:金鎖銀鎖,咔拉咔拉一鎖,快快逃過,3、2、1逃。

師:鎖抓住鑰匙了嗎?(沒有)

帶幼兒做一次

換一把鎖,換一個開鎖的人。(換隻手來一次)

四:師幼一起玩遊戲,講述遊戲角色分配。

五:介紹遊戲玩法及規則

1:3、2、1逃,才能逃回家,原地坐下。

2;比比哪家金鑰匙多就能打開寶箱得到禮物。

六:師:小朋友還有沒有問題?

七;開始遊戲

先請幾個人?(5個)

金鑰匙送給誰?

比5個多是幾個人?(7個)

金鑰匙送給誰?

八:師:現在我們可以打開一個寶箱了,那你們想不想打開另一個寶箱,得到兩份禮物,有什麼辦法呢?

人數依次是(9、11人)

九:念兒歌開寶箱,數禮物。

十:分禮物。

《金鎖銀鎖》教案2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常見的和特殊的鎖及鎖的作用;

2、知道一把鑰匙配一把鎖以及相同齒紋的鑰匙可以開同一把鎖;

3、主動大膽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發展創造力。

活動準備:

常見的鎖,如:自行車鎖、掛鎖、摩托車鎖等。

經驗準備:

材料準備:鎖的標誌(大、中、小)

活動過程

一、遊戲:《金鎖、銀鎖開開》。

讓幼兒自由配對玩金鎖、銀鎖的遊戲,吸引幼兒對鎖產生興趣。

二、將掛鎖展示在長桌上,讓幼兒分組自由操作開鎖。桌上有5把鎖,5把鑰匙,由5 個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方法一:選擇一把鑰匙,依次試開每一把鎖,一定會有一把鎖被打開。

方法二:選擇一把鎖,依次用鑰匙試開,一定會有一把鑰匙打開這把鎖。

三、老師以不會玩掛鎖,讓幼兒來教老師的方法學習開關掛鎖。

(1):開鎖:找到鑰匙孔――把鑰匙正插――插到底----旋轉

(2):關鎖:掛鎖對準小孔――往下按。

四、共同探索“一把鑰匙開同一把鎖”。

教師出示4把鑰匙,一把鎖,擺在桌上,提問:這4把鑰匙是不是都能開這把鎖?請個別幼兒上來試開,提醒幼兒試過一把鑰匙把它放回原位,再拿另一把。

提問:我們一起想一想,一把鑰匙可以開幾把鎖?

小結: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

五、同齒紋的鑰匙開同一把鎖。

教師:這兒有兩把鑰匙,看能不能把這把鎖打開,誰願意來試一試?

幼兒成功地開鎖。

利用實物投影儀,比較兩把鑰匙,得出“相同齒紋的鑰匙可以開同一把鎖”。

小結:生活中,人們為了使用方便,防止鑰匙丟失,常常一把鎖配幾把相同齒紋的鑰匙。

六、鎖的作用。

師:小朋友們想一想,什麼地方需要用鎖?

師:為什麼這些地方需要鎖呢?

教師小結,鎖的作用是防盜、安全。

七、介紹特殊鎖類

活動反思:

鎖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幼兒雖然認識鎖,但對鎖的認識還不多。為了讓幼兒瞭解鎖和鑰匙的關係,以及鎖的作用。

本次活動,幼兒通過探索、指認、操作活動,瞭解了鎖和鑰匙的關係是一一對應的,一把鑰匙只能打開一把鎖,同時也知道了鎖的用途和作用,明白了生活中什麼地方要用鎖,什麼地方不要用鎖。

《金鎖銀鎖》教案3

活動目標

1.對數量在10以內的兩個集合進行多少的比較,並能運用數經驗解決遊戲中的問題。

2.理解並遵守遊戲的玩法和規則,體驗共同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大呼啦圈1個(見圖1);

2.金鑰匙若干(見圖2);

3.人物記錄卡片若干(見圖3);

4.寶物箱2個(內含的禮物大小不同)(見圖4);

5.場地(藍、黃兩個長方形框);磁性板1塊。

(教學建議:1.藍、黃兩個長方形框不宜太大,框的大小應根據參與遊戲的幼兒人數而定,每個框的大小隻要能容納半數的幼兒即可;2.寶物箱中的禮物大小最好相差比較明顯,且“大的禮物”數量少於幼兒人數,“小的禮物”數量要超過幼兒人數,可為後續幼兒理解函數關係——物體大小與數量多少之間的關係做鋪墊。)

活動過程

一、説説遊戲

1.小朋友都喜歡玩“金鎖銀鎖”的遊戲,知道怎麼玩嗎?請説説。

2.小結:“金鎖銀鎖”遊戲的玩法是一隻手當鎖,另一隻手當開鎖的人,邊念兒歌邊遊戲;兒歌唸到“3、2、1,逃”時,大鎖立即關閉,開鎖的人馬上逃走。

(師生坐在位置上共同玩遊戲。)

二、玩玩遊戲

1.交代玩法和規則

(1)導入:“金鎖銀鎖”還有不一樣的玩法,怎麼玩呢?請仔細聽。

(2)玩法:

這裏有一把“大鎖”(出示“大呼啦圈”),我是“上鎖”的人,小朋友是“開鎖”的人,這是開鎖人的“家”(藍色和黃色的長方形框)。

遊戲開始,開鎖人站在“大鎖”下念兒歌:“金鎖銀鎖,咔啦咔啦一鎖,趕快逃過,3、2、1,逃。”唸到“逃”,大鎖立即關閉(平放在地上),開鎖人趕快逃回“家”,原地坐下不能走動。比比哪家人數多,就能得到1把“金鑰匙”,遊戲繼續;最後比比哪家的“金鑰匙”數量多,就能打開“寶物箱”得到禮物。

(3)規則:

①開鎖人聽到倒計時“3、2、1,逃”時,才能逃回“家”,原地坐下不能走動。

②比一比哪家人數多,就能得到1把“金鑰匙”。

【設計意圖:教師講述遊戲玩法時,語速稍慢,邊講邊演示,幫助幼兒理解玩法;宣佈規則時要突出“重點”,便於幼兒理解,如第一條要突出“逃”,第二條要突出“哪家人數多”;同時對第一條規則“原地坐下不能走動”,教師需要示範並追問“能坐到方框外面嗎”,以此形象地幫助幼兒理解玩法和規則。場地上佈置的長方形框不宜太大,以容納半數幼兒為宜。】

2.幼兒開展遊戲

(1)第一次嘗試遊戲(4個小朋友)。

重點關注:幼兒對玩法的掌握情況、遵守規則的情況。

(2)遊戲後分享:哪一家能得到“金鑰匙”?兩家人數一樣多怎麼辦?

【設計意圖:第一次嘗試玩遊戲的目的是為後續遊戲起示範作用,因此參與遊戲的幼兒不宜過多;當出現兒歌還未唸完幼兒就急於逃回“家”的情況時,教師一定要以規則為約束提示幼兒遵守;當兩個“家”中出現人數相等時,教師應聽取幼兒對“金鑰匙如何送”的想法。】

3.第二、三次遊戲(人數依次為6、8)

(1)玩法與規則同上。

(2)遊戲後分享:

①開鎖人都逃走了嗎?哪一家能得到“金鑰匙”?

②哪一家的人多?哪一家的人少?

③你是怎麼數出來的?

(3)小結:人數少的時候,用眼睛一看就知道有幾個人;但人數多了就要仔細數一數,一定不能漏數、不能重複數。

4.第四、五次遊戲(人數依次為9、10)

(1)玩法與規則同上。

(2)重點分享:

①現在能打開哪個“寶物箱”?

②有什麼辦法可以同時打開2個“寶物箱”,每人得到2份禮物?

③有沒有辦法讓兩個家裏的“金鑰匙”變得一樣多?

【設計意圖:遊戲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金鑰匙”都在同一個家或者兩個家的“金鑰匙”不一樣多的情況,如藍藍家有2把金鑰匙,黃黃家沒有金鑰匙;藍藍家有2把金鑰匙、黃黃家有1把金鑰匙??教師應根據現狀提出以上問題,讓幼兒思考並想辦法讓兩家的“金鑰匙”一樣多,以達到教學目標。】

三、活動延伸:分享禮物

(逐一打開“寶物箱”,讓幼兒先推測禮物是否夠分。)

1.提問:如果每個小朋友都要得到禮物,你覺得夠分嗎?請説説理由。

2.小結:原來禮物的大小和數量的多少是有關係的;禮物是否夠分,只要數一數就知道了。

《金鎖銀鎖》教案4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中的重音,能聽辨延長音。

2、嘗試聽着音樂交換同伴,體驗和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會玩”金鎖銀鎖”遊戲

2、材料準備:音樂—七步進階、鈴鼓

活動過程:

一、念一念,玩一玩

價值分析:熟悉遊戲,引起活動興趣。

1、示範遊戲《金鎖銀鎖》:怎麼玩?

2、師幼邊念兒歌邊做遊戲。

小結:這是一個民間遊戲,所以是用滬語邊念邊遊戲的。

二、聽一聽、玩一玩

價值分析:通過聽辨鈴鼓、音樂的不同重音,嘗試遊戲。

1、教師拍鈴鼓:你聽到了哪幾種聲音?分別可以表示什麼?

小結:搖鈴鼓的聲音代表開鎖,拍鼓面的一聲重音代表鎖鎖。

2、聽音樂:你聽到了幾種聲音?

3、聽音樂做遊戲:怎麼才算真正的贏了?

小結:有音樂的地方和朋友面對面做遊戲,延長音的時候開鎖,重音的時候鎖鎖。

三、換一換、玩一玩

價值分析:根據樂曲中的不同音高邀請朋友做遊戲,初步體驗同伴遊戲的樂趣。

1、和很多人玩,怎麼玩?

2、兒歌什麼時候可以交換朋友?什麼時候面對面?

小結:念“找個朋友”的“找”字時候找朋友,念“準備開始”的“始”字的時候面對面做遊戲。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選材來自民間幼兒遊戲,音樂活波節奏感強,容易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各環節圍繞活動目標層層遞進有效推進活動的發展。組織形式富有新意,活動始終圍繞着遊戲逐步開展。特別是有效利用鈴鼓來銜接音樂中的延長音與重音獨特的教學有段有效的'為目標所服務。但在聽辨音樂提問方面,指向性不明確。如把提問“分別可以表示什麼”改成“哪段音樂代表開鎖”哪段音樂代表“鎖鎖”指向性更加明確。

《金鎖銀鎖》教案5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會用簡單的詞語形容和描述一件事物。

2、引導幼兒仔細傾聽同伴的講話,並能迅速、正確地對話,訓練幼兒語言反應的敏捷性。

3、使幼兒能夠遵守遊戲規則,愉快地進行遊戲活動。

(分析:這個活動要求幼兒能夠快速調動已有經驗,同時使用合適的詞和"xx,xx,xxx"的句型來描述聽到的物品,有一定的難度,對大班幼兒來説是適合的。)

活動準備:

兩把鑰匙,一把貼有蘋果形狀的鎖,一個玩具娃娃。

活動過程:

1、示範操作表演。

(1)先出示一把蘋果鎖和兩把鑰匙,接着邊操作教具邊念兒歌:

金鎖鎖,銀鎖鎖,

兩把鑰匙一把鎖,

咔嚓咔嚓把它鎖,

小朋友快點來開鎖。

(2)出示玩具娃娃,並以娃娃的口吻問:"這是什麼鎖?"答:"這是蘋果鎖。"玩具娃娃又説:"蘋果,蘋果,紅彤彤。"咔嚓一聲將鎖打開,接着再插入另一把鑰匙説:"蘋果,蘋果,香又甜。"咔嚓又打開了蘋果鎖。

(3)帶領幼兒念兒歌2~3遍,從而使幼兒對整個遊戲活動有了一個初步、完整的印象。

(分析:在這個活動開始,教師採用示範操作玩具娃娃的形式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遊戲情景。這是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集中幼兒注意的一種很好的策略。)

2、講解遊戲規則。

教師採用口頭講述的方式,向幼兒交代遊戲規則。

(1)唸完兒歌后,開鎖人才能問:"這是什麼鎖?"扮鎖的幼兒必須想出一個鎖名來,告訴他:"這是xx鎖。"

(2)開鎖的兩位幼兒分別是兩把鑰匙,這兩位幼兒必須用"xx、xx,xxx"的句型來描述xx鎖。前面重複説名詞兩次,後面用3個字描述一下這種事物的特點,如"蘋果,蘋果,香又甜。"

(3)開鎖人描述的準確就能打開鎖,並交換角色,否則不能交換危色。

(分析:教師在示範遊戲過程中採用口頭講述的方法,向幼兒交待遊戲規則。由於遊戲規則中包含了活動目標,因此,教師需要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向幼兒解釋規則,同時還需要邊講解邊示範。)

3、教師扮演角色,引導幼兒遊戲。

教師先扮演開鎖人的角色,幼兒扮演鎖的角色,然後交換角色。通過教師參與角色的形式,可幫助幼兒學習掌握遊戲中的對話及描述部分,為幼兒獨立開展遊戲活動積累經驗。

在對話過程中,鼓勵幼兒講出各種不同的鎖,學習用各種不同的、簡單的詞語進行準確的描述。

(分析:這一步驟非常重要。為了保證幼兒在下一步按規則玩遊戲,在幼兒感知、理解遊戲規則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以主角的身份帶幼兒玩幾次,並不斷變換鎖的名稱,如"小貓鎖——喵喵叫""月亮鎖——像小船"。此步驟視幼兒掌握程度可以重複幾次。)

4、遊戲活動《金鎖銀鎖》。

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圈扮鎖,請兩名幼兒當開鎖的人,一個站在圈內,一個站在圈外。(此活動建議在户外場地進行)

遊戲開始時,大家邊念兒歌邊前後擺動拉着的手,兩名開鎖人同時隨着兒歌的節奏依次在各拉手處做開鎖動作。兒歌唸完後,開鎖人停在某處便可指這裏兩人問:"這是什麼鎖?"拉手人回答:"這是xx鎖。"然後,開鎖人説:"xx,xx,xxx。"講對了,開鎖人就能輕輕把兩人的手切開,然後交換角色,遊戲重新開始。若開鎖人講的不正確,扮鎖的幼兒將鎖握緊,開銷人就切不開鎖,遊戲繼續進行。

(分析:這是幼兒自主遊戲、練習按一定規則進行語言表達的過程,放手讓幼兒愉快地玩,必要時個別指導幼兒,解決幼兒之間的衝突是教師的主要職責,遊戲的時間長短視幼兒的興趣和疲勞程度而定。)

《金鎖銀鎖》教案6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仔細傾聽同伴的講話,並能迅速、正確地對話,訓練

幼兒語言反應的敏捷性。

2.引導幼兒學會用簡單的詞語形容和描述一件事物。

3.使幼兒能夠遵守遊戲規則,愉快地進行遊戲活動,體驗遊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 一把鑰匙和一把鎖(圖片或者是實物)

2. 分別準備了貼有蘋果、西瓜、小貓、等各種形狀的鎖若干個

3. 準備一張《金鎖銀鎖》大字報

4. 準備親子手冊《語言·金鎖銀鎖》

三、活動過程

(一)探討生活中的鎖和鑰匙的用途和關係

教師:小朋友們早上好。今天由新老師來和你們一起學本領,好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個好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分別出示鎖和鑰匙。

有哪位小朋友告訴我,它們是什麼東西?可以拿來幹嘛?哦,小朋友們平常生活中都見過了鎖和鑰匙,是嗎?嗯,它們是一對好朋友,不能分開對嗎?。今天啊,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學習一首關於鎖的兒歌。

(二)學兒歌

1. 在念兒歌之前,老師要悄悄告訴大家,還有幾個可愛的朋友來到我們大二班,但是,它們説呀,我們得先念好兒歌,它們才出來,你們想見他們嗎?

2.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念兒歌。老師念一遍,小朋友都要張開小嘴巴用好聽的聲音和老師一起念一遍好嗎?好了,小朋友們都念的很棒,瞧,我們的第一個好朋友出來了,問:“這是什麼鎖?” 答:“這是蘋果鎖。 蘋果鎖,是什麼樣子的呢?蘋果吃起來怎麼樣?蘋果長的是什麼形狀小朋友要用好聽的句子或者是一個詞語來説。

再念一遍兒歌,依次請出海綿寶寶鎖和月亮鎖。並同樣引導他們用三個字來形容他們。當唸完兒歌的時候,老師會問這是什麼鎖,老師問完的時候,想看看,哪一個小朋友小手舉得最快最好,老師就請她上來告訴大家好嗎?除了老師請來的這幾個好朋友,小朋友還可以想出來鎖還可以是什麼樣子的呢?

(引導小朋友説出不同的鎖,並且用這是xx鎖,xx,xx,xxx的句型完整的表述出來。)

嗯,小朋友的鎖都很特別,講的都很棒。

(三)玩遊戲

接下來,老師想和大班的小朋友玩一個魔法遊戲。這個遊戲的名字就叫做金鎖銀鎖。

在開始遊戲之前,老師想給我們大班的小朋友提幾個小要求。

1.我們這個魔法遊戲呢需要所有的小朋友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

2.老師會請兩個小朋友出來扮演魔法鑰匙,其他的小朋友繼續手拉手扮演魔法鎖。

3.當老師數一二三開始的時候,所有小朋友要一起念《金鎖銀鎖》。而扮演鎖的兩個小朋友要繞着圈圈走。

4.當兒歌唸完的時候,這兩個小朋友停在哪兩個小朋友前面,哪兩個小朋友就是我們這把大魔法鎖的鎖眼。

5.這時候,兩把鑰匙要分別問鎖眼,你是什麼鎖。鎖眼要回答:我是xxx鎖。

兩把鑰匙要説魔語了,要用一句好聽的句子或者詞語表達出來,如果鎖眼覺得説得好聽,説得對就可以把鎖打開。

6.這時候,鎖眼要和鑰匙交換角色。重複遊戲

7.所有小朋友要用好聽的聲音來念兒歌,要集中注意力哦,因為啊魔法隨時會到你身上哦。

開始遊戲。遊戲依據幼兒興趣決定時間長短。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鎖和鑰匙的兒歌。那有哪位小朋友告訴老師,我們出門的時候要記得做什麼事情呢?鎖好門和窗户。鑰匙要保管好,不給陌生人。

《金鎖銀鎖》教案7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會用簡單的詞語形容和描述一件事物。

2.引導幼兒仔細傾聽同伴的講話,並能迅速、正確地對話,訓練幼兒語言反應的敏捷性。

3.使幼兒能夠遵守遊戲規則,愉快地進行遊戲活動。

(這個活動要求幼兒能夠快速調動已有經驗,同時使用合適的詞和“××,××,×××”的句型來描述聽到的物品,有一定的難度,對大班幼兒來説是適合的。)

活動準備

兩把鑰匙,一把貼有蘋果形狀的鎖,一個玩具娃娃。

活動過程

1.示範操作表演。

(1)先出示一把蘋果鎖和兩把鑰匙,接着邊操作教具邊念兒歌:

金鎖鎖,銀鎖鎖,

兩把鑰匙一把鎖,

咔嚓咔嚓把它鎖,

小朋友快點來開鎖。

(2)出示玩具娃娃,並以娃娃的口吻問:“這是什麼鎖?”

答:“這是蘋果鎖。”玩具娃娃又説:“蘋果,蘋果,紅彤彤。”咔

嚓一聲將鎖打開,接着再插入另一把鑰匙説:“蘋果,蘋果,香

又甜。”咔嚓又打開了蘋果鎖。

(3)帶領幼兒念兒歌2~3遍,從而使幼兒對整個遊戲活動有了一個初步、完整的印象。

(在這個活動開始,教師採用示範操作玩具娃娃的形式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遊戲情景。這是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集中幼兒注意的一種很好的策略。)

2.講解遊戲規則。

教師採用口頭講述的方式,向幼兒交代遊戲規則。

(1)唸完兒歌后,開鎖人才能問:“這是什麼鎖?”扮鎖的幼兒必須想出一個鎖名來,告訴他:“這是××鎖。”

(2)開鎖的兩位幼兒分別是兩把鑰匙,這兩位幼兒必須用“××,××,×××”的句型來描述××鎖。前面重複説名詞兩次,後面用3個字描述一下這種事物的特點,如“蘋果,蘋果,香又甜。”

(3)開鎖人描述的準確就能打開鎖,並交換角色,否則不能交換角色。 (教師在示範遊戲過程中採用口頭講述的方法,向幼兒交待遊戲規則。由於遊戲規則中包含了活動目標,因此,教師需要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向幼兒解釋規則,同時還需要邊講解邊示範。)

3.教師扮演角色,引導幼兒遊戲。,

教師先扮演開鎖人的角色,幼兒扮演鎖的角色,然後交換角色。通過教師參與角色的形式,可幫助幼兒學習掌握遊戲中的對話及描述部分,為幼兒獨立開展遊戲活動積累經驗。

在對話過程中,鼓勵幼兒講出各種不同的鎖,學習用各種不同的、簡單的詞語進行準確的描述。

(這一步驟非常重要。為了保證幼兒在下一步按規則玩遊戲,在幼兒感知、理解遊戲規則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以主角的身份帶幼兒玩幾次,並不斷變換鎖的名稱,如“小貓鎖――喵喵叫”“月亮鎖――像小船”。此步驟視幼兒掌握程度可以重複幾次。)

4.遊戲活動《金鎖銀鎖》。

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圈扮鎖,請兩名幼兒當開鎖的人,一個站在圈內,一個站在圈外。(此活動建議在户外場地進行)

遊戲開始時,大家邊念兒歌邊前後擺動拉着的手,兩名開鎖人同時隨着兒歌的節奏依次在各拉手處做開鎖動作。兒歌唸完後,開鎖人停在某處便可指這裏兩人問:“這是什麼鎖?”拉手人回答:“這是××鎖。”然後,開鎖人説:“××,××,×××。”講對了,開鎖人就能輕輕把兩人的手切開,然後交換角色.遊戲重新開始。若開鎖人講的不正確,扮鎖的幼兒將鎖握緊,開鎖人就切不開鎖,遊戲繼續進行。

(這是幼兒自主遊戲、練習按一定規則進行語言表達的過程.放手讓幼兒愉快地玩,必要時個別指導幼兒,解決幼兒之間的衝突是教師的主要職責,遊戲的時間長短視幼兒的興趣和疲勞程度而定。)

《金鎖銀鎖》教案8

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圈扮鎖,請兩名幼兒當開鎖的人,1個人站在圈內,1個人站在圈外,在户外場地進行。

遊戲開始大家邊念下面的兒歌邊前後擺動拉着的手,兩名開鎖人同時隨着兒歌的節奏依次在各拉手處做開鎖動作。

金鎖鎖,銀鎖鎖,

兩把鑰匙一把鎖,

喀嚓咔嚓把它鎖,

小朋友快點來開鎖。

兒歌唸完後,開鎖人停在某處便可指這裏兩人問:“這是什麼鎖?”拉手人回答:“這是××鎖。”然後,開鎖人説:“××,××,×××。”講對了,開鎖人就能輕輕把兩人的手切開,然後交換角色。遊戲重新開始。

若開鎖人講得不正確,扮鎖的幼兒將鎖握緊,開鎖人就切不開鎖,遊戲繼續進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xjkog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