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出師表》複習教學案 (蘇教版九年級下冊)

《出師表》複習教學案 (蘇教版九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的意思

2、學習本文從容不迫、條分縷析的寫法。

3、瞭解諸葛亮忠心輔佐兩朝的赤忱,瞭解他的政治主張,特別是對後主劉禪的勸勉。

教學重點:目的1、2

教學難點:目的2、3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基礎複習

1、請在括號裏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此誠(          )危急存亡之秋(      )也⑴。然侍衞之臣不懈(    )於(    )內,忠志之士忘身(        )於外者,蓋(         )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   )陛下也。誠宜開張(       )聖聽,以(     )光(            )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⑵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             )失義,以(               )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     )罰(   )臧否(        ),不宜異同。⑶若有作奸(     )犯科(          )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        )論(     )其刑(     )賞,以昭(    )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         ),使內外異法也。⑷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        ),志慮忠純,是以(      )先帝簡拔(     )以(    )遺(       )陛下。愚以為(     )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     )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      )漏,有所廣益。⑸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      )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      )寵為(   )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           )和睦,優劣(                  )得所。⑹

親(      )賢臣,遠(     )小人,此先漢所以(        )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          )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        )於桓、靈也。⑺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       )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       ),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      ),躬(     )耕於南陽,苟全(      )性命於(     )亂世,不求聞達(        )於諸侯。⑻先帝不以(  )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顧(    )臣於(   )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       )感激(              ),遂許先帝以驅馳(       )。後值(   )傾覆(        ),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      )於危難之間,⑼爾來(      )二十有(        )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        )臣以(        )大事也。受命以來,夙(        )夜憂歎,恐託付不效(        ),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      ),兵甲(          )已足,當獎率(            )三軍,北定中原,庶(        )竭(        )駑(        )鈍(        ),攘除(        )姦凶(        ),⑽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        )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⑾至於斟酌損(        )益(        ),進盡忠言,則攸之、棉、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        )討賊興復之效(        ),不效(        )則治臣之罪,以(        )告(        )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        ),以彰(        )其咎(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        )善道,察納(           )雅言(           ),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           )受恩感激。⑿

今當(        )遠離,臨(        )表涕(        )零(        ),不知所言。

2、請依次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⑾、                                                             

⑿、                                                             

二、要點回顧

1、作者: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

2、表:古代奏議的一種。用於向君主陳説作者的請求和願望。

3、理解性背誦:

(1)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是: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2)《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兩句“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一致。

(3)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4)指出出師戰略目標的句子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5)作者向後主提出的三條建議是:①開張聖聽;②嚴明賞罰 ;③親賢遠

佞  。建議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親賢遠佞。

(6)諸葛亮在劉備幾乎全軍覆沒的處境下,出任軍師,追隨劉備創業。他在《出師表》中寫到: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7)表達了作者對劉氏父子深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4、你從文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位怎樣的賢臣?

諸葛亮是一位知恩圖報、忠誠堅貞、盡心盡職的賢臣

5、結合《出師表》全文,説説諸葛亮為什麼要在出師之前竭力規勸劉禪任用賢能?

答案要點:①為了解除後顧之憂 ②為了漢室之隆

6、本文主要表達了什麼情感?

藴含着作者對先帝的感恩圖報之情,表達其竭力效忠劉備父子的心願。

7、下面的一副對聯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參考示例,從列出的六項中任意選出兩項,寫出具體所指。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顧:三顧茅廬

(1)六出:六出祁山(2)七擒:七擒孟獲(3)東和:東和孫吳(4)北拒:北拒曹魏(5)收二川:收取東川、西川(6)排八陣:擺設八陣圖

三、強化練習

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古今沒有發生變化的一項是(    )

A.誠宜開張聖聽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D.苟全性命於亂世

2.下列句中加點字與“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亡羊補牢,猶未晚也。

B.河曲智叟亡以應。

C.亡命天涯

D.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3.下面兩句話加粗詞詞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危急存亡之秋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B.忘身於外  無敵國外患者

C.蓋追先帝之殊遇  籠蓋四野

D.以塞忠諫之路也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4.下列關於課文第一節的解説有誤的一項是(    )

A.文中的“益州”指蜀漢,“先帝”指劉備,“陛下”指劉禪。

B.作者分析形勢先説不利的主觀條件,後説有利的客觀條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議時,先從正面説,再從反面説。

D.本段的主旨句是“誠宜開張聖聽”,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個建議。

四、拓展練習

(一)(2015江蘇鹽城)閲讀下面的文言文選段,完成1-4題。(15分)

【甲】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乙】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始舉進士,徙知端州,遷殿中丞。端土產硯,前守緣貢①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才足貢數②,歲滿不持一硯歸。

舊制,凡訟訴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③,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與人不苟合,不偽辭色悦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嘗曰:“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也。”

【註釋】①緣貢:趁着進項的機會。②才足貢數:僅僅滿足進項數量。③峭直:嚴厲剛直。

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4分)

(1)此悉貞良死節之臣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           (4)平居無私書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晏子使楚》)

B.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    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趙普》)

C.故人、親黨皆絕之      當餘之從師也(《送東陽馬生序》)

D.奉命於危難之間        謹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岳陽樓記》)

3、翻譯句子(4分)

(1)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譯文:                                                           

(2)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

譯文:                                                           

4、閲讀【甲】【乙】兩文,回答問題。(5分)

(1)【甲】文第二段主要追敍了什麼內容?請簡要概括。(2分)

                                                                    

(2)兩文同述為政與做人之道。諸葛亮建議後主要                  。包拯告誡後世子孫要          。(各用一個四字短語回答)(2分)

(3)請用【甲】文中一個詞語(短語)概括包拯這個人物形象。(1分)

                                         

(二)(2015江蘇鎮江)閲讀下面兩段文言文(選段),完成5-8題。(共13分)

【甲】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乙】公①無事,帶一書一役,挨村講鄉約,參以時事,民皆樂聽,淺直易從,無窒礙②難行者。遇孝慈節義之人,立即表揚,且為之諮嗟歎賞曰:“我所不及。”凡獲小偷到案,則曰:“汝亦有人心者也,何至為此?”偷曰:“小人為貧所迫耳。”公曰:“是不難。為利之最厚者,莫如紡織,且人人能為之。”隨命僕市棉花斤餘,使偷在堂右,教以紡花之法。曰:“能,即釋汝;不能,即惰也,罪加倍。”偷願速釋,無不留心學習,數日間,即能為矣。公曰:“此貲③本不過數百錢耳,今數日內,循環例換,已贏餘若干,除汝飯食外,尚剩有數百錢,汝回去執業。倘再犯,不恕汝也。”偷泣而去,改過遷善者多。間有犯,則杖而後教之,在堂上紡花一月。三犯,則曰:“是不能改矣。”使二役挾之急行千步,以熱醋灌之,一碗飲至半,使一人突拍其背,則嗽終身不愈,不能作賊矣,仍紡花以沒世④。 

【註釋】①公:陸稼書:清朝康熙年間曾任嘉定]靈壽兩縣知縣。②窒礙:阻礙。③貲:通“資”。④沒(mò)世:死。

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2)隨命僕市棉花斤餘:              

(3)間有犯,則杖而後教之:           

(4)是不能改矣:__                             

6、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兩句句子的意思。(4分)

(1)陟罰臧吾,不宜異同。

譯文:                                       

(2)偷泣而去,改過遷善者多。

譯文:                                      

7、請用自己的話説説【乙】文中陸知縣改造小偷的方法有哪些獨到之處。(3分)答:                                                  

8、【甲】【乙】兩文都表達了無論為君還是為官都應做到____的觀點,在此基礎上,【甲】文還委婉批評後主有“          ”(用文中一詞)的行為錯誤。(2分)

(三)、閲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完成9-12題。(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諸葛亮《出師表》節選)

【乙】信①數與蕭何②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上覆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註釋]①信:韓信。②蕭何:劉邦的丞相。③上:帝王,這裏指劉邦。

                                (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節選)

9、解釋文中加點詞語。(4分)

 ①臣本布衣(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③何聞信亡(         ) ④王許之 (          )

10、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譯文:                                                                       

 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譯文:                                                                    

11、【甲】段中,諸葛亮為什麼向劉禪追敍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許國的經過?(4分)

答:                                                                       

                                                                         

12、【甲】【乙】兩段中,先帝劉備與蕭何在對待人才方面有什麼共同之處?(4分)

答:                                                                        

                                                                          

教學反思

《出師表》參考答案

強化練習

1、D    2、D    3、B    4、B

拓展練習

1、(4分)(1)為……而死 (2)身份地位,出身低下(或見識淺陋)

  (3)給予,送給    (4)書信

2、(2分)C

3、(4分)(1)(只希望)在亂世裏苟且保全性命,並不想在諸侯中做官揚名。(2)包拯打開正門,使(告狀的人)能夠直接到他面前陳述是非曲直,辦事小吏(因此)不敢欺騙。

4、(5分)(1)先帝知遇之恩(或三顧茅廬) 諸葛亮以身許國(或臨危受命)

(2)親賢遠佞;廉潔自律(或清正廉潔)  (3)賢臣(或貞良死節之臣)

【附譯文】

包拯字希仁,是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最初考中進士。(包拯)轉到端州當知府,升為殿中丞。端州出產硯台,此前的知府趁着進貢大都斂取是貢數幾十倍的硯台,來贈送給當朝權貴。包拯命令製造的硯台僅僅滿足貢數,當政滿一年沒拿一方硯台回家。

按舊規矩,凡是訴訟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遞交狀子)。包拯打開官署正門,使告狀的人能夠到跟前陳述是非,辦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瞞。

包拯性情嚴峻剛直,憎惡辦事小吏苛雜刻薄,務求忠誠厚道,雖然非常憎恨厭惡,但從來沒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隨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沒有私人信件,連朋友、親戚也斷絕往來。雖然地位高貴,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飲食跟當百姓時一樣。(他)曾經説:“後代子孫當官從政,假若貪贓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聽從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孫。”

5、(1)“顯示”或“表明”(2)買  (3)偶爾(4)“這”或“這種人”“這人”(一個1分)【解析】此題考查文言詞語的解釋。涉及的同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解答時要聯繫上下文.根據語境作出判斷。

6、(1)升降官吏,評論人物,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府中而異(不同)。(2分)(2)小偷哭着離開,改掉偷盜的毛病變好的人很多。(2分)【解析】此題考查句子的翻譯。解答時要聯繫上下文,重視句式的選擇、特殊用法和句中關鍵詞的意思。(1)關鍵詞“陟罰臧否”“異同”。(2))關鍵詞“去”“者”。

7、重視感化教育;教以謀生之法;斷其做賊後路,致其終生無法偷盜。(共三點,答出兩點得3分意思時即可)【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解答時,先從文中找出知縣改造小偷的方法,然後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表述。

8、賞罰得當(1分,賞罰分明.有獎有罰,賞罰公平等意思都對)  偏私(1分)【解析】此題為比較閲讀。甲文是諸葛亮對君主劉禪的勸諫,要他做到賞罰公平,同時委婉地道出他對後宮“偏私”的錯誤行為;乙文中'寫到了知縣對孝順仁慈有節操講道德的人進行表彰宣揚,對小偷進行一定的懲罰,做到了有獎有罰。

【附譯文】

陸知縣空閒時.(常常)帶一本書和一差役,一村一村結合時事講解鄉規民約,百姓都很喜歡聽,(他講的)通俗易懂、理由充分,容易(讓人)遵從,沒有阻礙和難以做到的。(陸知縣)遇到孝順仁慈有節操講道德的人,立即表彰宣揚,並且為了他感歎讚賞説“我比不上啊。”凡是抓到小偷,就(會對他)説:”你也是有人心的人啊,何至於做這種事7”小偷回答:“小人(這是)被貧窮逼迫罷了。”陸知縣説:“這不難(解決)。獲得利益最豐厚的事,沒有什麼比得上紡棉織布,.而且人人能做這事。”隨即命令僕人買一斤多棉花在公堂的右側,把紡棉的方法教給小偷。又説:“學會了,就放了你,學不會,就是你懶惰,加倍懲處。”小偷希望很快被釋放,沒有不專心學習的,幾天時間,就學會紡棉了。陸知縣説:“這本錢只不過幾百錢,現在幾天之內,已經賺取了許多,除去你的伙食錢外,還剩餘幾百錢,你回家就從事這個職業。如是再-犯,是不會饒恕你的。”小偷哭着離開,(像這樣)改掉偷盜的毛病變好的人很多。偶爾又犯的,就先打他(一頓),然後再教導他,並罰他在公堂上紡一個月棉花。屢教不改的,就説:“這種人不能改變了。”(然後),派兩個差役用胳膊夾住他,急速走上一千多步,用熱醋(從他口中)灌入,當一碗醋喝到一半的時候,讓一人突然拍他的背部,(小偷)就會咳嗽不止,一輩子治不好,再也不能做小偷民.(只好)仍舊紡棉,一直到死。

9、⑴平民,(2)身份低微(3)聽説(4)答應  解析:此題考查文言詞語的含義。

題目中的詞語都為文言實詞,要注意詞語的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

10、(1)三次到草廬來拜訪我,拿當代的大事來詢問我1(2)這就是韓信離開的原因。解析:此題考查文言文的翻譯。要注意關鍵詞語的落實和特殊句式的 運用。(1)關鍵詞“顧”“諮”和倒裝句式。(2)關鍵詞“所以”“去”。

11、表明自己的忠心,(1分)啟發劉禪明白創業的艱 難,(1分)從而發憤圖強,不負先帝遺願,(1分)實現出師的目標,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業(1分)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回答時要聯繫全文明確 諸葛亮寫這篇“表”的目的。

12、愛惜人才,(2分)知人善任。(2分)解析:此題為比較閲讀。甲段中劉備對待人才的態度,從諸葛亮的追敍本志中可以看出;乙文中蕭何對待人才的態度, 從蕭何與韓信的對話中可以看出。

[附譯文]

韓信又多次和蕭何談天,蕭何認為韓信是個奇才。 隊伍到達南鄭時,半路上跑掉的軍官就多達幾十個。韓信料想蕭何他們已經在漢王面前多次保薦過他了、可是漢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蕭何聽説韓信逃跑了,來不及把此事報告漢王,就徑自去追趕。有個不明底細的人報告漢王説:“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極為生氣,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兩天,蕭何回來拜見漢王,漢王又是生氣又是高興,責備他説:“你逃跑,是為什麼?”蕭何回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漢王説:“你去追回來的是誰?”蕭何説:“是韓信。”漢王又責備道:“軍官跑掉的人可以用十來計算,你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撒謊。”蕭何説;“那些軍官是容易得到的,至於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漢王説:“派他做個將軍吧。”蕭何説:“即使讓他做將軍,韓信也一定不肯留下來的。”漢主説: “那麼讓他做大將。”蕭何説:“太好了。”當下漢王就想叫韓信來拜將。蕭何説:“大王一向傲慢無禮,現在任命大 將,就像是呼喚一個小孩子一樣,這就是韓信離開的原因。大王如果誠心拜他做大將,就該揀個好日子,自己事先齋戒,搭起一座高壇,按照任命大將的儀式辦理、那才行啊!”漢王答應了。那些軍官們聽説了,個個暗自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會被任命為大將。等到任命大將的時候,才知道是韓信,全軍上下都大吃一驚。

劉興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vp2kk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