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底和高。

2、會用三角板畫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高。

教學重點:

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教學難點:

能借助三角尺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和梯形的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三角尺平行四邊形紙板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呈現情境圖。

2、提出問題

(1)“長方形的桌面”,它的形狀是什麼樣子的?

(2)“儘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是什麼意思?

(3)應該怎樣製作的長方形桌面?

3、學生用附頁1中的圖1剪一剪,試一試。

二、認識“高”

1、活動(一):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1)請同學們想一想,這些不同鋸法有什麼共同點?(貼平行四邊形)

(2)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抓住對邊之間的線段、垂直等關鍵詞)

(3)教師小結:其實剛才同學們都是沿着平行四邊形其中的一條高剪的,那怎樣概括平行四邊形的高呢,請大家在小組裏互相説一説。

(4)教師收集各小組的信息、意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高和底,進一步感受高和底及高和底的對應關係。

2、活動(二):三角形和梯形的高和底

(1)出示三角形,請同學們對比平行四邊形,在小組裏説一説什麼是三角形的高?

(2)各小組彙報,教師收集信息,學生描述三角形的高和底是如何得到的,使學生體會高和底的對應關係。

(3)出示梯形

引導學生説出梯形有幾組平行的對邊,它的高是怎樣得到的。

3、從三種圖形的高的描述中你發現了什麼?和你周圍的同學説一説。

(引導學生觀察、説出它們的高都是垂直線段。)

4、分別找出圖形中底和對應的高,並標記出來。

三、畫“高”

1、探究平行四邊形高的畫法

①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畫一畫平行四邊形的高?

②學生試畫,教師巡視指導。

同學們畫的時候發現什麼問題?

③師生交流得出:畫各種圖形的高用三角板畫,畫出的高更精確。

④師生共議用三角板畫圖形的高的方法。

(把三角板的直角邊和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邊對齊,從邊上的一點畫對邊的垂直線段,就是它的高,用虛線表示,垂足所在的邊叫平行四邊形的底。

⑤讓學生在平行四邊形中練習高的不同位置的畫法,並在練習中體會和感悟平行四邊形的高有無數條。

2、畫梯形的高。

(1)出示梯形:我們已經學會了畫平行四邊形的高,同學們知道梯形的高怎樣畫嗎?

(2)學生獨立操作,展示不同作品。

(3)引導學生思考:梯形的高和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3、畫三角形的高。

(1)同學們表現都很不錯,已經會畫兩種圖形的高了,老師想考考同學們,你們會畫三角形的高嗎?

(2)誰想來展示台前介紹一下自己的畫法?學生彙報,注意糾正錯誤畫法。

(3)總結歸納三角形高的畫法,並在練習本上練習畫高。

(4)大家知道三角形的高有多少條嗎?有的學生認為有三條,有的學生認為有一條(直角三角形),引導學生進行辯論,教師適時點撥。

四、練習鞏固

1、第21頁練一練第1、2題。

讓學生任選一個圖形畫出相對邊的高。完成後要求小組內互評,説説對小組內同學所畫圖形的高的意見。

2、第21頁練一練第3題

動手量一量,你發現了什麼?

讓學生在小組內測量三個同高但形狀不同的三角形的高,説説他們的發現。

五、總結反思

這節課大家有什麼收穫?有什麼問題要向老師提出的嗎?

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動手做等活動,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2、能力目標:會用三角板畫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概括、語言表達等能力,樹立小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由於學生對幾何圖形方面的知識瞭解不多,其認知水平還處於形式水平階段,所以我把重點定為:通過動手操作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學難點:

學生在學習幾何圖形方面的知識時,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我認為教學難點是:會用三角板畫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好的教、學法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採用問題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融觀摩、操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讓學生體驗對平形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的探究,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教具準備:

為了更好地讓本節課所授的知識能夠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尺子等教具與學具。

教學過程:

根據本節課內容特點,並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徵,我將本節課教學過程設計為4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件出示萬能阿曼接到求助電話的情境。通過學生熟悉的卡通形像,以及有趣的故事情境的創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三個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

活動一:做桌面

我出示活動要求,問學生你們願不願意和阿曼一起幫忙解決這個困難?好,讓我們來動手做一做。板書課題:動手做。接着我請學生拿出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畫出需要鋸開的線路,並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你的想法:為什麼要這樣設計?然後我請學生分別展示他們的不同的設計,提出問題:同學們設計了這麼多不同的方案,想一想,這些設計有沒有共同的地方呢?來引導學生找出兩個共同點:

1、每條分割線都是垂直的;

2、它們的對邊都是平行的,並讓學生用一句話説一説什麼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最後讓學生動手用剪刀沿着平行四邊形的高剪下來,看是否能拼成長方形。在整個活動中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現自我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能夠通過動腦,動手,動口來親身體驗高的特徵,從而突出本課的重點。

活動二:表述梯形的高

我出示梯形紙片,並對學生説: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的高,誰能説一説什麼是梯形的高呢?引導學生根據平行四邊形的高説出梯形的高。活動中通過教師示範説,學生自已説,生生互説等多種形式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並能運用這種方法進行新的學習,再一次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活動三:分三角形

我首先讓學生拿出手中的三角形紙片: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內,畫一條線段,把這張三角形紙片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然後讓學生自由操作。通過這種具有挑戰性,探索性同時又具有操作性的活動,從而把抽象的高的概念形象化,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用語言表述對高的認識。然後我再通過課件的動態演示,讓學生更準確的掌握了三角形的高的畫法,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三、鞏固應用、深化認識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這裏,我設計了三道不

同形式的練習題

1、試一試,標出圖形的底和高,加深對圖形的底和高的認識。

2、練一練,畫出圖形的.高,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高的畫法

3、畫一畫,在方格紙上畫出圖形

(由淺入深的題型設計,針對各層次的學生,真正關注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學習都得到提高,個性得到發展)

四、總結評價、課外延伸

通過總結評價、課外延伸這個環節既能及時反饋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又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所以,我設計了以下兩個問題以達到教學目的。

(1)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收穫?

(2)課後用七巧板的某些板拼成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

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懂得將較複雜圖形進行分割、填補、移動的方法。

2、能力目標:能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學習活動,會直接在方格圖上,數出相關圖形的面積,特別是利用化繁為簡的方法、割補、移動等方法求出圖形的面積。具有處理圖形的思維方式和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的多樣性,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利用分割的方法,把較複雜的圖形轉化為簡單的圖形再計算。

教學難點:

會用較簡單的方法計算圖形的面積。

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教材的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出發,本節課採用學生動手操作、以實驗發現為主。在實施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組織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適時地演示;運用電教媒體化靜為動,發動學生進行交流合作,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態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推導歸納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具為有地毯圖樣的小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談話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利用方格圖求一些圖形的面積,看今天今天老師又給大家帶來了什麼?想看嗎?

2、課件出示:四副有美麗圖案的地毯,讓學生觀看後説説

美在哪裏?引出下面的學習內容:地毯上的圖案

3、課件出示有藍案的地毯圖片。

笑笑和淘氣看見一塊地毯,圖形如下圖,笑笑想,地板上的瓷磚鋪成的圖形多美啊!這裏面有什麼數學問題嗎?(一個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

生:是對稱圖形,是由許多小正方形組成的。

師:對,大家觀察很認真,這個圖形是對稱的,很美。

師:給大家提了一個數學問題,看着這幅圖,大家猜一猜可能是什麼問題?

生:地毯上藍色部分的面積有多大?

師:猜得真準。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地毯上的面積”。(板書)

二、自主建構,合作探究

1。獨立探究,尋找解決策略

師:大家每人手中都有一張跟大屏幕上完全一樣的圖。先獨立思考,將想到的方法簡單地記錄到練習本上。

(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巡視。)

2。合作交流,對比擇優

師:先在小組內説一説各自發現的方法,然後記錄到合作卡上。比一比哪個小組發現的方法最多,最簡便。

(學生小組內進行交流。)

師:大家都討論得很充分了,哪個小組願意把你們的方法與大家分享?

生1:直接一個一個地數,為了不重複,在圖上編號。

生2:用總的14×14的正方形面積減去白色部分的面積。

生3:因為這個圖形是對稱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數出一份中藍色的面積,再乘4。

生4:轉移填補,將中間8個藍色小正方形轉移到四周藍色色重疊的地方,就變成4個3×6的長方形加上4個3×3的正方形。

師:對於各組發現的方法,你們認為哪種更簡便,為什麼?

生:方法1直接數太麻煩,方法3把這個圖形分割成4塊,算出或數出其中一塊的藍色面積再乘4比較簡便。

生:方法4想法很巧妙,也比較簡便。

……

師:(小結)大家對比很認真。對於這種在方格圖中計算圖形的面積,我們可以直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用大面積減小面積,還可以對整體進行分割,一部分一部分數或算。具體運用哪種方法,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對待。

三、全課小結,課後拓展。

師:對於計算方格圖中規則圖形的面積,我們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數,還可以“大減小”。如果沒有方格圖,我們該怎樣解決一些圖形的面積呢?明天的數學課上我們將繼續學習。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空白方格上設計一些你喜歡的圖案,讓你的同桌幫你算一算圖案的面積,還可以把他們寫進數學日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qr3d9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