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中班科學教案《糖怎麼不見了》(附反思)

中班科學教案《糖怎麼不見了》(附反思)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學教案《糖怎麼不見了》(附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科學教案《糖怎麼不見了》(附反思)

活動目標:

1.瞭解溶解的現象,學會觀察比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體。

2.學會使用符號做觀察記錄,對溶解現象有好奇心,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飲料、杯子、勺子、温水、米、沙子、鹽、糖、果汁粉、筆、裝水的'盆、抹布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遊戲引入,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飲料,請小朋友們和喝一喝,再告訴你的好朋友,你喝到的飲料是什麼味道的。(幼兒討論)

2.師:現在請小朋友説説你喝到的飲料是什麼味道的?(甜的)為什麼?(個別幼兒回答)

3.師:小朋友説飲料是甜,因為裏面放了糖。那你們有沒有看到糖呢?糖到哪裏去了呢?(個別幼兒回答)

4.師:哦,小朋友們沒看見糖,糖消失不見了。

(二)示範操作,展示溶解現象。

1.探索糖的溶解。

(1)師:飲料中的糖到底去哪裏了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舀一勺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裏去了?(幼兒回答)

(2)師:哦,糖在水裏,接下來老師用勺子來攪拌一下,小朋友看到糖到哪裏去了呢?(幼兒回答)

(3)師:哦,糖它躲到水裏了,這種現象叫"溶解"。

2.探索鹽的溶解。

(1)師:老師這還有鹽,你們誰願意上來試一試,看看鹽會不會躲到水裏?(個別幼兒上來操作,指導幼兒通過攪拌讓鹽溶解。)

(2)師:小朋友們發現鹽也不見了,原來呀,糖和鹽通過攪拌溶解到水裏了。

(三)組織幼兒進行探究實驗,比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體。

1.介紹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1)師:等一下小朋友要進行分組實驗,老師給每一組的小朋友準備了杯子、勺子、温水、米、珠子、鹽、糖、記錄單、筆、裝水的盆、抹布,記錄單上的圖片是老師準備的物品。等一下請小朋友們分別將珠子、米、鹽、糖放到杯子裏,並攪一攪,看看哪些東西會像糖一樣溶解,哪些東西不會溶解,並在能溶解的物品後面"√"不會溶解的"X"。小朋友們要輕輕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濕了要及時用抹布擦乾。

2.幼兒實驗,教師提醒幼兒注意在實驗中觀察將米、珠子、鹽、糖放到水中的變化。

3.分享交流實驗結果。

(1)師:剛才小朋友們都進行了實驗,現在請小朋友説説你發現哪些東西會溶解,哪些東西不會溶解。(個別幼兒回答)

(2)師:哦,小朋友們都發現了,米、珠子放到水中是不溶解,鹽、糖放水中可以溶解。

(四)活動結束。

師: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可以溶解,也有很多東西不能溶解,小朋友回家後可以和家人一起觀察、發現,然後再來告訴我們的好朋友。

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糖怎麼不見了》主要讓孩子們觀察糖在水中溶解的過程及所發生的變化,並能用語言表達其發現。對溶解的現象產生好奇,並願意思考還有哪些物質能溶解的問題。活動開始時讓孩子們來看看,外觀是怎麼樣的;嘗一嘗,味道怎麼樣?孩子們都嚐出是糖的味道。接着引發孩子們思考:如果把糖放到水裏去會怎樣呢?通過實驗——觀察——討論的過程,孩子們感知了溶解這個概念。在組織交流時,幼兒都知道糖在熱水裏先溶解,課堂氛圍較好。

活動中通過孩子們的相互討論還想出了雪、冰塊、鹽、奶粉等易於溶解的物品。回家後爸爸媽媽們也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做一下溶解的實驗,激發孩子們自己探索的慾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pkjok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