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陳情表》 教案教學設計

《陳情表》 教案教學設計

 《陳情表》

《陳情表》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日期:

知識與能力:

瞭解文體“表“的特點,瞭解時代背景,

準確地掌握文中的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熟讀並背誦全文,

反覆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課文陳情於表,情深理切,感情真摯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脈絡分明,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指導學生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常識;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

教學要點:

1.指導學生熟讀課文,背誦第一、三段,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2.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語及相關常識。  

一、 導入課題:簡介作者及後人對該文的評價導入。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無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於鄉里。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為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      侍奉祖母而未去應召。後來晉武帝徵召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於是寫下了《陳情表》這      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為理由婉言辭謝。  

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並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二、整體感知,重點研習文本。(出示教學目標1、2  3)

 1、學生輕聲誦讀課文,對照註解,自己初步疏通課文;同時提醒學生注意以下詞句:  

    ⑴注意以下加點字的讀音和在詞義:  

    臣以險釁   夙遭閔凶   門衰祚薄   日薄西山   煢煢孑立  牀蓐  

    猥以賤微   生當隕首   責臣逋慢  猶蒙矜育  過蒙撥擢  寵命優渥  

    期功強近   終鮮兄弟   除臣洗馬  劉病日篤  更相為命  

    ⑵注意以下加點虛詞的詞義和用法:  

    以:臣以險釁   臣以供養無主  猥以微賤  臣具表以聞  聖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劉日薄西山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⑶注意以下加點的實詞:  

    慈父見背  二州伯牧所見明知  形影相弔  晚有兒息  逮奉聖朝   察臣孝廉   舉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聞  尋蒙國恩  除臣洗馬  猶蒙矜育   不矜名節   願乞終養   聽臣微志  庶劉僥倖  不勝…之情    臣之辛苦  

    ⑷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2、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提醒學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調。  

    第一段:悽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3、指導學生背誦第一段。  

    總起: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父死母嫁(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撫養(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 

    少年多病(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無親無戚(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祖母病卧(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4、熟讀第二段。  

5、指導背誦第三段。  

    孝治大道(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不矜名節(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寵命優渥(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篤(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不能廢遠(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6、熟讀第四段。  

 7、解題:討論:你認為“情”在本文中有哪幾層含意?。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什麼呢?是一種奏章,用於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那麼,李密的這個奏表,題為《陳情表》,“陳”是陳述的意思,“情”註解沒有,那是什麼呢?  提示:   情:1.(事實);

2.(孝情、忠情);  

                                     3.(忠孝之道)。(投影)  

三、佈置作業

完成同步訓練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 課前檢測:檢查背誦課文一三段.

二、 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在陳請終養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麼困難?  

    引導: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裏,請大家把作者的這種矛盾境地讀出來。  

    進一步引導:什麼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進一步引導:什麼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聖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裏,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      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3、思考討論:請補寫出“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後面省略的一句話,並想想作者為什麼要省略這句話?  

    引導:這個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結論卻沒有説,請你説出結論,並想想作者為什麼不把這個結論直接了當地説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偽朝的      事?  

    提示:故臣當終養祖母,不能廢遠。  

    4、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與李密面談,此時在此處李密直接提出了終養祖母的請求,你晉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言?  

    引導:晉武可能會説,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麼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迴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二在聖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實情也表白,最後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讓他明瞭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作了對照,應作什麼選擇其情理不言而喻。(投影)見上圖  

    5、朗讀思考:李密最後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麼?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後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後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後盡孝。(投影)  

    6、小結: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個位置,先講理後講情好不好?  

    引導:出於情,歸於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總之,全文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悽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係,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願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於狼狽之境,藉以博取晉武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如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願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後提出解決矛盾的方      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  

三、作品評價  

    通過兩個拓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認識本文構思慎密,語言精粹的特點。  

    1、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覆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麼?

引導:1、李密反覆強調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 找藉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導:2、李密對蜀漢念念於懷,他曾説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這種想法,被晉武多少察覺到了,因此“州書切峻。責臣逋慢”。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更大的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  

    2、討論:晉武帝為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①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② 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四、佈置作業:完成<<學習與評價>>

板書設計:

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為狀     動之以情→

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實情、孝情

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     曉之以理→

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願乞終養請求     忠孝難全,

                                       先孝後忠

教學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oexeg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