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幼兒園小班優秀語言教案《彎彎腰》含反思

幼兒園小班優秀語言教案《彎彎腰》含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優秀語言教案《彎彎腰》含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優秀語言教案《彎彎腰》含反思

設計意圖:

童謠是兒童“心靈的遊戲”、“有韻的母乳”,它與遊戲相依相伴,集自由性、趣味性、創造性、教育性於一體,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優秀的童謠對孩子具有性情陶冶、潛移默化的作用,它會使孩子在歡笑的愉悦中,身心健康地成長。但是,目前有些童謠的創作與教學注重了教育性,卻忽略了遊戲性、娛樂性,因而不受孩子們的歡迎,從而使得一些內容不那麼健康、但朗朗上口的灰色童謠從中小學蔓延到了幼兒園,這將嚴重影響着孩子們幼小的心靈。

本次活動的童謠選自幼兒教師資料手冊《語言》,童謠的構思新穎別緻,把貓伸懶腰比作“造座橋”,語言形象有趣、簡短押韻,節奏感強。選擇這個貼近幼兒生活、遊戲性較強的童謠活動《彎彎腰》,是想通過適宜的教學方式讓小班幼兒在感受、體驗中輕鬆、愉快、大膽地學説童謠,從而拓展幼兒的`知識和經驗,在不知不覺中促進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

活動目標:

1、感受童謠活潑、明快的節奏與韻律美。

2、大膽學説童謠,體驗説童謠的樂趣。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簡單複述故事內容,並進行角色表演。

活動準備:

童謠背景音樂、童謠內容圖片。

活動過程:

一、聽着童謠背景音樂愉快進場。

二、説童謠。

1、引題:引導幼兒觀看大花貓彎彎的身體像什麼?

看,這裏藏着誰呀?大花貓在幹什麼呢?它彎彎的身體像什麼呀?

2、幼兒完整欣賞配樂童謠一遍,初步感受童謠的節奏與韻律美。

今天唐老師帶來了一首很好聽的童謠《彎彎腰》,這首童謠裏藏着一個祕密:大花貓把身體變成了什麼?我們一起來聽聽。

3、教師清説童謠,幼兒感受童謠的內容。

小朋友的耳朵真靈,請你們再仔細聽聽,大花貓睡覺的時候,誰到這裏來玩了?

4、藉助圖片,幫助幼兒理解童謠內容。

你聽到誰來這裏玩了?根據幼兒回答,逐一演示小圖片。

5、多種形式説童謠,進一步感受童謠的節奏與韻律美,體驗説童謠的樂趣。

(1)指圖説童謠。

(2)拍手説童謠。

(3)配樂説童謠。

(4)表演説童謠。

三、戲童謠。

引導幼兒大膽的創造造橋的動作,在遊戲中不斷地遷移、運用童謠中的經典句子:“AAB造座橋”,比如:“抱抱手造座橋”等,進一步體驗説童謠的樂趣。遊戲2—3遍。

四、結束:隨背景音樂,幼兒説着童謠輕鬆離場。

附兒歌:

彎彎腰,造座橋,

鳥兒飛來歇歇腳,

蝸牛橋下慢慢跑,

老鼠見了快快逃,

不是橋,不是橋,

那是一隻大花貓。

活動反思:

彎彎腰這首兒歌選材比較貼近小班幼兒,顏色鮮豔可愛的動物形象也很能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活動中我的肢體語言比較豐富,儘量讓孩子們能夠直觀的感受到兒歌的詼諧幽默。不過這是一節語言活動,應該把語言作為重點,圖片以及遊戲環節應該作為學好兒歌的一種輔助,應該在活動中把兒歌的美與語感傳遞給孩子,同時作為老師,應該吐字清晰準確,把兒歌的韻律、押韻説清楚,讓孩子在輕鬆的環境中敢於開口説,大聲説,説正確。

整節課我都注重在模仿小動物以及引導幼兒關注圖片的環節上,忽略了這節課的本來意圖,即讓孩子們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兒歌,沒有關注大部分孩子的需求,只沉浸在自己的表演中。同時對於目標的定位還要更清晰,更貼合語言課的本質。同時我還需加強上課的基本功,即關注幼兒,學會引導幼兒一起融入活動中,讓孩子作為主體,讓孩子在輕鬆的氛圍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ngwqr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