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遊山西村》導學案

《遊山西村》導學案

學習目標

1.掌握本詩正確的讀法,在反覆誦讀中熟悉詩文,瞭解詩中所敍寫的內容。

2.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説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

3.能發表對詩的獨特見解

學習古詩詞,重在讀。首先是要學會“吟讀”,即整體感知詩詞、品味詩詞意境。其次是“譯讀”,即通過對一系列意象的理解、聯想和想像,來探求和再現詩中深邃而美妙的意境。第三是“背讀”,即在理解詩歌內容及層次的基礎上背誦。第四是“説讀”, 即擴展詩意,對詩人説話,品味鑑賞,用新的語言形式再創意境。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南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一生著作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個文集存世,存詩9300多首,是中國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詩歌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風格雄渾豪放,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愛國熱情。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詞作數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有《放翁詞》一卷,《渭南詞》二卷。

【寫作背景】

遊山西村:詩人正因推助張俊北伐,被罷歸故里,詩人心中憤憤不平。對照詐偽的官場,與家鄉純樸的生活自然會產生無限的欣慰之情。

一、解釋詞語:

1.臘酒:臘月裏釀造的酒。   

2.足雞豚(tún):意思是準備了豐盛的菜餚。豚,小豬,詩中代指豬肉。   足:足夠,豐盛。   

3.山重水複: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疊疊。   

4.柳暗花明:柳色深綠,花色紅豔。   

5.簫鼓:吹簫打鼓。   

6.追隨:緊跟着。   

7.春社:古代把立春後第五個戊日作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穀神,祈求豐收。   

8.古風存:保留着淳樸古代風俗。   

9.若許:如果這樣。   

10.閒乘月:有空閒時趁着月光前來。  

11.無時:沒有一定的時間,即隨時。   

12.叩(kòu)門:敲門。

二、説出詩的大意:

不要笑話農家臘月做的酒渾濁,豐收之年有豐足的佳餚款待客人。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懷疑會有無路可行的時候,忽然看見柳色暗綠,花色明麗,又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你吹着簫,我擊着鼓,結隊喜慶,春社祭日已經臨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簡樸的古風仍然存在。從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閒遊,我這白髮老翁也要隨夜乘興,拄着枴杖,敲開農家朋友的柴門。

一、導入新課: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南宋詩人陸游的名句,語出《遊山西村》。山西村到底是怎樣一番山重水複、柳暗花明呢?現在我們一同走進山西村。

二、解題:

愛國詩人陸游在政治鬥爭中,屢受統治集團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但他堅持抗金主張,始終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陸游由於支持張俊北伐失敗被罷官還鄉。居山陰(今紹興)鏡湖之三山村。這道詩作於次年春。詩中生動地描寫了農村淳樸的習俗和美麗的自然風光,表現出作者對農村生活的真摯的情感。

三、賞析:

首聯:、“莫笑農家臘灑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寫農家熱情、淳樸、熱情好客,以豐饌款待客人的情況。初看起來覺得平淡,就象“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那樣,彷彿是一則普通的記事,毫不費力。然而,詩人從這裏的起句,寫自己遊村突然來到農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農家豐收後的歡樂氣氛,為下面出遊寫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鋪墊。“臘酒”,指臘月(農曆十二月)裏自釀的米酒。這是稻穀豐收後出現的喜人景象。臘酒在開春後飲用,外表顯得有點渾濁,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何況農家主人又是那樣熱情待客,還備有豐盛的佳餚呢!豚,指小豬,這裏“足雞豚”是形容農家待客的菜餚極為豐盛。 一個“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客盡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詩人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讚賞。

頷聯:“山重水複疑無踟,柳暗花明又一村”。

描述其畫面:重重疊疊的山嶺,彎彎曲曲的流水,遠遠望去好象前面已經無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爛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現了一帶村莊。

賞析:這一聯描繪了山水複雜紆曲的美麗風光,表現了遊者的驚喜和豪興。這兩句寫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實感受。這兩句後來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絕處逢生的情境。它給人以堅持不懈、生意不絕的啟示,引導人們從一個狹小的圈子奔向一個開闊、明朗、優美的嶄新天地,所以被人們傳誦不衰。

這是一聯膾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處,不僅在善於描寫難狀之景以及對仗的工巧,而是在於“等閒語言變瑰奇”,出語自然天成,又富於哲理,耐人咀嚼。把這種自然景象攝入詩篇裏,在唐代詩人的筆下早就描繪過。這聯上句通過一個“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圍山巒重迭、流水縈繞的迷路的感覺,刻畫得形神畢現;下句承上,把移步換形所見之繁花似錦的春日美景,描繪得宛然在目。這樣使感覺的形象與視覺的形象有機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幅優美動人而又奇妙的畫面。

這一聯不僅寫得極其自然,而且用語淺近,含意豐富;彷彿信手拈來,然而出人意表。所以千百年來一直贏得人們的普遍喜愛,如今已成為廣泛流傳的成語。當人們吟誦這兩句詩時,不單是欣賞這難以言狀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風光,而是從中領悟到它所藴含的哲理思想的啟示--只要人們正視現實,面對重重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勇於開拓,發奮前進,那麼,前方將是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

頸聯: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詩由寫景轉入抒情,從村外之景轉寫村內之情。“春社”,這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習俗。當這一天將來臨時,村子裏不斷的吹簫打鼓聲音,響徹雲霄,洋溢着一片節日的歡快氣氛。鄉民們還要向土地神祭祀,以祈求農事的豐收。這個簡樸的古代風俗,在當時江南的農村仍然很流行。詩篇不僅反映了農民們渴望豐年的心願,也表達了詩人喜愛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這二句勾勒出一幅純真明快的農村風俗畫。

尾聯: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這是全詩的總結,也是漫遊山村心情的表述。遊村的感受如何呢?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樸實淳美,這些都給詩人留下美好而難忘的印象。今後怎麼樣呢?詩篇以頻來夜遊之情收結,餘韻不盡。如果説孟浩然詩的最後:“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表露得非常直率,那麼,陸游詩的結尾用筆則比較婉轉,詩人吐露的意念是,今後倘有機會乘月明之夜外出閒遊的話,我拄着枴杖會隨時前來敲門敍談。這一歸結,點明瞭遊村的詩題,而“夜叩門”與首句“農家”遙相呼應,不僅畫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尋味。 這裏,不僅説明了陸游與當地農民相處得多麼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詩人對山西村和山西農民無限喜愛的真摯情感。

四、比較閲讀:

《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的《過故人莊》與陸游的《遊山西村》題材都是描寫農村的風光,然而藝術構思各異。前者主要寫“邀我至田家”的眼前情景,而後者側重寫遊村的所見所聞。因此,我們欣賞陸游這首詩,必須緊緊扣住詩題的“遊”字,才能把握住詩篇的脈絡,體會到詩人別具的藝術匠心。

比較兩者在寫法和趣味上的異同:

描寫的內容

都提到主人的好客,有對環境的描寫;不同在孟詩主要寫賓主的友誼,而陸詩重在表現民風的淳樸。

敍述的順序

相似之處,都從對方落筆。不同之處在孟詩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寫,而陸詩的第二聯採用插敍的方式。

結尾的方式

相似之處是,都是詩人對招待自己的主人説的,“就菊花”“閒乘月”“夜叩門”等都是美好韻意境。不相似的是,《過故人莊》把重來拜訪説得很肯定,而陸詩説得不甚肯定,僅是一種願望而已。

表達的志趣

都讚頌農村生活,孟詩重的是田園的閒適,而陸詩看重的是民風的淳樸。

五、歸納主題:

這首詩是蟄居山陰老家農村時所作。生動地描畫出一幅色彩明麗的農村風光,對淳樸的農村生活習俗,流溢着喜悦、摯愛的感情。 詩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風物美、民俗美中,有感於這樣的民風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鄉居閒散的思想感情。 詩人陶醉於在山野風光和農村的人情裏,表現了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戀戀不捨的情感。

六、詩歌總結:

這首抒寫江南農村日常生活的詩篇,題材比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辭藻塗抹,而自然成趣。詩人緊扣住詩題“遊”字,但又不具體描寫遊村的過程,而是剪取遊村的片斷見聞,通過每聯一個層次的刻畫來體現。首寫詩人出遊到農家,次寫村外之景物,複寫村中之情事,末寫頻來夜遊。所寫雖各有側重,但以遊村貫穿,並把秀麗的山村自然風光與淳樸的村民習俗和諧地統一在完整的畫面上,構成了優美的意境和恬淡、雋永的格調。這可以説是繼承了孟浩然詩歌“平淡有思致”的特色而又向前發展了。

七、課堂小結

“春無鳥聲,夏無蟬聲,秋無蟲聲,冬無雷聲,因為四季都有馬達轟鳴。”這句話深深道出了都市的無奈,當然我們不可能要求每一隻都市侯鳥都重返田園,但請我們在心底常常憶起“農家、山水、臘酒、春社、雞豚、桑麻、重陽……”,常常哼唱《鄉間的小路》,常常吟詠《遊山西村》、《過故人莊》,也許它會洗去煩躁、鬱悶,讓我們的心靈保持一種寧靜與曠達。

一、填空:

1.《遊山西村》選自《劍南詩稿校注》,作者是陸游,字務觀,自號放翁,南宋朝著名詩人,現存詩900多首。

2.《遊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寫農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二、請概括詩人遊山西材的所見所聞。

答:1.村民的熱情好客;2.優美的景色;3.淳樸的風土人情。

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一名句為什麼千古年來被人們廣泛引用?

答:因為這兩句詩已超越了自然景色所描寫的範圍,它豐富的內涵--困境中仍藴含着希望,不僅與人生的各種境遇有驚人的契合之處,而且時時鼓舞着人們,引起人們的共鳴,因崦被廣泛引用,顯示出極強的藝術生命力。

四、“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文為流傳的名句,你認為人們會在什麼情況下引用它?

答:1.面對困境時。因為這兩句中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棄希望,經過努力,一定會有新的出路,進入新的天地。

2.描繪或讚美山水美景時。因為這兩句詩描寫了山環水繞、柳暗花明的美麗景色。

(三)閲讀下面一首詩歌,按要求回答問題。(3 )

遊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3.古典詩詞講究煉字,首聯中的“足”字用得好,請你説説好在哪裏?( l 分)

答:

14.頷聯描寫了怎樣的情景?在現實生活中有何意義?( 2 分)

答:

13 、( l 分)“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待客人傾其所有的盛情。14、( 2 分)頷聯描寫的是詩人置身山水環繞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難辨,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現實生活中人們常用來比喻在困境中出現希望或轉機,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每問各1 分,共2分.意對即可。)

(一)詩歌鑑賞(5分)

7.閲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5分)

遊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聯寫景中藴含哲理,耐人咀嚼。請簡要分析。(3分)

答:

(2)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2分)

答:

(1)(3分)詩人描述了山水縈繞的迷路感覺與移步換形又見新景象的喜悦之情(1分);人們可以從中領悟到藴含的生活哲理--不論前路多麼難行難辨,只要堅定信念,勇於開拓,人生就能“絕處逢生”(出現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2分)。(內容闡述1分;哲理分析2分。意思對即可) (2)(2分)表達了作者對淳樸、閒適的田園生活(農村生活)(1分)的喜愛(嚮往)(1分)之情。

標籤: 學案 山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mv48x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