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遊山西村教案四篇

遊山西村教案四篇

遊山西村教案一

教學目標

遊山西村教案四篇

1、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讀背古詩;

難點:理解詩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啟發,體會作者細心觀察,用心思考的觀察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記錄旅遊見聞的詩,這節課學習陸游的《遊山西村》,看看作者又寫了哪些見聞。

2、同樣,在學習古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詩人和寫作背景。(課件出示: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著名詩人。他出生於北宋末年,一生處於國家動亂,人民苦難的嚴重關頭。他的詩歌中,總的主題是抗金復過和同情人民苦難。這首詩是詩人罷官閒居,住在紹興市的三山鄉時寫的。詩題中"山西村",指三山鄉西邊的村落。)

二、自學,交流。

1、自由朗讀古詩。(藉助課後註釋、課文插圖、詞語手冊自學這首詩,把自己的收穫和理解標註在課文旁邊。)

2、請各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導學生弄明白以下幾項內容:

(1)對題目的理解;

(2)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莫(不要)、渾(渾濁不清)、足(充足、備足)、豚(豬)疑(以為,懷疑)

(3)對這首古詩詩意的理解。

三、難點點撥

1、師點撥: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麼?(山西村民家給客人備辦了豐盛的飯食)

特別是哪個字看出"豐盛"(足)表現什麼?(農家的熱情和樸實)

客人是誰?(詩人;也許還有他的遊伴,以及主人請來的陪客。)

2、第三、四句寫什麼?(作者回憶來時路上的經歷)

這"又一村"指什麼?(指山西村,即詩人此刻所在的村莊。)由此可見,這是詩人回憶來村的經歷,跟前兩句接得很好,這也可以説是倒敍。由此可深入一步,繼續問:這個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覆水的保護之下,在柳樹花草的掩映之中。)

3、正因為這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風,民風如此淳樸,使作者深受感動。

四、拓展思考

1、三、四兩句連起來寫行路人的感覺,迷茫中突然發現了美好的去處。但同時,也藴涵了一定的人生哲理。現在常常用來形容事情已經陷入困境,看起來已經絕望了,而忽然又絕處逢生,出現新的契機,使人增加了信心。

2、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經歷嗎?

五、作業

1、背誦兩首古詩,並默寫。

2、完成《課堂作業》

3、選做題:(1)選一首古詩,改寫成一篇遊記。

(2)針對兩首古詩中的名句,選擇一句,寫寫自己的生活經歷及感受。

遊山西村教案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並能默寫詩中的名句。

2,能借助詞典等工具書和生活積累理解詩中的詞句,並根據需要蒐集信息,擴大知識面。

3,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説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

4,能發表對詩的獨特見解。

5,學會一類生字豚。

教學重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説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能發表對詩的獨特見解。

資料準備

背景音樂與詩境相關的掛圖  字典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熟讀古詩,瞭解詩句大意感悟詩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學習豚

教師讀詩,學生邊聽邊畫出一類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點。

學生豚:小豬,也泛指豬。

學生到黑板前寫生字,針對生字特點強調記憶。

二,讀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教師指導檢查讀詩情況。

2,個別讀。

3,組內讀,並在組內説説自己是怎麼理解的。遇到不會的字。

4,完成課後練習1

莫:不要渾:(1)水不清,污濁;(2)罵人糊塗,不明事理;(3)全,滿:~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問:你有哪些字還不太清楚具體意思?可以什麼方法解決:諮詢老師

同學討論

三,再讀詩,感語交流

仔細讀詩,試着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重點理解: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學習先抑後揚的寫法:山重水複疑無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揚

感情讀詩,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感受,並能用連貫,正確的語言表述。

四,熟讀成誦

採取小組競賽,組內競賽等不同方式背誦

五,檢查反饋

檢查背誦情況:個人感情背誦組內背誦小組競賽等不同形式

檢查生字識記情況

檢查對重點字,句的理解情況

六,作業佈置

繼續讀詩,用喜歡的方式感悟詩境:配畫編故事配樂朗誦

蒐集有關作者陸游的生平資料

板書設計:

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詩句意思感悟詩的情感能用自己的話或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詩的獨到理解

教學過程:

一,背誦引入

個人背小組背競賽背配樂背等不同形式

二,合作,探究學習再次感悟詩的意境

1、小組內討論:《遊山西村》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詩的首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寫出了山西村豐收之年的景象,讓人感受到農家款待客人的熱情和民風的淳樸。表達了作者對農家豐收景象的由衷讚美之情。

詩的次聯描繪了山間水畔的美景,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範圍,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傳幾百年,是因為這不是詩人單純描繪景物,而是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獨到體會,是面對困難,迷茫的另類人生體驗。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理解,不必求同。

2、結合資料豐富對陸游的認識組內口頭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生卒年代

生活時代人品介紹

著名作品

自己的見解

3、班內交流提升對詩的認識

説説你找到的有關本課,作者的一切資料。要説得儘量流利,完整,不羅嗦。

針對同一類話題,相互補充。訓練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師針對學生髮言作適當説明,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相機點撥即可。

三,製作陸游小檔案

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不要拘泥課本中的形式。可配畫,編目錄,題寫前言,後記,也可做成本週的綜合學習資料。

四,作業

將這首詩背給你的家長聽,並和他們談談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預習下一課

遊山西村教案三

一、導入。

這首詩寫於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當時詩人罷官閒居,住在山陰(今浙江紹興市)鏡糊的三山鄉。詩題中“山西村”,指三山鄉西邊的村落。詩中記敍了當地的風俗,饒有興味。

二、讀讀講講問問。

問:這首詩跟《錢塘湖春行》—樣,也是記遊的。誦讀全詩兩遍後,説説它在記游上跟《錢塘湖春行》有何異同。(異:詩人在村民家做客;遊蹤用了概括的寫法。同:也寫了遊中可見;也用抒情作結。)

問: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麼?(山西村民家給客人備辦了豐盛的飯食)表現什麼?(農家的熱情和樸實)客人是誰?(詩人;也許還有他的遊伴,以及主人請來的陪客。)

講:起勢突兀,乍看似與遊覽無關,須讀到最後才能懂得詩人的用意所在。上句是抑,言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揚起,説菜之豐盛。

問:第三、四句跟前兩句接得上嗎?先説這兩句的內容。(寫行路人的感覺,迷茫中突然發現了美好的去處。)這“又一村”指什麼説的?(指山西村,即詩人此刻所在的村莊。)由此可見,這是詩人回憶來村的經歷,跟前兩句接得很好,這也可以説是倒敍。由此可深入一步,繼續問:這個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覆水的保護之下,在柳樹花草的掩映之中。)

講:詩人這樣來寫山西村,又是為下文“古風”一語張本的,因為這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風。

問:第五、六句寫遊山西村所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來複述。(略)這是寫村中的習俗。

問:第七、八句是抒情語,請先説大意。(今後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來閒遊,説不定什麼時候我會拄着枴杖來敲你的門的。)按:詩人當時雖在家賦閒,但他有志報效國家,説不定什麼時候仍會外出的,所以説“若許”,意思是“如果有機會”。

再問:這殲結尾方式跟《過故人莊》的結尾相似嗎?(相似之處是,都是詩人對招待自己的主人説的,“就菊花”“閒乘月”“夜叩門”等都是美好韻意境。不相似的是,《過故人莊)把重來拜訪説得很肯定,而這一首説得不甚肯定,僅是一種願望而已。)

補充問:這個結尾跟開頭是怎樣呼應的?(這次遊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遺風,深受感動,故有重遊之念。)

三、總結。

這首詩描寫了山西村古樸的民風,也表達了詩人的嚮往之情,這是容易看出來的。但陸游是愛國詩人,雖是寫記遊的詩,未必與政治無關,因為當時世風衰頹,跟山西村這種古樸的風尚確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詩中“山重”一聯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其意義不止於表現行路人的感受,在許多別的事情上也同樣適用。

遊山西村教案四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紀遊詩,記錄了詩人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罷官歸故里後一次到山西村遊賞的經歷。詩人陸游以一個“遊”字貫穿全詩的主線,生動地描繪了豐收之年農村歡悦一片的氣象和鄉間的風光習俗,刻畫了農民淳樸、好客的品性,表現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第一、二行詩寫不要笑話農人田家的臘酒渾濁不清,豐收年景款待客人,菜餚儘夠豐盛。一個“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待客人時盡其所有的盛情。第三、四行詩寫山巒重重,水道彎彎,正疑無路可走,突然出現柳陰深深,鮮花簇簇,眼前又是一個山村。

“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狀難寫之景,又於寫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為千古傳唱的名句。現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無望,忽而絕處逢生,出現新的契機,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並默寫。

2、品讀重點詞語,感受鄉親們的淳樸熱情以及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3、理解“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嘗試加以運用。

教學重點:

藉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詩境。

教學難點:

體會“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引出課題

上一堂課學習了《題西林壁》,我想檢查一下同學們會不會背

誦這首詩。個人背——齊背。

二、解詩題,知作者

1、今天,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遊山西村》。作者是陸游,你們都讀過陸游的那些詩呢?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他出生於北宋末年,一生處於國家動亂、人民苦難的嚴重關頭。他能文能武,主張抗金,收復失地,寫下許多憂國憂民的詩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愛國詩人。

2、“山西村”在什麼地方?“遊山西村”是什麼意思?

三、抓字眼,明詩意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上節課學詩的方法。

2、學生結合註釋,自由閲讀,自主思考。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讀詩,正音。

4、集體交流:能讀懂哪些?還有哪些不懂?教師相機進行指導。

(1)鄉親們是怎樣招待這位從遠方來的客人呢?出示古詩的一二兩句。(不要笑農家的臘酒渾濁,豐年待客的雞肉豬肉夠充足)

請同學們再去反覆地讀這兩句詩,告訴老師你讀到了什麼?

能抓住重點詞進行品讀嗎?也就是説你從那些關鍵詞中體會到了山民的熱情。

預設:“足”是什麼意思?指什麼足,想像一下,山民招待客人時會讓客人怎樣喝酒,要求客人怎樣吃肉,對,這就是農家人,他們會盡其所有、想盡辦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夠客氣。那同學們想一想,在作者眼裏,這裏的“足”難道單單指酒菜足嗎?那還指什麼足?你能把山民的這份淳樸、好客情感通過讀不折不扣的,足足的表達出來嗎?

自由讀——個人讀_個人讀——齊讀。

山民對待詩人是那樣的熱情、好客,而詩人對待山民又是怎樣一份情感呢?你能繼續抓住關鍵詞來談談你的體會嗎?莫笑是什麼意思?詩人叫人不要笑什麼呢?對,這裏的酒菜肯定沒有大酒店裏的精緻,由此可見,在詩人的眼裏,他不看重什麼,他看重是什麼?,相信此刻詩人已被山民這份淳樸,這份熱情深深的打動了,同學們,讓我們通過朗讀把詩人內心的這份感動表達出來吧!自由讀——個人——齊讀。

同學們此刻你眼前彷彿看見了山西村村民招待客人的怎樣一個畫面?又彷彿聽見鄉親們和詩人説了些什麼?同桌之間互相説説。彙報。

(2)受到鄉親們熱情款待的陸游心情豁然開朗。他騎上毛驢,流連於山水之間。出示詩句,他看到了那些景物?山重水複、柳暗花明、山重水複指的是山巒重重,山一程,水一程。水道彎彎,柳暗花明又指的是什麼?美麗的小山村。這裏的疑是什麼意思?能説説這兩句詩的意思嗎?個人説——同桌説。(山重水複真好像已無路可走,柳暗花明處又冒出一個村莊。)

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盡頭,你也有可能欣賞到別樣的美景。同樣的道理,即使人生陷入了困境,你也可能會絕處逢生。

詩人此時的心情肯定是非常的——那這份欣喜之情,你能把它讀出來嗎?(指導朗讀)本來以為自己是陷入絕境,無路可走的,突然發現一片無限的風光,這前面一句該怎麼讀?後面一句又該怎麼讀?對,要先先抑後揚。個人讀——齊讀。

四、多誦讀,悟詩情

1、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這首詩跟《題西林壁》有一個共同的地方,是什麼呢?那就是既有美麗的景色描寫,又藴含着深刻的哲理。這首《遊山西村》裏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説明什麼道理呢?看似簡簡單單的詩句卻藴含着深刻的道理,看來,這句詩句能成為千古絕唱絕對有它自己的理由,當然,我們就沒有理由不記住他了。一起讀讀這句千古名句。

2、同學們,你願意把這首千古流傳的古詩永遠留為自己的記憶嗎?請趕快把它背下來。個人——集體。

3、對於古詩,我們不但要會背,還要有感情地朗誦,同學們自由試試看,個人——個人——集體。

五、課堂作業

1、背誦、默寫《遊山西村》。

2、結合生活事例,説説你是怎麼理解“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詩的意思。

標籤: 教案 四篇 山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r7lg0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