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古詩三首之《別董大》教案及反思

古詩三首之《別董大》教案及反思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那麼你有真正瞭解過古詩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三首之《別董大》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三首之《別董大》教案及反思

教材分析:

這首詩的作者是高適,這是詩人與董大重逢又別時的送別之作,全詩寫了離愁別緒,表達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懷。

教學要求:

1.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2.品味語言,讀中悟情。掌握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學以致用。

3.有感情的朗讀,並能背誦。

重點難點:

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教法學法:

三疑三探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質疑

1.同學們,課前大家收集了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離別的詩句?(學生交流)

2.是啊,“相見時難別亦難”。離別是韻味悠長的詩,離別是不想説再見的歌,離別是難分難捨的情。從這千古流傳的送別佳句中,我們讀出的是古人那濃濃的友情、親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送別詩。

3.板書課題,介紹作者。

4.學習這首古詩,你認為應該主要解決哪些問題?

二、潛心批讀,自主探究---古詩意思

1.出示探究提示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把古詩讀通順;採用結合註釋,聯繫詩句,觀察插圖等方法理解題目,詞語,詩句的意思;把自己的理解用鉛筆批註在旁邊。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根據學情,留足時間。

三、多元對話,合探解疑---古詩意思

1.指名讀古詩。

2.通過自學,你明白了哪些詞語,詩句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説説全詩的意思。

4.輕聲讀全詩,在腦海中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説説自己想到的畫面。

5.結合想象的畫面,再説説詩句的'意思。

四、潛心批讀,自主探究---體會情感

1.出示探究提示二帶着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品味全詩:前兩句和後兩句分別寫了什麼?你從中分別體會到了什麼?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把自己的體會批註下來;你認為這首詩該怎樣讀?試着讀一讀,讀出自己的韻味來。

2.學生自讀體會,教師照顧學困生自學。

五、多元對話,合探解疑---體會情感

1.談談自己從詩句中的體會,引導學生抓關鍵詞體會情感。

預設:

前兩句寫了哪幾種景物?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後兩句寫了什麼?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2.練習朗讀。

我們應該怎樣朗讀全詩?

小結:詩人高適懷才不遇,將近30年,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麼自信,多麼樂觀,積極面對人生,並以此來影響他的朋友。我想這就是高適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這首詩廣為傳誦的原因所在吧!

六、拓展練習,昇華認識

1.自讀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你認為這首詩和《別董大》相比較,有什麼異同。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交流自己的看法。

3.教師總結:同樣是寫送別的詩,可是表現方法卻不一相同。《別董大》刻畫詩人在寒冷、空曠、淒涼的環境中用開朗、樂觀的語言勸慰朋友。後一首詩通過對西湖景色的讚美,曲折表達出對友人的眷戀,刻畫了一個明朗,輕鬆的送別環境。

七、審視文本,放膽質疑

1.齊聲讀古詩。

2.古詩學到這裏,詩句的意思讀懂了嗎?詩人表達的情感明白了嗎?自己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大膽提出來。

八、自主編題,拓展運用

你想設計什麼題來鞏固本節課的內容?

結課:

是啊,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情!在今天的課堂留給我們的也許不僅僅如此,千年以來,人們也許不會更多瞭解董大是誰,高適是誰,但卻永遠記住了這激勵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教學反思

開課講到《別董大》是一首送別詩,我們所學習的送別詩有哪些?如:《送元二使安西》、《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等都充滿了離愁,其間縈繞的是那依依與不捨,這是我們人之常情。畢竟別後難再重逢,今日一別,何時再聚各問天。故而難捨,更何況世事悽茫,今日哪知明日事,故而悲涼為自己、為友人。可本詩不同,雖也描述了離別時的場面,但卻充盈着豪氣,“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將所有的離愁一掃而光,前路是光明而充滿希望的,豈能獨愁,明天會更好!把握了這一點我在教學之中,先引領同學們複習以前的所學習的送別詩,感覺分別時的場面與那濃濃的情誼。當大家正處在友人分別的憂傷之中將同學們帶入另一境界:“今日我們來學習一首豪氣沖天的送別詩。”同學們興趣盎然,積極思考認真讀詩反覆體會。“為什麼作者沒有像別的詩人一樣愁緒萬千呢?”當學生提出這個問題時把教學推上了高潮。同學們積極討論。紛紛猜測,最後在林金鳳介紹的背景資料中找到了答案。原來董大正值失意之際,作者要鼓舞其努力向前,由此更可見二人情誼之真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l7j2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