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數學課文教案

數學課文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課文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課文教案

數學課文教案1

[學習內容]

教科書第1-2頁的內容。

[學習目標]

1.經歷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和非整十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筆算方法的探索過程,能口算整十數除以一位數(商位整十數),會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

2.北洋學生初步的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情趣。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有條理地思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學習重點]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口算和筆算方法的探討。

[學習難點]

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格式。

[學習過程]

一.複習歸知,引入新課

1.口答:20裏面有()個十,46裏面有()個十和()個一,70裏面有()個十,83裏面有()個十和()個一。

2.解決實際問題。

兩人一共買了18支鉛筆,平均每個同學買了幾枝?

口答算式:18÷2=9

你是這樣想的?你會用豎式計算嗎?

4.談話:這節課,我們學習整十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板書課題)。那邊還有兩組同學也在買鉛筆,買了多少枝呢?一起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教學整十除以一位數。

(1)出示場景圖左半部分,提問:

①觀察場景圖,説説知道了什麼。

②求平均每個男孩買多少枝,你會列式嗎?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40÷2

(2)用小棒擺一擺,分一分,並説出擺與分的過程。

(3)相互交流,知道把4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十,也就是20。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自己説一説每組兩題在計算上的聯繫與區別,幫助學生形成算法。

(5)小結:口算幾十除以一個數,可以把被除數看成幾個十,再想一想這幾個除以除數等於多少個十;也可以用被除數十位上的數除以除數,商是幾,最後算得的結果就是幾十。

2.教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

(1)出示場景圖右半部分,提問:

①從圖中你知道什麼?你想求什麼問題?

②求平均每個女孩買多少枝,應該怎麼列式呢?

板書除法算式:46÷2

(2)猜猜46÷2商是幾十多?你能用小棒擺一擺,分一分嗎?(四人一組活動)

(3)小組交流分的情況:拿出幾捆幾跟小棒,先怎麼分,再怎麼分,最後每人分得多少枝?(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性表述)

指出:幾十幾除以一位數,先用幾十除以一位數,再用幾除以一位數,然後把兩次結果加起來。

(4)談話:如果每道題都用小棒分一分,那就太麻煩了,我們一起用豎式來計算,好嗎?

各小組討論“豎式該怎麼寫”,即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讓學生彙報本組想法。

教師結合學生討論的情況板書豎式,並講解筆算過程:先算被除數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對齊被除數的十位在商的位置上寫2。討論:2為什麼寫在商的十位上?下面算2乘以2得4,4減4得0,因為還要除個位上的數,這裏不寫0。為了看得清楚,把被除數個位上的6拉下來放在這裏除,再往下會算了嗎?誰來接着寫下去。

(5)談話:我們再回顧筆算過程,筆算46÷2,要從哪一位除起,除得的商寫在哪裏?被除數十位上的數除過以後要怎麼辦?商寫在哪裏?

三.鞏固深化,拓展提高

1.做“想想做做”第2題。

(1)學生齊練,指名板演。

(2)師生共同評價板演情況。

(3)談話:説説在計算時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注意餘數。

説説在計算中應注意什麼?進一步鞏固筆算方法。

2.做“想想做做”第4題。

(1)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

(2)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要求什麼?

(3)獨立解答。

(4)在小組內交流校正。

3.做“想想做做”第5題。

(1)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什麼,要求什麼?

要知道哪種樹苗每棵的價錢貴一些,你打算怎麼辦?

(2)獨立解答,在班內共同訂正。

四.課堂作業

做“想想做做”第3題。

五.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能告訴大家要注意什麼嗎?

數學課文教案2

學習目標

1.知道數軸上有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能將已知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能説出數軸上的已知點所表示的數,知道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

2.瞭解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3.進一步理解有理數與數軸上的點的對應關係;鞏固在數軸上由數找點、由點讀數的方法;

4.會借用數軸直觀的進行有理數的大小比較,體會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重點是掌握數軸的概念和畫法,明確其三要素缺一不可;利用數軸比較有理數的大小,並歸納出一般規律。

難點數軸上的點與有理數的對應關係的理解是難點。教學中要求學生多動手,增強對“形”的感性認識,培養動手、動腦和實際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一)、自學課文P(二)、導學練習

1.有理數包括哪些數?0是正數還是負數?

2.温度計的用途是什麼?類似於這種用帶有刻度的物體表示數的東西還有哪些(直尺、彈簧秤等)?

3.思考:

①零上25℃用正數_____表示。0℃用數____表示;零下10℃用負數_____表示。

②什麼叫數軸?數軸要具備哪三個要素?

③原點表示什麼數?原點右方表示什麼數?原點左方表示什麼數?

④表示+2的點在什麼位置?表示-3的點在什麼位置?

⑤原點向右0.5個單位長度的A點表示什麼數?原點向左1個單位長度的B點表示什麼數

4.數軸的畫法,有哪幾個步驟?

5.我們還可以更簡便的得出數軸的定義:規定了 、 和 的直線叫做數軸。

、 和 是數軸的三要素,原點位置的選定、正方向的取向、單位長度大小的確定,都是根據需要認為規定的。直線也不一定是水平的。

6.温度計裏的大小:觀察温度計的刻度,發現上邊的温度總比下邊的高。類似地,在數軸上表示的兩個數, 的數總比 的數大。

進一步觀察數軸,發現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 ,所有的正數都在“0”的 ,這説明什麼?

正數都 0;負數都 0;正數 一切負數。

(三)自學疑難摘要:

組長檢查等級:

二合作探究

1:判斷下圖中所畫的數軸是否正確?如不正確,指出錯在哪裏?

2.把下面各小題的數分別表示在三條數軸上:

(1)2,-1,0,,+3.5

(2)-5,0,+5,15,20;

(3)-1500,-500,0,500,1000。

想想看,第(3)小題數據比較大,那怎樣表示呢?

3.把下列各組數用“<”號連接起來.

(1)–10,2,–14;

(2)–100,0,0.01;

(3),–4.75,3.75。

三、展示提升

1、每個同學自主完成二中的練習後先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2、每個組根據分配的任務把自己組的結論板書到黑板上準備展示。

3、每個組在展示的過程中其他組的同學認真聽作好補充和提問。

四、反饋與檢測

1.判斷下圖中所畫的數軸是否正確?

(1)

2.下面數軸上的點A、B、C、D、E分別表示什麼數?

(2)

3.將-3、1.5、、-6、2.25、、-5、1各數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出來。

4.畫一條數軸,並在上面標出下列的點。

±100±200±300

數學課文教案3

設計思路:

本冊書的相遇問題是在學生初步學習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間數量關係以及會解答某一單個物體運動的問題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本教學內容與以往不同的是有兩個物體在運動,教材上只介紹了其中一種,即”兩個物體同時相對運動結果相遇“的情況。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相向運動中求路程的解題方法以及理解速度和,同時也為後繼學習更復雜的應用題做好準備。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簡析我的設計思路如下

(1)把握好教學要求。教學時要通過學生們認真的觀察思考,以及自己動手嘗試去做理解相遇問題提中所提概念和掌握求路程的方法。

(2)大量使用多媒體,本節課充分利用多媒體,通過演示使學生直觀瞭解相遇問題的基本概念,並真正理解:兩人、兩地、同時、相向、相遇、速度和等難以理解的概念。

(3)另外本此設計還以圖表、圖文結合及線段圖等多種呈現方式,使原本枯燥的內容變得鮮活、生動。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演示,理解“相向運動”“相遇”及“速度和”。

2.掌握相向運動中求路程的解題方法:速度和×時間=路程。

3.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會解決與此有關的含兩、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4.培養學生分析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相向運動中求路程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速度和”。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亮亮每分鐘走60米,走了4分鐘,一共走了多少米?(口答)?

師問:為什麼這樣求?誰會用一個數量關係式表示?

2.芳芳每分鐘走70米,走了4分鐘,_____________?

由學生補充問題並進行計算。

二、新知探索

1.導入新課

以前我們學習的是一個物體運動的行程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兩個物體運動的行程問題。

板書:兩人

2.對“兩地、同時出發、相對而行,相遇”含義的領會

師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兩個人行走這段路程有什麼特點?提示(1)出發地點(2)出發時間(3)運動方向(4)運動結果

板書:兩地、同時、相向、相遇。

師説:正像我們觀察到的,兩人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最後相遇,我們稱它為相遇問題。現在我們就學習解答相遇求路程的方法。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3.出示例題

A.集體讀題,補充問題。

B.指明提取數學信息

板書:相遇時間

C.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試做。得出兩種不同的解法,板演。

D.學生自己分析解題思路

①請用第一種方法的同學説説你是怎樣想的?提問:題中只有一個4,為什麼算式中出現了兩個4?

師:經過4分兩人相遇,説明相遇時兩人都行了4分,相遇時間在這種解法中要用到兩次。

②請用第二種方法的同學説説你的解題思路又是什麼?

師:根據這種解法你發現在相遇問題中,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間有什麼關係?

追問:速度指的是什麼速度,時間又指的是什麼時間?

4.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認識相互間的聯繫。

從數量關係上看,思路不同

第一種解法是用亮亮和芳芳的速度分別乘以所用時間,得出兩人各自行的路程,然後再加起來,得到芳芳家到亮亮家的路程。

第二種解法是根據兩人同時出發,行走時間相同,可以先算出兩人每分鐘所行路程的和,再乘以時間,得到兩地間的路程。

從數學知識上看,兩種解法的聯繫

算式之間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

三、鞏固練習。

1.看圖填空。ppt

甲、乙兩人同時由A、B兩地相向而行。出發1分鐘,兩人所行的路程的和是(65+70)米;出發2分鐘,兩人所行的路程的和是2個()米;出發3分鐘,兩人所行的路程的和是3個()米;出發4分鐘,兩人相遇了。這時,兩人共走()個(65+70)米,A、B兩地相距()米。

A.獨立理解“相向而行”。板書相向

B.指名回答,集體反饋。

2.甲、乙兩輛汽車從兩地同時相對開出,甲車每小時行55千米,乙車每小行45千米,經過4小時相遇,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用兩種方法解答下題。

甲軋路機每小時碾壓路面36平方米,乙軋路機每小時碾壓路面44平方米。兩台軋路機同時工作8小時,一共碾壓路面多少平方米?

4.

列式是()

A.80×3+65×3

B.80+65×3

C.(80+65)×6

D.(80-65)×3

5.思考題

救護車和小轎車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對開出,救護車每小時行駛60千米,小轎車每小時行駛50千米,經過3小時兩車相距110千米,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數學課文教案4

活動目標:

1、參與超市購買遊戲,通過解決購買中“一共用去多少錢?”或“還剩下多少錢”的問題,掌握10以內的加減運算。

2、喜歡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用處。

活動準備:

1、課件《文具小超市》。

2、佈置場景“文具小超市”,在架子上擺放各種文具,貼上1—10元的價格標籤。(標籤在課件“打印材料”中)

3、自制錢幣若干:1元、5元、10元。(課件“打印材料”中)

活動過程:

一、欣賞圖片。

1、教師播放課件【圖片欣賞】,請幼兒欣賞。

提問:畫面中有什麼?這些文具都是用來做什麼的?

2、我們馬上就要成為小學生了,在上小學之前,我們要為自己準備一些文具。今天老師要請你們去文具小超市購買兩件自己喜歡的文具!

二、遊戲:挑選文具,運用加法理解“一共用去多少錢”。

1、教師播放課件【挑選文具】,請幼兒參與課件遊戲。

2、玩法:隨意挑選兩樣文具(加起來價格不超過10元),點擊“完成”按鈕並通過加法計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錢?”

3、教師小結: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錢“,可以用加法,將兩件文具所需的金額數相加,所得的總數就是“一共用去的錢”。

三、第一次實物購買遊戲,幫助幼兒掌握10以內的加法。

1、介紹課前佈置好的“文具小超市”,出示若干商品,引導幼兒學會看價格牌(1—10元)。

(價格標籤在課前粘貼好,在課件“打印材料”中)

2、介紹玩法:請每個幼兒進入超市,自由選購兩件文具。

3、幼兒自主購買。

4、計算所需錢幣。

①每位小朋友都購買了自己喜歡的兩件文具,你們知道自己“一共用去了多少錢嗎”?請幼兒説説自己用了多少錢。收銀處結賬。可設立兩個收銀處,由兩位老師當“營業員”,給幼兒找錢。

2、幼兒自主購買。

3、計算剩下的錢

①你們都非常順利地買回來文具,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還剩多少錢”。

請幼兒自由講述購買和找錢的過程,看看手裏還省下多少錢。

②請每個幼兒説説是怎樣運用減法計算自己“還剩多少錢”。

活動延伸:

1、將“文具超市”設置在班級區域,請幼兒在自發遊戲中繼續遊戲。

2、提供課件【加加減減】,請幼兒用手中的數字卡進行9和10 的加減法。

3、請幼兒與父母同去超市購買商品,可請家長規定購買金額,請幼兒自行挑選商品。

教學反思

1、幼兒對人民幣感興趣。

2、引導幼兒動腦筋。

3、體現數學教育生活化。

4、數學問題情境化。

5、教育方法遊戲性。

6、活動環節訓練要複習序數。

7、要反覆做遊戲鞏固,把文具換其他物品培養幼兒靈活換算能力。

數學課文教案5

目標:

複習鞏固1——7的序數,2——6的鄰數,認識時間“星期”。

認識時間“星期”,瞭解其順序性、週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激發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快樂地參與學習活動。

準備:

教具學具方面:星期轉盤操作材料若干套(與幼兒的小組數相同)童話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幼兒知識經驗準備:學習另以內的序數和鄰數,通過掛曆、枱曆對“星期”時間概念有初步瞭解。

活動過程:

1、複習鞏固:1——7序數,2——6鄰數

(1)複習序數:出示1——7數字娃娃(排列無序),請幼兒幫組數字娃娃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並講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個數字娃娃,老師出示大寫數字表示。

(2)鞏固鄰數:以“數字娃娃找鄰居”的遊戲進行。

例如:老師以數字娃娃的口氣問,我是2,我的鄰居是幾和幾請小朋友幫助我,幫我找出好鄰居。幼兒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鄰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鄰居。

2、新授:認識時間“星期”,瞭解其順序性、週期性。

(1)聽童話《星期媽媽和孩子們》,第一遍老師口頭講述故事後提問,童話的名稱及故事裏講到誰?(師出示星期媽媽的圖片)她想幹什麼?幼兒回答後,老師交代本節課新授內容是認識“星期”,並提出以下問題,星期媽媽一連生了幾個孩子?她給孩子取了什麼名字?穿什麼顏色的衣服?請幼兒在聽一邊故事。

(2)再次聽故事

邊講邊出示星期娃娃圖片(打亂一至星期日的順序),然後請幼兒回答以上問題。

需要強調的是: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子是誰……最後一個孩子是誰?讓幼兒幫星期妹妹排隊,明確星期的順序性。

(3)轉盤遊戲:找鄰居(師示範轉動轉盤,然後可請個別幼兒操作)

規則:轉動轉盤後,指針指到星期X,就請小朋友講出星期X的兩個鄰居,幼兒教案《認識時間“星期”》。(如,星期二,星期二的兩個鄰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遊戲反覆進行4——5次。

突出強調:星期日的鄰居是誰啊(意在突破星期的週期性這一難點,讓幼兒具有明確的週期意識,即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個星期結束,下個星期開始)

3、操作活動:轉盤遊戲“找鄰居”

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一個星期轉盤,一組幼兒輪流轉動轉盤,同組全體幼兒共同講述指針所指星期X的兩個鄰居是星期X和星期X。

4、活動評價

引導幼兒與老師一起談談這節課認識了什麼?明白了什麼道理?玩星期轉盤遊戲的感受。

5、分組進行角色遊戲:“找鄰居

七名幼兒一組,分別帶上星期娃娃頭飾,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個角色形象,手拉手圍成圈,順時針轉動,邊轉邊説: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遊戲,遊戲的名字叫“找鄰居”

接着星期一先發問,我是星期一,我有兩個好鄰居,我的鄰居是幾和幾?其餘六個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兩個好鄰居,你的鄰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來由星期二、三……日順次提問,方法同上,遊戲延續進行。

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星期媽媽一連生了七個孩子,她皺着眉頭説:“我還得給他們取七個好聽的'名字呢!”

星期媽媽看着孩子們,想呀想呀,覺得它們非常可愛,非常漂亮,於是她高興地説:“有了,有了,好聽的名字有了。”她邊説邊伸出手指,輕輕地點着孩子們的腦袋説:“梅花、桃花、蘭花……”可是她只報了三個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這不是跟花兒們的名字一樣了嗎?”

星期媽媽又看着孩子們,想呀想呀,覺得它們非常聰明,非常伶俐,於是他又快樂地喊起來:“有了,有了,好聽的名字有了。” 她邊説邊伸出手指,輕輕地點着孩子們的腦袋説:“寶寶、聰聰、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這兒,她又停住了,“哎呀,不行、不行,這不是和小朋友們的名字一樣了嗎?”星期媽媽有想呀想。突然,她拍着自己的腦袋自言自語的地説:“啊哈!有了、有了,我的孩子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就按他們出生的次序來取名吧!”“、星期六、星期七,”星期媽媽説到最後一個孩子的名“星期七”時,感到這個名字很彆扭,她想了一下説一天生一個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媽媽取好了七個名字,噓了一口氣,高興地説,“好啦,好啦,七個好聽的名字總算取好了。”

過了一會兒,星期媽媽拿來兩件紅衣服説:“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個孩子中這最小的兩個孩子,就讓他們穿上最漂亮的紅衣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這五個孩子長得白白胖胖,星期媽媽説:“給他們穿上黑衣服最漂亮”,於是她又拿來五件黑衣服,一邊給他們穿一邊笑嘻嘻地説:“黑衣服、黑衣服,黑裏襯出白皮膚,衣服黑,皮膚白,人人見了都喜愛。”

星期媽媽的孩子們漸漸長大了,他們不但學會了走路,而且,還經常受拉手圍在媽媽身邊,跳起快樂的“圓圈舞”呢!

數學課文教案6

教學要求:

1、要求同學能夠看懂圖意,並説出圖意

2、會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

3、滲透空集的概念。

教學重點:理解0的含義和0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不借助圖口算0的加法、減法。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昨天,俺們學習了有關0的知識,有誰還記得,0表示什麼?還有不同的説法嗎?

師:即可以表示起點,也可以表示沒有

二:探索新知

1、電腦出示小鳥圖,讓同學認真觀察

1):你從圖中看到了什麼?(有三隻小鳥正在鳥窩裏聊天)

2)點擊出現動畫:三隻小鳥從鳥窩裏飛走了。

問:你又看到了什麼?這時鳥窩裏還剩下幾隻小鳥?

飛走的3只小鳥是從幾隻小鳥裏面飛走的?

3)你能夠把這個圖的意思完整的説給大家聽嗎?

(先同桌互説,然後指名説,並比一比,看誰説的最好)

4)要還剩下幾隻小鳥有誰能列出算式?

板書:3-3=0

5)誰知道:算式裏面的每個數字表示什麼意思?

2、電腦出示青蛙圖,同學認真觀察

1):你從圖中看到了什麼?(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葉上休息)

2)點擊出現第二張荷葉問:這張荷葉上有幾隻青蛙?

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3)你能夠把這個圖的意思完整的説給大家聽嗎?

(先同桌互説,然後指名説,並比一比,看誰説的最好)

4)這兩張荷葉上一共有幾隻青蛙?誰能列出算式?

板書:4+0=4

5)誰知道:算式裏面的每個數字表示什麼意思?

3、觀察上面的兩個算式:3-3=0

4+0=4

你發現了什麼?

(各小組討論,然後指名回答)

歸納得出:相同的兩個數相減等於零,任何數與零相加或相減等於任何數

三、鞏固練習:

1、老師左手拿5支粉筆,右手一支也沒有,兩手一共有多少支粉筆?(同學口答算式)

2、完成第29頁的做一做

(全班集體評價)

3、第30頁的第3、4題

要求:同桌的兩個同學先互相説圖意,然後再列式計算。

評價要求:先同桌互評,再全班進行集體評價。

四、綜合練習:

1、P31頁的第6題,比一比,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對做的又對又快的同學給予鼓勵。

2、第39頁的第5題

要求每個同學先説説每幅圖的意思,然後再列式計算,蝚後集體評價。

3、託管時間完成:第30頁的第7、8、9題和考慮題。

數學課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應用公式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3)繼續滲透旋轉、平移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梯形面積公式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求出下面圖形的面積。

2.回憶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演示課件:拼擺三角形)

二、設疑引入

教師出示一個梯形和一個三角形(已標出底和高)。這個梯形比三角形的面積大還是小?相差多少呢?要想得到準確地結果該怎麼辦?

板書課題:梯形面積的計算

三、指導探索

第一部分: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

1.小組合作推導公式。

教師談話:利用手裏的學具,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提綱:

2.(演示課件:拼擺梯形)

電腦演示轉化推導的全過程。

數學課文教案8

(一),要求會認的字;生字表

(二),要求會寫的字;詞語表。

教材繼續以專題組織單元,設計了八個專題。它們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愛護周圍環境;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可貴的親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國際理解和友好;神話故事、傳説。每個專題人文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藴涵教育價值。

每個語文園地仍由五個欄目組成。其中有四個固定的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第五個欄目是機動欄目,分別為“寬帶網”“趣味語文”“展示台”“成語故事”,這些欄目在八個語文園地中各安排兩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l78zo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