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伊索寓言高中教案

伊索寓言高中教案

教學目標:省略

伊索寓言高中教案

教學難點/重點:

教學時數:2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關於作者請同學們參看課後的插説內容(P44)(教師也不適當補充)

四、學生朗讀1、2自然段,質疑解難。

五、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質疑解難。(主要解決以下問題)

六、引導學生對九個故事進行研讀、解決疑點。

1.學生讀蝙蝠的故事,讓學生研讀後,説一説寓言的原意是什麼,作者提出了什麼新的見解(以下八個故事,研讀的步驟同此)。

明確:原意是諷刺沒有獨立人格的人,他們附炎趨勢,仰人鼻息,毫無原則可言。

作者議論“人比蝙蝠就聰明多了。他會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施用”,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見教師用書)

明確:原意是諷刺只圖安逸,只想不勞而獲的人。作者議論“促織餓死了,本身就做螞蟻的糧食;同樣,生前養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後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寫回憶懷念文字的親戚和朋友,寫研究論文的批評家和學者等。”作者指出了作家與親朋好友、批評家和學者的關係。請仔細分辨,這裏的“螞蟻”指什麼?這裏的“促織”指什麼?(“螞蟻”指寫回憶懷念的親朋好友,寫研究論文的批評家和學者。“促織”指生前養不活自己的大作家。)

明確:原意是諷刺貪婪和多疑。

作者議論“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用”。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作者用這個故事來比喻人照鏡子。這句話的含義是指坐得端、行得正的人,用不着旁人來指責;搞歪門邪道的人,就算是指責也無濟於事)

明確:“他只望着高處,不管地下”結果“失足掉在井裏”,原意是諷刺脱離羣眾,脱離實際,一心想往上爬卻必然摔跤的人。

作者議論“下去之後,決不説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就是下去之後,眼睛還是向上看的。”作者對“天文學家的故事”的體會是什麼?(那些被迫下台的人最終還是想要上去為所欲為)

明確:“烏鴉把孔雀的長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應選”,原意是諷刺偽裝者,它惹起眾怒,下場可悲。

作者的議論:“這隻烏鴉借來的羽毛全給人家拔去,現了原形,惱羞成怒,提議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個乾淨,到那時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鵝等跟烏鴉有何分別。這個遮羞的方法至少人類是常用的。”這句話諷刺的是什麼人?(那些明明知道自己不如別人,卻偏偏要找出理由為自己邊界的人)

明確:“牛有我這樣大嗎?”原意是諷刺不自量力、夜郎自大的人。

作者的議論,“我們每一種缺陷都有補償,吝嗇説是經濟,愚蠢説是誠實,卑鄙説是靈活,無才便説是德……”作者這樣寫的意圖是什麼?(諷刺那些本不如人,卻偏偏沒有自知之明的人)

明確:“老婆子貪。已不足,希望她一天下兩個蛋”,原意是諷刺貪婪,諷刺急於求成。

作者議論,“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是什麼意思?(有錢人往往吝嗇,一毛不拔,不肯幫助別人)

明確:原意是諷刺狐狸得不到葡萄,便説葡萄是酸的,以此自我安慰。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別人取得了成績,心存嫉妒,便説那成就並沒什麼了不起。

作者議論,“訴苦經可以免得別人來分甜頭”。用意是什麼?(見教師用書)

明確:“狼信以為真,專心尋刺,被驢踢傷逃去”,原意是讚揚驢的機智,諷刺惡狠的愚蠢可笑。

作者的議論,“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作者為什麼這樣説?(教師用書)

六、課文第三部分(最後一段)怎樣理解?

1、作者真的認為“《伊索寓言》是不宜作現代兒童讀物的”嗎?

佈置作業:完成練習題四,示例。

要證明自己的觀點,就要講根據,講理由。講理由好像很難,其實並不難,其中包括運用我們熟悉的因果關係、條件關係、假設關係的複句或一羣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子,表明自己的觀點,講明自己的理由。

盧梭認為寓言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複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裏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

示例:我認為寓言可以讓孩子們讀。因為寓言通過短小的故事把人類的智慧和善良教給孩子們,教得具體生動、親切感人。孩子們讀了寓言,會認識到人世間的喜悦與悲傷、成功與失敗都像寓言中講述的那樣,藴含着有益的哲理。他們長大了就會時時處處關心別人、關心集體,熱愛勞動、熱愛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gn2v4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