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大班音樂打擊樂活動《大雨小雨》

大班音樂打擊樂活動《大雨小雨》

一、設計意圖

大班音樂打擊樂活動《大雨小雨》

《大雨小雨》這是一首節奏歡快的兩段體音樂,曲式結構清晰,歌詞簡單容易記。音樂中有大雨和小雨這兩種形象。大雨嘩啦啦,小雨淅瀝瀝,形象分明,容易選用不同的樂器進行表現。大班幼兒已經對節奏把握較好,能夠對節奏較快的歌曲做出反應。學習打擊樂《大雨小雨》能夠促進幼兒對音樂節奏的把握和對音樂形象的感知。

二、教學分析

(1)幼兒分析

大班(5-6歲)這一階段的幼兒使用和掌握的打擊樂器種類更多,能力也較強了。他們能演奏一些使用小肌肉操作的樂器,如:鈴鼓,串鈴,雙響筒等。對於同種樂器演奏方法也更豐富,細化,比如本次活動用到的響板等。在演奏過程中,幼兒能夠根據《大雨小雨》音樂的音量及力度特點,調整自己的演奏方式和用力方法,有意識地控制適當的音量和音色。

另外,大班幼兒在打擊樂演奏過程中的合作協調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發展,他們能夠在較多的聲部節奏中主動調整好自己的聲部與其他聲部間在節奏,音色,速度,力度上的合作要求,不僅能準確地演奏自己的聲部,而且也能主動地關注整體效果。

最重要的是,大班幼兒對指揮手勢的暗示理解也較明確,甚至能學會看指揮的即興變化來調整自己的演奏,還能與同伴以體態表情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在選擇何種樂器表現音樂特點的這個“創造性”方面,他們表現地更為主動和積極,不僅能積極地參與為樂曲選配合適的節奏型的配器方案討論,而且還能自發探索音樂,探索打擊樂器的製作,以及大膽地嘗試參與即興指揮等。

(2)教材分析

針對現在秋末冬初的一個明顯季節特徵“秋雨綿綿”、“天氣易變化”的情況而選擇了“雨”作為活動的入腳點。“大雨嘩啦啦,小雨淅瀝瀝,嘩啦啦,淅瀝瀝,大雨小雨快快下……”,有趣的歌曲與有靈魂的打擊樂器相結合,教參書中提供了和雨有關的音樂素材,但我認為我選擇的“大雨和小雨”更符合我班幼兒的現狀。而且這一音樂版本速度較快,對大班幼兒來説有一定的挑戰性。同時歌曲形象的趣和美也可激發幼兒關注自然現象的興趣。

三、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能夠選用合適的打擊樂器來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如:大雨、小雨、哈哈笑、嘻嘻笑等。

2、幼兒能夠傾聽音樂的節奏跟着老師的指揮進行演奏。

3、幼兒樂於集體打擊樂演奏,學會配合他人。

四、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下雨的聲音錄音、音樂《大雨小雨》、音樂演奏圖譜、鈴鼓、碰鈴、圓弧響板、串鈴、沙球等打擊樂器

經驗準備:1、對音樂的節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2、擁有一定的打擊樂活動的常規意識和行動。

3、懂得如何運用基本的打擊樂器。

五、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播放下雨的聲音請幼兒傾聽,請幼兒説出剛才聽到的是什麼聲音。以此引入新的教學內容——用打擊樂器來表現不同的.雨聲。

(二)傾聽音樂

1、播放《大雨小雨》音樂,讓幼兒先整體感受音樂。向幼兒提問音樂中有什麼。第一段分別是下大雨和下小雨的不同形象,第二段是小朋友們看到下雨了都歡快地笑起來的形象。

2、再次聽音樂,請幼兒説説下大雨時是怎樣的?下小雨(音樂)時是怎樣的?小朋友們哈哈大笑時的聲音是怎樣的?嘻嘻時的聲音又是怎麼樣的?

大雨的聲音比較重、比較響:下小雨的聲音比較輕,比較小。哈哈大笑時的聲音較大、較響:嘻嘻笑時聲音較輕、較小。

(三)為音樂配樂器(配器方案)

1、請幼兒從凳子底下拿出打擊樂器,讓幼兒先探索各種打擊樂器發出來的聲音是怎麼樣的。

2、引導幼兒根據歌詞為音樂配上適當的樂器。讓幼兒自己説出那些樂器配哪一部分的聲音會更像、更好聽。如大雨就用聲音較大較響的鈴鼓、串鈴,小雨就用聲音較細的碰鈴、沙球的等。根據音響效果,教師把樂器分成三組:大鼓和響板為一組,鈴鼓和串鈴為一組,碰鈴和沙球一組。

3、教師與幼兒商量好哪些樂器用什麼圖標表示,根據配好的演奏方案出示圖譜,先讓幼兒熟悉圖譜。

(四)演奏

1、教師把幼兒成三組,每組幼兒將演奏的樂器就如以上步驟所分,請同組的幼兒坐在一起,將組和組之間分開來,以便教師指揮。

2、教師擔任指揮,讓幼兒跟着音樂先空手嘗試如何與其他組幼兒“合奏”在這一過程中讓幼兒仔細傾聽音樂和觀察老師的指揮,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演奏。

3、教師擔任指揮者,指揮幼兒用樂器跟着音樂合奏。

4、讓幼兒自由交換樂器(樂器放在座位上,只交換幼兒位置)並演奏。

5、讓幼兒探討這首歌還可以如何演奏?嘗試幼兒想出來的演奏方式進行演奏。

六、活動延伸

在幼兒熟悉瞭如何演奏這首音樂後,可將幼兒分成四組、其中三組幼兒負責演奏,一組幼兒出來做相應的聲勢動作,集體進行演奏合唱《大雨小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exnkg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