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論讀書(河大版七年級必修教案設計)

論讀書(河大版七年級必修教案設計)

 23、論讀書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培養學生提煉概括、梳理知識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本文的讀書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累文中出現的精闢的句子,激發學生讀書熱情,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重點:1.體會文中出現的名言警句。2.體會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的作用。

教學難點:體會本文語言的精煉及作用。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方式:教師引導,學生團結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材分析:本文是培根的一篇著名的隨筆。圍繞讀書,論述了知識的價值,求知的目的,讀書的態度、方法等內容。論述的範圍相當廣泛,同時運用了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觀點精闢,見解深刻。

教學過程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入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書香,我們一天天長大了。你喜歡讀那些書,説説喜歡的理由? 學生各抒己見,發表看法。 調動激情,有感而發,有話可説。

作者簡介 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出生貴族家庭。劍橋大學畢業,後又學習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長,封為勛爵。1621年因受賄為國會彈劾去職,嗣後居家著述。《隨筆》是其文學方面主要著作,開創英國隨筆這特有體裁。 學生回答出培根的相關情況。(多媒體出示培根畫像) 先通過學生自己蒐集、整理、回答,有利於調動學生積極性;教師進一步總結便於記憶和掌握。

教學過程二 明確學習目標 指定學生朗讀學習目標

整體感知 1.讀一讀,記一記: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明確:這篇隨筆寫法不同一般,它論述的範圍相當廣泛,語言十分簡練,幾乎一句話就是一個觀點。  1.糾正字音,積累字詞。

消遣 運籌 

弛惰    

挑剔 狡黠 

裝潢 煩瑣 

蒸餾

2.體會誦讀中的語氣、情感。 在聽、讀中整體感知。

1.理解文章內容: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談讀書?  

明確:(板書)

先運用學過的知識歸納、總結,理清作者的思路。 

分小組討論、分析,形成集體意見,選代表發言。

(教師適當點撥。) 從舊知識中尋找新知識。

分析課文

2.文章怎樣分為三個層次進行論述的? 

明確:

第一層:(1-6自然段)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

第二層:(7-10自然段)闡述讀書的方法。 

第三層:(11-12自然段) 

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各種缺陷。 全班自由結組,進行激烈討論、分析,形成集體意見,選代表發言。(教師適當點撥。)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分析思考的能力、語言組織和表達的能力。

教學過程三 3.體會句子含義及作用。 

體會:使用比喻論證、對比論證。使其文章更顯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文筆老練,説理透徹。 3.男女生分兩組,比一比看那組找的準,分析透徹。  層層深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品味欣賞 黑格爾説過:“他(培根)的著作雖然充滿着最美妙、最聰明的言論,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話常常被人拿着當作格言。”請同學們將你最喜歡的句子大聲地讀給大家聽。 邊讀邊體會經典格言,大聲朗讀給同學們聽。 感受哲學家敏鋭、精闢、深刻的見解。

培養學生甄別、鑑賞的能力。

舉一反三 對作者的讀書觀,你是怎麼來評價的呢?你對讀書有什麼看法呢?你最喜歡文中哪一句讀書名言?請任選論點,配上適當論據,寫成一篇100多字的小議論文。   準備3分鐘,自由發表觀點,自由發言。 培養學生運用學過知識、理性思維來駕馭語言的能力。

知識鏈接 你能説出你搜集到的關於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讀書的趣事嗎? 暢所欲言。 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讀書習慣。

多媒體顯示 (1)名言警句: 

腹有詩書氣自華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書到用時方恨少。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2)名人論讀書: 

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李清照的讀書方法:興味到時拿起書就讀。 

朱熹談讀書時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學思結合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英】莎士比亞 

(3)名人讀書的趣事: 

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   列寧讀書趣聞   馬克思讀書趣聞 

古人頭懸梁錐刺股、囊瑩映雪、鑿壁偷光的刻苦讀書。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這是培根的著名隨筆,見解深刻。對於僅接觸過兩篇小議論文的初一學生來説比較困難,在教學中應注意到這一點,從實際出發,邊梳理議論文的知識邊適當點撥,讓學生儘可能地有所收穫。優點是把先進的教學方式引進課堂,學生團結合作、自主探究,興趣高漲,聽、説、讀、寫四種能力都得到了訓練。不足之處學生對議論文知識比較生疏,在農村的孩子來説網絡搜尋資料還是一個未知區域,教師得做適當補充。

 

呂士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dql0k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