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濟南的冬天 教案教學設計

濟南的冬天 教案教學設計

知識與技能

學習抓住景物的特徵進行描寫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在朗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歸納作者筆下的濟南冬天的主要特點,弄清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這一特點的,其中藴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習作者準確把握濟南冬天特徵的藝術功力,並感受作者樂觀進取和熱愛祖國風光的思想感情。

重點

把握作者筆下濟南冬天的主要特點,並學習作者怎樣抓住景物的特徵展開細緻的描寫,怎樣在景物描寫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的寫法。

難點

通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班內展示的學習過程,學習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寫景物的方法。

朗讀教學法、問題式教學法、比較閲讀法。

1.老舍的畫像。

2.濟南的冬景照片。

2課時

同學們,前兩節課,我們剛剛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賞了春天那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從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新、美、力。今天,我將帶領大家一同走進“濟南的冬天”,欣賞現代著名作家老舍筆下淡雅的水墨畫--濟南冬景圖,看一看,老舍先生筆下的北國冬天和朱自清先生筆下的江南春天在描寫抒情方面有哪些異同?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老舍一生著作豐富,長篇小説《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和話劇《龍鬚溝》《茶館》是其代表作。以描寫城市人民生活著稱,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情趣。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1.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課文,同時自己查字典、詞典弄清生字、生詞的音和義。

3.初步領會課文的大概內容和脈絡,要求學生重點思考下面三個問題:

(1)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什麼?

(2)文中具體描寫了哪些景物?

(3)作者怎樣展開對景物的描寫?

組織學生就上面三個問題展開討論。

全文圍繞濟南的冬天“温晴”這個特點,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從自己感受的角度總括了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然後具體描繪了濟南暖冬的三幅畫圖:陽光下的濟南全景、雪後山景的秀美、濟南冬天的水。

1.分析第1自然段。

(1)探究質疑:第1自然段作者怎樣寫出濟南冬天“温晴”的天氣特點?

通過三組對比來寫。

①北平的寒--濟南的暖

北平冬天要是不颳風,便覺得是奇蹟;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

②倫敦的暗--濟南的明

倫敦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

③熱帶的熱--濟南的温

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麼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濟南有温晴的天氣。

(2)“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為什麼用“響”?“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一句,如果把“聲”字去掉,可不可以?為什麼?

“響”本是用來形容聲音的,在此卻用來形容天氣的晴朗,特別強調天氣晴朗高爽。“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是説濟南冬天的風並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聲”字去掉,就説成了“沒有風”,不切合實際。

(3)“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麼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響亮”是什麼意思?

“響亮”本是用來描述聲音的,在此用來形容天氣,突出天氣非常明亮。

(4)上文中的描寫“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用的是“響晴”一詞,而接下來的描寫“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用的卻是“温晴”,為什麼會這樣呢?是不是老舍先生的筆誤呢?

響晴的意思是(天空)晴朗無雲,只是説明了環境的晴朗,但是温晴總寫了冬天的特點,起到了總領全文的作用。

(5)為什麼説濟南是個“寶地”?

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天氣“温晴”;濟南的冬天是慈善的,有美麗的山景;冬天水不結冰,水是綠色的。四面環山,像在“小搖籃裏”。

2.閲讀第2~5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樣緊緊抓住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描述出一幅幅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的。

作者抓住濟南“温晴”的特點,描繪了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的遠山、冬天的水色等景物,構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濟南冬天的圖景。

陽光朗照圖

(1)小組讀第2至3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樣由寫總特點轉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過渡句“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轉到寫冬天的山。

(2)濟南的這些小山有什麼地理特徵?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寫出濟南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

(3)作者怎樣寫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①用擬人手法:“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用一“睡”、一“喚醒”,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烘托舒適、温暖的環境。

②用比喻、擬人手法:“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③從人們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動

雪後初晴圖

(1)小組朗讀第4自然段,思考文章按怎樣的順序描寫雪後的山景。

按照空間順序,從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層次地寫出秀美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後山景“妙”在何處?

學生抓住“妙”字討論並歸納:

①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鬆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

②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3)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寫雪後的山景?

①比喻:用“日本看護婦”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②擬人:“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寫出動人的雪態。

雪後遠山圖

小組朗讀第5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怎樣寫城外的遠山。

用城內的“狹窄”映襯城外的“寬敞”,用兩個“卧”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着”相呼應。用“唐代的名手畫的”“小水墨畫”比喻城外的遠山,一兩筆就勾畫出了濟南冬天城外遠山的特點。

空靈水晶圖

(1)小組讀第5自然段,討論這一段寫濟南冬天的水有什麼特點。

①水的綠:作者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綠。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②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2)這段文字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①擬人:“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這兩句突出水綠的特徵。

②比喻:“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水的清亮。

在《濟南的冬天》中,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徵,運用淺墨寫意的寫作手法和準確生動的語言進行了描述,從而表達了自己鮮明的印象和感受,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種寫作手法。

1.本文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作結束語,有什麼妙處?

本文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作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裏的濟南的總的觀感。意思是:“這温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淨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的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

2.本文的佈局謀篇有何特色?

本文的佈局謀篇層次井然。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和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突出它的“温晴”,讚譽它是個“寶地”,這是貫穿全文的主線。第2自然段開始,“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個重要的過渡句,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第5自然段寫冬天的水色。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一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自然,推進自然。

3.研讀思考:本文的寫景抒情有什麼特點?

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

(1)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

(2)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讚美的真情。

(3)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心情。最後滿含深情地道出了“這就是冬天的濟南”,雖沒讚美濟南,但作者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濟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氣特點。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寫濟南冬天的山景。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寫濟南冬天的水色。

這是一篇寫景散文,作者通過對濟南冬天的山、水的描寫,向讀者展現了濟南的冬天氣候温和、山清水秀、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作者對冬天的濟南深深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1.佈局合理,層次井然。

本文佈局謀篇層次井然,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時間、地點的範圍,接着文章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温晴的天氣,通過三組對比,讚譽濟南是個“寶地”,這是貫穿全文的主線。再接着寫濟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一句簡明有力而又耐人尋味的話結束全文。

2.善用修辭,情景交融。

文章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情景交融。從語言上看,作者不愧為語言大師,在詞語的選用上十分講究。

濟南的冬天總特點:温晴的冬天沒有風聲響晴沒有毒曬山陽光下的山:暖和安適的“小搖籃”小雪下的山:穿上花衣服城外的遠山:是張小水墨畫水碧綠清亮

本課教學,我通過“讀”來感知課文,進入閲讀教學的第一層面。接着就需要質疑和釋疑。在課堂討論中,我根據本課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文中圍繞‘妙’寫了哪些景物,作者筆下的這些景物給人怎樣的印象”,“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9zjdq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