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推薦】手指教案四篇

【推薦】手指教案四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手指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推薦】手指教案四篇

手指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繞口令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在這個時候幼兒的咬字還不是很清晰,而老師往往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反覆的讓幼兒的説繞口令,這樣不但幼兒喪失了學習的興趣,而且還產生了厭學的心理。這樣一來,幼兒就完全失去了主動性。為此我設計了這樣一次活動,通過手指遊戲來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用故事的情節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學習繞口令“小良救羊”,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達到熟記的程度。

2、通過手指的靈活運用,發展幼兒的想象力,鍛鍊幼兒手部小肌肉羣。

教學重點、難點

會用手指來表示並熟記繞口令“小良救羊”。

活動準備

草地掛圖一張,狼、羊、小良的卡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掛圖,請幼兒觀察圖上畫了什麼?(草地、山坡、一個小朋友還有羊,可以請幼兒模仿羊的動作和聲音)

2、這個小朋友是幹什麼的呢,他是誰?(羊倌、小良)他在幹什麼呢?

3、這時候誰來了,出示大灰狼,並請幼兒模仿大灰狼。

4、討論:

狼來幹什麼來了,小良應該怎麼做呢?

二、學習繞口令

1、這個故事真有趣,現在老師教小朋友們用自己的小小手來講講這個故事。

2、先分別學習小良、羊、狼等動作。

3、邊做手指遊戲,邊背誦繞口令,反覆一到三次。

4、反應遊戲:請小朋友們把小手放到身後,聽老師的口令,做相應的動作。看哪個小朋友的反應最快。

5、小朋友們表現的真好,現在我們要給我們學過的這個故事取一個名字,叫什麼好呢?

請幼兒回想一下故事情節,討論故事的名字並説説看。

三、小結

今天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學習了“小良救羊”這個繞口令,我們是以手指遊戲的形式來學的,請小朋友在以後遇到自己喜歡的故事的時候也用自己的小手來做一做。讓我們最後説一遍,不要忘記了繞口令的名字。

教學反思

通過手指遊戲引導幼兒學習興趣,幼兒對活動內容熱情高,積極主動參與活動,通過繞口令和手指的有效結合,幼兒能主動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反覆的手指遊戲,完成教學活動內容,師幼互動效果顯着。

手指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對師幼點花的對比觀察,引導幼兒發現手指要先蘸顏料才能點出花。

2、嘗試手指蘸顏料點花,體驗手指點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整潔衞生和繪畫常規做簡單的鋪墊

材料準備:紅色顏料、樹媽媽畫紙、花樹範畫、桌布、抹布

活動重點:

發現手指要先蘸顏料才能點出花。

活動難點:

花開在樹媽媽的枝頭上。

活動過程:

一、範畫導入

1、小朋友,看李老師手裏是什麼?

幼:花師:對,樹媽媽枝頭上開滿了花寶寶。

2、花寶寶是什麼顏色?

幼:紅色的師總結:小朋友非常棒!紅色的花寶寶。

二、師幼示範畫引入

師:花寶寶是李老師用神奇的手指開出來的,我一點他就開。

1、師操作:現在我要做實驗了,(操作:先蘸顏料,然後點到樹枝上)這裏開、這裏開。

過渡句:小朋友的手指是不是也能開出小花呢?現在老師要請一個小朋友試一試。

2、幼1操作:(直接點)對比:他的手指為什麼開不出小花呢?幼3:他沒點顏色。

過渡句:現在老師讓他的手指也能開花。

師拿着寶寶的手操作:要先蘸一下顏料,然後點在樹媽媽枝頭上,小花開出來了。他的手指也變得很神奇了。

3、幼2操作:現在老師再請一位小朋友試一試,看看他的小手是不是很神奇

(幼蘸顏料點到樹枝上)點評:非常棒!他的小手很神奇,小花開在了樹枝上。

4、齊操作:我看到很多小朋友也想開小花,現在請保育員阿姨把桌布鋪好,然後大家都試一試。

強調:手指蘸顏料點到樹媽媽枝頭上,每個枝頭上都要有花寶寶,小花開滿後,要用抹布把手指擦擦乾淨,把小花給老師,我們看看寶寶的小手是不是都很神奇!

三、幼操作,師巡迴指導並點評

師:請小朋友輕輕地把小椅子拿到小桌子旁邊,每個寶寶拿一張畫紙。(操作略)

活動延伸:

顏料放放好,下一次再玩手指開花的遊戲。

手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在本組課文中,《手指》是一篇略讀課文,體現本組課文共同的特點:借平凡的日常所見,揭示生活真諦。學生要在學習過程中嘗試着抓住重點語句,聯繫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藴含的道理。

《手指》是豐子愷先生的一篇散文,體現了他選取自己最熟悉的生活題材,即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以自己獨特的感受具體描寫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用最質樸的文字坦率地表達出來,語言幽默風趣,讓讀者在會心一笑中感悟生活哲理:團結就是力量。 學情分析:

關於人文主題,學生要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感情人生的哲理,獲得人生的啟示。而這些情與理的內省要以學生的反覆閲讀為前提,以學生蒐集的資料為輔助。立足文本,拓展延伸,使課外的信息與課內的文本互相補充,從而納入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提高系統。

關於知識能力培養主題,把從三年級開始的抓住重點句段繼續熟練應用,六年級上冊重點習得的聯繫生活實際體會藴含的深層意思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語文能力。還要體現語文學習的一個基本特點,不斷豐富積累自己的語言,以增強語感。另外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也是一個基本要求,同時要嘗試在自己的習作中加以運用,隨着語文學習的不斷深入,逐漸由有意的模仿到個性化的創新,真正提高自己的語文表達水平。

教法選擇:

首先要充分體現略讀課文的特點,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由充分地表達自己對課文的感悟,在廣泛的交流中矯正、完

善、豐富個人對文章的品讀。其次就是教師要在抓重點句段理解和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體會上着力強化。再次就是要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習慣,為學生拓寬語文學習的時空,用“大語文”的思想引領學生蒐集整理課外信息,為學習文本服務。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領悟課文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2. 反覆閲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3.學習過程中,讀讀記記“堂皇、渺小、附庸、養尊處優”等詞語,能自己利用工具書或者結合上下文感受其意思,積累與“手”有關的成語,豐富語言儲備。 教學準備:

課文重點句段字幕片。

 教學流程:

一、語言積累,常規訓練。

1.手語遊戲。

看到同學們個個精神飽滿,老師禁不住要向你們豎起大拇指。我們可以開始上課了嗎?請用手語回答。我們班的同學個個心靈手巧,誰是勇敢的孩子,為我們展示一下手影的神奇?(打出空白投影片,學生以此為背景做手影表演:兔子、狗、大雁……

2.成語競賽。

男女生分組搶説含有“手”字的成語,不能重複。最後老師出示部分“手”字成語字幕。

手疾眼快 愛不釋手 白手起家 不擇手段措手不及垂手可得 觸手可及 赤

手空拳

大打出手丹青妙手 大手大腳額手稱慶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拱手讓人拱手聽命

高抬貴手 高下其手 高下在手 舉手之勞毛手毛腳妙手偶得 躡腳躡手 拿手好戲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棋逢對手 棋逢敵手棋高一着,親如手足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是十分快樂的事情,這快樂當然不排除語文學習與學生特別喜愛的遊戲相結合,結合課文內容,課前二分鐘大家一起玩玩手語和手影,興奮點一下子被激活。為以下的學習做了積極的心理孕伏。成語是漢語的.一朵奇葩,在緊張的競賽中積累一些成語,能夠以趣促言,增加學生的語言儲備。

二、熟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小組互相檢查讀書情況,同時給出評價等級。

讀書的要求是正確:不添字,不漏字,不錯字;流利:自然停頓,朗讀流暢,不重複,不打奔兒。

【設計意圖】良好的朗讀習慣的養成就是在每課書的朗讀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學生的語感也與良好的朗讀習慣有直接關係。而就文本解讀這個角度,反覆朗讀,可以其義自見。所以朗讀是語文教學最常用的基本形式,是為學生綜合語文素養奠基的訓練。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脈絡。

學生用不同的語言進行概括 要求用“先……接着……最後……”等表示連接作用的詞語概括 找出分別對應文章的自然段。

【設計意圖】自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是學生閲讀能力最基礎的一項。有條理地按照課文的敍述順序概括主要內容,可以兼顧理清文章脈絡,瞭解作者佈局謀篇的匠心所在,從閲讀中學習寫作。

三、瞭解手指特點,感悟藴含的道理。

1.自由讀文,歸納作者寫出了五個手指的什麼特點?把自己覺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讀幾遍。

2.交流讀書所得。喜歡哪根手指,就談哪根手指。

手指名稱

他的樣子

他的性格

大拇指

體型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

肯吃苦

食指

直直落落的曲線

機敏

中指

相貌堂皇,曲線優美。

出工不出力

無名指和小指

體態秀麗,樣子可愛。

附庸

【設計意圖】用表格的形式在屏幕上一一出示五根手指的樣子及其性格,能夠更加一目瞭然,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更加清晰。事實上,只有學生首先理解了文本要表達的內容,才能夠準確深刻地體會其內在作者要傳達出來的情感與思想。

3.交流過程中的隨機朗讀及其它訓練。

N1.大拇指。肯吃苦的性格通過“例如拉胡琴……水要噴出來……血要流出來……重東西翻倒去……”這個排比句採用朗讀的形式,一是充分體會大拇指的性格,二是表達內心的讚美。

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展開談話,我們可以用哪些詞語讚美可敬的大拇指呢?學生自由用成語或者詞語表達:任勞任怨、吃苦耐勞、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在真誠讚美的基礎上,再次進行感情朗讀,昇華認識。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把朗讀作為了一個支點,拉動對語文形式的感性認識,從而滋養寫作;拉動語言的積累,從而提升語感;拉動思維的深入,從而受到人文的薰陶。

N2.食指。

他的性格學生歸納起來有難度,因此要給學生潛心讀書的時間,耐心等待學生自己發現和總結。學生讀書的答案可能有:從事的工作複雜,經常從事冒險和受傷的工作。還有他很機敏。此時老師請學生再次瀏覽課文,自己比較,再形成一致的結論。

【設計意圖】要把撥亂反正的學習過程還給學生,相信學生只要認真讀書,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而且會有自己個性化的不曾預約的精彩。因此。在此時學生思維受阻時,老師要耐心等待,給予學生積極的肯定,絕對不能越俎代皰。

瞭解的食指的性格,你想怎麼表達心中的喜愛、敬佩之情呢?學生可能選擇通過朗讀的方式,可能選擇用詞語或者句子直抒胸臆:不怕犧牲、不畏艱險、機敏能幹……老師都要尊重並且積極評價。

【設計意圖】學生有選擇的權利,老師課堂就是要讓學生選自己所愛,展自己所長。用各具個性的方式參與語文學習。

N3.中指。

引導學生以“養尊處優”一詞的理解上掛下連。中指處在眾手指簇擁呵護下的良好環境之中。即文中提到的有“兩個保鏢”,做事因為身體工出工不出力。因此大拇指是——幸福的、優越的、高傲的……這就叫做“養尊處優”。

手指教案 篇4

目標:

認識自己的小手、鍛鍊手指肌肉靈活性。

教學過程:

1、引入:

一起邊説兒歌邊做手部運動:"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拍起來;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舉起來;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合起來;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轉起來;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來。"

2、認識小手

教師:"剛剛我們是用身體的哪個部位幫助我們完成兒歌的啊?"(幼:"手。")

教師:"我們的小手還很能幹,能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呢,小朋友你知道我們的小手能幫助我們幹什麼嗎?"(引導幼兒回答手的作用,如:吃飯、寫字、幹活等。)

教師:"我們的小手這麼能幹,你們瞭解我們的小手嗎?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我們的小手。"

介紹各個手指的名稱: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

3、講述遊戲

教師:"我們的手指每天都是一起幫助我們做事情的,它們像親如一家的兄弟。在手指家庭裏大拇指是它們的大哥哥我們叫他大哥哥,食指是老二我們叫他二哥,中指的個子最高的我們叫他高高的哥哥,無名指因為名字的關係兄弟們叫它無名哥哥,小指是這個家裏最小的,其它兄弟叫它小弟弟。"

教師:"手指兄弟非常有禮貌,它們天天互相打招呼。今天它們來和小朋友打招呼來了?"(幼:好)

教師:"大哥大哥你在哪?(伸出大拇指左右晃動)我在這,我在這(伸出另一隻手拇指晃動)

大哥大哥你好嗎?(一手拇指做點頭狀)我很好,謝謝!(另一隻手拇指做點頭狀)

再見!(拇指左右擺動,收回身後)再見!(另一隻手拇指擺動,收回身後)"

其它手指依次打招呼。

4、教師與幼兒共同進行遊戲。

教師:"我們也像手指兄弟那也一起來打個招呼吧。"

教師起身與幼兒共同做手指遊戲,強調"無名哥哥最懶了,它不願意出來,看看哪個小朋友的無名哥哥最乖,老師一叫就出來了。"

"小弟弟最聽話,一叫他就跑出來了。"

5、結束活動

教師:"我們的小手有些累了,讓我們一起放鬆一下吧。"

做捏攏放開遊戲:"捏攏放開,捏攏放開,放開捏攏,放開捏攏。爬呀爬呀爬呀,爬到臉上(腿上、肚子上)了。"

最後我們的小手爬回家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9wgwe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