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活動教案:烏鴉喝水

活動教案:烏鴉喝水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活動教案:烏鴉喝水,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教案:烏鴉喝水

活動教案:烏鴉喝水1

活動目標:

1.知道有多種方法可以使瓶中的水位升高。

2.能夠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及加入瓶中物體的大小有關係。

3.願意動腦思考,體驗合作與探索發現的樂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大石子、小石子、沙子、貼有水位線並標有1號、2號的塑料瓶若干、漏斗、小勺子、小抹布、小組活動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講述烏鴉喝水的故事,引起幼兒興趣

二、交流驗證,知道“填石頭”能夠增高水位

1.提出問題:剛才的故事中,小烏鴉用什麼方法喝道了水?

2.驗證猜測:請一位小朋友來驗證“填石頭”的方法是否可行

小結:經過小朋友的驗證發現小烏鴉的方法是可行的,石頭放進瓶中,水位線真的升高了。

三、動手實驗,探索並發現烏鴉能喝到水的方法

第一次實驗:取三個2號瓶,並放入不同的材料,觀察是否都能讓烏鴉喝到水。

1.提供2號瓶,觀察與1號瓶有什麼不同。(水位)

2.引發猜想,2號瓶裏的水少,填入哪一種材料能讓烏鴉喝到水?為什麼呢?

3.操作實驗,發現往2號瓶裏填小石子和沙子,烏鴉可以喝到水。填入大石子則不能喝到水。

4.交流思考,影響水位上升的因素

小結:水位線受石子間縫隙大小的影響,加入小石子或沙子後,水會流到縫隙中,但因縫隙小,剩下的水被擠到上面來,烏鴉就能喝到水了。而大石子見得縫隙較大,可以容納大部分的水,被擠出的水就變少,烏鴉就不容易喝到水了。

第二次實驗:怎樣做才能讓烏鴉在填了大石子的2號瓶裏喝到水呢?

1.提出問題,引發猜想:怎樣做才能讓烏鴉在填了大石子的2號瓶裏喝到水呢?

2.操作驗證,交流討論:“繼續在裝有大石子的2號瓶內加入小石子和沙子還能繼續增高水位線,讓烏鴉喝到水。”這又是為什麼呢?將實驗結果用對號、或錯號標記到小組活動記錄單上。

活動延伸:

聯繫生活,交流經驗。讓小朋友們想想説説還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幫助烏鴉成功的喝到水。

小結:經過我們一起齊心協力的合作,開動腦筋的思考,找到了很多方法來幫助小烏鴉,那麼在生活中,我們也會像小烏鴉一樣遇到大大小小的難題,希望我們都能學習小烏鴉多動腦筋,多觀察思考,然後去動手把它解決掉!

活動反思:

烏鴉喝水,這個故事雖然很簡單,但轉而變成一個科學活動之後,卻讓我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從一開始內容的選擇,到後來目標的制定,再到環節的不斷調整,可以説是一個不斷突破、不斷蜕變的過程。

活動教案:烏鴉喝水2

活動目標:

1.具有擴散性思維,能在同伴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2.喜歡實踐活動,嘗試運用不同的材料幫助烏鴉想辦法,萌發幫助別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動畫製作: 小烏鴉喝水

2.塑料瓶(若干,內放石子和水),石子,紙條,海綿,棉花,玻璃球,剪刀,臉盆,積木,紙,記號筆等等。

設計思路:現在幼兒都生活在大家庭中,以自我中心為主,不會主動地關心別人。所以在本活動中我嘗試運用讓幼兒來幫助小烏鴉想辦法的形式來萌發幼兒幫助別人的情感。在活動的設計中我結合幼兒的興趣用電腦動畫的形式來引起幼兒參與地積極性,使他們更好的投入到活動中去。在環境的創設上我也努力為他們營造一個寬鬆、自由、和諧的環境,在講講做做的過程中提高幼兒的擴散性思維和實踐操作能力。

活動過程:

一.導入主題:

朋友們我知道你們最喜歡看動畫片,那我這裏就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動畫片,讓我們一起來卡看看吧!

二.欣賞動畫片第一段:

欣賞後提問:小烏鴉好好地在天空中飛,為什麼突然停下來呢?它可能看見什麼?

三.欣賞第二段:

1.哦,原來,他看見了一瓶水想和喝水,那猜猜它喝到水了嗎?(沒有)

2.那讓我們一起開來看看小烏鴉到底想了什麼辦法。

四.欣賞第三段:

1.師:哦小烏鴉在瓶中放入石子,為什麼要放石子?(老師操作)

2.可它還是沒喝到水,你覺得它會放棄嗎?

3.你們猜對了,小烏鴉沒有放棄他想了許多辦法,最後終於喝道水了,你們猜猜用了哪些辦法。(幼兒表達自己的意見)

4.那在我們的身邊和後面有些紙還有一些裝滿石頭的小瓶,你們可以把自己的想的辦法畫下來,也可以動手去試試你想的辦法能不能讓小烏鴉喝到水。

5.幼兒探索操作,作畫。

6.讓幼兒介紹自己想的辦法。

活動結束:

1.小烏鴉會選擇那位小朋友給它想的辦法呢?(欣賞:小烏鴉喝水)

2.小烏鴉在大家的幫助下終於喝到了水,它可高興還要我向大家説聲謝謝。我們小朋友給它想的那麼多好辦法。

活動教案:烏鴉喝水3

教學目標:

1、在歌曲內容營造的情境中熟悉歌詞,理解烏鴉能喝到水的原因。

2、喜歡與同伴共同探索,對於水的其他特性有進一步瞭解的興趣。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已經熟悉旋律、會用跳舞、樂器、唸白等方式表演“烏鴉的故事”。

(材料準備)歌詞配套圖片、伴奏、兩人半瓶水以及大小不一的石子、樹葉、小草等。

重點:理解歌曲內容。

難點:理解歌詞第二段。

教學過程:

一、演演小烏鴉

“最近,在我們的個別化活動中我們許多小朋友都聽着一段好聽的音樂創編了——烏鴉的故事,哪一組願意來表演給大家看看。”

二、欣賞“烏鴉喝水”

1、理解歌曲第一段

“那麼音樂裏的烏鴉究竟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提問:小烏鴉怎麼了?(口很渴,想喝水)

它的心情怎麼樣?(有些傷心)

它為什麼喝不到水?(瓶口小、頭太大、水又淺,伸不下)

教師通過圖片提示,解釋歌詞。

2、幫助烏鴉想辦法(難點)

“誰能説説有什麼辦法能幫助烏鴉喝到水?”

“今天,老師也為大家準備了半瓶水,和一些小材料,我們一起一邊聽音樂,一邊幫助烏鴉想想辦法吧。”(兩人一組)

提問:你們使用什麼方法幫助烏鴉喝到水的?

小結:在瓶中放入大大小小的石子,會讓水面不斷地升高,當瓶中的水滿到瓶口的時候,烏鴉就能喝到水啦。

3、欣賞歌曲第二段

“歌曲裏的小烏鴉想的辦法是不是和你們一樣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提問:歌曲裏的小烏鴉想到了什麼辦法?(銜石子、輕放下、三四五、六七八。)

什麼叫銜?為什麼要輕放下?三四五、六七八是什麼意思?

小結:銜就是用嘴叼着,輕放下是為了不讓瓶裏的水濺出來,三四五、六七八是小烏鴉扔進瓶中的小石子的數量。

4、完整欣賞歌曲

“這是一首敍事性歌曲,歌中為我們講述了小烏鴉想喝水到喝到水的過程。現在就讓我們完整的欣賞一下吧。”(結合課件,完整欣賞歌曲)

三、做做小實驗

“咦,為什麼同樣在兩瓶水中放了7顆石子,水面卻不一樣高呢?我們下次一起到個別化活動中找找答案吧。”

活動教案:烏鴉喝水4

活動目標:

1、通過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動,初步感知物體的體積。

2、培養幼兒的目測估計能力,空間感知推理能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

1、五瓶一樣多的礦泉水,烏鴉頭飾一個,數字翻牌卡4個。

2、糧食圖片四張,人手一份:透明小量杯(果凍殼),水彩筆、記錄紙、黑棗、蠶豆、花生、聖女果若干

3、事先聽過《小烏鴉喝水》的故事,讓幼兒瞭解水位升高可藉助外力。

幼兒準備:

1、學習記錄方法,能用語言表述操作結果

2、聽老師指揮能正確操作

3、在操作中自覺體現好習慣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進場(秋天)

二、開始部分

T:寶貝們,看,誰來了?

S:小鳥-------烏鴉-------

T:對了!秋天到了,烏鴉準備了許多過冬的糧食,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小烏鴉過冬的糧食吧!

S:幼兒介紹小烏鴉糧食(蠶豆、花生、黑棗、聖女果)

三、基本部分

1、介紹測量工具和糧食。

(1)請幼兒説説它們的名字,並在黑板上出示相應的卡片。

T:(出示果凍殼)看,這是什麼?

S:果凍殼T:今天我們就用果凍殼做“小量杯”吧,用這個小量杯來裝一裝這些糧食,你們猜一猜,裝滿這隻小量杯,需要放幾顆黑棗?

S:請2--3人回答(幼兒估計、猜測)

T:如果裝的是蠶豆,需要放幾顆?會不會一樣多?

S:請2--3人回答(幼兒估計、猜測)

T:小朋友的猜測結果都不一樣,想不想自己驗證下到底能裝多少顆蠶豆、多少顆棗子?

介紹活動要求:

T:寶貝們,桌子上有四種糧食,請小朋友們選擇兩種糧食進行測量,自己動手量一量,把糧食裝進量杯,倒出來數一數有幾顆糧食,用自己喜歡的記錄方法把它記錄下來,看看哪種糧食裝的多,哪種糧食裝的少。想一想為什麼同樣的量杯裝的糧食會不一樣?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2、幼兒展示記錄,講評測量結果。

(1)T:寶貝你在量杯裏裝了什麼糧食?能裝幾顆?

S:我裝了蠶豆子,有20顆-----(教師把豆子的數量記錄在糧食的圖片上)

T:誰量了花生?你是怎麼量的?

S:我量了。

T:那,你是怎麼量的?

S:把花生幾顆幾顆放進量杯裏,把量杯裝滿。

師小結:為什麼同樣的量杯、同樣的糧食會出現不同的數量?我們小朋友在用量杯量的時候要把糧食壓緊,結果才會準確。

T:為什麼同樣大的量杯裏,聖女果只能放一兩顆,而花生能放十幾顆?

S:請2--3個幼兒回答(因為聖女果大,花生小。)

師小結:説的真棒!在一樣大的量杯裏,越大的糧食裝的越少,越小的糧食裝的越多。

T:誰能來説説這幾種糧食用量杯裝誰裝得最多、誰最少,我們用從多到少的排列方式幫它們排排隊。

S:請2--3名幼兒説説自己的推理結果

(2)請集體根據推理的結果把糧食圖片按大到小排列。

豆子-----花生---黑棗-----聖女果

3、競賽遊戲:烏鴉喝水

(1)烏鴉怎樣才能喝到飲料

(話外音)出示烏鴉:小朋友們,我渴死了,有水喝嗎?

T:現在,烏鴉口渴了,我們一起幫烏鴉找水喝吧!哇,這裏有一瓶礦泉水。

(出示一瓶礦泉水話外音)瓶太高,水太少,我的嘴尖尖的夠不着喝不着水,怎麼辦呢?小朋友幫我想想辦法吧?

S:用手拿起來喝水。

T:可是瓶子太重了,烏鴉沒有手只有翅膀,拿不了瓶子。

S:請2--3名幼兒回答(把聖女果放進瓶子裏,就能喝到水了。)

師小結:幼兒想出用糧食投入水中,讓水面升高的方法

T:寶貝們想一想,用哪種糧食放到水裏可以讓烏鴉最快喝到水?為什麼是黑棗?我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試一試,放下黑棗水位就怎麼樣了?

S:升高了。

教師小結:對了,最大的糧食只要幾顆就能讓水位升高得最快。(演示:把棗子投入瓶中)

(2)遊戲:小烏鴉喝水

T:小朋友真聰明,想出了這個好辦法,小烏鴉這下可有水喝了,讓我們一起來幫助它吧!

(教師講解規則)我們要玩一個遊戲,看誰先讓烏鴉喝到水。請寶貝們變成4組進行比賽,每次向瓶子裏放一個聖女果,然後翻自己隊的數字卡一張,下一個小朋友必須在前一個小朋友拍一下自己的手才能出發。比一比哪一對更快讓礦泉水滿到瓶口。

(3)宣佈比賽結果

T:寶貝們真棒團結就是力量,!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讓小烏鴉喝到了水,烏鴉説要謝謝你們呢。現在我們和小烏鴉一起去户外看看秋天的落葉,let’s,go!(聽音樂退場)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科學的內容要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從身邊的事入手。”從本次活動內容的選擇上,以幼兒非常熟悉的故事《烏鴉喝水》為活動載體,建立在幼兒的一定生活經驗之上,幼兒易於接受。活動中,把“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作為課程的切入點,把“如何讓小烏鴉能最快喝到水”,作為幼兒探索的關鍵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使幼兒在情景遊戲中體驗並獲得成功的快樂,並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説出自己的發現。按“引題——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設計本次活動流程,遵循幼兒年齡特點。

在活動中,教師本着幼兒是主體的原則,力圖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索環境,進行了兩次探索活動,嘗試以個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幼兒主動積極參與,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樂趣。教師提供給了幼兒充分活動空間和豐富的操作材料,有冬棗、板栗、蠶豆、黃豆、大米、雞蛋、花生等,為幼兒提供足夠的選用機會,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但從活動情況看,如果教師提供給幼兒太多的材料,有時候可能也會阻礙幼兒的思維,反而有點亂,只有提供給幼兒適宜的操作材料,才能發揮材料在活動中的作用,可以選擇大小兩種材料來比較物體的大小與水升高的關係。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科學有效的言語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指導語可以激發並維持幼兒在探究活動中的興趣,保證活動有效的完成,王教師在幼兒操作時可能對幼兒操作性的要求沒有具體、明確、到位,使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目標不明確,急於完成。

幼兒的科學探索活動時時出現在教育教學和日常生活中。對於教師來説,重要的是把握其指導的方法與策略。在寬鬆和諧的情境中,在充實豐富的材料中,顯示出教師的教育智慧,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

活動教案:烏鴉喝水5

活動名稱:

《烏鴉喝水》

活動準備:

1、“美麗的春天”圖片一張、烏鴉卡片一個。

2、透明玻璃酒瓶兩個,裝上半瓶水,相應的小石子。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2、傾聽故事,明白烏鴉是怎麼喝到水的。

3、用完整的話複述故事。

活動過程:

1、師幼互問好。

2、教師提問:“小朋友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季、春天)

3、師:“春天都有哪些美麗的景色?”

4、 師總結:春天來了天氣變暖活了,太陽照着大地暖暖的,大地上的花開了,小草和樹都發芽了,小動物們也都出來玩了。

5、師出示春天美麗的圖片請幼兒觀察,看圖上都有哪些小動物出來了。

6、教師出示烏鴉卡片:“有哪個小朋友知道這隻鳥叫什麼名字?”(烏鴉)

7、師:“烏鴉飛了好遠的路,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它飛着飛着看見了一個瓶子,(教師出示瓶子放在桌子上有小石子的位置)瓶子裏有水,烏鴉就把他的嘴巴伸進瓶子想喝水。小朋友烏鴉喝到水了嗎?(請幼兒觀察)他為什麼喝不到水呢?請小朋友幫助烏鴉想想辦法好嗎?小烏鴉在瓶子周圍轉悠着看到許多小石子,就用他的嘴巴叼起小石子一個一個的放進瓶裏。(請小朋友幫助烏鴉把小石子放到瓶子裏,並且觀察瓶子裏的水有什麼變化)瓶子裏的水漸漸地升高了,我們看這時候烏鴉有沒有喝到水(請幼兒觀察烏鴉喝倒了水)

8、師:“小烏鴉聰明嗎?”“我們小朋友在以後遇到困難要怎麼去做?”

9、師總結:

我們以後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想辦法,做事要有耐心,最後一定是會成功的。

10、教師完整的講《烏鴉喝水》的故事給幼兒聽。

11、教師提問:

(1)剛才老師講的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故事中的烏鴉喝到水了嗎?它是怎麼喝到水的?

12、請幼兒複述《烏鴉喝水》的故事。

活動教案:烏鴉喝水6

活動目標:

1、通過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動,初步感知物體的體積。

2、培養幼兒的估計能力,空間感知推理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透明小量杯(果凍殼),水彩筆、記錄紙。人手一份。

2、操作材料:

①黑棗、蠶豆、、花生、聖女果、桂圓若干。

②實物圖片三張。

3、一瓶綠茶,兩杯一樣多的橙汁、綠茶,烏鴉一隻,數字翻牌卡2個。

活動過程:

一、量一量。

(一)介紹。

1、冬天到了,烏鴉準備了許多過冬的糧食,讓我 們一起去瞧一瞧吧!

2、請幼兒説説它們的名字,並在黑板上出示相應的卡片。

3、(出示量杯)看,這是什麼?(小量杯)你們猜一猜,裝滿這隻小量杯,需要放幾顆黑棗?(幼兒估計、猜測)如果裝的是蠶豆,需要放幾顆?會不會一樣多?

4、請你們動手量一量,看看哪種糧食裝的多,哪種糧食裝的少。想一想為什麼,並把結果記錄下來。

(二)、幼兒自由選擇兩種材料進行測量,並學着記錄。

教師指導:

1、數出同一種糧食裝入量杯。

2、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

3、大膽地向好朋友介紹自己的測量結果。

(三)、小結:

幼兒展示記錄,講評測量結果。

提問:

1、你在量杯裏裝了什麼糧食?能裝幾顆?(教師把結果記錄在糧食的圖片上)

2、誰量了花生?你是怎麼量的?

小結:量的時候要把糧食壓壓緊,結果才會準確。

3、為什麼同樣大的量杯裏,黑棗只能放一兩顆,花生能放十來顆?(引導幼兒推理出糧食數量與糧食大小之間的反比關係)

小結:在一樣大的量杯裏,越大的糧食裝的越少,越小的糧食裝的越多。

4、請幼兒根據推理的結果把糧食圖片按大到小排列。

黑棗 蠶豆 花生

二、競賽遊戲:烏鴉喝水

一)烏鴉怎樣才能喝到飲料

1、出示烏鴉:現在,烏鴉口渴了,找來找去找水喝。哇,這裏有一瓶綠茶,烏鴉真高興呀!(出示一瓶綠茶)可是瓶太高,飲料太少,烏鴉怎麼也喝不着。小朋友們,快幫幫烏鴉吧!(引導幼兒想出用糧食投入水中,讓水面升高的方法)

2、想一想,用哪種糧食放到水裏可以讓烏鴉最快喝到綠茶?為什麼是黑棗?對,最大的糧食只要幾顆就能讓水位升高得最快。(演示:把棗子投入瓶中)

二)比較聖女果和桂圓的大小。

1、小烏鴉喝了綠茶,又感覺有點餓了,它又找來了兩份點心,一份是聖女果,一份是桂圓,可它説不出它們誰大誰小,誰知道?

2、“誰來幫小烏鴉區分聖女果和桂圓的大小?”(請幼兒想辦法並提供兩隻一樣大的大量杯)

3、用量杯測量不出它們的大小, 那我們能不能用烏鴉喝水的方法來比比聖女果和桂圓究竟哪個大呢?我們分成兩對來接力賽,一邊是聖女果隊,另一邊是桂圓隊。你認為聖女果大,能讓烏鴉先喝到水,就把椅子搬到聖女果隊。你認為是桂圓大的,就加入桂圓隊。

4、幼兒競賽。

教師講解規則:每次向瓶裏放一個果子,然後翻自己隊的數字卡一張,下一個小朋友必須在前一位小朋友拍一下自己的手才能出發。比一比哪一隊用最少的果子讓飲料滿到瓶口。

5、宣佈聖女果和桂圓的比較結果和獲勝組。

誰來説説,哪組的小朋友猜對了,是什麼大?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小結:原來有的東西看上去大,但實際上並不一定是大的,這就要我們多動腦筋,用聰明的方法來比較。

活動反思:

數學能為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協調發展。引導學生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賽"中增勇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活動教案:烏鴉喝水7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學生懂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對科學前沿問題的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二、活動重點:

樹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觀念。

三、活動難點:

通過實驗瞭解烏鴉怎樣才能喝到水。

四、活動準備

1、烏鴉喝不到水的投影片,課題圖畫。

2、每組一個托盤、一個水槽、一把小勺、兩個燒杯、部分小石子、水。

五、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我們曾經學過一篇課文(出示圖畫《烏鴉喝水》),誰還記着這個故事,講給我們聽聽。

(二)小烏鴉多聰明呀!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一個瓶子(拿起瓶子),瓶子裏也放了一些水,假如你們就是這隻小烏鴉,請你們也來用石子試一試,看能不能喝到水?

1、學生分組實驗。

2、彙報結果:

逐組問:你們喝到水了嗎?(兩組後再問其它)你們有什麼疑問嗎?

3、請你們再觀察一下剛才做的實驗,分析分析為什麼烏鴉喝不到水?

4、投影分析原因

石子之間有縫隙,水跑到縫隙裏了。

5、石頭之間縫隙大,砂粒之間的縫隙肯定比石頭的縫隙小吧,那我們用砂粒試一試,看看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6、學生實驗後彙報:這次小烏鴉能喝到水嗎?

7、通過做實驗,你們知道小烏鴉為什麼喝不到水的原因了嗎?説一説。

(三)你們真聰明!那瓶子裏至少有多少水,小烏鴉才能喝到水呢?請你們再來試一試。

1、在實驗之前,你們各組先討論一下用什麼辦法來證實,討論好了再做實驗,做完實驗的小組真棒,立起來,比一比哪組同學做的又快又好。

2、分組討論後實驗,巡視看有幾種方法,引導説步驟。字串2

3、彙報結果:哪個組願意到前邊來給同學們介紹介紹你們用的什麼方法?

演示的同學説清步驟,其他組認真聽,看看他們用的方法和你們用的方法一樣嗎?如果不一樣一會兒請你們也來介紹介紹。

4、小結

a、通過做實驗,我們知道了要想讓小烏鴉喝到水,瓶子裏至少應該有半瓶左右的水。

b、請你們説一説這篇課文的哪裏需要改一改就更好了?請學生修改課文內容。

c、同學們説的真好!今天,我們通過動手試一試,對以前學過的知識提出了新的疑問,又經過實驗得到了更準確更科學的結果。你們真是太聰明瞭!老師獎勵你們每人一顆智慧星!

(四)同學們那麼聰明,老師想請你們幫助解決一個問題可以嗎?

1、運用活動中所學知識解釋水庫冒頂問題。

2、討論:要建水庫,必須要考慮什麼?

(五)暢談烏鴉的智慧

意圖: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活動教案:烏鴉喝水8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能根據情節發生的先後順序給圖片進行排序。

2.嘗試仿編故事,用連貫的語言在集體面前講烏鴉喝水的'經過。

3.知道遇到問題要開動腦筋,積極想辦發才能解決。

活動準備

1.四個不同形狀的瓶子,小石子若干。

2.玉米粒、豆子若干。

活動過程

1、和幼兒談話引起幼兒的興趣,例如;小朋友你們見過烏鴉嗎?幼兒説見過,烏鴉是個什麼樣子?身上什麼顏色?。幼兒回答後向幼兒講<<烏鴉喝水>>的故事,並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做實驗

(1)用石子往裝有半瓶水的瓶子裏裝,只到裝滿水到瓶口,讓幼兒觀察。

(2)用玉米粒和豆子裝,找兩個小朋友往裝有半瓶水的瓶子裏分別裝玉米粒和豆子,裝一粒玉米粒、裝一粒豆子的裝法,直到水長到瓶口為止,看誰裝的個數多和少,讓幼兒理解物體的大小不同,它佔的面積也就不同。

3、觀察圖片內容,然後提問;烏鴉口渴的時侯是怎樣喝到水的?讓幼兒學一學烏鴉口渴的時候難受的樣子和用石子往瓶子裏放的樣子?讓幼兒想一想自己如果遇到口渴的時候,會怎麼辦?會想什麼辦法?

4、讓幼兒思考後説出多種辦法,最後選一種最好的辦法利用

(1)逐一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並提出問題讓幼兒回答,從烏鴉喝不到水到烏鴉喝到水,它的心情是怎樣的?讓幼兒用語言表達並做出動,仿編故事。

(2)讓幼兒學講故事內容,並有表情的講述,或着兩人一組向對方講,最後看誰講的最好比一比,選出講的最好的大家最愛聽的到前面來講給大家聽。

(3)分組講述,一組為單位講,比一比哪組講的好,想的辦法多又合理。

教師小結:教育幼兒遇到困難時,不要着急要動腦筋想辦法,去排出困難。

活動教案:烏鴉喝水9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關係。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體驗學習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同形狀的瓶子、石子、細沙、勺子、筷子、盆子、漏斗、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小朋友,我們都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對吧。那誰來告訴我: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請幾個幼兒交流,注意語言的完整性:烏鴉在有水的瓶子裏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

過渡:對呀,故事裏的烏鴉真聰明,在有水的瓶子裏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那是不是在有水的瓶子裏放了石子都能喝到水呢?

二、幼兒實驗探索,並記錄

(一)用石子進行第一次實驗

1、(出示有水的瓶子)老師這裏就有兩個裝了水的瓶子,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水位線、水的顏色不同、水不一樣多)

2、猜猜我把石子放進去,烏鴉能喝到水嗎?(幼兒猜測)

3、有的小朋友説都能喝到,有的小朋友説都不能喝到,還有的小朋友説一個能喝到,一個不能喝到,那到底是怎樣的呢?請我們小朋友呆會自己去試一下。試了以後要把結果寫在記錄紙上。

4、(出示記錄紙)那我們怎樣來記錄呢?(幼兒討論)

5、四個小朋友一桌,每人拿一個瓶子,操作完把結果記錄下來,拿到紅水瓶的記錄紙貼到這邊,藍水瓶的記錄紙貼到那邊上,並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明白了嗎?開始行動吧。

6、幼兒操作

7、交流:你在什麼瓶子里加了石子,發現了什麼?

8、你們都發現了:在藍水裏加了石子,水到達了水位線,而在紅水裏加了石子,水沒能到達水位線。同樣是加了石子,為什麼結果不同呢?

9、小結:原來烏鴉能否喝到水與原來瓶子裏水的多少是有關係的。

過渡:那烏鴉到底能不能喝到紅水呢?是嗎?老師在那邊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個瓶子,和剛才是一樣多的紅水,我們換一種材料——沙子再來試一下,烏鴉到底能不能喝到水?

(二)用沙子進行第二次實驗

1、我們可以藉助一些工具來進行,同樣也要把它記錄下來,好嗎?

2、幼兒操作

3、交流:你在紅水瓶子里加了沙子,發現了什麼?

4、哇,烏鴉終於喝到了紅水。咦,為什麼一樣多的紅水,加了石子沒喝到,加了沙子能喝到呢?(兩瓶比較)

5、哦,我明白了:石子比較大,它們之間的縫隙也大,而水很調皮就喜歡鑽到下面的縫隙裏去,不跑到上面去;而沙子比較細,它們的縫隙很小,

水不能再調皮了,只能跑到上面去了。

三、活動結束

1、總結:今天通過我們小朋友自己實驗,知道了烏鴉能喝到水,除了與原來瓶子裏水的多少有關係,還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關係。

2、延伸:其實這裏面還有很多的祕密,譬如水的多少還和加入材料的多少有關係,我們小朋友下課後再去試一下。

活動教案:烏鴉喝水10

烏鴉喝水設計理念本次活動的設計靈感來源於《烏鴉喝水》這個寓言故事。

整個活動也是以這個故事引入並貫穿始終的。活動目標的確立是依據《綱要》中指出的:“要為幼兒的探索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見解”這樣的理念來設計的。活動中,我把‘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作為課程的切入點,把‘如何讓小烏鴉能最快喝到水’,作為幼兒探索的關鍵點。

當幼兒力圖主動去解決問題的時候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使幼兒在情景遊戲中體驗並獲得成功的快樂,並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説出自己的發現。

活動目標:

1、瞭解豆子的大小與水位上升快慢的關係。

2、會觀察,積極思考,並能大膽説出自己的發現。

3、樂於幫助別人解決困難,並從中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媒體策劃:課件的選擇直接把幼兒引入到了一個童話世界裏,使小朋友很容易對小烏鴉喝不到水產生同情感並願意主動幫助小烏鴉解決問題。課件的出現也把幼兒直接帶入到了一個問題情境當中,從而激發幼兒主動探究的慾望和興趣。課件的選擇,也使幼兒的觀察變的更直觀;活動氣氛變的更生動、更有趣!活動準備:小烏鴉圖片、烏鴉喝水課件、雪豆、雲豆、黑豆各若干、每位幼兒兩個裝有相同多水的玻璃瓶(貼上黃色膠帶)活動過程:

一、 情景導入

1、出示小烏鴉圖片,教師用問題引入:小朋友,你們看,這個小傢伙是誰呀?這隻小烏鴉遇到了一點麻煩事兒,需要大家的幫忙,我們來看看小烏鴉到底遇到什麼難題了?

2、為幼兒播放“烏鴉喝水”的課件。幼兒瞭解到天熱,小烏鴉口渴了,可是卻喝不到瓶裏的水。教師再次提出問題:天這麼熱,想一想如果小朋友喝不到水會有什麼感覺呢?鼓勵小幼兒説出自己口渴時的感受,充分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激發幼兒的同情心。

3、教師提問,引導幼兒進入討論的情境中。小烏鴉怎樣才能喝到水呢,我們來幫助小烏鴉想個辦法好嗎?

二、幼兒分小組進行討論:

怎樣能讓小烏鴉喝到水呢?討論後,各小組出代表説出各自的觀點。教師把幼兒的答案集中起來,為幼兒展示課件並引出下一個環節。

三、探索活動:

如何讓小烏鴉能快速喝到水呢?

1、出示豆子和水瓶組織幼兒玩投豆子的遊戲。

2、先請幼兒認識豆子,再向幼兒介紹遊戲規則。水瓶子上有一個黃色標記,是小烏鴉能喝到水的記號,請小朋友自己選擇兩種豆子,分別投入兩個瓶中,看看,兩種豆子各放多少顆能讓烏鴉喝到水。

教師指導並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

(1)、提醒幼兒邊放豆子邊記數。

(2)、鼓勵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實驗出現了兩種結果,引出下一個遊戲:

3、遊戲——豆子比賽:雪豆和雲豆比賽,看看到底哪種豆子能最先讓小烏鴉喝到水?遊戲規則:一組投雪豆,一組投雲豆,每組每次投一個豆。兩組同時投豆子,當有一種豆子達到水位線時,遊戲結束。孩子們發現雪豆能讓小烏鴉最先喝到水。併產生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投進同樣多的豆子,有的能先讓小烏鴉喝到水,而有的卻沒能讓小烏鴉喝到水呢?教師把問題留給孩子,幼兒進行充分的討論。

四、教師小結:

鼓勵並肯定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的發現。“今天,我們幫助小烏鴉想了一個好辦法,能讓口渴的小烏鴉快速地喝到水,希望小朋友在生活中遇到事情也要多動腦筋,選擇聰明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各種難題,你們有信心嗎?”

五、教學反思

1、從激發幼兒的情感出發來設計活動,會使幼兒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操作中,幼兒瞭解到豆子大小與水位上升快慢的關係並能大膽説出自己的發現,實現了預設的目標。

2、我認為教師的提問是把活動引向深入和激發幼兒主動思考的重要環節。所以在活動中我精心設計了適當的問題,引導幼兒進一步思考和探索。

3、我的不足是在操作活動中,我發現個別幼兒出現了不能一個一個投的現象,使實驗結果不準確,孩子們雖然存在個體差異,但我也感到我在教學常規培養方面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887vz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