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語文公開課《蜀相》教案

語文公開課《蜀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公開課《蜀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公開課《蜀相》教案

語文公開課《蜀相》教案1

【學習要點】

1.探究詩歌的結構。

2.通過對比閲讀探究有相同因素的詩歌的情感手法的不同。

【探究活動】

律詩的起句、結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詩的主旨和意境有關。請你結合《書憤》起句和結句的意思,並説説它們好在哪裏。

【教師釋疑】

這是一道探究詩歌的的結構章法的題目,律詩十分講究起承轉合,注意和意境主旨的聯繫。

【討論明確】

《書憤》的起句,“世事艱”,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為下文“空自許”作鋪墊。從章法上説,點明瞭詩題中的“憤”字,這“憤”是貫穿全詩的意脈。結句是詩人以諸葛亮自況。詩人以《出師表》中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棄恢復中原的大志。詩人悲憤而不絕望。把全詩感情推向高潮。

要點二:探究詩歌的情感。

【探究活動】

《臨安春雨初霽》(參見“相關鏈接”)與《書憤》作於同一年,詩中也有對“世事”的感慨,請結合詩歌的創作背景,談談這兩首詩在表現重點和詩歌風格上的差異。

【教師釋疑】

這是一道探究詩歌的異同的題目,所給的材料基本有相似的地方,或是題材相近,或是作者相同,抑或是抒情的手法有相似之處,答題時要抓住詩歌的側重點進行分析。

【討論明確】

這兩首詩都寫於1186年,陸游在被罷官六年後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權(代理)知嚴州(現在浙江建德)軍州事。《書憤》這首詩的內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雙重感情。全詩以“憤”為意脈,沉鬱頓挫,深沉藴藉。《臨安春雨初霽》這首詩就是在這種心情支配下在臨安寫的。這首詩的首聯表示對仕途的厭倦與失望,並透露客居京華的懊悔;頷聯用明媚的春光作背景,表達自己的鬱悶與惆悵;頸聯呈現一個極閒適的境界,卻在背後,藏着詩人壯志未酬的感慨與牢騷;尾聯是自我解嘲,悲憤之情見於言外。可見,在內容上,這首詩借寫江南春雨和書齋的閒適生活,表達了詩人對京華生活的厭倦和不得志的悲憤與牢騷,在風格上,如果説《書憤》近似杜甫的話,這首詩更近似蘇軾的一些作品,寫得優美動人,富於情趣。

【探究活動】

聯繫社會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較陸游此詩和杜甫《蜀相》,説説它們在歌詠諸葛亮功績、抒發個人感情和表現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教師釋疑】

這是一道探究詩歌的異同的題目,所給的材料基本有相似的地方,或是題材相近,或是作者相同,抑或是抒情的手法有相似之處,答題時要抓住詩歌的側重點進行分析。

【討論明確】

《書憤》和《蜀相》有相似之處,要説不同,在歌詠諸葛亮功績方面,《蜀相》着重諸葛亮的“功蓋三分國”,“天下計”和“老臣心”;《書憤》着重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表現出的精神品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抒發個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達對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壯志未酬的痛苦;而陸游則以諸葛亮自況,渴望北征復國,建立功業。在表現手法上,《蜀相》先寫景,在景中融情,然後抒發感慨,全詩寫祠堂與寫人和諧結合,寫景與抒情融合無間,憑弔古人與悲歎自己渾然一體,內涵豐富,感情真摯,格調沉雄。而《書憤》先回憶自己過去,然後寫自己現在,最後以諸葛亮自況,全詩着重寫自己的“憤”,寫得大氣磅礴,筆力雄健。可見,兩詩風格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一些區別。

【課堂提升】

閲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

含山店夢覺作[唐]韋莊

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閒揮袂客天涯。

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宿漁家[宋]郭震

幾代生涯傍海涯,兩三間屋蓋蘆花。

燈前笑説歸來夜,明月隨船送到家。

[注]①韋莊(約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人(今陝西西安東南)人。曾流離吳越等地。②郭震:字希聲,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詳。

1.韋莊在詩中是用什麼方法表現感情的?請簡要分析。(5分)

【答案】韋莊在詩中用襯托的方法來表現自己的感情。詩人雖然到處漂泊,但好像對此並不在意,認為這是“等閒”之事;而客中一覺夢醒,死家鄉、念親人的惆悵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2.兩首詩都寫到“燈前”,這兩處“燈前”各自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6分)

【答案】雖然兩首詩都寫到“燈前”,但是,這兩處“燈前”所表達的詩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韋詩的“燈前”表現了詩人旅途漂泊的悽清、失神、悵惘之情。郭詩的“燈前笑説”表現了詩人在漁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語文公開課《蜀相》教案2

【教學重點】

把握關鍵詞語及詩句的內涵,瞭解詩歌的內容和主旨;聯繫詩歌創作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歷欣賞詩歌。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誦讀、討論、探究、點撥式教學。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陸游和杜甫兩位詩人的一生經歷和愛國情懷導入,引導學生理解作者與作品的關係。

二、賞析示例:《書憤》

1、整體感知、融入體驗

(1)(看題目,明大意。)

先賞詩題,引導學生明白詩歌大意,弄懂感情基調。請一生初讀,達到讀準字音、讀懂大意的境界。

(2)(看意象,明意境。)

重點介紹中間兩聯,頷聯六意象連用,創雄壯豪邁之意境;頸聯塑造自己壯志未酬、衰鬢先斑的愛國者形象。

(3)(看詩眼,明感情。)

自由討論,分聯探究,融入體驗,分析概括。

補充詩眼的作用。答案可能豐富多彩,讓學生課後探討。老師概説。

哪一聯最能體現作者的抑鬱、悲憤之情?讓學生用原文詞句或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

板書:憤——空自許(壯志未酬)、鬢先斑(英雄老邁)

然後進入自由討論探究環節,時間三分鐘。請學生探究這種抑鬱、悲憤之情還在那些地方體現出來,找出來,並説説理由。

請一生融入體驗,朗讀該詩。

情感沒有充分讀出,引出“知人論世”法。

讓學生知其人(看作者,明風格)和論其世(看註釋,明緣由)。

請大家推舉一位同學情讀此詩。

點評後老師做誦讀示範。

2、把握內容主旨

請同學們齊讀這首詩,品味感情。

讀得好,是因為解得妙,是因為不自覺地運用了“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法。

三、賞析指導

(一)先了解什麼是“以意逆志”和“知人論世”法,再指出其作用。

(二)小結:“詩鑑五看五明”與“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關係。

四、自主賞析《蜀相》

(一)知人論世

(二)自主賞析四問——自由組合小組,討論探究,暢所欲言,三分鐘後每小組推舉同學代表發言。

1、此詩頷聯的詩眼是什麼?

2、頸聯中諸葛亮形象有何特點?

3、尾聯的英雄指誰?有沒有包括自己?

4、頸聯尾聯各包含作者怎樣的感情?

5、把握內容主旨

請同學們齊讀此詩,不僅要音讀,意讀,更要情讀,用聲音來表達美。

五、總結

千秋詩聖惟子美,亙古男兒一放翁。倡導讀其詩,品其文,懷其人!

六、作業

(一)課餘熟讀《書憤》,背誦《蜀相》。

(二)通過比較的方法進一步深入理解《書憤》和《蜀相》這兩首作品。

(三)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法賞析《臨安春雨初霽》的內容和主旨,並比較《臨》和《書》在表達重點和詩歌風格上的差異。(後兩題見“鞏固練習”。)

語文公開課《蜀相》教案3

教學目標

掌握詩歌誦讀的基本方法。

瞭解詩歌常見的表現手法。

多誦讀,多推敲,理解詩中的言外之意。

瞭解常見的藝術手法並運用其解讀古代詩歌、體味意境。

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藴。

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重點

瞭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的誦讀。

把握詩歌的景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方法

反覆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採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點撥法。對於詩歌,點撥最能體現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教學設想

三聽三讀,層層深入地把握誦讀;讀中有品,以品帶讀,品讀結合。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1、聊聊流行歌曲,帶出唐朝樂隊,説《夢迴唐朝》,介紹大唐盛世和寫作背景,明確教學任務。

同學們知道老師剛才給大家放歌曲的原因嗎?(緩解緊張情緒)想讓大家知道我也曾和你們一樣的年輕,不過現在老了;我也很喜歡流行音樂不過老師比較喜歡那些有一定文化底藴的。所以老師很喜歡唐朝樂隊的歌。唐朝樂隊是中國當代最著名的搖滾樂隊。老師最喜歡他們的成名曲《夢迴唐朝》。喜歡這首歌,不僅僅是因為它好聽,更重要的是這首歌總能將我帶回大唐盛世。

大唐盛世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時期。這時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開明,文化發達,對外交流頻繁,社會充滿自信,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氣度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無不呈現出活躍的狀態。其國勢之強盛,氣象之恢宏,確是令人歎為觀止,她不但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亮點,放到世界歷史上也是值得我們驕傲的一片輝煌。然而,遺憾的是,大唐盛世只維持了短短的五十年。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大唐盛世便像紐約的世貿大樓一樣轟然倒塌了,而且,從此就走上了日益衰落的不歸路。因此生活在那時的人們就彷彿一下子從天堂掉到了地獄一般,他們的感受是可想而知,尤其是那些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人,他們的感受就更強烈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蜀相》的作者杜甫就是這樣一個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有極大抱負卻壯志難酬的人。這首七言律詩《蜀相》就是他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寫就的。當時正處於安史之亂。

2、《蜀相》是一首古詩。學習古代的文學作品,誦讀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又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今天雖然不提倡寫古體詩,但是經常誦讀,對提高閲讀古詩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無疑會大有好處。今天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從基調、感情、格律三方面來學習古詩的誦讀。

二、瞭解詩歌基調,初步把握誦讀。

1、基調就是指詩歌所抒發的基本感情,我們通常都是根據詩歌的寫作背景和主要內容來把握的。所以,首先就請同學們結合剛才老師介紹的寫作背景,迅速瀏覽詩歌,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杜甫在這首詩中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情感?(或:那麼,有誰能結合剛才老師介紹的寫作背景來説説這首詩歌的感情基調嗎?)

明確:抒發的是感傷、歎惋的心情,這也正是全詩的基調。

2、誦讀指導:詩歌的感情基調是感傷的、歎惋的,那我們在誦讀時該怎樣來表現呢?是讀得快還是讀得慢,是讀得激昂還是讀得低沉,是讀得如奔流瀑布一瀉千里,還是讀得如百尺深潭潛流暗湧;是讀得如“間關鶯語花底滑”,還是讀得如“幽咽泉流冰下難”?

要讀得稍慢,讀得深沉,讀出點感傷。

3、請一個學生,再請學生評,再讓評的學生讀,再評,再聽誦讀錄音,再集體朗讀全詩。

4、學法指導一:結合背景,整體感知,把握基調,讀出感情。

三、瞭解詩歌格律,把握詩句節拍,再次誦讀。

1、剛才同學們誦讀時很自然的注意到了詩句中的停頓。停頓在誦讀時是非常重要的,古詩中的停頓和它的格律有關。《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詩,律詩的句式一般是每兩個音節構成一個節奏單位,每一節奏單位相當於一個雙音詞或詞組,音樂節奏和意義單位基本上是一致的。

2、請同學們據此給《蜀相》的詩句劃分節拍。

3、誦讀指導:要讀準節拍,誦讀時每拍的後一字遇平聲可適當延長,遇仄聲宜作一頓,這樣誦讀會有抑揚頓挫的聲調。

4、再放詩歌錄音,同學們跟讀。

5、學法指導二:要懂點格律,讀準節拍。

四、具體分析詩句的感情,根據感情深入把握詩歌的誦讀。

(一)分析頸聯、尾聯,具體把握感情和誦讀。

1、剛才,我們通過了解詩歌的基調和格律初步把握了詩歌的誦讀,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分析詩歌中最重要的內容——感情,並據此更深一步的來把握詩歌的誦讀。

2、詩歌中最能表現出詩人感情的是哪些詩句?是前半首還是後半首?

明確: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這兩句詩中寫了諸葛亮的哪些事?

明確:三顧茅廬,定天下計,東和孫權,北拒曹操,西取四川,開創蜀漢,濟助後主,平定叛亂,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師未捷,身死五丈原。

4、該怎樣來理解兩句詩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詩句表達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

明確:稱頌,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點撥:“天下計”寫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兩朝開濟”寫出了諸葛亮的宏偉業績,“老臣心”寫出了諸葛亮的忠心報國。)

(或者點撥:根據這些內容,你們可以怎樣來形容諸葛亮?在諸葛亮前面加一些形容詞該怎麼加?該加褒義詞還是貶義詞?如:雄才大略、謀略過人、業績宏偉、忠心報國、忠心耿耿等。)

5、諸葛亮雖然雄才大略,功業昭著,最終卻沒有完成自己的事業,這就不能不使人為之歎惋了。至此詩人水到渠成的寫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詩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樣的呢?

明確:深沉、歎惋、感傷的思想感情。

點撥:這句詩描述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是他一生中最為感人之處。正是因為“出師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歎息,才“長使英雄淚滿襟”。

6、誦讀指導:這兩句詩該怎麼朗讀呢?

明確:“天下計”、“老臣心”“身先死”“淚滿襟”該讀重。“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要讀得放一點,帶讚頌的語氣。“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中前句要讀得稍快,帶惋惜的語氣,“死”字要讀得沉痛;後句要讀出感傷的語氣,尤其是“淚滿襟”三字要一字一頓,有泣而涕下的感覺。

7、個別讀,集體讀,聽錄音讀,再讀。

(二)、分析首聯、頸聯,體會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握誦讀。

1、這裏的“英雄”是指怎樣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還是失敗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業的英雄還是指壯志未酬的英雄?

明確:是指失敗的英雄,所以説這句詩寫出了歷史上一切事業未竟的英雄人物對其壯志未酬的深深遺憾和共鳴。(四十多年後,中唐時革新派首領王叔文在“永貞革新”失敗時就曾吟誦這兩句詩抒懷;幾百年後,南宋抗金名將宗澤,因國事憂憤成疾,臨終時也是吟誦這兩句詩,三呼“渡河”而逝。這些都説明了杜甫這首詩的成功,顯示了杜詩的魅力。)

2、這裏的英雄有沒有包括老杜自己呢?

明確:有,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有遠大抱負的詩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懷着“致君堯舜上,更使風俗淳”(讓帝王成為像堯舜一樣聖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負,卻始終沒有機會。遠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價值取向就都無可奈何的失落了。老杜在政治上始終一事無成,但,即便如此,他卻依然憂念國事,掛懷天下,所以他的內心是非常苦痛的。這苦痛是老杜心頭永遠的傷口。為此,我們可以説,“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詩,寄託了自己“致君堯舜上”的理想難得實現的悲哀,是老杜用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和對諸葛亮的仰慕、歎惋之情熔鑄成的千古名句。那麼,老杜這兩句詩中所表達的感情是由來已久的還是來遊諸葛武候祠後才有的?

3、這種由來已久的感情在前兩句詩中有沒有表現出來?如果有,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老師點撥、明確:

“丞相”:(能否改為“蜀相”?為什麼?)“丞相”更能體現出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尋”:特意去找,“尋訪”武侯祠,也表現出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柏森森”:令人聯想到《詩經》中的《召南·甘棠》,暗示出蜀人對丞相的敬愛;同時還可以理解為以“柏”襯托蜀相諸葛亮的形象,表達出詩人對蜀相的崇敬之情。

“自”“空”:該怎麼理解?

4、揣摩語言,分析“自”“空”

①、比較理解:映階碧草盡春色,隔葉黃鸝皆好音。

用“盡”和“皆”寫出的是春意盎然、賞心悦目的景色,顯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

②、滿院的碧草映襯着台階,黃鸝在濃陰密葉中發出婉轉的鳴叫,卻空蕩蕩無人欣賞。春色無限,本是賞心悦目的之景,“自”“空”二字卻使詩意逆轉,“階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綠,年年如此,可它為誰而綠?隔葉的黃鵬叫得那麼動聽,可有誰聽呢?”春色雖然無限與詩人無關,“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朱自清《荷塘月色》),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寂寞和感傷。雖是寫景,字裏行間卻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懷,這就叫情景交融。

③、“自”“空”二字的作用:杜甫用“空”“自”等詞的妙處在於溝通了情與景之景的聯繫,以“自”烘托了人的心情,正所謂是“景語皆情語”。王國維説:“‘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這裏“自”“空”兩字也有此等功用。

④、想象體會意境:這是一幅帶着濃濃的寂寞和悲涼的春色圖。正所謂是見滿院萋萋碧草,卻覺寂寞之心難言;聞數聲嚦嚦黃鸝,倍感荒涼之境無限。

5、誦讀指導:這兩句詩該怎麼讀?

明確:“丞相”要讀出親近的味道,“尋”讀升調,讀出仰慕之情。“柏森森”要讀得平緩,讀出欣慰的語氣。後句讀出惋惜的語氣,前四字稍快,後三字則要慢,“自”“空”要重讀,體現出詩意的逆轉。

6、學生感受詩意,誦讀詩歌。

7、合上書聽錄音,跟着背誦。

五、課堂總結(請學生來進行):朗讀古詩詞的技巧。

1、把握基調——結合背景、整體感知、瞭解內容。

2、體會感情——聯想品味、揣摩語言、想象意境。

3、懂點格律——讀準節拍、注意平仄、讀出重音。

聯想和想象是解讀詩歌的重要方法。聯想社會背景,聯想相關的歷史,聯想相關的作品,想象詩歌的意境。(聯想大唐盛世,作者的思想,諸葛亮的事,壯志未酬的英雄,《詩經》中的《甘棠》等,想象《寂寞春色圖》。)

標籤: 教案 語文 公開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7qnnw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