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等候優質教案

等候優質教案

等候是長久的,它沒有確切的盡頭。但在漫長持久的等候中,心境不同結果也不大一樣。也許你可以去享受這個過程,因為等候,所以期待,去感受成長。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等候優質教案,歡迎閲讀。

等候優質教案

活動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等候的意義。

2、通過交流討論,探討等候的多種方式。

3、逐步養成安靜有序等候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卡通小鬧鐘、時鐘音樂、等候標誌、情境圖,視頻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發興趣

老師:叮鈴鈴……是誰在唱歌?(小鬧鐘)

老師:小鬧鐘第一次來做客,我們都是小主人,來,帶着小鬧鐘一起前進吧!

(師幼跟着音樂有節奏地模仿鐘擺動作。)

二、運用多種方式,瞭解一日活動中的等候

1、藉助圖片,理解上課中的等候。

老師:現在是幾點鐘?這個時間,我們在幹什麼?(出示上課的畫面)上課的時候該注意些什麼?

幼兒:認真聽講;要舉手回答問題;老師講課不插嘴……

老師:老師講話、同伴發言時該注意些什麼?

幼兒:要認真聽。

老師: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幼兒:能學到很多知識和本領、能聽到別人的回答。

老師:為什麼不能你説一句我説一句大家一起回答呢?

幼兒:聽不清楚;太吵了。

小結:傾聽是一種禮貌,學會傾聽更是等候的一種方式。別人講話時,小朋友要養成安靜傾聽的好習慣。你們聽:小朋友,守秩序。老師講話認真聽,同伴發言我安靜,會等候,會傾聽,才能學到真本領。

2、組織討論,體驗午間時的等候。

(1)餐前等候

老師:看,現在指針停在什麼地方?(11點)午餐前,我們做了哪些事?

幼兒:玩手指遊戲、上廁所,洗手等。

老師:小便、洗手時人很多,我們該怎麼辦?(等一等、排隊)

教師利用肢體模擬情境:我是一個水龍頭,你們怎樣來洗手?

請幾個小朋友示範排隊輪流洗手。

老師:為什麼不能大家一起來洗手?

幼兒:你爭我搶反而洗不到,還會摔跤。

小結:排隊、輪流也是等候的一種方式。你們聽:小朋友,守秩序。上廁所,洗小手,人多的時候要等候,不推不擠會輪流。

(2)餐後等候

老師:吃午飯、散步、午睡的這段時間,我們還有什麼地方需要等候?它們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好處?

幼兒:我先吃完安靜坐着;我睡醒了安靜躺着;我走路快了,停下等一等……

老師:對了,我們應該這樣做:吃東西,慢慢嚼,等候大家都吃飽,睡午覺,醒來了,不吵不鬧很重要。

3、觀看視頻,學會安排放學時的等候方式。

老師:小鬧鐘,真聽話,滴答滴答向前走。現在小鬧鐘走到幾點啦?

老師:看,他們在做什麼?這些小朋友做得對不對?為什麼?

(播放視頻①:幼兒奔跑、吵鬧等)

等候爸爸媽媽來接的時候可以做些什麼有意義的事?

老師:現在,他們學會等候了嗎?(播放視頻②)

小結:合理地安排活動也是學會等候的一種方式。你們聽:小朋友,守秩序。放學以後不亂跑,爸媽沒來會等候,安全遊戲又快樂。

三、認識等候標記,將等候延伸到生活中

老師:除了在幼兒園,生活中還有哪兒需要等候呢?

(幼兒回答,教師介紹標記和場景圖。)

老師:請小朋友看一看,找一找,你們覺得哪些地方需要等候就把標記貼上。貼好後和同伴説説為什麼要貼在這兒?

(請幼兒相互檢查。)

四、放鬆活動,舞蹈《小鬧鐘》

找到了這麼多需要等候的地方,小鬧鐘要來誇誇我們呢,它想邀請我們一起來跳個舞。

活動反思 :

在中班進行有效的`秩序教育十分必要。如何搭建適宜的支架,使幼兒變被動為主動,進而去自覺地理解、接納並遵守相應的規則呢?我們課題組推出的這個活動,執教者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使幼兒在回憶經驗、交流討論、觀看視頻等過程中理解了等候的意義。

本次活動體現了兩個特點:

1、以“小鬧鐘”為主線,串聯活動過程。

一個小鬧鐘貫穿於整個活動過程,不同時段配上海頓的經典樂曲《切分時鐘》,幼兒學着小鬧鐘的鐘擺隨樂起舞,充分體現了玩中學帶來的快樂。孩子們在動靜交替、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等候的方式。

2、以“兒歌”作總結,凸顯活動目標。

活動中,每個環節的提問,都能激發幼兒的經驗回憶,少了教師的機械講授,多了一些輕鬆與自然。同時,老師還適時地加入兒歌進行總結,琅琅上口的兒歌生動地概括了等候時需要懂得的秩序,讓抽象的規則變得易於理解、便於記憶。

標籤: 等候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4kn7lq.html
專題